分析報告:種樹歸種樹,你真的了解螞蟻森林嗎?

編輯導語:螞蟻森林是支付寶設計的一款公益行動,用戶通過步行、網絡購票等行為減少碳排放量,在支付寶養一棵虛擬的樹。這棵樹長大后,公益組織和環保企業會在現實某個地域種下一棵實體的樹。相信大家都有過手機能量和種樹的體驗,在娛樂的同時,你對螞蟻森林真的了解嗎?

作為第一次了解金融產品和營銷手段、用戶增長方面知識的新人,我選擇了自己最熟悉的、比較好入手的產品,螞蟻森林作為分析目標。

一、產品目的

1. 增加用戶的粘性、留存

支付寶的最初功能是以支付為目的一款產品,解決的問題和使用的場景比較單一,用戶很容易用完就會把它遺忘掉。那么為了增加用戶的使用場景和增加粘性,支付寶只有做出不斷地改變才能留住用戶。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支付寶從最初的支付工具發展成后來的社交APP,對于支付寶增加社交功能相當于給用戶打開的機會,但這并不能解決支付寶面臨的問題。

隨著APP的泛濫和小程序的發展,人們已經把應用程序模糊化,只有不斷過新的活動或者功能才能給用戶增加強大的欲望。

2. 為了應對友商的攻勢

眾所周知,目前支付市場,已經不是當初支付寶一家獨大的時候。

微信支付背靠微信和QQ強大的流量,形成二分天下的節奏。因此支付寶需要創新,突破才能成功。支付寶也想從社交打破突破,但是一直沒有實質的突破,和商家搞活動增加用戶的粘性依然效果甚微。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出現一種新的事物才能夠引領支付寶,隨之螞蟻森林和螞蟻農場應運而生。

3. 為阿里系產品引流

在互聯網上用戶聚集越多的地方產生的流量就會越大,隨著金融產品的日益增多,阿里的競爭壓力無疑會越大。

如何打造出一款明星級產品成為最重要的事情,阿里有眾多產品,支付寶無疑是阿里的明星產品之一。在留存住現有用戶,并激活新用戶的目標上,螞蟻森林做到了非常成功的級別。

這無疑也會帶動阿里其他產品繼續發展,如借唄、花唄、余額寶等。

4. 帶動用戶做公益活動

螞蟻森林是支付寶客戶端為首期“碳賬戶”設計的一款公益行動:用戶通過步行、地鐵出行、在線繳納水電煤氣費、網上繳交通罰單、網絡掛號、網絡購票等行為,就會減少相應的碳排放量,可以用來在支付寶里養一棵虛擬的樹。

這棵樹長大后,公益組織、環保企業等螞蟻生態伙伴們,可以”買走”用戶在螞蟻森林里種植的虛擬”樹”,而在現實某個地域種下一棵實體的樹。

二、方法分析

下面我們看下螞蟻森林運用了什么方式方法來達到這些目的。

1. 觸發

用戶做出某種行為的誘因,分為外部觸發和內部出發。

1)外部觸發

  • push推送,提示能量成熟。由于螞蟻森林成熟大概會延遲24小時,而能量的獲取方式又是用戶的高頻行為,覆蓋用戶多個日常生活的場景,支付、公交、地鐵、步行等等,一天會多次提醒用戶收集能量。
  • 螞蟻森林設計了非常多的社交場景觸發,比如邀請合種,好友提醒,偷能量,排行榜,好友放話等功能。
  • 支付寶首頁明顯的標識提醒,以及螞蟻莊園內明顯的設計標識。
  • 由于螞蟻森林的公益性質獲得了大量的報道。

2)內部觸發

  • 自我價值的實現和認可,不花錢0成本做公益,積攢能量就可以在現實種下一棵真樹,滿足了大部分人想做公益的欲望。
  • 樂趣感、滿足感,通過偷能量、澆水、給樹加個保護罩等行為讓用戶來參與一個養成類的小游戲,給予了用戶滿足感和激發了用戶的占有欲,好友的能量可以任意采集。
  • 心理預期,螞蟻森林的能量成熟,有明確的倒計時,讓用戶有明確的心理預期,到點就要收集能量了,不收就被好友偷了。

2. 行動

行為路徑:除了需要給到用戶的觸發條件,同時也需要讓用戶具備完成動作的能力。螞蟻森林的功能和流程非常簡單,界面顏色設計也十分鮮明,讓用戶不需要動腦子、不需要體力也可以完成核心步驟;

能量產生于日常生活場景使用支付寶或者行走順帶產生的,沒有任何的額外費用;能量產生的時間是可預估的,只需要點擊屏幕就可以積攢能量,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不同量級的能量課解鎖不同的樹木,降低了游戲難度。

3. 多變的獎勵

  1. 對用戶行動給予反饋,給用戶的行為提供獎勵,持續刺激,讓用戶形成習慣;除了確定性的反饋還有大量的不確定性反饋,激發用戶對事物的強烈渴望。
  2. 競爭排名設計,展示明確,有明顯的對比,周排行榜和總排行榜,總排行榜反饋的是用戶長期行為的排名,而周排行榜則是短期的激勵,通過兩個排行榜的上升和好友能量PK的機制,實時更新,及時反饋,利用社交關系激勵用戶獲取更多能量,持續積攢能量種樹。
  3. 好友之間的互偷能量產生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偷取的能量是沒有規律可循的,隨機看運氣的;基于好友的互動螞蟻森林結合任務體系設計了很多道具和玩法,通過消耗積分購買防護罩或者做任務拿時光加速器保護自己的能量不被偷,通過道具的玩法和好友的互動,讓收能量這件事不那么枯燥,同時留言,回贈和踩TA等功能增強了用戶的互動。
  4. 成就激勵,各種各樣的證書和勛章,用戶積攢能量種樹或者認領保護地之后生成環保證和伊利證書,用戶在年一年內種滿三棵樹,就可以獲得全民義務種植樹證書,同時還有樹苗編號,種植進度等等;積累型證書,獎勵用戶為多次重復種樹,激勵用戶積攢能量;稀缺性獎勵,在節假日和周年慶等特殊時間節點上新相關樹木掛件,只能在限期之內使用,增強用戶的認同感和參與感等等。
  5. 集郵玩法,森林地圖和樹苗種類的解鎖,持續的解鎖樹苗對用戶產生激勵感,螞蟻森林上新的樹種,不斷吸引用戶的注意力。
  6. 通過螞蟻森林的最新動態,可以知道真實世界森林里面的樹木的狀況以及各種有趣的動物,可以看到茁壯成長的樹木,真真切切的看到了螞蟻森林為改善環境帶來的價值,體現了個人價值同時也升華了個人價值,讓用戶有更強的驅動力種樹,讓用戶有更強烈的認同感。

4. 投入

  1. 讓用戶投入時間、精力、情感、數據等等,讓用戶也越來越離不開產品;投入就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投入,進行下一輪觸發,是一個用戶維護的過程,這個階段有助于提高讓用戶上癮循環的概率。
  2. 時間,上面提到過螞蟻森林能量的收取要經過24小時的,用戶潛意識會記得定時收能量,以及通過任務體系的任務、好友互動和最新動態內容的推送等等可以讓用戶在里面消耗更多的時間。
  3. 用戶在排行榜和好友pk等找到成就感,以及用戶花費精力解鎖各種樹苗和保護地在螞蟻森林中得到的各種勛章證書激勵用戶持續留在螞蟻森林里面種樹。
  4. 可以通過日常行為,產生能量種樹,做公益,舉手之勞也能參與到環保事業中,造福地球。
  5. 通過合種以及公益林,增加了用戶在螞蟻森林中情感投入,親情、友情、愛情、明星、學校,幾乎涵蓋了不同年齡階層用戶日常的社交關系鏈。

5. 總結

  1. 核心功能足夠簡單,最好就一個功能閉環。
  2. 核心產品路徑足夠簡單清晰,最好打開產品就是核心功能,路徑最多不超過3步,每一步之間的銜接足夠自然合理。
  3. 核心資源的生產消費,要足夠清晰、自然、易懂。

三、營銷方式

1. 公益營銷

螞蟻森林是支付寶的一個公益項目,更是一種公益營銷的手段。螞蟻森林用戶在增加的同時,支付寶的用戶也在逐漸穩定甚至有所增加。螞蟻森林這一應用為螞蟻金服創優的同時促進了環保事業的發展,是公益營銷的成功示范。

2. 借勢營銷

螞蟻森林的推出借助了支付寶集五福這個營銷活動,而支付寶集五福活動在2016年就很火,積累了大量的實名用戶。

在2016年的基礎之上,17、18年的集五福活動陣勢也很浩大,但集五福的難度遠遠小于2016年,因為獲取能量在支付寶螞蟻森林種樹也是獲得福卡的一種途徑。支付寶集五福是借了春節的勢,螞蟻森林種樹功能借了支付寶集五福的勢。

3. 情感營銷

自古我們就有同心鎖、愛情樹的存在。太多戀人不遠萬里到某某愛情圣地朝圣,謹慎誠摯,帶著美好的祈愿,種下愛情樹,鎖上同心鎖。螞蟻森林的愛情樹、親情樹、友情樹,都是基于上述邏輯展開運營的。

4. 體驗營銷

巧妙利用人們心理,做不花錢的公益,螞蟻森林通過自行搭建的公益框架,掃清了用戶做公益的障礙,加上不需要額外付費,只需通過去領能量,就可以做公益,受到絕大部分人的歡迎。

四、總結

推廣營銷方式要有創意,把握目標用戶需求,契合產品特點做精準化營銷。

如果想充分調動用戶,那一定要把握人性,臨界型資源要引入充分競爭,競爭后要讓用戶有自我價值被實現后的滿足感,這樣可以更好的增加用戶使用頻次,留住用戶。

 

本文由 @心中水木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關于B端的競品分析應該怎么做?

導語:競品分析是產品開發的基本步驟,而競品分析的能力則是產品人員的核心能力。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從以競品分析目標、競品分析流程和競品分析技巧與工具這三個方面分析總結了B端的競品分析應該怎么做。

一、競品分析目標

每次競品分析的目標不一定相同,但競品分析的目標不管如何復雜,最終都可歸結在以下兩點:

  1. 了解目前公司主要的競爭對手,為公司制定產品戰略提供依據。
  2. 了解目前市場上其它產品的功能,為我方的產品開發提供思路。

二、競品分析流程

競品分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用戶體驗五要素法、Yes/No 法、評分法、分析描述法、SWOT 分析法、Kano 模型等,從這些方法中進行結,競品分析大概可歸結為以下三個流程。

1. 競品選擇

競品分析的第一步是競品選擇,順利的找到競品,則競品分析就成功了一半,而找到競品,主要從行業政策、相似產品定位、市場占有率分析三個維度來分析,可以通過數據來支撐競品選擇。

1)行業政策

任何一個產品必定要有其依托存在的土壤,行業的政策和趨勢就是產品生存的根本,對于行業政策的分析應該是整個分析的基礎。

2) 相似產品定位

確定競品,首先在于選擇與我們相似的產品,可從以下幾個維度來進行分析:相似的商業模式、相似的產品功能、相似的目標客戶。

3)市場占有率分析

錨定了與我們相似的產品后,那么則需要進行市場占有率的分析,B 端產品一般是通過業主采購信息來進行產品占有率的分析。

2. 維度分析

確定了競品之后,那么就是對于各個競爭廠家的產品進行全面的剖析,首先從產品經理和開發者的角度對于競品進行全面的剖析,從不同的維度對于產品的功能進行分析。

1)產品架構

將產品的功能架構、技術架構、產品生態通過軟件界面進行復盤,并生成相應的圖表。

2)目標用戶

梳理出競爭產品面向的主要用戶群體。

3)業務邏輯

對于競品的主要應用場景的業務邏輯進行羅列,并且畫出相應的流程圖,并得出競爭產品為實現這些場景應用,內在的業務邏輯是如何的。

4)視覺及交互

從視覺規范及交互簡明等角度進行剖析,這一部分分析具有較強的主管性,可以多找幾個人進行評價。

5)核心算法

競爭企業是否有核心算法,如果有,那么主要是關于哪方面的算法。

6)戰略定位

通過競品企業的產品鏈以及本產品的介紹資料,梳理出本產品的戰略定位、商業模式等。

7)開發工時評估簡要評估若由我司進行開發,可能需要多少時間和人員。

3. 輸出報告

對于每個競品進行全面的剖析,從中總結出競品的共性點與個性點,然后形成競品分析的結論,參照我司的產品定位、資源投入、產品現狀,得出目前我司產品應該繼續保持、著重加強、進行優化的內容,為各方人員的討論決策提供依據。

三、競品分析技巧與工具

1. 分析技巧

1)競品選擇

  1. 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售前/銷售反饋。因為售前/銷售是最接近客戶的人,他們能夠直接了解到是誰在和我們爭客戶,客戶除了我們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企業和產品。這些競爭企業和競品通常都是產品的直接競爭者,是需要重點對比分析的。
  2. 行業內的主流媒體渠道:不同的行業領域幾乎都有專門的媒體渠道,他們會宣傳一些企業和產品,比如我們產品經理,就有36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產品經理、PMCAFF等相關媒體。
  3. 行業的專業研究機構:不同的行業,可能都會有一些專業研究機構、行業協會等組織,他們會對外輸出一些分析報告或調研數據,其中可能包括主要的一些企業和不錯的產品。比如易觀分析就會針對各個互聯網+的領域進行研究分析。
  4. 利用搜索引擎直接搜索產品名稱,會出來基于該產品的企業廣告,可以選擇前兩頁廣告涉及到的廠商,快速瀏覽下這些廠商的主要業務,從而選擇幾個合適的競品對象。
  5. 除了國內競品,國外競品也可以考慮。不是所有的行業都有必要選擇國外的競品,依賴技術創新、國內產品普遍不成熟等情況下,可以適當選兩家國外做得好的,參考和學習。

2)競品獲取

  1. 官網+產品白皮書:有些企業的官網會有產品的介紹文字,但是基本都會比較簡單,如果有產品截圖一定要保存,盡量放大截圖獲取到產品足夠多的信息。而且很多官網都可以下載產品白皮書,可以獲取到產品主要能力和優勢。
  2. 申請試用:B 端產品不能像 App 一樣隨便下載使用,如果需要試用一般可以在官網以企業的身份申請,這個不同的企業、不同的產品會有不一樣的審核要求,審核比較寬松 的可以通過填寫個人基本信息就可以試用 1 次或 2 次,審核比較嚴格可能需要企業認證。
  3. 售前/銷售獲取:這種方式真的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很多企業都會調研和試用至少 2 家的 B 端產品,如果和企業關系比較好,很多銷售是可以嘗試獲取到競品的介紹材料的,甚至有可能可以看到競品的產品界面,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競品信息。當然,這需要產品經理和售前/銷售同事保持良好的溝通,甚至形成相互反饋信息的默契或機制。

3)維度分析

  1. 產品名稱:提供同樣服務的產品的命名也值得重視,更加通俗易懂的產品名稱可以讓客戶很好的理解到產品價值。
  2. 產品的定位和價值:價值通俗來講就是這個產品有什么用,這一點很重要。
  3. 產品的銷售場景:B 端產品的“銷售場景”就是指客戶在什么情況下會需要使用這個產品,也就是解決客戶的什么問題,比如應用安全測試產品解決客戶的 App 在開發完成后的安全測試問題,幫助客戶發現應用的安全漏洞。
  4. 產品的具體功能模塊:如果是非常相似的競品,特別是在實際銷售時經常遇到的企業和產品,需要重點對比功能模塊,因為這很可能會影響到產品在銷售時處于劣勢,從而失去成單機會。
  5. 服務方式和定價:競品支持的服務方式,是 SaaS 還是獨立部署。B端產品的定價往往具有很大的靈活變動空間,競品的定價一方面可以從官方網站嘗試購買查看,另一方 面可以從銷售那里了解到友商的具體報價。
  6. 產品資質:B端產品非常重視產品資質,常規的資質包括銷售許可證、軟件著作權,這些資質都需要在國家專業機構去申請、測試獲取得到的。所以也是可以通過官網網站進行查詢的,從而了解競品是否具備相關資質。

2. 實用工具

  1. 國務院官網及各級政府官網
  2. 采招網
  3. 中國知網
  4. 企查查
  5. 搜狗微信
  6. 百度指數

 

本文由 @king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產品體驗報告:海投網&刺猬實習

編輯導語:春招已經拉開了序幕,不少應屆生都開始了找工作這場必經之路。在制作簡歷之后,就是尋找一個好的投遞渠道了,本文作者對海投網和刺猬實習這兩個求職平臺進行了分析,并且給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

一、調研目的

  1. 加入招聘行業不久,需要多了解競品的功能結構以及產品設計;
  2. 本報告希望通過產品定位、用戶分析、產品業務結構和產品的頁面的對比分析,分析海投網與刺猬實習的在該方面的異同之處,分析個中的優劣,給出自己的分析意見。

二、體驗環境

1. 海投網

2. 刺猬實習

三、產品定位

1. 海投網

海投網是一個校園綜合求職服務平臺,專注于應屆畢業生求職領域,集合校園宣講會查詢、校園招聘職位、面試經驗、筆試真題、招聘會查詢五大板塊,服務于求職應屆生和招聘企業兩方人群,致力于打造綜合的大學生求職搜索引擎。

2. 刺猬實習

刺猬實習,專注18-28歲青年的求職招聘平臺,解決招聘者和求職者間期望不對稱問題,提升企業、人才兩端溝通效率。

面向B端企業用戶,為合格企業、機構發布實習、校招、社招、志愿者招聘信息;面向C端個人用戶,以優質企業為依托,提供實習、校招、全職招聘職位信息,為青年求職者提供個性化、人性化及專業化的綜合服務。

3. 對比可得

可以看出海投網和刺猬實習兩款軟件在產品定位上基本一致,但還是有一些小的差異。

海投網目標用戶群體只是應屆畢業生,并且整個軟件都是圍繞大學生所做的一系列服務;而刺猬實習不僅面向大學生,還為社招的青年,提供招聘信息。由此看來,海投網的業務相對來講更加的垂直和專一。

四、用戶分析

1. 用戶畫像

圖 1 海投網和刺猬實習用戶年齡分布對比圖 圖表來源:百度指數

兩款軟件的目標用戶,海投網:應屆畢業生;刺猬實習:18-28歲青年,根據百度指數可以看出,兩款軟件主動訪問的人群年齡分布在20~29歲之間,與兩款軟件的目標人群年齡基本一致。

2. 用戶需求分析

圖 2 海投網用戶需求分析

圖 3 刺猬實習用戶需求分析

在用戶需求上,海投網和刺猬實習的使用者都是B端企業和C端的求職者,且兩者的用戶需求非常相似,刺猬實習由于早期做志愿者項目,所以多了一個義工旅行的板塊。

但是就兩款App的全部功能來講,海投網的用戶需求的細節方面會更完善一些,比如企業社群,企業主頁單獨板塊介紹,以及線下空宣的時間表等,讓學生求職能獲取更多的信息,以此增加用戶粘性,相比刺猬實習來講,APP端的內容更加豐富,這是刺猬實習可借鑒的點。

五、產品結構

圖 4 海投網蘋果端v5.2.22 產品結構圖

圖 5 刺猬實習蘋果端v5.2.22 產品結構圖

通過對兩款產品的結構圖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兩款產品在進行產品結構設計上的側重點不同。

海投網更傾向于學生求職,也就是更關注學生的求職企業以及求職方式的設計,而刺猬實習則更傾向于對學生自我提升板塊,課程付費在刺猬實習中占據很重要的位置。

  • 海投網將宣講單獨作為一個完整版塊,包括了線下宣講會和云宣講,可見此板塊對于海投網的重要性;
  • 交流群作為海投網的一個特色功能,也單獨作為一個板塊重點突出,說明海投網注重用戶的粘性和活躍;
  • 同時海投網對每個公司的主頁做了品牌集合頁面,讓企業不同地點公司的資訊也體現在同一個界面,更加注重信息整合;
  • 刺猬實習整體結構劃分中,首頁推薦和課程兩個板塊看出,注重知識付費;
  • 刺猬實習對于用戶付費開設了“刺猬大學”課程板塊,并在此界面做了更細的課程劃分,同時開通了“刺猬幣”功能,便于用戶在平臺使用,注重變現的同時,打通了線上支付,增強了用戶粘性;
  • 由于刺猬實習早期是做志愿者活動的,所以其特有的“義工旅行”板塊,也吸引了這部分用戶的加入,用戶更加多元化。

表2 海投網與刺猬實習產品結構差異

小結:兩款產品在產品結構上都比較相像,但產品功能的側重點不同,就導航欄來講,海投網將“校招”和“宣講會”及“交流群”單拎出來,可以看出其整體App對學生求職的重視;而刺猬實習將“課程”板塊設置成導航欄,也表明了App對知識付費板塊的重視,側重對學生的自我提升。

個人覺得刺猬實習應該借鑒海投網的“交流群”功能,增強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的互動性,海投網也應該學習刺猬實習的學生自我提升板塊,完善自己的求職經驗板塊,根據用戶的需求,豐富自身App的知識內容。

同時根據蘋果商店里用戶的評論,兩者都應該注意軟件的穩定性,避免經常性閃退,提升用戶體驗。

六、產品體驗分析

1. 首次啟動引導頁

圖 6 海投網首次啟動引導頁

圖 7 刺猬實習首次啟動引導頁

對于首次啟動來說,兩款APP都是先進入一個引導頁才能進入到APP的主界面。海投網在開屏廣告后,到注冊界面(可選擇跳過)直接進入主頁,但刺猬實習需滑動三個介紹頁面(可跳過)之后,填寫信息后(可跳過)進入主界面。

個人觀點:兩種啟動頁方式各有優劣之處。海投網的層級較少,刺猬實習用戶的進入層級較多,容易引起用戶反感,但通過開屏“讓我們重新定義工作”表達APP的愿景,且每個層級對于App特色的介紹,讓用戶在進入時就對軟件有了了解,個別用戶也會喜歡這種。

再者,兩款軟件在啟動頁時,都沒有強迫用戶去注冊,都比較在意用戶的體驗,避免用戶反感。

2. 注冊頁

圖 8 海投網刺猬實習注冊頁對比

  • 海投網和刺猬實習兩款軟件都可使用手機驗證碼的方式進行注冊,并且對于未注冊的用戶,在通過手機驗證碼登陸后,自動創建賬號;
  • 海投網對于手機號輸入設置了字段長度限制,只能輸入11位號碼,而刺猬實習可以無限制的輸入數字;
  • 刺猬實習可以通過點擊注冊賬號的方式,進入后進行賬號密碼設置;
  • 通過第三方注冊的用戶,現在海投網只支持微信登陸,而刺猬實習支持微信、微博、QQ三種方式,用戶的選擇更多。

個人觀點:兩款軟件在注冊頁面的處理基本一致,只是在細節方面,比如說對手機號字段限制這種功能上,海投網做的更為嚴謹,其次兩者在用戶沒有進入主界面時都不會強制用戶進行賬號注冊,避免用戶反感而放棄使用軟件。

3. 登陸頁

圖 9 海投網登陸頁

圖 10 刺猬實習登陸頁

從頁面布局上看,海投網的登錄方式界面會比刺猬實習的登陸界面更加顯眼一些,帶上了自己的產品名稱,兩種登陸方式的切換都更明顯。

刺猬實習比較好的一點就是第三方登陸時支持微信、微博、QQ三方,讓用戶有更多的登陸選擇方式,再者就是在長時間收不到驗證碼的情況下,支持語音驗證碼功能。

個人觀點:刺猬實習可以保留第三方登陸三方的同時,減少登陸界面頁面的切換,應該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4. 主頁

圖 11 海投網和刺猬實習主頁對比

兩款產品的主頁都是從上到下的結構進行排版。海投網與傳統的排版方式不同,搜索位處在上方位置,頂部由大牌企業的按鈕組成,中部除了金剛區按鈕,下方還有左右滑動按鈕位;刺猬實習上方有4個tab,可左右滑動,其他主要位置則是以常見的輪播banner,以及金剛區按鈕展示。

海投網APP底部放置了五個Tab把整個App分成5個模塊:“首頁”、“校招”、“宣講”、“交流群”、“我的”;而刺猬實習則是4個:“推薦”、“投遞箱”、“課程”、“我的”,但刺猬實習又將“推薦”頁面細分成了可左右滑動的4個界面:“推薦”、“自我提升”、“校招實習”、“義工旅行”。

兩款軟件的產品側重點不同,所以在主頁tab按鈕及頁面排版上各有不同,海投網整體主頁界面偏向于學生求職,各個板塊都傾向于學生找工作;而刺猬實習更傾向于提升用戶各方面的技能,傾向“課程”板塊。

個人觀點:

  1. 海投網主界面的金剛區和可滑動按鈕位的內容太多跳轉重復的界面,區域分布很散,主頁又有輪播信息,給人一種看起來內容豐富但混亂的感覺,但其實整合下來,功能板塊區域并不多,建議將主頁功能做集合,將功能做分類劃分,讓整體主頁界面看起來更簡單明了。
  2. 海投網頂部的搜索欄在點擊之后會直接跳轉至校招界面,容易讓用戶覺得是出現了bug,建議優化。
  3. 海投網的“校招”板塊,目前搜索“校園招聘”和“500強網申”都只展示企業,不展示職位,并且在用戶進行職位關鍵詞搜索后,也是如此,對于校招職位的體現,不太直觀。而且用戶選項沒有特別細化,可借鑒刺猬實習。
  4. 海投網的宣講會目前分為“宣講會”、“云宣講”兩個板塊,宣講會中又包含了云宣講、線下宣講及線上宣講,分類不是特別清晰,特別是云宣講功能與線上宣講會,云宣講是在平臺內就能直接觀看,而線上宣講會,由于有的信息不齊,所以無法找到觀看地址,造成用戶獲取信息失敗。
  5. 海投網的“交流群”板塊,目前是將加入的群聊全部展示在統一界面,未作分類,一旦用戶加入的群過多,查看起來就很不方便。同時建議將企業交流群和云宣講群做分類,兩者增加搜索功能,一鍵搜索用戶感興趣的群。
  6. 刺猬實習目前ios14.4用微信登陸,無法獲取信息,用戶體驗感不好。
  7. 刺猬實習首頁“推薦”板塊的“求職必備”區圖片尺寸過大,且未作風格統一,用戶進入后視覺上的呈現會更關注這個區域,整體弱化了找工作的功能,商業化的感覺太重。
  8. 刺猬實習的“求職必備”和“自我提升”都沒有搜索課程的功能,只做了大類分布,沒有關注用戶的精準需求,建議優化。且這兩個界面目前跳轉后的排布方式不同,但內容一樣,建議改為一致。
  9. 刺猬實習在用戶已經登陸后,查看“校招&實習”板塊,還需要再進行畢業年月(不可跳過)幾求職意向(可跳過)的二次填寫,否則無法查看或投遞職位,操作步驟較為繁瑣,容易造成用戶流失。
  10. 刺猬實習“校招&實習”在進行職位地區和條件精細篩選時,會跳到二級界面,且必須選擇才能返回職位主界面,體驗感不是很好,會讓人感覺太強制了。

5. 我的

圖 12 海投網和刺猬實習我的頁面對比

海投網與刺猬實習在“我的”頁面布局上都是典型的上下結構,上部分是賬戶信息,下部分是功能列表。

海投網上部分的賬戶信息較為簡潔,只顯示了用戶頭像、用戶名字、個人中心按鈕;刺猬實習上部分以卡片形式展示,包括的信息則有用戶頭像、用戶名字、訂單、收藏、優惠券、消息、設置以及用戶id,展現形式較為復雜。

海投網下半部分功能設置比較簡單,主要是關于簡歷的一些功能,其次將設置單獨放在了下方,結構比較簡單。

刺猬實習則是按照功能板塊進行了分組,將其分為“實習校招”、“自我提升”、“興趣實踐”板塊,尤其是將他們的重點板塊自我提升放在我的界面,看起來內容更豐富,且更有序。

個人觀點:在該頁面上,刺猬實習的分組菜單布局在視覺上會優于海投網,將app內的主要信息都放在了我的界面,讓用戶能充分的了解到自己的求職進度以及學習的課程,海投網在此界面略顯簡單。

同時建議兩者都可以將部分任務系統放在此界面,實現用戶拉新增強用戶粘性。海投網目前是將任務系統放在了交流群界面,有些隱藏,建議將我的界面也加一個。

刺猬實習用戶信息板塊,點擊頭像和設置按鈕都可進行信息修改,但是修改的內容不同,容易讓用戶混淆,建議統一在一個板塊,便于進行用戶信息收集。

七、總結

總的來說,海投網和刺猬實習兩款APP在產品定位上基本一致,都是為了滿足用戶的求職需求,但在市場定位上,海投網更傾向于大學生求職,而刺猬實習則是針對所有求職用戶群體,提供課程服務。

用戶方面,海投網和刺猬實習用戶都是有求職需求的人,與刺猬實習相比,海投網的用戶更加傾向為大學生提供服務。

僅針對求職板塊的產品功能,海投網的求職功能更加完善,具體體現在有校園招聘,500強網申,實習招聘幾個板塊,既能直接看到企業也能直接看到職位,在企業界面同時增添了交流群的功能,加強用戶和企業之間的聯系,便于用戶求職。

在產品體驗上,兩者各有優劣,刺猬實習的排版會比海投網的更復雜,但就功能體驗上海投網的注冊和登陸界面會比刺猬實習的體驗更好,但就整體UI風格設計,刺猬實習會略顯成熟,體現在對于banner位廣告做了風格統一,以及我的板塊做了功能分類,體驗更佳。

兩款產品目前還處在招聘行業的初級階段,在招聘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需不斷打磨自己的產品,突出特色功能,完善功能和迭代。

 

本文由@Faye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新氧用戶運營策略分析報告

編輯導語:隨著現代人對顏值的重視度逐漸提高以及外貌焦慮的興起,整容整形也變得不是什么稀罕事,不少人也紛紛嘗試醫美,醫美行業變得尤其火熱。新氧作為醫美行業的一大巨頭,在用戶運營方面有哪些獨特之處呢?

一、產品介紹

1. 產品背景

隨著「顏值即為正義」的看臉時代到來,醫美行業迎來了新的熱點浪潮。

新氧APP連接B端美 容整形醫院和C端有美容整形需求的消費者,通過真實的用戶日記和力度大的優惠折扣吸引用 戶,其APP月活躍用戶數目前已居互聯網醫療領域第二。

目前新氧覆蓋的服務項目幾乎囊括了現有整形的所有類別,提供咨詢醫生、論壇社區等基礎功能,同時推出了AI魔鏡臉部分析的黑科技,將美與科技結合。

1)所處領域

新氧為醫美行業O2O的領軍產品,現階段在醫美O2O市場中尚未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主要 以新氧和更美兩大產品為首占據頭部30%的市場。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2014年我國醫療美容 行業市場容量已達到5530億元,營收超過1000億元。根據《2015-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市 場分析預測及戰略咨詢報告》的預測,在未來5年內,醫療美容行業市場容量將突破萬億元。

由此可⻅,醫美行業現在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2)產品定位

專業醫美服務平臺:“內容+社區+電商”模式,提供查詢、挑選和預約醫美服務。

含美容整 形社區、電商、專家資訊平臺。致力于打造連接醫美機構、醫生、消費者的醫美平臺,面向消費者提供相對公開透明的價格和服務,面向醫美機構提供大量的客源并收取一定的費用。

2. 業務邏輯

1)目標用戶

新氧的目標用戶多為20-35歲;以女性為主;職業上多為明星藝人、有閑有錢的家庭婦女、公 司白領、私企老板、教師,同時大學生也是新氧主要關注的的群體之一,占到總消費群體的10%。

醫療美容的主體消費人群都是有一定經濟基礎,受過一定文化教育的年輕女性,對美的追求非常強烈。

2)需求場景

  • 用戶想要了解整容的效果和恢復情況;
  • 用戶想要了解醫院和醫生的技術手法是否符合自身情況;
  • 用戶希望可以認識更多熱愛醫美的朋友,可以討論醫美最新趨勢;
  • 希望可以了解到各大醫院的優惠和活動詳情;
  • 想要了解更多關于醫美方面的知識。

3)核心功能

  • 醫美社區: 可以發布和查看美麗日記,真實還原項目體驗,幫助用戶全面快速了解一生技術、 機構服務和項目效果,消除醫美信息不對稱,真實可靠的UGC內容增強社區活躍度;
  • 醫美電商平臺: 線上有6000+正規醫美機構入駐,提供力度大、優惠佳的折扣服務,支持在線預約下單;
  • 醫美百科: 提供專業詳實的醫美科普,囊括醫美項目說明、藥品說明、儀器說明,材料說明等海量內容;
  • 視頻面診: 千名醫生在線,隨時隨地為用戶進行1對1的視頻咨詢服務,獨家定制變美方案;
  • 智能測臉: 新氧魔鏡自主研發AI美學診斷功能,一鍵測臉。

二、產品體驗

1. 產品結構圖

2. 業務流程圖

三、產品生命周期

四. 分析運營策略

1. 初創期

1)招募高質量內容發布用戶(拉新)

對于新用戶來說醫美整容還是一個未知的事物,消費者對于這種陌生的變美手段往往都會小心謹慎。新氧CEO曾公開說明,新氧產品的冷啟動期間,是雇傭了一批韓國留學生,把韓國論 壇里精華的整形攻略,翻譯成中文,發到新氧的社區。

醫美整容被媒體曾不斷爆出各種負面性的新聞,也讓消費者對于這種陌生的醫院與醫生在自己 身上“動刀”變得各位小心謹慎。在冷啟動期間,瞄準了用戶痛點這樣小策略,成為了新氧冷啟 動獲取用戶重要的一步。

2)活躍社群運營(拉新/促活)

新氧APP通過構建社群方式,鼓勵醫美用戶發表自己的美麗日記分享自己的變美過程,讓更多 用戶知道,醫美不過是一個很平常的過程。用戶分享自己的變美過程,讓消費者知道醫美是有很多人做的,是一個普遍平常的事。

2. 成長期

1)戶外廣告投放(拉新)

作為女性客戶群體較多的新氧,自然在女性客戶聚集地各類APP進行廣告投放,新氧在成⻓期 在居⺠區/街道等頻繁投放廣告,吸引更多的流量,增加其品牌曝光和用戶下載使用率。

2)智能AI魔鏡工具熱潮(拉新)

新氧魔鏡由新氧AI實驗室研發 ,是醫美領域第一款真正的效果模擬輔助系統,新奇的東⻄總 能吸引用戶體驗,新氧魔鏡通過智能AI分析吸引了一大批好奇寶寶。

用戶可以拍照后在魔鏡理查看自己的面部分析情況,這個工具的推廣讓新氧一度在朋友圈和網 上爆火,吸引了很多女性注冊新氧使用這個工具,在抖音上就有出現過新氧魔鏡的廣告, 目前已有1000萬+人得到自動智能分析診療。

3)第三方流量入口(拉新)

新氧APP用戶主要集中在年輕人群,此類人群對明星,八卦有著明顯興趣,新氧通過公眾號或 頭條號等自媒體平臺通過分享明星整形案例或者明星八卦提倡用戶科學整形,合理整形。新氧 小程序保留了APP基本功能,使得用戶能夠不需下載APP就能使用新氧的基礎功能。

同時新氧開始涉足視頻娛樂行業,聯合優酷、愛奇藝、騰訊等視頻網站推出《新氧明星整形教室》原創娛樂節目,單集播放量過百萬。

4)每日簽到(促活)

新氧通過每日簽到活動贈送氧分和連續簽到獎勵(主要是抽獎)不過新氧簽到入口并不好找,隱藏在任務中心里,同時任務中心會有任務供用戶完成,完成今日任務可獲得1200氧分獎勵。

3. 成熟期

1)老用戶邀新(傳播)

新氧通過老用戶邀請新用戶獎勵氧分和現金方式促進以老帶新。

邀請用戶即可賺取邀請費用, 這是經典的產品增⻓方式,醫美新氧同樣采用了這種方式,邀請一位新用戶即可得到 15 元, 并且贈送新氧 1000 積分。

通過分享裂變的方式,可以有效吸引新用戶引流到新氧平臺,完成 拉新到傳播的黑客增⻓閉環。

2)綜藝植入(品牌建設)

贊助爆紅綜藝《乘⻛破浪的姐姐們》,并邀請了節目中的凍齡女明星們和節目組官方入駐新氧。

3)CEO的IP傳播(品牌建設)

金星先生為了了解醫美用戶心情曾經親自體驗過醫美項目,不斷參加各種行業峰會、雜志訪談 和電視采訪、抖音視頻等,不斷擴大自身的影響力,通過自己去影響更多愛美人士。

4)公益傳播(品牌建設)

新氧注重科學變美,不過度整形,理性看待整形,既不迷信也不妖魔化整形。

“新氧Young Help計劃”公益救助項目,幫助更多發生事故和畸形的人重拾信心,通過“我要守 護他們成為普通人”的宣言海報裂變吸引更多人關注新氧公益項目,擴大品牌影響力。

五、優勢&劣勢分析

1. 內容運營-優勢&劣勢分析

1)優勢

具有大量真實的整容案例分享,范圍廣、內容深,用戶可以在新氧查到不同類型的整容日記,且日記的質量相對較高,可讀性強。同時平臺會聯合醫院鼓勵用戶發布日記,獲取折扣 和優惠,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普通用戶發布真實日記的內容。

2)劣勢

然而,隨之而來的缺點是有些用戶由于被醫院監管發布日記,其日記的可靠性并不高, 用戶通常需要寫完日記后才可以獲得返現,因此導致了虛假好評的出現,可能會誤導其他消費者。

同時,由于日記對于商家的收益非常客觀,大量商家開始雇傭水軍撰寫虛假整容日記用以 吸引平臺用戶,因此導致了一定程度上的監管困難,可能會影響消費者對平臺的信賴。

2. 活動運營-優勢&劣勢分析

1)優勢

活動運營次數頻、金額大、范圍廣,從公眾號到綜藝節目不等,新氧通過自己的傳播矩陣,通過不同的活動吸引了大量的粉絲關注。

2)劣勢

活動過多,容易對消費者造成認知負荷,平臺活動多而雜,用戶的折扣感知降低,需要 更大力度才可以刺激用戶消費。

3. 用戶運營-優勢&劣勢分析

1)優勢

建立了良好的社群管理,通過不定時發放優惠券和免費整形活動,吸引了大批量用戶, 持續保持社區用戶的高活躍度。通過對用戶進行劃分,精準推薦廣告和促銷活動,更好實現用 戶的變現和轉化。

2)劣勢

用戶基數較大,社群管理相對較難,因整形的特殊性,用戶多為一次性用戶,因此如何 留住一次性用戶,讓他們持續消費是新氧需要持續關注的要點。

六、總結&建議

新氧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短視頻和直播平臺培養一大批網紅用戶帶來顏值經濟的發展,同時新氧 倡導用戶分享自己的整形日記使得用戶群體聚焦,通過觀看別人的整形日記讓用戶了解到醫美。

其實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不過日記也存在一些不足地方:代寫日記太多,基本不是用戶真實 日記,目前新氧已經開始打擊虛假日記,這個從能看到發布時間已經可以看出。

新氧目前應該處在成熟期的階段,新氧量用戶基數已經非常龐大了,現在更多的考慮是如何通 過精細化運營手段留住核心客戶,將一次性用戶轉為持續消費的用戶。

 

本文由@麻辣小龍蝦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1人打賞

產品分析報告:滑雪人士的滑雪神器——滑唄

編輯導語:滑唄,是一款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為滑雪愛好者提供雪場交友和滑雪影像服務的應用 。本文作者對滑雪市場以及滑唄產品進行了分析,假如你也是滑雪愛好者,那么這篇文章可千萬不要錯過哦~

20/21雪季馬上結束啦,想借著這個機會分析分析幾乎雪場人手一個的滑唄APP~本文主要是從滑唄產品目標用戶角度,對滑雪垂直社區產品發展進行思考和總結。

一、滑雪市場分析

1. PEST分析

  • 政策:2015年冬奧會申辦成功以來,國家體育總局提出“3億人上冰雪”,加快全國,尤其是北京、崇禮滑雪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滑雪行業發展;
  • 經濟:滑雪運動相對來說費用較貴,經濟發展、消費水平提升為滑雪運動發展打下了經濟基礎。根據攜程主題游數據顯示,滑雪愛好者大多來自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如上海、成都、北京、廣州等城市;
  • 社會:由于疫情影響出境滑雪受到制約,使得原先境外滑雪的人群只能選擇國內滑雪;另外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滑雪運動也更加受到重視;
  • 科技:AI方面技術發展可以為產品優化提供技術基礎,滑唄照片墻中的AI搜圖就是個不錯的應用實踐;另外基礎建設的發展也讓室內滑雪場越來越普遍,讓夏天滑雪成為可能。

2. 細分市場

從行業上下游來看,可以分為雪場建設-雪場運營-滑雪裝備-滑雪培訓,以及像goski、滑唄這樣的垂直社區。

總體感覺國內玩家在雪場運營、銷售平臺、垂直社區這些“軟”領域的參與度比較高,各細分行業都有不錯的頭部企業,比如滑雪裝備銷售領域的冷山。

但在雪場建設設備、滑雪裝備生產等“硬”領域,國內水平和國外還是有較大的差距的,比如雪板市場中burton、capita、nitro等品牌占據了絕大多數市場份額,雖然近年來也出現了nobaday之類的國產品牌,但是市場接受度還比較弱。

3. 行業現狀

  • 直觀感受:滑雪運動火了,最直觀的感受是朋友圈曬滑雪的人越來越多。2020年小紅書“滑雪”相關筆記的發布量同比增長89%,在11月下旬的開板季,小紅書上“滑雪”內容相關搜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達到150%,發布量達到去年同期的400%。春節期間滑雪場周邊甚至出現了大規模堵車的情況,可見滑雪已經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一個重要選擇;
  • 游客體驗類滑雪居多:雖然2019雪季滑雪人次已經突破2000萬,但是滲透率不足1%,也就是說大多數滑雪人次是一次性體驗,而沒有轉化成長期消費的滑雪愛好者;
  • 雪場基礎設施差:國內80%的滑雪場為初級雪場,大多存在索道/魔毯運力低,雪道長度短的問題,導致滑雪體驗不佳,大家經常笑稱“排隊半小時,滑雪5分鐘”。而這種不佳的體驗也是轉化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 滑雪市場規范性差:這點更多是我自己的感受,一方面滑雪產品銷售除了雪場自營途徑,存在著大量的“票販子”,價格參差不齊,用戶體驗不好;另一方面滑雪培訓市場存在失衡情況,雪場自營教練水平有限,私教又缺乏正規平臺,導致用戶很難匹配到合適的教練。

4. 發展趨勢

作為“全球最大的初級滑雪市場”,我國滑雪人口滲透率不足1%,而美國、日本為10%,瑞士、奧地利為30%,可見滑雪在我國還是小眾運動,發展潛力巨大。但整體滑雪產業從上游到下游,都面臨著上述各種問題,要想達到萬億市場還任重道遠。

二、滑唄產品分析

滑唄的官方介紹是“一款基于雪場GPS地理位置的社交應用”,劃重點一是LBS,二是社交,下邊主要是從使用場景、產品架構、核心功能以及迭代過程角度看怎么體現LBS+社交的產品目標。

1. 目標用戶&使用場景

目標用戶:滑雪愛好者、教練、攝影師、俱樂部運營者

  • 滑雪愛好者:小李是一名單板愛好者,他加入了滑唄里的某個俱樂部,會參加俱樂部組織的滑雪活動。滑雪過程中他使用滑唄app記錄自己的滑行數據。滑完雪之后,小李瀏覽滑唄app照片墻,發現了自己的照片,他覺得拍的不錯于是選擇了付費下載,然后開心的將照片分享到社交平臺。小李覺得自己滑行的動作好像不太標準,但是又說不上哪里有問題,于是他把自己滑行的視頻上傳到滑唄,得到了教練的一對一指導。
  • 滑雪教練:王教練是一名有獲得AASI二級認證的專業滑雪教練,他在滑唄app中注冊并提交認證信息后會收到其他用戶的求教,針對視頻中的問題進行指導和講解后,王教練收到了相應的報酬。
  • 攝影師:小毛是一名攝影師,雪季他駐扎在萬龍滑雪場,每天抓拍大家滑雪中的精彩瞬間。每天晚上他把一天拍攝的素材篩選后上傳到滑唄,用戶下載后小毛就能得到相應的報酬。
  • 俱樂部運營者:香香是一名滑雪愛好者,因為經常和雪友一起拼車、買票、訂酒店,逐漸形成了雪友群。她注冊了滑唄俱樂部,雪季定期發布滑雪活動,提供包括交通、酒店、雪票的打包服務。通過滑唄俱樂部,她的滑雪群也進一步擴大,雪友們在群里可以分享滑雪信息、交流滑雪心得。

2. 產品架構

滑唄總體架構比較清晰,分成5個大模塊:首頁(主要是UGC內容+商城等模塊入口),照片墻(雪場攝影師上傳的照片),軌跡(滑雪軌跡記錄),教學(一對一指導、評級以及視頻教程)和我的(管理個人相關信息、數據和UGC內容)。

3. 核心功能

1)軌跡

滑雪軌跡記錄是滑唄最早也是最核心的功能之一,可以類比于keep等運動軟件記錄跑步路線的功能。首先功能本身應該是同類產品中起步最早做的也最完善的,雪場纜車上也經常可以聽到滑唄的播報,可見用戶滲透率很高。

很多新用戶也是為了這個功能慕名下載的app,但是由于軌跡記錄要依托硬件(感知海拔、速度變化),所以很容易會因為硬件問題有badcase,從而造成用戶流失,比如應用市場評分中給差評的很多都是因為無法記錄軌跡(數據來自七麥)。

【腦洞時間】:為了優化這個問題,未來有沒有可能支持更豐富的第三方的硬件(像跑步軟件那樣),或者出自己的手環之類的硬件來解決適配的問題,硬件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變現方式。

從軌跡記錄衍生出來的排行榜、約定滑、挑戰賽等功能,也是在運動社交方向的嘗試。

2)照片墻

照片墻也是滑唄核心的功能,由滑唄攝影師在雪場抓拍,用戶可以購買相應照片。

高質量的照片極大滿足了用戶在社交平臺分(xuan)享(yao)的心理,小紅書上甚至有很多帖子討論如何能被滑唄攝影師拍到。照片墻讓我想到了之前旅游景點的到此一游照,其實用戶的心理/需求一直沒變,變的只是實現的形式啊~

隨機打開幾個攝影師的主頁,看到普遍照片下載量在2000~3000的樣子,每張照片售價大概15元,我們假設每個雪季下載量是1000,每個攝影師每個雪季大概能產生1.5w的收益。

平臺會收取30%的費用,也就是每個攝影師平均5k,商業模式走通了,但是距離真的盈利應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腦洞時間】:攝影師是滑唄非常非常重要的資源,能不能圍繞攝影師服務進一步探索呢?比如跟拍、約拍、定制拍攝等等,定制化拍攝可以豐富產品內容同時也可以提高客單價,幫助平臺盈利。

照片墻是按照雪場-時間段的形式組織的,但在上千張照片里邊找還是挺費勁的一件事。因此產生了AI搜圖的功能,可以根據雪服、頭盔、雪鏡的顏色來進行篩選照片。因為我自己是做AI方面的,對這個功能就很感興趣。

【腦洞時間】:其實AI搜圖本質和百度或者淘寶“以圖搜圖”類似,希望以后根據用戶照片(歷史的或者上傳的)直接進行相應搜索,這樣用戶體驗又會比現在進步一大截。

3)教學

教學部分分為三個模塊:

  1. 一對一教學:用戶可以上傳滑雪視頻,然后邀請教練進行指導并支付一定費用;
  2. 晉級:用戶可以上傳滑雪視頻并申請級別認證,通過其他用戶的認可來完成晉級;
  3. 視頻教學:滑雪機構、滑雪大V視頻教程。

不管是滑唄還是goski都沒有做類似教練約課的功能,個人猜想估計是和雪場利益沖突吧…但是雪場教練素質參差不齊,互聯網時代沒個點評歷史真的讓人心里沒底啊(轉念一想,這不就是黑鏡和upload里被評分支配的人們嘛)。

晉級這個模塊,一方面是為了用戶能獲得相應的等級來顯(xuan)示(yao)自己的身份,另一方面是為了增加用戶之間的互動。但是目測來看用戶活躍度不是很高,感覺評級和被評級用戶之間收益不夠均衡,激勵機制不夠完善造成的用戶不愿意主動去給別人評級。

4)UGC

其實我覺得UGC應該不算是滑唄的核心功能,應該只能算是增加留存和使用時間的手段。

肉眼可見UGC內容偏少,活躍度也較差,1小時內容數量在10條左右,大多數內容評論和點贊互動數量為0。作為用戶,的確暫時沒有想到什么內容必須發在滑唄。畢竟發內容的本質還是分(xuan)享(yao),不論是發朋友圈、微博、小紅書、抖音都可以獲得更多的贊和曝光啊。

5)俱樂部

俱樂部是線下移植到線上的概念,是個超級聰明的做法。我自己也有加一些滑雪俱樂部(群),俱樂部主要的作用就是組織滑雪活動、信息發布(比如約人、約車、出雪票等等)還有滑雪方面的交流。

目前滑唄的俱樂部功能主要是發布活動、查看成員的動態以及里程排行榜,感覺并沒有充分利用起來其社交屬性,最后大家交流還是用微信,并沒有把用戶留在app內。

【腦洞時間】:個人感覺俱樂部社交的概念,更多是“多人社交”,更像是群聊的形式。有沒有可能干脆出一個群聊的功能,把現在在微信里進行的社交挪到app里來。

4. 迭代過程

從七麥ios端數據來看,2015.11上線開始,滑唄1.0版本主要圍繞照片墻和軌跡兩個核心功能進行優化;2.0版本更新了俱樂部和動態;3.0更新了雪場信息、商城、教學;3.5更新了會員。

可見滑唄在一開始的定位更像是一個工具軟件,2.0開始逐漸開始社交探索,后邊開始逐漸豐富盈利的方式。

5. 商業模式

  • 商城商品和成交量都比較少,雪票和滑雪產品都下架了,總體來看感覺滑唄并沒有在主推商城;
  • 會員是2020.10才上線的,內容主要是下載照片優惠、雪場權益,暫時沒有看到相關數據;
  • 照片和教練指導收入中,平臺應該是采用抽成的方式來獲得收益。照片墻功能上線時間最長,成交量也大,應該是目前平臺主要的盈利點。

三、一點思考

1. 從滑雪行為出發

作為滑雪愛好者,特別希望像滑唄這樣的垂直社區能夠發展起來,同時也深感面對同領域、不同領域競爭對手,產品發展的困難。按我自己的思考邏輯,從滑雪這個用戶行為出發,可以分為滑雪前-滑雪中-滑雪后幾個階段。

可以看到,滑唄的核心功能軌跡記錄和照片墻都是針對滑雪過程中的行為,而其實很多動作都是發生在滑雪前的準備工作,大概包括攻略、預定、購買裝備、學習。所以感覺除了繼續優化核心功能之外,也可以繼續向“滑雪前”的方向拓展。

  • 攻略目前用戶主要是在大眾點評、雪場官微的途徑了解的,信息比較零散,而雪場攻略方面其實是基于地理位置的,這點和滑唄的思路應該是比較一致的。滑唄首頁也有一個“雪場”的模塊,但是目前內容還比較單薄,點評內容都是拼車和滑雪群的廣告…如果可以豐富雪況、雪道信息這些用戶關心的信息應該能有不錯的效果;
  • 預定方面,雪票、教練除了雪場自營途徑之外都挺亂的,而雪場自營的價格虛高,所以迫使用戶找票販子買票…所以如果能和雪場達成合作,讓用戶以優惠且正規的方式購買雪票等產品也是一個winwin的事情;
  • 交通這塊,可以考慮下“約車”功能,感覺需求很大,滑雪群和一些社交平臺最多的就是這類信息了,滿屏幕都是“北京-崇禮人找車/車找人”,甚至滑唄自己的“雪場”模塊下的評論也有很多類似的信息。不過拼車功能平臺的風險也挺大的,參考順風車,所以這可能頁是沒有做這個功能的原因吧;
  • 購買方面,滑唄也沒在主推商城,而且比起有自有品牌和線下雪具店的goski來說,的確也不占優勢;
  • 教學也是滑雪運動中很重要的一塊內容,現在各種社交平臺也有很多滑雪教練啊、大V啊,都有在發一些教學視頻,可以引進到平臺來豐富教學內容,和一對一或者約課之類的功能也可以連動起來。

2. LBS+社交怎么實現

通過上一節的產品分析可以看到目前產品中不論LBS和社交的體現其實都是偏弱的,如果想沿著“基于地理信息”和“社交”兩個維度發展,再結合向滑雪之前的準備工作探索,整體來說信息組織可以是以雪場和俱樂部為核心展開的(所以猜測之后重要的更新也會圍繞這兩個模塊展開)。

  • 以雪場為核心:可以組織攻略類內容,提供票務、預定、活動等服務,還有展示LBS的UGC內容(如雪場滑雪距離排行、帶有地理信息的用戶動態、照片墻等),有點像一個滑雪版大眾點評。
  • 以俱樂部為核心:主要是提高社群屬性,通過類似群聊的功能提高線上社交的活躍度,通過俱樂部活動提高線下社交活躍度。
  • 以大V為核心:可以邀請一些滑雪領域的KOL(比如之前簽約的龍王)、品牌官方賬號入駐平臺,保證其內容的更新頻率,從而拉動UGC模塊的活躍度。

3. 淡季怎么辦

滑雪行業有個非常致命的問題,就是“靠天吃飯”,由于天氣原因全年有一半時間都是沒法滑雪的淡季。那么在淡季如何保證產品用戶的活躍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這里又要開始腦洞時間了,個人認為可以從幾個角度思考:

  • 淡季也要滑雪:淡季怎么滑雪呢?一是室內雪場,二是到南半球,可以圍繞這兩種夏天滑雪的途徑開展活動;
  • 滑雪愛好者夏天都在干什么:拓展與滑雪目標用戶重合的領域,比如說很多人夏天沒法滑雪會選擇滑板、沖浪等相關運動;
  • 淡季折扣:很多滑雪愛好者夏天都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買折扣的雪具,圍繞淡季打折的思路(比如每天一款特價產品)也可以很好的拉動用戶活躍度。

以上就是作為一個滑雪愛好者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期待滑唄繼續更新,那么,下個雪季見啦!

 

本文由 @LCC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上浮下沉都不能少:知乎產品分析報告

編輯導讀:“有問題,就會有答案”,知乎發展至今已經邁入了第十年。作為屈指可數的問答社區,知乎是如何走到了今天呢?本文作者對知乎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兩句話概括本篇報告:要做兩件事情。

  1. 增留存:泛內容、活粉絲、促產出。
  2. 保氛圍:雙社區、言考核、輕連載。

一、知乎的模式本質——知乎到底是什么?

陌生人與陌生人會擦肩而過,熟人和熟人碰到會寒暄兩句,興趣相投的人的人見面會聊個不停,如果把熟人與熟人之間的記憶拿走,他們就會變成陌生人。如果把興趣相投的人之間的興趣拿走,他們也會變成陌生人。

鏈接人與人之間的是“內容”,可能是記憶、興趣、性格、利益相同等等情況,人若沒有某種“內容”充當媒介緩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那么就不會產生共鳴,也就不會產生溝通,凡能消解差異性的,都可以稱為內容。

三種社交互動方式:

當一對一的時候,雙方都是內容的提供者,當有一方不能提供內容時,交互就無法進行了。

當一對群的時候,分割成講話者——聆聽者,講話者是內容的提供者,其他人是內容消費者。當講話者不講了,或者聆聽者不聽了,交互就進行不下去了。

假如不需要平臺數量特別多的人就能有組織的交互,此時會很自然的分成UGC與用戶,圍繞著UGC和用戶有五個性質:

UGC與用戶是對應關系:

UGC需要聆聽者,用戶也需要UGC,如果UGC沒有找到相應的用戶,UGC會離開,用戶沒有找到對口味的UGC,用戶也會離開。

內容的放大程度決定平臺的上限:

如果平臺不能放大內容,比如斗魚直播變得不能線上直播了,只能線下見面看主播打游戲,那么用戶量瞬間萎縮99.99%,知乎的問答則變成一對一私聊問答,那么用戶量也會立刻萎縮99.99%。

可以看出,內容的放大程度由同時參與對象和內容的留存時間決定,比如:思想被文字記錄下來是時間維度和參與人數的雙重放大;拿著麥克風講話但沒有錄音,則是參與人數的放大但時間維度沒有放大;記錄家庭錄像,不給外人看的時候,是時間維度的放大,但參與對象沒有放大。

內容的配對程度決定平臺的留存:

配對程度決定用戶能否順利找到內容,沒有找到內容的用戶即會成為冗余用戶,無法找到喜愛的內容,就無法留存。

配對與放大兩者互為一體,配對了,放大才有效。放大了,才能保證內容配對。

氛圍決定內容的再生產:

內容與用戶互動產生的氛圍極大程度影響內容和用戶的再生產。

氛圍是對產品邊界的直覺認知,氛圍告訴了用戶產品的邊界,良好的氛圍是有“情”在內的,什么是情呢?就是由內在動機去驅動交流。在對產品形成直覺的范圍內,人們能親切的、自由自在的、認真的、同時也能受到認可的交流。

悟空回答之所以會輸給頭條,除了因為技術上算法適應蜥蜴腦內容、流量上被各大廠商封殺外,最關鍵的失去了這種內在動機的氛圍,人們并不是以興趣與志同道合的交流為目的,而是以外在的金錢和商業運營的任務為目的,在這種氛圍下,寫作者不能真正去寫他感興趣的東西,也缺少真正對他寫作感興趣的用戶,社區的歸屬感是在社區從小到大的無數次迭代中完成的,產生非常微妙的共識和社區標志,人們能憑直覺理解社區究竟是什么,邊界在哪里。因為社區文化形成于用戶之間的共識,所以只能由自組織系統打造,并不能由規劃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社區是通過人們意向、習慣、回憶直覺認知連接起來的,互聯網內容社區作為虛擬意義上的社區,需要同樣的條件才能形成。

新用戶的進入會重新尋找對應關系,對應過程中會重構氛圍:

這個過程不能太劇烈,太劇烈會導致問答產品競爭核心被削平,用戶失去待在產品的理由,太緩慢又會導致擴張緩慢,商業化速度被降低。因此必須控制新用戶的流入速度、控制新用戶對氛圍的重構程度、保護原生社區文化,同時也是在保護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經過簡化的擴張循環如下圖:

吸引——震蕩——穩定是社區擴張的三部曲。

老用戶之間的互動關系形成文化,文化積淀下來會形成原始社區,原始社區獲得相應的名聲以吸引感興趣的人,新用戶進入后與UGC尋找對應關系,在這個過程中會重構社區文化,熟悉原本社區文化的老用戶也會在重構的過程中流失一部分,然后新老用戶逐漸混合、逐漸穩定下來,形成新的社區氛圍吸引新的用戶。

因此要提問兩個問題:

  • 用戶池是增加還是減少了?
  • 現在的氛圍是否保持了社區的核心競爭力?
  • 商業能力是否在社區重構中得到增強?

這三點是知乎的核心問題,一個好的知乎需要不斷增加用戶池的同時保持問答社區的核心競爭力,還需要在其中尋找商業機會,以支撐知乎的發展和運營。

二、知乎分析

一個企業是什么樣的?怎么形成的?我認為主要是三個條件。

核心人物會按照他所想的打造企業,但是不能超出客觀條件,核心人物會在客觀條件之內的多種可能之中按自己的性情選擇方向,商業需要和監管需要最為重要。

  • 商業判斷
  • 核心人物性格
  • 監管等等(了解不足,暫不討論)

接下來討論商業局限如何約束知乎、創始人的性格和意愿又如何塑造知乎。

2.1 從數據看知乎

大背景介紹:

中國總人口數量是14億,9.2億說明移動端增量空間已經真正近頂,整體人口紅利已經基本消失,野蠻生長的時代徹底宣告結束,接下來商家要做的事情是強化內容、強化體驗、強化商業模式、比拼運營水平,在精細化程度上尋求勝過競爭對手是產品的主旋律,巨頭們在積極推動產品的生態化發展,接下來市場的細分會越來越垂直、越來越精細。

隨著人們的物質文化水平增高、生活基礎提升,人們對于內容的消費意愿和要求也會逐步提升,會倒逼各大企業進行內容升級,而知乎天生基因決定質量內容密度高,這是知乎在面向未來的優勢。

如果沒有技術革新的支持,巨頭是無法被撼動的,知乎暫時沒有希望擠進第一梯隊,但由于知乎縱深的問答護城河和問答領域的積淀困難,短期內也沒有人能撼動知乎的地位,可以預料的是,知乎將較長時間維持在第二梯隊。

知乎的排名在100左右浮動,鑒于知乎的商業化程度仍然不高、不夠完善,重點引流的娛樂業務剛剛起步沒多久,知乎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知乎歷史介紹:

我將知乎的過程分成四個部分:知識化階段、社會化階段、商業化階段、娛樂化階段。

  • 用戶以精英為主,以文化形成、高質量沉淀各大版塊資源為目的的知識化階段。
  • 完成初步沉淀,獲得了擴張的內容資本與文化資本后,向社會開放平臺,擴寬問答范圍和活躍用戶,使問答更偏向于大眾化、生活化。
  • 在社會化得到證明后,知乎的用戶注冊達到數千萬,開始探索商業模式,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以及與字節跳動的競爭,在第三階段,知乎在各處出擊,抵制進攻,探索C端和B端的商業化模式。
  • 以勝過字節跳動為重要標志,知乎作為問答領域的絕對壟斷者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大量融資,在視頻、版權、圖書、創作者激勵等方面重拳出擊,下沉用戶、增加媒介形式、擴寬內容渠道、娛樂化以增加平臺粘性、迫切地增加變現途徑。

可以看出,知乎的行動軌跡在整體看來走的雖然慢(知乎與微信同年上線,但微信2013有3億用戶,知乎只有40萬),但步伐走的很穩健,早期和中期對待核心業務非常謹慎,中晚期和現在則壟斷核心業務后迅速擴張,這種規劃頗有先勝后戰的大將風范。

知乎的基本數據:

  • 知乎的壁壘極度堅實,根據易觀提供的數據顯示,知乎的活躍人數行業滲透率為97.3%,時長為99.1%,在圍繞一個問題得到觀點的領域知乎無人能敵。
  • 知乎的工具化程度很嚴重,留存率18.8%,同樣以次世代為主的嗶哩嗶哩留存率有60.4%,其他軟件留存率也普遍在50%左右,知乎的slogan“有問題,就有答案”只寫了一半,后半句是“沒問題,就絕不打開。”

知乎的信息架構:

從信息架構方面可以看出,知乎正處在激烈的擴張期,除了消息功能布局合理外,我的、會員、首先皆比較冗雜,處在泛業務的探索階段,視頻則成熟度較低,沒有足夠的視頻沉淀。

知乎的內容業務:

知乎的內容媒介形式分為直播、視頻、文字、音頻四個部分,從上圖可以看出,知乎幾乎涵蓋了所有熱門媒介形式,內容格局上鋪的很開,出圈想法很重,bilibili的情況與之類似,但有一點很不同,bilibili的基因天生具有娛樂性,下沉阻力不大,而知乎的問答業務會不可避免的在業務下沉的時候受損,使知乎的核心護城河出現缺口,失去權威的內容、失去“好”的內容,什么叫做好的內容?

  • 好的內容能夠自增長,像經典書籍一樣,會長期流通,有相應問題就會翻出它,有趣程度和專業程度可以出圈。
  • 好的內容涵蓋面足夠廣泛、媒介形式足夠多,有長尾效應。
  • 好的內容信息量足夠多,信息密度夠濃,有權威性和內容質量。
  • 好的內容可以積淀,這要求版權是自己的,能構建自己的護城河。

隨著人群的下沉而失去權威性、失去內容質量,盡管短期內有大量問答沉淀保證回答質量,但在以5年、10年為單位看待的話,下沉導致的核心創作用戶流失,尤其是以分享為目的的PGC流失后,會為其他平臺創造了打破知乎壟斷問答產業的子彈。

以問題為中心低成本鏈接回答者與提問者,形成良好的氛圍愿意探討、聚集愿意思考的用戶和愿意看長文的用戶群調動創作者的內在動力,通過人的過濾和算法的過濾將答案與問題分發給用戶和創作者,并產生內容沉淀,這是知乎的核心業務。因此,能解決問題的創作者需要有對應用戶群,并形成相應的答題文化,這是知乎必須做到的事情,否則就會大大提高平臺的運營成本,還會缺少好答案。

從商業模式看知乎:

以業務對象分類,可以分成B端與C端;以業務類型分類,可以分成流量付費和內容付費,B端與流量付費有相當高的重合度,C端主要是付費買內容。

以測試投放某內容推薦類型電商APP為例,新客成本70元-122元之間,持續投放3個月之后 ROI達到 1:1.74,知乎用戶付費能力較強 ,適合低頻高消費產品的投放。

知乎特別適合賣大件,無論是大飛的滾筒洗衣與波輪洗衣機,還是達成5000萬GMV的的一月一期液晶電視介紹,都表明知乎迎合了謹慎消費、理智消費的需求。隨著教育的提升、新中產人群的增多,消費者希望有渠道能夠細致入微,同時較為通俗易懂的從原理入手講解什么商品好,什么商品不好,這是知乎富有優勢的長文內容領域。

未來的消費趨勢是體驗化、理智化:消費者希望貨比三家,掌握大量咨詢;品牌迷信在網絡評論中被消除,顧客更看重體驗而非廠商單方面的敘事;希望商品越簡單的越好,使用簡單配套齊全;能夠更加細致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才會被青睞,即使價格高一些也能被接受。

科普式營銷是未來的趨勢,是知乎的長項和重要成長點。

知識付費最主要人群是25—35歲之間,收入3k—10k之間的人群,他們尚未取得滿意的生活水準,同時年輕富有活力,有動力和欲望去提升知識、提升生活水準。

從上圖可以看出,知識付費業務的痛點有三個:

復購率不高,解決復購率問題,除了提高內容質量增加客戶獲得的價值提高復購率外,還應從用戶激勵、用戶提醒方面入手,從每日打開APP開始,簽到、周學習計劃、月學習計劃、年學習計劃,計劃完成的激勵等等,讓用戶感到在這個平臺能學的進去,學起來有自律感、計劃感,從而強化成就感。

內容質量堪憂:

保證內容質量,就不能允許劣質的知識付費生產者與平臺利益綁定,重視用戶輿論、允許用戶在一定隨機課時內無條件退款,防止作者只做好前幾個視頻、取締劣質答案、封禁劣質生產者,通過調動用戶的力量,平臺與用戶積極合作篩選出劣質生產者,達到良性生態。

內容數量不夠:

內容數量來自內部孵化和外部引流,對于內部孵化,要分成三層結構:有意愿的答主、小有成績的答主、成為大V的答主,這點在下面詳細討論。

從用戶角度看知乎:

知乎下沉的目標用戶類型:

知乎用戶的特征是青壯年化,主要用戶集中在Z世代附近,由剛剛踏入大學、大學即將畢業面對工作、在職場工作幾年的新人、新中產階級,這四種為主要人員構成,知乎下沉的目標人群是:

  • Z世代
  • 懶宅
  • 小鎮青年
  • 女性

懶宅經濟:

懶宅經濟以輕松、娛樂為主,并且帶有部分提升意愿,愿意為了健康去出門運動,吸引他們的娛樂活動主要是視頻,同時社群的陪伴緩解孤獨感也十分重要,取悅他們知乎需要發展圈子與視頻節目。

“她”經濟:

艾瑞數據的調查顯示,知乎的男女比例均衡,男為51%,女為49%,我非常懷疑這份調查的準確性。

  • 沒有標出未知性別。
  • 從我搜索到的爬蟲報告來看,知乎顯然男多女少,爬蟲報告普遍顯示有30%+女,55%+男,15%的未知性別。
  • 很少有女性標注男性性別,但常常有男性標注女性性別。
  • 知乎缺少偏向女性的內容,對女性沒沒有吸引力。

據數據顯示,消費市場是由70%女性消費者貢獻。服飾消費占 89% ,母嬰產品消費占 87%,化妝品消費占 83%,家居用品消費占 78%。

女性喜愛社交、喜愛視頻、美食等生活娛樂內容,在社交上發展圈子增加知乎的社交型、增加化妝品、服飾、情感、親子、話題等相關內容,讓界面更加美化,是知乎吸引女性的途徑。

Z世代經濟:

通過艾媒的分析報告可以了解到:

  • Z世代出生在生活條件優越、互聯網浪潮興起的時期內,多數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較高的人文素養。
  • Z世代經濟壓力小,付費意識強。
  • Z世代的交流方式更快,更偏向于線上并且具有及時性,體現在即時視頻互動、即時唱歌、即時彈幕交流等等。
  • Z世代最喜愛的娛樂方式是動漫和短視頻,隨著Z世代的年齡增大,成長、職場方面的需求會逐步提升,未來是知識付費的主力軍。

小鎮青年經濟:

小鎮青年的特征是:時間充裕但娛樂方式少,娛樂依靠網絡并且經濟壓力小。

正如《認知盈余》中所形容的,電視是美國人民的第二職業,這句話放在中國也不例外,影視是最能輕松來帶沉浸式體驗的媒介形式,是用戶最喜愛的媒介形式,以上四種群體最為統一的娛樂方式是視頻娛樂,這是知乎已經起步,正在奮力上升的部分,接下來應該加大對視頻領域的投入,這是破局留存率低的關鍵部分。

其次是分享的需要、即時信息的需要,擴大女性喜愛的美妝、親子、購物內容,電子書、健康的需要也在逐步上升。

2.2  從創始人角度看知乎

周源的經歷與性格特點:

周源家境殷實。

周源出生在一個家境殷實的中產家庭,在96年的時候家里就有了第一臺386筆記本電腦,當時一臺中配的聯想筆記本電腦價格在1w2左右,北京房價4100元/平方米,而現在北京房價是17212元/平方米,可見家境相當殷實。

父母都是高知,父親是媒體從業者,工作嚴肅認真,是行業精英,母親是英語老師,96年的英語老師相當稀罕,至少相當于現在的研究生水平了,父母都是高知。

母親做教育,父親做新聞——這成為了周源的兩大優勢,父親的記者身份使他了解信息在人與人之間傳遞的秘訣,母親作為一個寬容的教育者,使他喜歡思考、喜歡分享知識——對于信息的了解、對于教育的了解,是成立知乎的重要條件。

周源性格的三大特點:

1)理想

2000年,在這個新世紀的元年,不滿20歲的周源暢想未來,在火車上與他人講起自己的人生規劃——寫程序寫到35歲,然后去研究天文。對方把周源的話當成小孩子不成熟的一廂情愿,搖著頭笑著說,程序員能賺多少錢?周源認為,這不是關于賺錢的事,這是關于對世界的看法。

帶著浪漫主義的天真奮進的氣質,一直環繞著周源的青年時期,“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羅曼蒂克式幻想的苦難……不經過戰斗的舍棄是虛偽的,不經歷劫難磨練的超脫是輕佻的,逃避現實的明哲是卑怯的。”這段源于《巨人三傳》的話周源如獲至寶,抄下來貼在寢室中,朋友們都覺得他中二,但他依舊貼著,一貼就是整個大學四年。

移動互聯網爆發時期,得屌絲者得天下,各個大佬爭相圈地打的不可開交,而周源卻成為了時代的異類——在全民灌水,娛樂為王的時代里意識到人們無法長久忍耐低質量內容的充斥,嗅到了對高質量內容的需求,走向時代浪潮的反面:靜靜的做高質量社區、做沉淀內容的社區。

周源早期說過“流量和規模不是知乎的目標”,這段話指引了知乎的早期發展,從現在來看,顯然知乎并不是不要流量和規模,而是始終保持“內容至上,流量屬于從屬地位”,先構建高質量社區和內容,再尋求擴張。

周源考研后認為自己靠的不好,心情很差、很沮喪,這時父親給他發了一個短信:人最重要的是不要失去昂揚之氣,你要是沒有那種昂揚向上的狀態,即使你取得一個很好的結果,可能也不一定真的很好。周源說“這句話對我影響至今”。在這之后確實沒什么挫折能讓他氣餒太久,在Meta創業失敗后,他在西藏旅游散心,反思道:“大多數創業者經常會陷入思維誤區,把少數人的一些理解和建議當做真實存在的市場需求,基于這些假想的需求去推動產品,結果和真實的需求距離越來越遠。”隨后僅僅間隔兩個月就再次創業,創辦知乎。

周源的不氣餒在面對投資人時依然如此,當年有一位投資人找到周源時,問他知乎當年會有多少用戶,周源告訴對方大概2萬,投資人的回應是找了個借口走了。在面對艱難的融資之路和時代潮流的誘惑中,周源沒有向規模和流量妥協,反而更加偏執,在投資人的選擇上,并沒有比誰出的錢多,而是看他懂不懂知乎。

在周源被問到為什么放棄待遇優厚的記者職業選擇創業時,他說道:“肯定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改善生活,當時就覺得,當一個記者可以發現、采訪、寫作和發表,但就是無法去驗證,我不是那個讓事情發生的人。”

獨立、固執、有遠見、愛幻想——這構成了他性格中理想主義的一部分。

2)開放

周源曾多次提到開放的重要性,提到知乎要開放,在2013年內部會議商討知乎的未來時,最終拍板決定知乎要“服務更多的人、鏈接更多的人、解決更多的問題。在采訪時有人問他:“你最相信什么?”他答:“我最相信變化”。

在知乎曾有人問到:你和你的目標之間,欠缺性的決定因素是什么?他回答:stay foolish,stay hungry。

知乎的團隊是一個崇尚黑客文化的團隊,《黑客與畫家》是團隊必讀物,人手一冊。團隊氛圍非常活潑,笑聲不斷,沒有層級架構的莊嚴味道——辦公室沒有掛公司牌,而是掛了海盜旗。

對于團隊,周源一直以“海盜們”稱呼,在行為上也是比較平級,像個大家庭。有一位員工的簽名曾是:“做好產品就像和美女做愛,做爛產品就像和熊做愛。”周源弱弱的問他:“知乎是好產品還是爛產品?”員工答:“不要打擾我和美女做愛。”

3)儒雅隨和

周源不是喬布斯、馬斯克或者馬云這樣富有群體感召力,作為沖鋒在前的英雄影響露面的領導人,而是比爾蓋茨、馬化騰這樣在背后耐心規劃運作的領導人。

從“海盜們”和為知乎宣傳視頻配音可以看出,周源非常喜愛喬布斯,為宣傳配音是對喬布斯的模仿,我曾聽過喬布斯版本的Think different,其實配的相當好,但因配音無法讓自己滿意被喬布斯否決了,相比之下知乎宣傳視頻則配音僵硬過度,周源確實不習慣作為公眾發言人的位置,在觀看是知乎十周年的節目時,我感覺他已經緊張的出一身汗了。

在對待用戶的態度時也可以看出他照顧人、儒雅隨和的一面,在2016最新一屆鹽Club會場開會時,政府批準了750人,結果到場了2000人,嘉賓萬青開唱后外場一度失控,最后周源決定把廣告商的展位都撤走,騰出來位置給外面的知友。

對于有志做出一番事業的人來說,不能從表面看到他好相處和儒雅,就真的認為他好相處、溫和、甚至優柔寡斷,我相信一個從不氣餒、能悖逆潮流把一個企業做上市的人肯定有毫不妥協和敢于決斷的一面,在事業上會有勇于奉獻、迅速割舍、實用主義的一面。

這三點加起來像不像知乎?

雖然知乎并不會按照完全按照周源的意愿塑造,但從知乎的發展中可以看到很多周源性格的痕跡。

  • 周源不能忍受自己是潮流之中默默無聞的一份子,決定他要把知乎做大、做強,知乎可以選擇當豆瓣那樣的清凈社區,但是知乎選擇了擴張。
  • 周源一直開放,媒介形式開放、用戶開放、溝通內容比較開放(不允許水化過度、不允許觸碰監管)保持開放的心態使知乎容納更多用戶。
  • 周源的儒雅隨和決定他對社區氛圍的要求頗高,盡管知乎確實由于下沉導致PGC減少,高質量回答被稀釋,但不能否認的是,知乎是互聯網大平臺中對氛圍要求最高的平臺,常常因為執法過嚴而飽受用戶詬病。

周源眼中的知乎是什么樣的?

結合他在知乎的回答、各次采訪的言論和團隊的內部信之中可以為知乎勾勒出一個輪廓,這些發言都有著相似的內核,且時間跨度很大,并不是官方套話,尤其在周源知乎的回答之中,很多答案能讓人豁然開朗,他對于創業、融資、團隊的觀點非常值得年輕人聽一聽這個過來人走的路。

http://Apple4us.com對周源產生了巨大影響,知乎的雛形就是來自“將Apple4us放大1000倍”的想法,在這個產品中,人們可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溝通,讓有問題的人提出標題,有興趣的人回答問題,知乎要做的是把他們組織起來,建立起一個激勵他們做出高質量回答的社區,把答案沉淀下來,讓人人說出自己的觀點,為大家所用。

在創建高質量社區時,有一個核心問題無法回避:牛人們每天那么忙?為什么要在知乎上寫長文?

周源引用了約翰·杜爾(風險投資基金KPCB創始人)的一段話:“在我很年輕的時候,我擁有的知識都是我的導師教給我的,此生我無以回報,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我的所學去教授給其他人。”

在周源的各種的發言中,選出了比較關鍵的11個:

對于新用戶:

問答社交是什么:

知乎的基礎工作:

知乎與維基百科:

談論知乎的未來:

如何獲得高質量回答:

提出了知乎的要做到的四件事情:成本、規模、文化、清晰度。

  1. 成本,即以話題為中心產生高質量回答、鏈接提問人與回答人的成本要低。
  2. 規模,即問題的多樣性和回答的多樣性,多才豐富、多才不同。
  3. 文化,即共識,對于“知乎是什么”,大部分人產生了直覺和情感上的認知。
  4. 清晰度,如果說文化是認知上的清晰度,清晰度就是程序信息架構上的清晰度,能清楚的讓用戶知道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有獎勵、有懲罰。

管理社區的三種手段:共治、眾裁、政府。

  • 共治:社區內所有人共同治理,人人都可以負起責任,通過舉報、點贊、反對等社交分發手段維持推廣優秀答案,維護社區共識。
  • 眾裁:選出精英用戶維護社區,針對一些爭議性的內容進行裁判。在知乎人必讀書目《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中有相似的觀點:“美國及整個西方世界的正統規劃理論和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實踐,恰恰無情地扼殺了城市的活力。”
  • 監管:對于日常的、明顯觸犯邊界的事情,知乎會用人工審核、算法審核等手段迅速剔除掉。

知乎未來的三方面:智能社區、工具場景、商業矩陣。

在關于融資的內部郵件里,周源向團隊提出了「智能社區」、「工具場景」、「商業矩陣」三大核心戰略。知乎要實現的智能社區,既擁有社區中人際互動所帶來的認同感和信任感,又具備 AI 驅動的精準性和規模性。我們充分認識和尊重不同的觀點、意見和價值,在保證認真、專業、友善的社區氛圍的同時,規模化、個性化地滿足多元的內容消費需求。希望知乎的價值不僅僅局限于少部分人,而是能普惠到更廣泛的人群。

社區文化的三方面:辨識度的專屬詞匯、共識價值的確立、高度包容且堅定排異。

人在美國,剛下飛機,是知乎的第一個詞匯特征。

形成“良性討論公約”,產生大家共同參與社區維護,一同參當裁判的眾裁制度。

用開放的心態歡迎用戶,捍衛科學理性,推崇獨立思考,反對愚昧反智,打擊嘲諷謾罵。

品牌建立的話:

這是首先映入眼簾的兩幅畫面,知乎想要首先傳達的意思很明確,就是知乎問答世界的廣闊和權威性,往后是樹立品牌的常用手段——與偉大事物聯系在一起,就像蒙牛說自己是航天員的牛奶,耐克說自己是與運動員一同奮斗的鞋,蘋果在產品中注入的獨一無二氣息一樣。

總結上述信息,可以得到周源心中的知乎輪廓:

知乎的業務核心是低成本以提問為中心鏈接人與人,通過平臺清晰的架構和維護的良好氛圍,使人愿意交流、愿意產生好答案,并將這些答案沉淀下來,這個平臺是以社交為前提的問答平臺,并不是像維基百科一樣單純以得到標準答案為目的,而是充滿個人化氣息,每個回答者都說出自己的經驗、情感。

在這個平臺中,最重要的是文化,任何平臺最大的資產,就是忠誠的社群,但忠誠社群不是憑空出現,而是平臺通過培育出有活力的社群之后,發展出獨特的規范、文化與共同期望,成為持久價值的來源。文化是知乎以低成本產生高質量的源泉。

好的用戶、好的氛圍、好的回答者能讓合適的人去生產好的答案,用戶、回答者、氛圍三者對應關系是知乎成功的秘訣,在知乎中,用心寫出的長文答案能夠被他人認同、在乎,這個場景構成了知乎的唯一性,形成這個場景是周源對知乎的中心目標。

在這個中心場景形成后,知乎開始擴張,并很自然的因為平臺規模的擴大延伸出商業和算法的需求,知乎擺脫論壇的分類討論模式改成話題討論模式是規模上限增加的重要原因,算法則上平臺的用戶承載量達到幾乎無限。

三、知乎的問題與解決辦法

總結上文,分析知乎的缺陷與優勢,得出接下來該怎么做。

必將走向商業化:周源的野心、知乎進行的融資、知乎運轉平臺所需的資金,都表示知乎必須走向商業娛樂化道路。

盈利的重要性AcFun已經用它所走過的路告訴知乎了。

商業娛樂化會導致下沉用戶大量進入,稀釋優質答主和優質答案,損傷知乎的競爭力內核:能夠低成本產生優質答案的社區文化受損。新用戶進入過度會打破平穩的社區擴張模型,使社會文化重構太劇烈,使社區喪失內核競爭力。

人對歸屬有種天然的精神潔癖,一旦老用戶感受到這里不是過去的知乎了,他們即使還留在這里,但也不會生產高質量回答了,知乎必須下沉,但下沉又會不可避免的傷害到自己的競爭力核心。

知乎用實戰證明了問答領域壟斷十分堅實,這種壟斷不是資本+流量+算法就能短時間攻破的,必須尋找高質量用戶、建立高質量社區,完成高質量積淀后才能與知乎一戰。

知乎的留存率非常低,工具性過強,需要強化留存,但強化留存就意味著削弱工具性。

因此,知乎要解決的兩個矛盾:

  1. 權威性與娛樂性的矛盾。
  2. 工具性與留存率的矛盾。

權威就會有工具性,娛樂性高就會有留存率,知乎的本質矛盾是兩個不得不做的點:作為商業平臺,要下沉獲得用戶、要娛樂化。作為問答平臺,知乎必須在用戶心中樹立權威認知。知乎的矛盾本質上即社交不可能三角:內容質量、用戶數量、用戶收益率三者不能兼得。

明確認知——硬核答案是問答生態的必需品。

硬核答案雖然商業價值不高,但在問答社區中是必需品,是問答社區的權威來源,商戰的本質是認知戰,當你使用戶認為你是一個專業問答社區時,知乎就能保持問答平臺的壟斷地位了。硬核答案正是作為知乎精神圖騰一樣的存在,硬核答案對知乎的作用,正如動漫對嗶哩嗶哩的作用,明確你在商戰中的定位,使用戶一想到問答,就知道上知乎,正如一想到動漫就知道上bilibili一樣,人們沒有精力去記住一個定位不明確的事物。

現在問題就轉化為如何讓知乎下沉的同時,如何保證回答質量。

根據知乎用戶盧詩翰的調查報告:贊數去哪了?

https://zhuanlan.zhihu.com/p/53478242

可以得知以下幾點信息:

  1. 偏硬核的內容對于知乎生態是必需品,但缺少推薦位,缺乏分發手段,或者說平臺有意分發了但受眾該不感冒的依舊不感冒。
  2. 老用戶在詬病知乎作為問答社區的權威性,抱怨高質量回答越來越少、營銷號和灌水回答越來越多,優質答主流失、優質答案被稀釋。
  3. 偏硬核內容再商業收益方面低,受眾少,生產困難。垂類內容的創作者多為PGC,他們平日收益高,創作的目的多為分享和教學,為的是看到有人因為他們的知識受益、獲得同行的認可、讀者的認可,難以用金錢激勵創作,或者說金錢的激勵會使回答質量顯著降低。
  4. 獲贊數量的公式是:領域》》》》回答數》回答質量》官方推薦,各個生活區引流嚴重,各個區塊十分不平衡。

下圖是各個區塊的抽樣數量,圖片來自網絡。

生活類內容碾壓其他類內容,其他內容難以獲得流量,再優秀的科學技術答案答案在基因上決定了不是美妝和美食問題的對手。

3.1 解決方案

知乎需要同時保持上浮下沉,需要滿足的四種用戶行為:

如何解決下沉和上浮的矛盾問題:答案是無法解決,如果它們存在于一個社區的話。

解決辦法是將知乎垂直分類,建立雙生態社區:

顯然知乎的優勢與頭條正好相反,若內容分發模式不斷偏向算法分發,創作者與內容消費者的聯系就越來越稀薄。在想法功能被弱化,專欄得不到重視,回答下評論越來越不著調的情況下,對創作者傷害很大。

一邊是以垂類內容、精英用戶、社交分發為主的硬核社區,內容分發難以正確分發復雜內容,會削弱創作者與內容消費者之間的聯系,把創作者的創作單純變為取悅讀者的工具,在自身的想法被弱化、專欄得不到重視、回答越來越不著調的情況下,對以分享為目標的PGC傷害很大。

另一邊是以泛類內容、大眾用戶、算法分發為主的娛樂社區,由于大眾社區規模龐大且偏好娛樂,用算法剛好可以適應OGC的需求,OGC能快速知道取悅大眾的范本,以迅速爭奪流量。

即為,沉的要夠沉、浮的要夠浮,通過打造雙社區滿足垂類與泛類兩種活動的需求。

雙社區的模型如圖:

3.2 問題的解決方法

兩個方向解決問題:

娛樂社區以增留存為目的,泛內容、活粉絲、促產出。

硬核社區以保氛圍為目的,雙社區、言考核、輕連載。

增留存:

活粉絲:知友卡服務。

知友卡需要做到:

  • 保守,是問答平臺粉絲經濟的嘗試,最開始只有知卡等級和知卡徽章服務,沒有任何服務和特權。
  • 激勵,以激活粉絲和答主為目的,不分成知友卡的收入,全部留給答主。
  • 挑戰,設立高難度趣味知友任務(圖片中難度不夠高),讓知友等級變得權威。
  • 自定義,答主可以憑借自身粉絲群的文化自定義徽章。
  • 流逝,如果當天沒有獲得知友卡經驗值,則每天減少20經驗,經驗值負200時自動取消該答主的知友卡。

知友卡的UI界面:

以勃勃和他的小伙伴為例:

知友卡收益預估:

根據斗魚的數據預估知友卡,數據來自網絡:

根據斗魚直播的辦卡率為例,斗魚的辦卡率平均約為1%,考慮到斗魚將辦卡作為重點業務宣傳,知乎的辦卡率減半是比較合理的預測。

目前知乎MUD是5500萬,月留存是0.2,即每月更換80%的用戶,現在假設辦卡率是0.5%,每月更換用戶時會有15%用戶重復,計算過程如下:

如果沒有新用戶進入且知卡用戶只辦一個卡,知卡收益將在2年后逼近逼近上限,此時是1706萬收益,月均141萬收益。如果辦兩個卡,則會有3412萬收益,月均283萬。

這筆錢對平臺來說并不多,平臺完全不用和答主搶,知友卡對平臺的主要作用是激活粉絲、激活答主、增加答主和粉絲的聯系,實驗問答社交平臺的粉絲付費是否可行,視情況可以允許答主推出知卡專欄等。

泛內容:

泛內容需要加深內容池、邀請明星入駐、獲取獨家內容、取悅核心用戶,破圈是最主要的目的。

取悅核心用戶:Z時代、“她經濟”、小鎮青年、懶宅經濟四種用戶是知乎下沉的主力軍。

他們的共同點是喜歡視頻、喜歡分享、喜歡即時新聞,對于知乎缺乏的女性用戶,知乎應補足這方面的短板,多多引入美妝、親子、情感內容。對于分享的需求,知乎做的還不夠到位,應找到時機重點推廣圈子。

邀請羅翔說刑法、局座等有聲望、有名氣的質量意見領袖,暫時不考慮流量明星、面孔藝人等低質量流量入駐,這會損失降低知乎的品牌認知,邀請高質量流量入駐后,既豐富內容的深度與寬度,也能拉來喜愛討論、質量較高的用戶。

獲取獨家內容:

獨家內容包括簽約的KOL、買下獨家版權的節目、自制的節目、平臺沉淀的回答等等,在大多數平臺中,平臺都沒有形成獨特的文化,人們對平臺的忠實度遠不如對節目的的忠實度高。

打造爆品宣傳片:

后浪這部宣傳片有著巨大的出圈影響,后浪在bilibili的播放是3000萬,后浪推出的今天內,我在各個朋友圈、QQ群都曾看到過對于后浪的討論,營銷效果十分顯著。

促產出:

接著上文知識付費未討論答主激勵手段,將答主劃分為三個層級,分別給予不同的激勵方式。

將答主分成三個層級:

一級答主:避免流失,重點照顧。簽約、藝人化運作,打造成為流量明星。

二級答主:找出有前途的答主重點培養,線下線上開展培訓課程,使其爭取跨越瓶頸,晉升為一級答主。

三級答主:開展新星激勵計劃,為初步證明能力、并且有意愿在知乎發展的答主提供提升空間、簽賭約、開展線上課程、讓大V帶小V,設立一個贊、播放、閱讀等等的瓶頸線,如果過線了,就可以申請加入激勵計劃。

一二級答主若愿意,可以為三級答主指定師徒關系,師傅可以獲得徒弟的收入分成。

3.3保氛圍

硬核板塊:

硬核板塊的目的:

  • 靠高端創作者們的社交互動來篩選回答,在機器分發的下層結構中構建出一個由高端創作者們過濾的高端平臺。過去知乎的體量不夠大,沒有做這件事的體量和必要,但現在十分有必要了。
  • 打贏認知戰,樹立知乎圖騰,硬核板塊能對用戶講知乎的“故事”,樹立知乎的身份。
  • 使硬核文化和娛樂文化共存,雙方都能找到自己的歸屬。

硬核板塊如何實現:

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學原理》中寫道:

如果可行,對一個人最殘忍的懲罰莫過如此:給他自由,讓他在社會上逍游,卻又視之如無物,完全不給他絲毫的關注。當他出現時,其他的人甚至都不愿稍稍側身示意;當他講話時,無人回應,也無人在意他的任何舉止。如果我們周圍每一個人見到我們時都視若無睹,根本就忽略我們的存在,要不了多久,我們心里就會充滿憤怒,我們就能感覺到一種強烈而又莫名的絕望。

硬核內容具有天然的非商業性,OGC需要面向流量創作,UGC則不夠專業,用金錢調動PGC創作則耗費大收益低,想要調動PGC,就要在認同上作出激勵,需要為他們營造出專屬的曝光環境,讓懂得欣賞、懂得創作難度的創作者們推廣他們欣賞的作品。

知乎有許多答主有能力寫出專業回答,但是他們沒有動力寫出專業回答,嚴格考證、悉心創作、引經論點,寫出來專業的長文,誰看呢?任誰都受不了自己用心寫的東西只能無限下沉。

對于垂類知識生產者,要給他們足夠的榮譽、足夠多的推薦,要盡早發現、盡早收錄、盡早推薦、容易檢索。垂類知識生產者雖然不受流量所喜愛,但這是知乎差異化的關鍵,是壟斷問答社區領域的關鍵,知乎用戶真正需要的,是每個問題都能收獲到全面深刻的觀點,垂類和泛類知識都必不可少。

這樣,權威內容會得到激勵、會不斷產出沉淀,在知乎不可避免的走向商業化的同時保住知乎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在知乎抬的夠高的情況下,才能放心下沉,沉的更深。

硬核板塊的設計原則:

  • 權威,只有資深創作者才能給予硬核標簽,我回答過8個問題300贊,創作者等級接近Lv5,可以看出Lv5相當容易達到,因此Lv7以上的創作者才有權給予硬核標簽。
  • 有限,限制每個人硬核標簽的給予次數,保證稀缺性。
  • 榮譽,只有進入硬核板塊的答案才能被選入讀讀日報,經常為硬核板塊的活躍答主提供紀念物獎勵。
  • 進入方式1:硬核認同進入,進入硬核板塊的答案完全不考慮贊同數量、收藏數量、喜歡數量等等,只考慮硬核認同的數量,同時避免生活類、情感類等天然具有流量優越性的板塊霸榜硬核板塊,依照各個板塊的流量不同設置相應的權重,為嚴格、認真的創作者設置獨特的權重,如果創作者值得信賴,可以給予他一票通過的權力。
  • 進入方式2:審核進入,兩種情況可以申請審核進入硬核板塊:1.硬核認同數值接近達標指標線。2.硬核答案較多的答主可以完成創作后就提交審核。
  • 投票踢出:硬核板塊中某個內容不受到高端創作者認可,可以發起投票決定是否踢出該答案,嚴格保持寧缺毋濫,保證硬核板塊的權威性。

UI界面如下:

在個人成就中顯示硬核認同、進入硬核板塊答案的次數。

添加硬核板塊:

像直播一樣加上紅標推廣,為硬核板塊的答案添加獨有標簽。

修改評論附近的UI:

專業勛章的更改:

比如這個答案,這個回答是單位換算、汽車、航空航天、英制標簽,卻被建筑設計師和拉美歷史專家贈予了專業徽章。

原本專業認可類似硬核認同,是高端創作者之間互相認同的手段,這部分功能被硬核認同代替了,專業勛章的地位應該更加上升,只允許答主贈與同板塊的專業標簽。

輕連載:

在硬核板塊推出后,答主提高回答質量,預計嚴謹的長文數量會迅速增加,推出目錄功能、增加追更功能和相應的模塊是配套硬核板塊的功能。

推出目錄功能:

在閱讀數萬字的文章時十分不方便,需要目錄功能快速檢索。

完善追更功能:

在我的——功能選擇中加入追更功能。

點擊追更后的界面:

發言之前先考試:

知乎唯有做好嚴格的舊氛圍保護,才能放心和迅速的下沉,如果沒有做好舊文化的保護,就會使社區失去原有共識,以雙文化思路構建社區是實現新老用戶、硬核知識和泛娛樂共存的手段。

對于氛圍的理解是在大腦較多的身處相同的環境中所形成的直覺性理解,在知乎這種對氛圍比較獨特且要求較高的社區中,新來的用戶很可能僅僅按照其他平臺的發言習慣去發言就被封號了,因此對知乎抱怨不堪,降低社區氛圍的同時又會產生誤解,發言考試可以較大程度避免這點。

  • 考試僅僅針對評論、發言、私聊,其他功能用戶可以任意使用。
  • 考試要以又臭又長又難為設計方向,主要目的是讓用戶沒有耐心短時間內做完,使用戶在多次逛知乎的時候形成知乎文化的直覺。

問題例如:

四、報告總結

本文圍繞著三點展開:

引出知乎核心矛盾:商業化和問答社區文化之間的矛盾。

說明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不可能選擇一者而放棄另一者。文化是知乎的核心競爭力,一旦失去獨有的圍繞質量答案的生產機制,知乎的核心壁壘就會逐漸被削弱,雖然目前知乎有大量的內容積淀作為堅實的壁壘,但失去質量內容后,不遠的未來總有一天會失去領先地位。

探尋解決矛盾的途徑,本文的答案是垂向分類構建雙社區系統。在下沉方面,首要任務是保留存,任務有三點:泛內容、活粉絲、促生產,目的是增加內容的數量和粉絲的積極性。在上浮方面,任務有三點:雙社區、輕連載、言考核,目的是創造一個由精英創作者由社交分發構建的硬核社區。

五、參考資料

許多內容出處已經不可考了。

https://www.dedao.cn/reader?id=DGgybmrKYXmzPQ5bgJEjMdeOxDlyn0MJg9W2GaRN8k4p6B1oArL9Z7qvVRp8O126 《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 了解知乎必讀書籍

https://report.iimedia.cn/repo1-0/38883.html  中國互聯網發展20年盤點專題報告 艾媒報告

https://report.iimedia.cn/download.jsp?reportId=39031  2019-2020年中國移動社交行業年度研究報告

https://report.iimedia.cn/repo1-0/39272.html?acPlatCode=IIMReport&acFrom=recomBar&iimediaId=76205 2020-2021年中國移動社交行業研究報告

https://www.iimedia.cn/c400/69029.html  2020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運行發展及用戶行為調研分析報告

http://www.woshipm.com/evaluating/4299067.html

bilibili——差異化的商業道路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2946950

分析30篇關于B站的報告后,我找到了出圈背后的入圈邏輯。

https://zhuanlan.zhihu.com/p/182349670

bilibili:小破站持續出圈,嗶哩嗶哩從小眾走向大眾! 附嗶哩嗶哩B站全套資料

http://www.woshipm.com/evaluating/4346745.html

產品分析報告 | 知乎,從2011到2021

http://www.woshipm.com/evaluating/4319850.html

豆瓣的社交價值——與知乎對比

http://www.woshipm.com/evaluating/2512635.html

知乎產品分析——以建城市的方式做產品

https://zhuanlan.zhihu.com/p/53478242

從知乎2018總結,看流量的秘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9340180

如何看待悟空問答 App 宣布下線?

https://www.jianshu.com/p/5c38ca1910a2

知乎App產品分析報告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1784-1.html

知乎Live分析報告

知乎周源,十年知乎,記知乎創始人兼CEO周源 田小禾著

 

本文由 @汪仔1610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設計師應該如何正確的做競品分析?

導語:在我們的設計工作中,競品分析是很重要的。通過競品分析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與驗證我們的設計,為我們帶來設計靈感與設計思考,輔助我們產出更好的設計策略與設計方案。但是,競品分析如果做的不正確,浪費時間的同時對于設計也不會有什么幫助。那么,設計師應該如何正確的做競品分析呢?

在平時的工作中,有拿不準的設計形式時我會請教我的導師,她經常會告訴我行業內的top級產品是怎么做的?也常讓我也去多看一下、多分析別人是怎么做的?這樣自己拿不準的地方也就知道如何修改了。

其實這就是一個做競品分析的過程,對于初階的設計師來說,做競品分析特別重要,所以自己也很注重這方面的學習與練習。競品分析得越多,我們的腦海里沉淀的設計方式也就越多,我們就能更容易的回答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哪一種設計形式會更好?

學習與總結了關于設計師做競品分析的一些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也歡迎大家多多指教呀~

文章大綱:

  1. 明確目標,選擇競品
  2. 了解競品商業背景
  3. 基于目的,分析競品
  4. 視覺分析
  5. 產出競品分析報告

一、明確目標,選擇競品

1. 明確目標

在競品分析之前,我們要根據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明確我們此次競品分析的目的是什么?我們想要在競品分析過程中獲得怎樣的收獲?

根據我們的目標,進行競品選擇。若沒有明確目標我們很容易在分析過程中走偏,分析很多不相干的內容,容易迷失方向,獲取不到實質性的幫助。

比如我們的目的是想了解feed流設計形式,那么我們在后續競品分析過程中就應該重點關注feed流的布局形式有哪些,feed流中卡片中圖文關系是怎樣的?圖片有幾種比例等?

我們的競品可以選擇社交類產品,比如Facebook、微博、ins這種feed流應用得特別多的top級產品。比如是想進行視覺風格改版設計,那么在競品分析時我們應該多關注競品的視覺風格,圖標應用了哪種風格類型?體現了哪種設計趨勢等等。

2. 選擇競品

競品一般分為直接競品與間接競品。

  • 直接競品:同類型直接競爭關系的產品,比如淘寶與京東;
  • 間接競品:使用場景和用戶群體比較接近的產品,比如淘寶與得物這類垂直領域的產品。

我們在做競品分析時,直接競品建議選擇業內TOP級產品進行分析,間接產品建議選擇垂直領域的獨角獸產品進行分析。

因為TOP級的產品已經非常成熟,他們已經養成了用戶的使用習慣,塑造了用戶的心智,分析TOP級的產品,我們就相當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易獲取有用的信息。

用到的工具:

1)百度指數

通過百度指數,我們可以找到國內不同行業產品的排行榜與產品熱度,進而選擇我們的競品。

方法論|設計師如何做競品分析?

http://zhishu.baidu.com/v2/index.html#/

2)易觀千帆指數

可以查到不同行業產品月度排行榜和產品基本信息。

方法論|設計師如何做競品分析?

https://qianfan.analysys.cn/refine/view/rankApp/rankApp.html

3)七麥數據

國內專業的移動應用數據分析平臺,覆蓋AppStore&GooglePlay雙平臺,提供iOS&Android應用市場多維度數據分析,推薦使用。

方法論|設計師如何做競品分析?

https://www.qimai.cn/

二、了解競品商業背景

選擇競品后,我們需要簡單的了解競品的商業背景,了解產品的定位、用戶群體、日活、月活、經營背景、服務理念等等,對競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們可以通過去產品官網了解這些信息,也可以通過百度百科、維基百科去查詢競品的商業背景。推薦使用維基百科。

方法論|設計師如何做競品分析?

了解競品的商業背景后,我們需要簡單的做一個表格或者文檔,記錄我們所獲取到信息,便于后續自己以及其他同事查看與了解競品的商業背景。

方法論|設計師如何做競品分析?

三、基于目的,分析競品

做競品分析其實是基于用戶體驗的5要素(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視覺層)去分析的,作為設計師我們重點關注框架層與視覺層。我們要時刻圍繞我們的目的進行競品分析,并且要記錄與保存好我們的分析過程。

很多設計師做競品分析就是拿出手機去體驗這個產品,體驗完了就完了,什么產出物都沒有這是不行的。

我們要時刻有這樣一個概念,我們做的所有分析都是輔助我們最后的設計方案產出的,這些前期的分析都應該整理成文檔幫助我們或者同事作為資料參考,同時也可以沉淀為組內的設計資料。

1. 拆解用戶路徑

在競品分析階段,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競品的框架層,拆解用戶路徑,并截圖保存每個路徑所涉及的頁面設計,并制作頁面路徑截圖包。

對于整個競品框架層的分析,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將我們自己作為用戶,把所有主流程跑一遍,每個路徑所涉及的頁面都截圖保存,再在文檔里進行路徑梳理。

我以同程為例,進行機票查詢路徑流程分析,最后整理產出的頁面路徑截圖包如下:

方法論|設計師如何做競品分析?

同樣的,如果我們想知道feed流圖片的排列形式是怎樣的?那我們就通過分析feed流應用得廣與多的產品,分析他們的圖片布局框架是怎樣的?這一階段就是多看、多存、多分析。

方法論|設計師如何做競品分析?

2. 保留頁面截圖

當然我們是結合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與目標進行競品分析的,如果我們只需分析視覺形式,那我們就僅僅只截圖不同產品該模塊的設計形式截圖即可,不需要分析所有的路徑。

比如我們此次做競品分析的目的是了解“我的”頁面背景墻的設計,那我們就只需要截圖不同產品背景墻的設計形式即可。

方法論|設計師如何做競品分析?

我們一定要將截圖根據路徑或者按照我們自己的總結分類進行整理,方便后續自己與同事的查看,將路徑截圖包作為資源管理,也方便后續截圖的更新與二次分析。

四、視覺分析

這一步是我們需要重點分析的階段,同樣也需要產出視覺分析文檔,文檔越詳細對我們后面的設計幫助越大。我們從“形色字構質”五個維度對競品進行視覺分析,并產出視覺分析文檔,作為我們后續的設計參考。

視覺分析文檔主要包括基礎規范、設計組件、設計亮點三個部分。

1. 基礎規范

基礎規范就是界面最基礎、最通用的元素的設計規范。

1)柵格系統

分析競品的柵格系統,分析最小原子單位為多少,了解其布局結構。

方法論|設計師如何做競品分析?

2)色彩

競品的品牌色、輔助色、背景色與中性色等、以及這些顏色的使用場景。

方法論|設計師如何做競品分析?

方法論|設計師如何做競品分析?

3)文字

不同場景的文字大小與文字層級關系。

方法論|設計師如何做競品分析?

2. 設計組件

設計組件的梳理要結合我們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除了通用組件外,還應該有特別的組件。

比如我們是做社交產品的,我們的產品中涉及很多社交動態的卡片形式,那么我們就可以把這部分做成組件形式,這些組件都能很好的幫助我們后續去搭建頁面,快速出效果圖。

1)通用組件

  • 按鈕:按鈕的設計形式與使用場景

方法論|設計師如何做競品分析?

  • 列表:列表的多種表現形式

方法論|設計師如何做競品分析?

  • 彈窗:不同的彈窗樣式與使用場景

方法論|設計師如何做競品分析?

  • 缺省頁:缺省頁的設計形式與布局樣式

方法論|設計師如何做競品分析?

2)特色組件

特色組件應該是我們基于自身產品屬性建立的最常用的業務屬性組件。

  • feed流卡片:圖片、文字結合形式,以及不同圖片數量時的展現方式。

方法論|設計師如何做競品分析?

在整理競品設計組件時,我們并不一定要全部做成可編輯的組件,在時間緊的情況下,截圖設計組件也是可以的,只要能幫助到我們后續做設計都是可以的。

3)設計亮點

設計亮點是我們在進行競品分析時,覺得競品中哪些設計點是做得很好的?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可以記錄下來。后續在自身產品設計中我們可以很好的明白哪些模塊是我們的設計發力點。

方法論|設計師如何做競品分析?

五、競品分析報告產品

做了前面所有的分析后,我們需要產出競品分析報告,作為資料參考,為自己或者同事提供設計參考,帶來設計靈感,提高設計效率,這就是競品分析最大的價值。

競品分析最后的產出物為一下四部分:

  1. 商業背景文檔
  2. 路徑/模塊截圖包與分析說明
  3. 競品視覺規范
  4. 設計亮點

方法論|設計師如何做競品分析?

六、總結

以上就是今天所分享的關于設計師做競品分析的方法,總結起來為以下5點:

  1. 明確目標,選擇競品
  2. 了解競品商業背景
  3. 基于目的,分析競品
  4. 視覺分析(路徑拆解、制作頁面截圖包)
  5. 產出競品分析報告(基礎規范、設計組件、設計亮點)

前期我們分析得越多越詳細對我們后續的幫助越大。做競品分析一定要產出最后的分析文檔,作為自己或組內后續設計的參考資料,為大家的設計帶來靈感與幫助。

 

本文由 @小魚晴子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生鮮電商“頂上之戰”:美團的困境

由于美團買菜目前只在北京、佛山、廣州、廊坊、上海、深圳等城市開通,處于產品的需求驗證階段,因此采用了團隊地推的模式。招聘推廣員,在人流量大的地點,進行推廣拉新活動,首次注冊且下單,不僅平臺有優惠補貼且額外贈送禮品,快速積累第一批用戶。

5.1.2 人群裂變

方式一:直接拉新返利

美團買菜對于老客戶拉新人給予不同程度的返利,通過平臺分享至社交渠道,新用戶注冊下單,實付29元簽收無退款后,平臺派發買菜錢至用戶錢包,可直接買菜抵扣。同時拉新的前10人會額外贈送買菜錢,每日拉新排行榜前三名額外贈送買菜錢。在互惠共利心理驅使下,讓用戶從剛開始被推薦慢慢變成主動推薦者。

方式二:拼團拉新折扣購物

老用戶可在拼團頁面,選擇需要拼團的產品,開團后邀請新用戶參團,若拼團成功,老用戶與新用戶都一起享受最低2折的優惠;拼團失敗則發起退款。

5.2 提升轉化率

用戶進入平臺后,要讓用戶產生購買生鮮的行為,也就是轉化成平臺付費用戶之后對平臺才有價值,轉化率重要的指標就是首單率,也就是用戶進入平臺首次下單的概率。那美團買菜是如何提升首單率的呢?

首先我們根據用戶行為,大致對于用戶進行劃分可粗略分為目標明確性用戶和不明確用戶,對于不同類型的用戶行為路徑大約為:

  • 目標明確型:搜索-商品列表頁-商品詳情頁-加入購物車-支付;
  • 目標不明確型:瀏覽商品-商品詳情頁-….對比價格-查看優惠….瀏覽商品-商品詳情頁-加入購物車-支付。

目標明確性用戶打開美團買菜會自己去下單支付,因此對于目標明確性用戶的購物流程要盡量簡化。不明確用戶則會根據APP給用戶來帶的體驗來決定是否會產生購物行為,對于該部分用戶則需要通過運營營銷等方式提高首單率。

5.2.1 線下禮品贈送

在線下推廣時,地推人員推薦APP給用戶,引導用戶下單后,贈送小禮品給消費者,通過禮品的方式,利用用戶貪便宜心里,培養用戶首次下單的操作習慣。

5.2.2 新用戶優惠

首先新用戶注冊時,贈送新人專享188元紅包,通過贈送含有效時間的優惠券的形式,刺激消費者沖動消費、購買下單,如下圖所示:

5.2.3 商品列表頁

根據上述分析可知,目標明確型用戶在想要購買目的是非常明確的,而我們平時在買菜的過程中發現幫助我們快速決策的因素有:價格、菜品(外觀)、人氣三大要素。而電商平臺購買商品是屬于同樣的決策交易行為,不同的是交易場所不同,因此利用線下經驗來幫助線上用戶進行決策。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美團買菜可以看到商品的頁面首先突出的是商品圖片用于用戶快速定位想要的產品,第二顯眼的是價格用紅色字體突出,能否符合你的心理預期;

其次不同顏色文字包含的信息,綠色字體一句話突出該生鮮的賣點,黑色字體描述商品的份量及品類等重要信息;

金色字體用于重點突出商品的人氣,是否有從眾跟隨,進一步刺激用戶下單。

由于售賣的商品為基本上為原材料,而非傳統電商所售賣的比較復雜的加工品,相較而言包含信息較少,因此對于該類型用戶,甚至不需要去查看商品詳情頁,在商品列表頁就可以點擊顯眼的綠色+號直接添加進購物車里,比起傳統的電商購買步驟減少了一步。

5.2.4 商品詳情頁

用戶在進入商品詳情頁,商詳頁是用戶消費體驗感頁面,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用戶的購買行為,可以幫助用戶快速決策加入購物車。

重要信息展示幫助用戶快速決策:

文字內容告訴用戶產地,使用方式,配送時長是否符合預期,全面質檢保證食品安全等重要的標簽。詳情頁使用軟文海報,描述商品信息,介紹商品的來源,生鮮的用法,營養價值,如何挑選菜式(傳授用戶挑選該種生鮮,套近乎降低用戶防備心),規格信息,存儲方式等信息。進一步幫助用戶快速決策。

營造人氣打造口碑(從眾心理):

用戶評價,看到消費者的曬圖好評,熱賣排行榜,常見問題提問,營造出是真實許多人在購買的氣氛,讓用戶產生置身于群眾之中,大家一起購買產品的錯覺,消除戒備心建立信任感,利用消費者的從眾心理,誘導用戶購買。

營銷活動商品稀缺性(短缺原理、急迫心理):

圖片下方亮眼的紅字橫幅用于活動舉辦,給予用戶一種現在不買就買不到的感覺,突出商品的稀缺,許多人正在搶購的火爆現象,利用用戶的急迫心理。同時該部分根據運營還會放一下幫助營銷的活動。

優惠活動刺激用戶沖動消費(占便宜心理):

促銷優惠(支付滿49返15元),領券優惠(顯示用戶當前能使用、或者待領取的優惠券),特惠榜單功能(滿減、滿贈、買贈、優惠組合、滿折、秒殺),會員價,各種優惠活動刺激用戶的消費心理。

5.3 客單價

客單價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單次購買金額以及購買頻次。

5.3.1 單次購買金額

首先是用戶體驗:

如果生鮮質量不過關或者用戶體驗不佳,買過菜的老用戶肯定不會再買第二次了。

美團買菜為了提升生鮮質量,會嚴格控制供應商的貨源門檻,生鮮從采集至送達用戶手中,嚴格進行品控,保證生鮮從源頭至交付售后整個流程的質量。

同時美團買菜打著新鮮又便宜,不賣隔夜菜口號進行宣傳;配送門檻低,以0元配送,0元起送,由于前置倉模式,沒有第三方商家的參與,因此配送門檻標準統一。無理由退貨的服務,給用戶帶來了極好的購物體驗,哪怕買到不喜歡的菜也可以直接退貨。

標準化菜式,標準化服務。是前置倉模式的核心競爭力,而美團買菜把它闡釋的很好。

其次是提升單次購買金額的營銷活動:

單次購買金額主要依靠運營營銷活動,采取的措施有:

APP內許多地方存在的菜譜一鍵組合購買、湊單滿減優惠活動、榜單優惠排行榜(滿減、滿贈、買贈、優惠組合、滿折、秒殺)。

用戶下單加入購物車后彈窗的買了又買彈窗,詳情頁下方的推薦,以及詳情頁第四個標簽推薦頁,這幾個功能用于給推薦生鮮,給沒有需求的用戶制造需求,從而提升單次購買金額。

5.3.2 購買頻次

場景一:折扣營銷刺激消費

根據用戶類型不定時派送優惠券刺激用戶消費;商品促銷打折活動推出一些特價商品供用戶搶購;逢年過節舉辦滿減活動,如舉行年貨滿減折扣活動,如滿全場商品買滿59減10元10,滿79減15元;

場景二:一鍵購買菜譜食材

眾所周知,每天吃什么是每個人飯前都頭疼的事情,許多用戶不知道該做什么菜,而美團買菜推出的菜譜功能可以給用戶直接推薦菜譜教程,圖文及視頻教學都有,挑選到想做的菜譜后,可以點擊食材選購,一鍵購買所需要的原材料組合,組合購買價格更低。

場景三:每日簽到贈買菜錢

用戶登陸APP,進行每日簽到領取買菜錢(下單時直接抵扣),分享可再領一次的方式引導用戶分享APP;不僅提高用戶活躍度與粘性,還能刺激用戶下單,拉新裂變。同時還可以有效篩選出需要優惠刺激,愿意花時間去參與的這批用戶。

5.4 小結

從以上分析可以發現,美團買菜為了優化自己的收入模型,做了大量的工作,不斷的拉新用戶以及提升轉化率和客單價,目前來看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所以才會不斷的進行開城擴張。

六、產品迭代分析

為了深入分析美團買菜的版本迭代節奏,探究產品迭代邏輯,筆者對美團買菜從V1.0.1上線到V2.22.0的所有核心版本迭代整理如下:

根據酷傳上美團買菜累計下載量的曲線分布,可以看出從V4.9.0(也就是2019年10月08日開始)用戶增長曲率持續提升,屬于“J型”曲線,所以把美團買菜分為兩個階段進行分析:

第一階段:需求驗證,優化買菜流程

2019年10月08日之前,V1.0-V4.9.0版本,為美團買菜APP產品的冷啟動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目標是驗證用戶需求,打磨用戶體驗【階段性目標】。

主要操作是把APP用戶基礎線上買菜的基本需求實現,打磨細節優化用戶體驗,比如訂單追蹤,再來一單、優化自提點、訂單添加備注、APP截屏直接可提交意見反饋等。

同時隨著平臺上用戶的增多,產品上線至2019年5月份開始,做了許多運營營銷相關功能,比如智能推薦猜你喜歡、今天吃什么、菜譜組合優化、每日熱賣榜、菜場專區、商品排行榜等功能提高用戶下單率,讓用戶打開APP后就能找到自己想購買的生鮮。

從這個階段開始可以明顯看出APP下載量穩步上升,從上線之初18年12月至19年5月份仍未達10W下載量,而后從5月22日開始,美團買菜投入更多資源,下載量迅速開始增長。主要原因在于美團買菜前期深厚的積累,將“優化用戶體驗”與“豐富營銷工具”作為產品發展方向,專注打磨產品細節。

第二階段:搭建運營工具,優化產品功能

2019年06月14日至今,版本從V4.4.0到V5.13.0,是美團買菜的快速成長期,可以看出這個階段用戶增長率持續攀升。擴大用戶量、留存老用戶成為產品迭代的重點【階段性目標】。

在留存老用戶方面,美團買菜在產品層面繼續優化基礎功能,包括買菜下單流程、快捷換購、菜譜組合購買、首頁及商品詳情頁改版等,進一步提升 App 的用戶體驗及轉化率。同時,美團買菜通過一些新增功能,提升了用戶的黏性,如天天簽到領錢及免費領水果小游戲,都是很通用的維護用戶活躍度、提升用戶黏性的功能。

在拉新方面,為了吸引更多的新用戶,增加了許多拉新活動,比如新人首頁新人嘗鮮商品,及新人領取188元紅包;邀請新用戶拼團成功,新用戶與老用戶都享受該商品的折扣(最低2折);邀請有禮功能,拉新人成功下單購買后,返買菜錢至用戶錢包,用于買菜抵扣,邀前10名用戶有額外獎勵。希望通過用戶主動拉新的方式降低運營成本,實現用戶增長。

豐富的營銷工具,美團買菜在此階段不斷地增加營銷工具,如上線了商品排行榜單(讓用戶查看哪種商品最多人購買),商品詳情頁可為每個商品增加活動、首頁增加節日滿減活動欄目,24小時熱賣榜,開通美團買菜會員卡(包含每日免費菜,每周會員券,會員專享價等權益)。懸浮窗折扣商品搶購等工具,讓用戶打開APP就能找到自己的買菜需求,切切實實的提高了用戶的復購率。

優化用戶體驗,隨著用戶量的增多,用戶反饋的問題也會不停增長,美團買菜對產品細節進行了優化打磨,首頁訂單進度實時更新,到貨提醒功能優化,訂單備注優化支持自動保存,購物車可直接領優惠券,商品質量問題可直接按比例退款,商品圖片新增大圖預覽功能。使得用戶在使用APP的過程更加流暢方便。

在市場節奏上,美團買菜由于前期在北京、上海城市試點,驗證用戶需求,優化產品細節,摸索運營模式。在這個階段開始加快節奏,不僅在北京及上海擴大運營范圍,同時在先后在廣州、佛山、廊坊、深圳開城。用戶規模不斷擴張,發展迅速。

從用戶數據上看,在這個階段,美團買菜的用戶數呈現爆發式增長,而且沒有放緩的跡象,說明這個階段美團買菜在產品層面和運營層面上的一系列動作取得了 不錯的效果。

從整體來看,美團買菜的節奏感特別好。美團買菜在前期重點打磨產品,并不急于推廣,因為這時即使通過大規模推廣拉來很多新用戶,這些用戶也會逐漸流失,因為用戶體驗還不穩定。

當用戶體驗趨于穩定之后,美團買菜在產品形態上開始嘗試新的應用場景,以此來滿足不同層次用戶的不同需求,這時美團買菜再進行大規模的運營推廣,才能吸引并留住更多用戶。這就是美團買菜的整體迭代步驟。

七、產品結構分析

在迭代分析中我們分析了美團買菜的產品功能的迭代步驟,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這些功能分別滿足了用戶的什么需求,以及在整個app中是怎么分布的。這主要通過產品結構進行分析,下圖為美團買菜V5.13.0的產品結構腦圖。

為了便于分析,筆者通過對美團買菜的產品結構按照用戶、場景、需求和功能進行重新梳理會得到下面的表格:

7.1 整體分析

因為美團買菜主要目標用戶是消費者,所以重點滿足消費者的潛在需求。消費者在使用美團買菜時,會存在三種場景:

  1. 下單前:通過APP挑選生鮮,該場景用戶主要關注如何找到想要的商品,內容上需要幫助用戶快速決策。
  2. 下單時:用戶挑選好生鮮后在購物車頁面準備下單,此時需要滿足用戶的訂單信息服務方式,包括配送方式、收貨地址、收貨人信息等,以及是否有其他優惠內容。
  3. 下單后:消費者下單后需要滿足,訂單配送信息、訂單進度,以及反悔取消訂單、售后等問題。

場景一:下單前消費者有什么需求以及美團買菜是通過什么功能滿足這個需求?

通過此前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在下單前根據用戶的行為路徑可以分為兩種類型:目標明確性用戶和不明確用戶。

對于目標明確型用戶:美團買菜簡化操作流程,把可以幫助用戶快速決策的要素重點展示。比如商品搜索,直接搜索出想要的商品,在該頁就已經把價格、分量、圖片等重要信息展示,有過良好買菜體驗的用戶在此時就可以直接添加進購物車完成該場景;另外進入商品詳情頁,用戶評價、好評率功能可以查看到其他用戶的反饋,軟文介紹可以更進一步完整介紹生鮮的來龍去脈,高效的幫助用戶快速決策下單完成該場景。

對于目標不明確型用戶:以用戶買菜需求不明確為出發點,美團買菜提供多種需求渠道給用戶。給用戶推薦菜品的營銷工具如:24小時熱賣榜、節日專場、菜譜、吃什么、商品分類、應季必吃榜、新品發現等。給用戶推薦菜品且有優惠力度的營銷工具:秒殺菜品、特價促銷、滿減榜單、會員專區、買菜錢、菜譜組合優惠、拉新返現、拉新拼團等。利用優惠活動提高用戶粘性的:天天簽到領買菜錢、免費領水果、菜譜教程等。多種營銷場景滿足這類型用戶的下單前需求。

場景二:下單時,消費者有什么需求以及美團買菜是通過什么功能滿足這個需求?

下單時,主要是指用戶在購物車頁面點擊去支付至的動作。根據用戶使用流程可分為兩個頁面,購物車頁面與確認訂單頁面。

在購物車頁面中用戶對已選購的商品最為關注,因此美團買菜在此頁面實現了對商品進行增減刪除、選擇,全選等功能來滿足用戶的需求。其次是商品的總價,合計明細功能讓用戶對每件商品的價格流水更加明晰,優惠券使用門檻提醒、會員額外享優惠、滿減湊單、折扣換購等優惠可讓用戶降低購買成本。同時在下方增加推薦商品滿足用戶需求(用戶添加進購物車的商品多時要往下滑才能看得到,商品少時則可直接看得到)。

而在提交訂單頁面中。用戶需要對訂單信息進行確認,包含收貨方式(送貨上門/站點自提),預約取貨/送達時間,商品列表,個人收貨信息,收貨地址管理,添加訂單備注個性化需求,使用優惠券,開通會員打折,最后對商品價格進行確認提交訂單。

場景三:下單后,消費者有什么需求以及美團買菜是通過什么功能滿足這個需求?

下單后,用戶主要會有和訂單相關需求,想取消訂單,想要退款,想查看訂單情況,需要聯系客服,需要再來一單。

通常用戶是選錯買錯商品,少使用了優惠券,或者突然就不想買。如果是已下單未支付的時候取消訂單,用戶在美團買菜中直接點取消訂單,或者超過15分鐘不去支付就可以取消訂單。

如果是已支付的訂單需要退款,需要申請退款,待后臺審核通過后即可退款。同時退款進度可在退款/售后訂單頁查看。

配送時長配送狀態以及訂單詳情,可在訂單頁面進行查看,同時在首頁會顯示進行中的訂單的配送狀態。上次買的生鮮,需要再來一單,可直接使用再來一單功能,快速把想要的商品添加進購物車。

7.2 小結

從以上分析可以發現,美團買菜的功能設計可以很好的滿足用戶下單前、下單時、下單后三個場景下的需求,在不同場景下針對不同用戶、不一樣的需求,做了相應的功能滿足用戶的需求。對于不同用戶所需要的高頻功能在產品結構上重點突出、分布合理,可以算做一款設計比較優秀的產品了。

八、運營分析

所謂“產品負責生孩子,運營負責養孩子”,這句話也從側面反映出產品和運營的緊密關系。那美團買菜是如何運營這款產品從而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的呢?筆者對美團買菜成立至今,按照AARRR模型,講主要的運營活動梳理如下。

8.1 拉新(A)

區域地推拉新:

  • 2018年12月 北京、上海開通運營點
  • 2020年12月 北京、上海擴大運營范圍, 同時廣州、佛山、廊坊、深圳開城運營

8.2 激發活躍(A)

當用戶下載并注冊了app之后,需要激活用戶來打開app,從而提升app的日活和月活,美團買菜為了提升用戶活躍的方法主要是通過移動推送消息的形式:

  • 免費領水果
  • 節日特價優惠

8.3 提高留存(R)

促進用戶活躍之后,還需要提升用戶的留存率,才能持續不斷的為平臺創在價值,為了提升用戶的留存率,美團買菜主要做了以下幾件事:

  • 天天果園登陸領水滴(類似于螞蟻森林澆水)
  • 天天簽到領買菜錢

8.4 分享傳播(R)

為了引導用戶自發傳播,美團買菜主要做了如下幾件事:

  • 推薦有獎,通過返買菜錢至用戶賬戶鼓勵用戶主動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 拼團邀新,老用戶通過團購方式拉新人一起拼團,雙方均可享受折扣,最低至兩折。
  • 天天果園任務,引導用戶分享給好友領取水滴。
  • 天天簽到任務,引導用戶分享給好友領取買菜錢。
  • 商品分享邀請好友可獲得免單。
  • 菜譜分享,分享菜譜教程。

8.5 提升收入(R)

關于提升收入的方法,我們在商業價值分析那一部分有詳細的介紹,在此不再贅述。

九、總結

通過對生鮮市場以及美團買菜的整體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 根據政策、經濟、社會文化、技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動了近幾年生鮮電商行業的大發展,并且在未來幾年將持續保持一定的高增長率。
  2. 在這個行業中,美團買菜屬于美團內部孵化的項目,資金雄厚,供應鏈優勢明顯,有很強的的行業影響力,并且相對于直接競品,它的優勢在于配送技術更強,得益于早期供應鏈上的布局,以及在本地生活行業多年的耕耘,大有趕超之勢。
  3. 在生鮮電商市場中,主要有四個參與方:消費者、供應商、平臺,平臺要想實現快速成長,就必須滿足好消費者的需求、供應商的訴求,這樣才能持續的產生用戶價值。
  4. 美團買菜當前的核心業務是消費者下單買菜。為了維持營收的正向增長,首先,美團買菜通過付費、免費等各種方法不斷的獲取新用戶;其次,美團買菜通過優質的新用戶折扣菜品,俘獲了眾多消費者的心,給用戶帶來良好的用戶體驗,從而順利完成轉化;最后,美團買菜通過優質的生鮮質量、用戶體驗以及豐富的營銷活動工具,成功的將消費者留在了這個平臺,使得用戶不僅下單時買的多,同時復購行為也多,實現了客單價的提升。
  5. 整體來看,美團買菜從成立至今的發展共分為兩個階段,并且節奏感把握的特別好。先重點打磨產品,驗證需求,提升用戶體驗,拓展用戶使用場景,等整個平臺用戶留存率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之后,開始大規模的運營推廣。
  6. 美團買菜移動端的目標用戶是消費者,所以所有功能設計都是圍繞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進行。消費者使用APP的場景主要有三種:下單前、下單時和下單后。通過對美團買菜功能的梳理,其實可以發現消費者絕大多數的需求,都能很好的滿足。好的用戶體驗才是一個產品的生命力。
  7. 運營對于一款產品的發展至關重要,可以看出美團買菜在拉新、促活、留存以及自傳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來看效果也是不錯的。

以上,筆者從行業、生鮮電商模式、競品、用戶價值、商業價值、產品迭代、產品結構、運營等8個部分系統的分析了美團買菜崛起背后的原因,可以看出沒有一款產品能夠隨隨便便成功,一定是“天時地利人和”等內外部原因的綜合作用。

十、未來展望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清楚了美團買菜迅速崛起的原因,“美團買菜”未來將往何處走呢?接下來筆者將使用SWOT模型進行系統分析,希望從中可以得出有效的結論。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美團買菜要想持續發展壯大可以:

對于供應鏈建造和管理改造上需要加快速度、增加資源投入,擴大運營范圍,增加覆蓋城市數,提高城市覆蓋率后;再通過線上引流的方式給美團買菜導流擴大用戶規模、提高市場占有率。

其通過優質的服務俘獲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之后,可以嘗試與兄弟項目美團優選探索合作方式,這種拓科的嘗試不僅可以有效降低獲客成本,其次也可以改變當前業務模式單一的問題,提升自身的護城河。

 

本文由 @陳芋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高效的辦公工具:飛書的產品分析報告

編輯導讀:在線辦公在疫情期間成為企業辦公的主要形式,而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在未來也將成為一種流行趨勢。而飛書作為在線辦公產品中的佼佼者,它的成功經驗值得其他產品學習。本文作者將以飛書為例,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全文結構

本文會用到Seven Domains Model(圖1),把整個外部環境分為四層。

第一層是宏觀的市場現狀,第二層是宏觀行業狀況,第三層是微觀消費者群體分析,第四層是則是微觀的公司產品分析。第一第二層將從宏觀視角上來觀察移動辦公平臺的發展,第三第四層則會以飛書為主要視點進行競爭環境的分析。

在宏觀市場現狀分析上,會采用PEST分析;在宏觀行業分析上會采用波特五力模型;而在產品分析中,會從用戶體驗要素理論和KANO模型的角度進行分析。

圖表 1:Seven Domains’ Model (Mullins, 2013)

二、宏觀市場分析-PEST 分析

2.1  Politics 政治

從圖2可以看到,政策對移動辦公平臺一直持有正面態度。2015年,國務院出臺文件,鼓勵云計算降低信息化門檻,推動產業信息化。隨后一直到2017年,每年都有強調推進工業信息化。在2017年,工信部明確指出了要加快企業級SaaS服務的發展,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進程。

圖表 2:中國移動辦公平臺相關政策(艾瑞網, 2018)

2.2  Economy 經濟

我國的GDP增長今年來持續放緩,從2010年10.6%逐步降至2019年6.1%。從GDP的貢獻率來看,投資對國內GDP的增長貢獻下滑,原因是以往的投資在傳統行業中導致產能過剩引起了資本效益降低。消費支出對GDP的貢獻穩定在60%左右,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圖表 3:中國GDP增長情況(艾瑞網, 2020a)

圖表 4:GDP增長貢獻率(艾瑞網, 2020a)

盡管國內GDP增速正在放緩,云服務市場卻是風景獨好,欣欣向榮。云服務市場在2019年增速達到了57.1%,存量規模1612.4億元。其中IaaS市場增速70%;PaaS市場增速27%,并將持續提升其規模增長速度(艾瑞網, 2020)。SaaS市場也在持續穩定增長。SaaS市場規模在2018年為243.5億元,同比增長47.9%(圖6)。

圖表 5: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艾瑞網, 2020c)

圖表 6:2013年至2018年SaaS市場規模及預期增長(艾瑞網, 2019b)

2.3  Society 社會

為了觀察社會大眾對移動辦公軟件的態度,筆者在2020年9月22日通過“移動辦公”這一關鍵詞在微博上進行前10頁信息(共200條微博)的整合,得到如下表格。

圖表 7:微博用戶對移動辦公的態度匯總

總體而言,微博上的用戶對移動辦公總體呈正面肯定態度。首先,移動辦公軟件能夠讓用戶做到“生活辦公兩手抓”。例如,在本次收集的數據中有7條微博展示了一種“上午度假,下午辦公”的生活方式。其次,移動辦公軟件還滿足了用戶辦公場景個性化的需求,用戶表現出對于在不同場所(如咖啡廳、書店和家中辦公)進行辦公的新鮮感。移動辦公平臺也在推動“clean desk”的無紙化辦公文化。

在情景方面,移動辦公軟件能夠讓用戶的時間碎片化,進而能夠把生活中的等待閑余用于辦公。例如,有4位用戶反映自己利用在地鐵、高鐵或飛機上的閑余時間進行工作事務的處理。同時,這種碎片化也更方便用戶去處理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如照顧小孩或陪伴異性。

網絡上也有對于移動辦公軟件的負面評價。最主流的負面評價認為移動辦公軟件模糊了工作與生活的界線,使得用戶就算是在周末或休假也要繼續工作。同時,電腦依舊是移動辦公平臺的主要端口,硬件和網絡條件限制著移動辦公軟件往下沉市場的發展。

2.4  Technology 技術

由于硬件條件和網絡條件限制著移動辦公平臺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對于這一些方面的技術探索,包括5G和云設備,將會作為這一節的要探討的內容。

5G

5G,即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可能是當下最熱門的,被談論最多的技術了。艾瑞咨詢2020年關于5G的報告顯示,比較了解或非常了解5G的用戶占總用戶的57.2%,并且高達87.1%認為5G會對生活產生巨大影響。

圖表 8:用戶對5G的認知 (艾瑞網, 2019a)

這種對5G的高度評價也導致了民眾對5G的向往與期待,大約有76.6%的用戶希望能夠在2021年之前就能夠用上5G(圖9)。可以預見的是,在接下來的幾年內,5G用戶將會有巨大增長。5G的大覆蓋、高速率、低時延等特點也能很好的推動移動辦公平臺向三四線城市的發展。而移動辦公平臺在這種趨勢下,也需要對目前平臺上的既有應用和第三方應用作出改革,推出適應5G時代的辦公方式。

圖表 9:用戶對5G的期待 (艾瑞網, 2019a)

5G對于設備的輕量化也有明顯的推動作用。例如,在2020年9月17日,阿里發布了第一臺云電腦“無影”,僅有一張名片的大小,單手可握。另外,在云VR的概念方面,5G可以把計算和圖像渲染放到云端,以降低VR設備的成本和性能要求,使得VR設備更加輕量。可以說5G對于移動辦公的硬件輕便化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三、行業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圖表 10:移動辦公平臺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在同業競爭和新進入者威脅方面,目前除了華為WeLink,飛書、釘釘、企業微信都通過免費策略來搶奪市場份額,因此同業競爭者的威脅性高。同時,由于市場競爭激烈,新進入者威脅偏小。

平臺擁有對供方的中等強度議價權。首先,平臺通過對第三方開發者的應用的整合,形成對其它企業級SaaS服務的相對優勢,加上免費策略,從而占據了相對較大的市場份額。如此一來,供方的議價權就會受到影響。其次,如圖11所示,市面上協同辦公、文檔管理和視頻會議三個方面的SaaS產品在功能上的交叉重疊較多,整體趨于同質化,因此供方的議價權也會受到影響。除非第三方開發者能夠開發出差異性強的優質產品,否則隨著平臺的發展以及同質化SaaS產品的豐富,供方的議價權會持續下降。

圖表 11:遠程辦公應用分類圖(易觀千帆,2020)

平臺對買方有中等強度議價權。釘釘、企業微信和飛書之間競爭激烈,導致買方議價權上升,三家平臺對用戶的免費政策也側面印證了這一點。同時,現有企業一般都有自己較成熟的一套的管理運作模式,要讓他們使用移動辦公平臺、適應新的運營方式并不輕松,用戶有較高的學習成本。盡管從長期來看,能夠打破信息孤島效應的移動信息平臺可以推動企業進一步提升競爭力,然而近期的市場壓力可能會讓企業更加保守謹慎。以上這些原因導致平臺對買方的議價權下降。

移動辦公平臺面臨著中等偏低的替代品威脅。這在一方面是由于現有企業普遍都有使用ERP、CRM、HRM或者OA等類別的企業級SaaS產品,如金山旗下的WPS,金蝶的財務軟件等,能夠替代企業對移動辦公平臺的需求,這形成了一部分移動辦公平臺的替代品威脅。而另一方面,平臺整合了這些SaaS服務,并且把這些服務產生的信息集中起來,提升了企業信息周轉的效率,這使得企業在使用后對移動辦公平臺會形成一定的忠誠度和依賴性,移動辦公平臺的替代品威脅也因此有所削弱。這一點可以通過圖12中2019年4月到2020年1月釘釘大約50%的用戶次月存留率可以得到一定的印證(沒有查到企業微信和飛書相關的信息)。

圖表 12:釘釘用戶的次月留存率

四、消費者群體分析

4.1  消費者規模 & 增長

從整體上看,移動辦公平臺的上升空間大,未來前景可期。由于今年受疫情影響,國內移動化的協同辦公軟件得到空前的關注,2020年預計移動協同辦公軟件市場規模同比增長43.5%,預計市場規模達440.2億元,預計2020年后增速也會維持在20%左右。

圖表 13:協同辦公軟件市場規模增長(艾瑞網,2018)

4.2  其它可能的潛在消費者群體

目前企業微信、釘釘和飛書都以中小企業為目標客戶,而對于別的一些潛在用戶,如設計師,科研人員等比較重視個體獨立工作的群體并沒有明顯的設計思考和宣傳偏好。但這一些群體也有可能出于對于材料收集、整理和引用,研究/設計成果保存以及項目進度安排規劃的需求而使用這些平臺。對這些松散用戶體系的整合可能能夠帶來新的用戶流量。

4.3  消費者有待滿足的需求

細分領域的需求還沒有得到滿足。目前市場上的移動辦公平臺大多數瞄準通用性應用,針對垂直細分領域的應用數量相對較少。而在各個行業,整個供應鏈,工作流程和工作需求都大不一樣。除了普遍適用的通用性服務,移動辦公平臺的另一個核心競爭力是去變革各個行業中中小企業落后的商業管理模式,并且提供能夠推動行業進步的工作方式。為此,移動辦公軟件或許仍舊需要去了解各行業中的中小企業的痛點,以給出能夠適應特定行業內流程的解決方案。

五、飛書的產品分析-用戶體驗要素分析

5.1  戰略層

出于對績效的追求,如何提升組織內部員工協作能力成為了企業普遍關心的問題。在企業的內部協作中,有5類問題是較為常見的,分別是:溝通協作,文檔管理,人力資源配置,行業個性化需求和跨部門協作。

圖表 14:企業辦公產生的需求

在另一方面,企業也對跨設備的移動辦公軟件有著剛需。以往的單一設備上的SaaS服務軟件已不足以滿足公司需求。這種工作方式使得公司在軟件服務的成本增加,而由于硬件設備的限制,使用的效率逐漸減小。對于常常出差的員工而言,公司購買的軟件常常不能滿足其辦公需求。由此,公司對于移動辦公平臺的需求勢必會漸漸取代單一設備上的SaaS軟件。

飛書的目標是提升公司用戶的內部協作能力,并使得公司辦公泛在化和移動化。飛書官網的slogan “在飛書,享高效” 也充分表現出飛書提升組織效率的產品目標。

細分來看,飛書主要目標有:

  • 突出重點信息,提升信息流轉效率,降低信息噪音,豐富信息交流方式;
  • 共享、編輯和保存文檔;
  • 匯總有關個人工作量和工作時間的信息;
  • 滿足各垂直領域的特定需求;
  • 整合跨部門知識,形成解決方案。

5.2  范圍層-KANO模型分類

在本節中,根據4位身邊朋友的訪談記錄,利用KANO模型對飛書的一些功能進行分類,得到下圖。

圖表 15:對飛書App內功能進行分類

從圖15中可以看到,飛書在需求處理方面非常重視信息流動、文檔管理和人力資源配置。這與飛書的自我定位是緊密相關的。

飛書為了提升組織的溝通協作能力,開發了很多非常出色的細節。在信息降噪方面,通過Pin和表情回復,減少了無用信息,提升了溝通效率。在信息傳輸方面,語音自動轉錄文字的功能可以提升信息輸入的效率。視頻會議中飛書還允許用戶對文檔進行協同編輯和評論。不過其中一位受訪者提出了“一起編輯文件不會很吵嗎?“這樣的疑問,這說明”視頻會議+文檔協同編輯“的功能的使用方式還需要更多的宣傳才能被人理解和喜愛。

在文檔管理方面,飛書也有很多非常讓人驚喜的功能。比如說在某一位受訪學生在知道了文檔評論功能和文件內容搜索功能后,就眼睛一亮,提出想要用該軟件整理電子課件上的筆記,問“那能不能上傳pdf文件呢?“不過筆者上傳手機本地的pdf和word文件都沒有成功,后來通過PC端才成功上傳了文件。在PC端可以對pdf的個別字句進行評論,但在手機端就只能對整個文檔進行評論。所以整體而言飛書對于pdf文件的編輯功能還比較簡陋。

由于筆者訪問的人群中沒有飛書的使用者,在采訪中沒有辦法作深入的了解,所以對于飛書的日歷和工作臺不好作出評價。

5.3 結構層

圖表 16:飛書App結構圖

5.4  框架層

飛書的框架很簡潔,在APP主界面的固定要素有:消息,日歷,工作臺,云文檔,聯系人,搜索,我的信息(圖17中紅色標注)。在部分情況下,左上角的標題還可以用作內容的分類(圖17中紅色標注)。右上角的“新增菜單“是飛書app中的常見功能(圖17中藍色標注),通常放置一些新增列表內容的操作,通常用加號來表示,如消息頁的右上角的新增菜單,就提供“創建組群“,”邀請“等功能。同時,考慮到消息頁是應用的主頁,”掃一掃“,”創建文檔“等常用功能也被收納到消息頁的新增菜單里面。

圖表 17:飛書App內“消息頁”(左)和“云文檔頁”(右)的布局

飛書APP在設計上以組織效率為出發點。它在消息和文檔中用以盡可能小的空間容納常用聯系人和文件(圖17中綠色標注),又在工作臺中用相對較大的空間放置常用應用(圖18中綠色標注)。同時,在文檔頁面和工作臺頁面,飛書提供了提前設定好的篩選條件,以加快搜索速度(圖17、18中黃色標注)。

圖表 18:飛書App內工作臺布局

5.4.1 個人認為能夠改進的地方

已讀未讀圖標:

圖表 19:飛書App內“群聊頁”(左圖)和“文檔評論”(右圖)的布局

在上面兩個圖中,可以看到左右兩圖被黃色黑邊框高亮的圖標除了顏色之外沒有太多的差別(左圖中“✓“為綠色,右圖中“✓“為灰色),但是這兩個圖標分別代表這不同的意思。左圖群聊頁中的“✓“表示的是已讀未讀功能,右圖文檔評論框中“✓“則表示的是解決評論功能。對于習慣了在群聊中用“✓“確認消息是否傳達的用戶來說,右圖文檔評論框中的“✓“會讓用戶下意識認為這也是已讀未讀功能,進而造成了用戶心理上的錯覺。因此個人建議右圖里的“✓“可以進行修改。筆者認為可以將之改為一個類似滑塊驗證碼的設計,來讓用戶區別開這兩個圖標之間的區別。

圖表 20:飛書“文檔評論”布局修改意見

取消顏色和高亮:

圖表 21:飛書App內“顏色與高亮頁”的原布局(左圖)與修改建議(右圖)

取消字體顏色和高亮的按鍵位置可以放在更方便的地方。在目前的設計中(左圖),在選擇字體顏色和高亮之后,用戶輸入的每個字體都會有顏色/高亮效果,而如果要取消該效果,用戶就需要在選項框的最下面找到“清除“按鈕。在尋找”清除“選項的時候,用戶需要稍微往下翻頁。由于清除選項恰好是在該選項框中唯一一個需要往下翻頁才能被看見的按鈕,用戶可能會找不著,進而產生焦慮。因此,筆者認為這個設計可以進行一定的改進(筆者使用設備為iphone 6,屏幕較小,可能在別的設備上顯示效果會不一樣)。筆者個人認為可以把原文效果的選項放在顏色和高亮標題上(右圖橙色箭頭指示處),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5.6  表現層

飛書在整體上使用白色作為頁面底色,以顯示出簡潔干練的風格。為了突出重點信息,主要或重要信息用黑色字體,次要信息則使用小字號的灰色字體。圓形圖標底色以藍色為主,搭配少量的暖色來活躍整個界面。圖標內嵌以白色的圖形進行表意,在應合圖標對應的標題的同時,也在顏色上呼應了頁面背景,使得整體要素和諧,不會有突兀的地方。

六、總結

本文基于筆者對飛書app的體驗,和他人的訪談以及在微博上收集到的一些用戶反饋作為經驗證據,對產品需求進行了分類,并提出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及筆者的建議。全文的主要結論如下:

  1. 國內政策鼓勵企業級服務平臺的發展,以推動中小企業的信息化進程。
  2. 國內整體經濟的增速在放緩,而云服務、SaaS的市場正不斷成長。
  3. 在社會輿論方面,大眾對于移動辦公平臺既愛又恨。一方面它能夠讓企業員工平衡生活與工作中的事務,另一方面卻影響了員工的休假。同時,網絡條件和硬件條件也制約著移動辦公平臺在三四線城市的發展。
  4. 在技術方面,5G技術可以促使網絡條件優化和移動設備輕量化,推動移動辦公平臺的發展。
  5. 目前行業內市場競爭激烈,導致行業新進入者威脅不高,且隨著移動辦公平臺的發展,供方的議價權和替代品威脅會持續變弱,因此行業前景光明。
  6. 盡管移動辦公軟件的市場規模不斷增大,目前市面上的移動辦公平臺同質化較為嚴重,沒有太多針對特定傳統行業的解決方案。另外,除了中小企業,科研人員等在職業上比較重視個人獨立工作的用戶可能能夠成為移動辦公平臺的潛在用戶。
  7. 本文對飛書用戶的需求和相對應的產品功能進行了梳理。在框架層內筆者提出了兩點可能能夠提升用戶體驗的建議。

七、參考文獻

Mullins, J. (2017). The new business road test: what entrepreneurs and investors should do before launching a lean start-up. Pearson UK.

PM大叔.(2020)《競品分析報告:飛書VS釘釘VS企業微信,移動辦公哪家強》.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http://www.woshipm.com/evaluating/3821740.html

艾瑞網.(2020a)《2020年中國網絡經濟年度洞察報告簡報》. 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611

艾瑞網.(2020b)《湖光秋月兩相和-2020年5G+云VR研究報告》. 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575

艾瑞網.(2020c)《中國基礎云服務行業發展洞察》. 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651

艾瑞網.(2019a)《未來已來-2019年5G行業研究報告》. 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512

艾瑞網.(2019b)《中國企業級SaaS行業研究報告》. 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374

艾瑞網.(2018)《重新定義移動辦公-2018年中國企業移動辦公平臺發展洞察》. 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130

忍者無疆.(2020)《字節跳動下的飛書,有哪些優勢與劣勢》.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http://www.woshipm.com/evaluating/3490887.html

是灰機吖.(2020)《從一個90后員工的角度,談談我為什么喜歡飛書》.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http://www.woshipm.com/zhichang/4144508.html

十里村.(2020)《被聯合國推薦的字節跳動飛書,哪些產品亮點值得學習》.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http://www.woshipm.com/it/3512994.html

王海.(2020)《當我們聊飛書時,我們應該聊什么》.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http://www.woshipm.com/operate/4167689.html

小白不白.(2020)《企業辦公平臺的未來發展方向》.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http://www.woshipm.com/pd/3466012.html

易觀千帆.(2020)《在線辦公用戶行為分析2020》

田宇洲. (2020)《【產品復盤】字節跳動-飛書團隊工作1年收獲總結》.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http://www.woshipm.com/pd/4126729.html

 

本文由 @汪仔4496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2人打賞

給你嬰兒般的睡眠:小睡眠 VS 蝸牛睡眠

編輯導讀:焦慮、報復性熬夜、加班等原因讓很多人夜不能寐,失眠已經成為困擾人們正常生活的一大“元兇”。因此,市面上出現各種各樣幫助入睡,改善睡眠質量的產品。本文作者以小睡眠和蝸牛睡眠為例,對它們進行產品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背景與目標

通過分析小睡眠與蝸牛睡眠在產品功能設計以及運營數據反饋中提煉產品可能優化的功能設計路徑,從而深度了解睡眠產品行業下的用戶群體需求以及產品現狀。

分析時間:2021-2-25

體驗版本:小睡眠 5.0.2 蝸牛睡眠 5.5

體驗系統:iPhone12 iOS 14.4

二、結論與建議

2.1 啟發點

以下提前描述蝸牛睡眠的優點及帶來的啟發,供讀者快速瀏覽及閱讀。

2.2 機會點

描述競品的缺點和己方產品的機會

三、產品定位分析

小睡眠與蝸牛睡眠作為睡眠類產品,兩者主要產品定位均為睡眠質量記錄以及夢話檢測等,而小睡眠更著重于睡前睡后的白噪音與愛豆哄睡喚醒等特色功能,蝸牛睡眠強調用戶睡中的質量檢測、夢話記錄以及智能硬件的睡眠改善功能。

3.1 產品宣傳口號

小睡眠:

  • 宣傳標語:白噪音冥想助眠和愛豆哄睡
  • 開屏標語:給你一個嬰兒般的好睡眠

蝸牛睡眠:

  • 宣傳標語:超好用的夢話失眠檢測冥想神器!
  • 開屏標語:科技改善睡眠

3.2 用戶及市場定位

作為睡眠監測管理的產品,用戶的核心需求都是通過產品了解自身的睡眠狀態,通過如睡前助眠等方式逐漸提高睡眠質量,通過。總而言之,用戶希望通過該產品獲得健康睡眠的需求。

3.2.1 小睡眠-用戶畫像

地域分布:

從艾瑞數據對小睡眠用戶地域占比可以看出,大多數用戶位于東南沿海較發達的城市,其中占比最大的來自廣東。廣東作為教育人口以及勞動力密集的大省,其學業壓力以及工作壓力是較為突出的,因此對助眠的需求也會較大,與產品定位相符。

人群屬性-性別占比:

在性別比例可以看到,小睡眠的六成用戶為女性,說明了會主動選擇使用助眠類產品的女性群體偏多,也可能反映女性群體在社會中壓力較大,睡眠質量低,而選擇小睡眠產品作為其傾訴陪伴的對象。

人群屬性-年齡占比:

在年齡占比圖可以看出,25-30歲的用戶群體最大,其次是24歲及以下。說明對睡眠管理類需求最大的是工作人群,其次是學生群體。反映了工作、學業壓力對睡眠質量影響之大。

3.2.3 蝸牛睡眠-用戶畫像

地域分布:

從百度指數對蝸牛睡眠的用戶畫像分析可以看出,其產品的主要目標用戶人群都集中在東南沿海較發達地區,該地區的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使得目標用戶群體存在著對睡眠質量管理的需求。

性別、年齡特點:

從年齡分布可以看出,蝸牛睡眠的核心用戶群體年齡以20-29歲為主,其次是30-39歲,這也我國睡眠質量檢測報告中的對睡眠質量關注的用戶基本一致,也反映了目前90后睡眠質量不足的需求。而在性別分布中,可以看到女性占比高于男性,反映了女性用戶在睡眠管理產品的需求更強于男性。因此,在產品功能優化的路徑上可以嘗試盡量獲取更多女性用戶的反饋, 有助于產品更深層且細膩的情感化設計。

3.3 產品迭代版本(近一年)

四、商業策略分析

小睡眠與蝸牛睡眠在商業部分都主要集中于三大模塊:增值服務、廣告商以及電商部分。而兩者在三大商業策略模塊的占比以及商業理念由于產品的發展的階段以及目標人群有所不同,將在下文進行闡述。

4.1 小睡眠商業策略

小睡眠主要集中于會員增值服務、廣告宣傳為主,目前也開始探索「小賣部」電商領域。

在會員增值服務中,通過向新人用戶提供首月優惠的形式吸引用戶開通會員服務,會員服務中將提供完整的會員氛圍曲庫、會員課程以及提供睡眠質量測評等。作為一款健康管理的產品,訂閱機制一般都是產品的基本盈利策略,而小睡眠的優惠拉新機制也有利于讓更多新人選擇開通完整服務。

在廣告宣傳部分,小睡眠在開屏頁以及積分中心中插入了廣告位。而值得一提的是,小睡眠在「我的」中增加了位于會員中心下部的「去廣告權益」的服務,用戶可通過一定費用開通永久移除產品內部廣告,這個服務的需求是滿足不需要開通會員但不希望看到產品廣告的用戶群,我認為這樣的設計能夠很好的讓用戶進行選擇,提升了產品的整體使用體驗。

在電商部分,產品「我的」中增加了「小賣部」的模塊,該模塊的優先級以及明顯程度都比較低,可以看出目前為了保護產品整個內容生態以及體驗上,小賣部僅僅是產品目前嘗試探索的商業渠道,而非像蝸牛睡眠將商城放在TAB一級導航中。

4.2 蝸牛睡眠商業策略

蝸牛的產品從15年開始發展,領先發展的優勢相對其他產品占據了更多的用戶基數,也讓產品的周期更早的進入商業變現階段。其相對于小睡眠的商業策略更直接,主要集中會員增值服務、電商平臺以及廣告宣發。

在會員服務部分,并沒有像小睡眠一樣采取新人初月優惠的營銷形式,僅有7天免費試用期限。而增值會員中主打的服務價值則是深度睡眠報告、周月分析以及解鎖助眠音和免廣告等。

相比小睡眠而言,若不開通增值服務,基本上大多數最核心的功能如白噪音等助眠以及睡眠測評都無法進行。因此,產品的商業化程度非常高,用戶一旦使用產品基本上都需要訂閱。

在電商部分,產品將電商直接放置于TAB一級導航,助眠類電商產品種類多,單從產品的交互界面羅列上看,可以看出蝸牛對于電商商業化的愿景很大。

廣告宣發和一般產品差不多,都是啟動界面5秒廣告。且利用了自身的社區內容平臺,也投放了內容彈窗廣告。

五、產品設計分析

從多個維度對競品進行分析和總結

5.1 產品概覽

產品結構層:

從產品結構圖來看,蝸牛睡眠的產品結構層次分得更加清晰,更結構化,但同時每個分區并不一致,分區的聯系僅依靠「睡眠」概念維系,使得用戶在產品功能跳轉間容易產生體驗上的「連續性不一」。

而小睡眠的產品結構相對而言沒有那么清晰,在我的理解看,小睡眠產品本身的功能設計理念相比于蝸牛睡眠,其都是服務于用戶在睡不著的情況下才會嘗試去體驗各類內容和功能,因此并沒有相對強調產品功能本身的結構化設計。

5.2 產品功能

小睡眠與蝸牛產品功能列表:

兩款產品在基礎的助眠以及睡眠質量監測上都做有其特點,小睡眠更強調助眠的內容多樣性以及個性化,在白噪音的分類上十分細致,如午休專用、小憩專用等,在個性化上,支持用戶三合一DIY白噪音,同時用戶能夠將其收藏分享至聲音社區,推動產品內容社區的活躍及注重聲音氛圍的清新與品質。

而蝸牛睡眠更注重睡眠分析的數據化,從產品的slogan也能看出:「科技改善睡眠」,因此其在數據的解讀及分析上會做得比小睡眠更好。

而在社區功能上,小睡眠并不強調用戶間多樣的互動性,而以助眠的聲音內容創作出發,在提升眠友創作數量品質的基礎上,形成了簡約而細膩的聲音社區,同時以社區話題引導,提升用戶間的活躍度。

蝸牛睡眠在社區內容的構建上相對更純UGC社區,內容以瀑布形式呈現,用戶間的互動形式局限,其內容圍繞「睡眠與夢話」開展,「聊天」與「關愛」的功能一定程度上讓用戶的滿足了睡不著希望找人排解困擾的社交需求。

在特色功能上,小睡眠以內容出發,最先上線了愛豆哄睡,讓睡眠健康類產品「出圈」引流。同時,在睡眠領域深度探索,不局限于夜間睡眠,還考慮了「小憩」、「午睡」、「差旅模式」等助眠需求場景。

而蝸牛睡眠的相對特色功能是其商城,商城占據產品的一級優先級,同時產品覆蓋面廣,考慮到了助眠的各類產品,如止鼾專區、智能枕等。

同時其設計研發的蝸牛智能枕可與產品聯動,使得用戶的睡眠質量測評更加精準,體現了蝸牛蝸牛對于科技改善睡眠產品設計理念的運用極致。

5.3 交互 & 視覺

兩款產品都有五個主要頁面,小睡眠有4個均和睡眠相關。而蝸牛睡眠則有2個頁面相關,將社區、商城、報告單獨做成一個主要頁面。

5.3.1 助眠首頁

小睡眠的首頁體現出5.0新UI視覺體驗,色彩搭配簡潔清新不失細節,UI的風格沒有一味更風,而是做出了屬于小睡眠自己的產品調性。

中心區域采用了大塊卡片式banner,很好的向用戶推薦其助眠內容。同時有快速操作的功能組件(白噪音和小憩),下方的「為你推薦」部分采用了流暢的動畫交互,給用戶簡單而精致的交互體驗。

蝸牛睡眠的UI風格考慮到用戶群對產品主要使用場景是夜間,采用了深藍色的風格,而小睡眠由于考慮到午睡和小憩,會更人性化的推出了日夜間模式,在體驗上顯得更加細膩。

蝸牛睡眠的主頁強調的仍是其產品主打的睡眠監測以及助眠功能,中心位置放置了睡眠監測報告,上方有相關的助眠、自律挑戰以及抑郁測試等睡眠類功能,下方則是對助眠內容的細分,產品視覺UI看上去沒有小睡眠那么明顯的產品清新風格,更強調專業度以及普適性。

5.3.2 播放器頁面

小睡眠在助眠內容上采取了播放器的樣式,同時創新性讓用戶可以三合一DIY助眠音,整體視覺風格都遵循統一的新版本簡約清新風格。三合一播放器上支持用戶調整聲音的背景的比例,同時滑動、拖動等多維度的交互手勢讓用戶能感受到產品的設計性以及細節性。

但由于其產品的簡潔清新的風格,功能組件都以圖標呈現,以及交互動效的多樣化,都讓新手用戶在沒有引導教學的方式下一定程度感到不清晰。因此可以在新手第一次使用時提示用戶如何操作三合一播放器以及切換各種效果等。

蝸牛睡眠對播放器的形式采取的是唱片擬物風格,用戶可以在專輯卡片上左右滑動以切換助眠音。相對的,蝸牛沒有像小睡眠一樣有單獨的播放器頁面,而是更講究選擇聲音內容上的如撥動唱片機似的儀式感以及簡潔操作路徑。

同樣也存在和小睡眠一樣的問題,用戶其實第一次使用播放頁面時并不會察覺到專輯卡片堆是一個可以交互的播放器,這就讓用戶并不能第一時間感受到播放器在設計時希望帶給到用戶的交互體驗以及背后的設計內涵。

5.3.3 睡眠報告頁面

小睡眠在睡眠報告的頁面也是簡潔而清新的,更多的采取了圖標以及線條、卡片區來體現各類睡眠數據,更講究陪伴式與情感化的報告與分析,讓用戶能夠在相對冰冷的數據中感受到小睡眠對其的關心。

蝸牛睡眠的產品定位就是科技改善睡眠,因此在睡眠報告的UI及交互上呈現的都是數據可視化的風格。對睡眠數據需求更高的用戶就能獲得更多的解讀與建議。

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多,用戶對數據分析的需求也不再僅停留數據的多維度與可視化程度上。對于需要睡眠管理的用戶而言,其本質需要的更是產品對其的陪伴與關愛,我認為小睡眠在整個產品的定位以及睡眠報告的情感細節上都會做的比蝸牛睡眠更好。

5.3.4 我的頁面

小睡眠在「我的」頁面上在我看來呈現的更加克制以及合理。首先是增值會員部分,其占比并沒有很大,且用了「首頁開通僅需9元」的優惠廣告語句來吸引新用戶轉化,而蝸牛睡眠則無論是從UI或占比上都將增值服務做的最明顯。

在UI上小睡眠會員的卡片能夠更加的融入產品的頁面中,即使其是廣告banner,也讓整個產品的視覺感受上更為統一,而蝸牛睡眠的三張卡片占比大,配色跳脫背后的暗藍色界面,讓整體產品的商業化的目的過于明顯。

第二部分則是睡眠報告,小睡眠將最重要的數據放在報告卡片中,讓用戶更簡潔的看到信息,而蝸牛睡眠本身最重要的睡眠監測報告功能卻和消息、關愛、挑戰等社區互動以及運營活動放在同一模塊中,讓其本身優勢的功能黯淡了起來。

小睡眠將小賣部放置于功能列表的第三部分,并沒有像蝸牛睡眠一樣放置于TAB的一級導航中,一方面是受產品商業化發展階段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整體產品氛圍調性的影響。而蝸牛睡眠則是將Apple health置于第三部分,這本應該是如通知功能的優先級相似的功能,卻放在了用戶的視覺中心部分,實際上并不太合理。

5.3.5 社區頁面

在社區設計上是兩款產品最為不同的部分,小睡眠主要聚焦于助眠聲音內容上,而蝸牛睡眠則是以以夢話內容出發,以傳統UGC社區的形式來呈現。小睡眠的社區UI風格以清新卡片的瀑布流形式呈現,用戶的視覺體驗上比較好,但是可操作性會顯得比較弱,播放或是進一步的評論都顯得相對不那么明顯。

蝸牛睡眠的社區以夢話為聯系基礎,也提倡用戶發布泛睡眠類的內容,但是一定程度上就為了用戶活躍而側重于用戶在無法入睡時傾訴與社交的需求,但沒有解決用戶真實助眠的需求。小睡眠則以助眠音出發,來聯系社交,這一點會做的比蝸牛更好。

5.3.6 小睡眠-作息夢話

作息夢話是小睡眠的特色界面,風格上一貫清新簡潔。主要的功能是讓用戶選擇睡眠的「記錄睡眠」和「睡前儀式」,以及各類小憩的場景。

在UI交互上,設計了一扇窗來模擬真實居家環境中睡眠關燈的場景氛圍,同時在不同時刻左上角會有相應各時態的助眠提示,讓用戶能夠感受到小睡眠給用戶細膩陪伴。值得一提的是,窗戶在夜間會開燈,而用戶可以輕觸窗戶關閉燈光,帶給用戶真實夜間睡眠時關燈的情感式設計體驗。

5.3.7 蝸牛睡眠-睡眠商城

蝸牛睡眠的主要商業化方式是其電商平臺,睡眠商城整個頁面看上去都被商品或是banner擠滿了,實際上傷害用戶的下單轉化。

在我看來可能發揮蝸牛在睡眠管理測評的優勢,讓商城轉化為個性化購物的方式,先獲取用戶的核心購物需求,如止鼾或是助眠等,再向用戶推薦相關的產品,這會讓用戶在一堆商品中無序瀏覽更有價值。

六、產品數據分析

分析小睡眠與蝸牛睡眠間用戶增長的相關數據

6.1 整體數據增長

6.1.1 暢銷榜排行

2020.2.28-2021.2.28小睡眠vs蝸牛睡眠App Store暢銷榜下載排行(源自:七麥數據)

從數據排行可以看出,兩者產品的排行趨勢一直相接近。而在2020年10月-11月期間,小睡眠突升至20位,超越了蝸牛睡眠。后期則跌下,回到常態位置。通過該期間段版本更新記錄日歷前后對比:

更新日歷:源自七麥數據

11月10日更新的4.6.2版本相比4.6.1版本,強調了新的愛豆哄睡內容,也增加了更多的夢境、冥想、白噪音等助眠內容。

說明相比較工具功能性的更新,對潛在用戶而言,愛豆哄睡、助眠音樂才是小睡眠該階段吸引用了最有力的競爭力。在此后的更新版本中,也可以看出小睡眠將愛豆哄睡等助眠內容作為其更新日志的重要描述。

6.1.2 活躍人數

2019年09月-2020年07月活躍人數(萬)趨勢,源自易觀千帆

2019年09月-2020年07月活躍人數趨勢環比,源自易觀千帆

從數據可以看出,蝸牛睡眠的活躍人數一直穩居在兩百五十萬左右,但呈現緩慢的下降趨勢。而小睡眠的活躍人數雖然處于30萬左,但保持著一定的上升趨勢。

可以看到2020年2月時,蝸牛睡眠突升人數,但逐漸下降。結合2020年2月的社會背景,可以分析出疫情以及春節的因素,整個移動互聯網的產品流量增加,同時使得人們對睡眠管理的需求加強,用戶活躍人數增多。但隨著復工復學的狀態,用戶在該類產品的活躍程度下降。

在2020年7月,小睡眠的活躍人數增長環比從6月的-12.81%升至7月的17.11%,通過對比6月的更新版本日志可以看出,上線了兩個功能點「嘗試著更換了一種更快更方便的登錄方式」以及「上線了“去廣告”權益,沒有廣告,回歸純真」,這兩個分別在入口以及產品內部提升了用戶的體驗。

在入口中用戶可通過本機號碼一鍵登錄,降低了用戶的操作成本,從而提升活躍人數。而在去廣告的功能上,用戶能夠通過不開通VIP的增值服務下購買睡貝來去廣告,提高了部分用戶想去廣告但不愿購買增值服務的轉化。

6.1.3 使用時長

全網 2019年08月-2020年07月 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分鐘),源自易觀千帆

全網 2019年08月-2020年07月 人均單日使用時長趨勢環比,源自易觀千帆

從數據可以看出,小睡眠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在不斷提高,呈良好的上升趨勢。而蝸牛睡眠的單日時長呈不斷的下降趨勢。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小睡眠的人均單日時長超過了蝸牛睡眠。而在2002年3月又被蝸牛睡眠超過,之后再超過以后,小睡眠與蝸牛睡眠兩者間的時長分鐘數相差越來越大。

通過分析版本更新日志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增長的關鍵點就是小睡眠「愛豆哄睡」數量的不斷增多。

在12月內,小睡眠都更新了三個版本,不斷的提升愛豆哄睡團員,讓更多的用戶以及潛在的用戶愿意去嘗試使用愛豆哄睡,從而提升了用戶人均的使用時長。

而對比蝸牛睡眠,在12月內的更新日志也僅僅是解決部分bug、優化問題等,沒有提高產品內容或是運營上的競爭力,從而被小睡眠超過。

6.1.4 用戶粘性

全網 2019年08月-2020年07月 人均單日啟動次數(次),源自易觀千帆

全網 2019年08月-2020年07月 人均單日啟動次數環比,源自易觀千帆

從數據可以看出,蝸牛睡眠和小睡眠的單日啟動次數數量都很低。這是由于產品定位以及特性決定的,用戶一般會在單日睡前和醒時會啟動產品。

而由于蝸牛睡眠社區功能性強,用戶可能會瀏覽社區或接受通知,使其單日啟動一般保持在3次左右,而社區性較弱的小睡眠則保持在2左右。

但是兩者都呈現著緩慢下降的趨勢,一定程度上是用戶數量增多而平均活躍用戶較低所導致的。同時反映了小睡眠的細節場景如小憩、午休等并沒有受到大多數用戶的使用,使得用戶單日僅使用了夜間睡眠與查看睡眠報告的功能。

6.2 增長總結

由于蝸牛睡眠發展早,且社交內容平臺相對更豐富,在用戶基數以及用戶粘性占據了優勢。對于小睡眠而言,由于兩者的產品定位以及理念不同,并不需要過于借鑒其優勢,而是應當積極發揮產品的內容特色,繼續探索內容多樣性以及依據愛豆哄睡等產品特色功能,如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人均活躍時長超過了蝸牛睡眠。

而對于蝸牛睡眠來說,已經占據了發展的優勢,應當積極在處理好用戶產品的體驗下來探索其商業化的方式,而不是僅將一個電商頁面做出來就夠了。

對小睡眠來說,其有特色的細節睡眠場景的使用頻率并不高,并沒有很好的起到提升用戶粘性的作用。因此,可以考慮多利用通知彈窗或是活動運營的形式來吸引用戶養成使用小睡眠進行午休、小憩助眠的習慣,從而提高產品粘性。

七、總結

1)社區運營

從實際對產品社區的體驗上來看,小睡眠社區活躍度是比蝸牛助眠的更高的。我認為小睡眠是抓住了用戶對產品最核心的助眠需求,并根據產品特色的三合一diy白噪音創作模式,用內容分享這個點將用戶在夜難寐中對分享及傾訴的需求真實而自然的喚出。而蝸牛助眠的傳統UGC形式社區,僅依靠「夢話」這個看似新鮮但是久而卻無話可提的連結,是較難以讓用戶主動去在社區中活躍起來的。

小睡眠接下來可以圍繞助眠內容深入探索更多的社區活躍可能性,如將助眠音樂與用戶切實失眠的點或周期所聯系起來,比如在考試周、工作較為緊張之際推出相應的讓用戶自行創造相關的內容,以更多維度的激發起用戶對內容的創作,實現社區的活躍。

2)商業變現

小睡眠目前最主要的商業模式為增值服務,蝸牛睡眠則是增值與電商平臺為主。我認為小睡眠可以依據自身的特色與IP創造更多的助眠周邊產品,并以社區活躍度、積分等形式來吸引用戶換取或是購買。在IP可根據自身的各類白噪音氛圍、或是愛豆哄睡內容等推出如助眠香薰、智能枕等周邊。既有利于提升產品的氛圍基調與提升產品影響力,又實現了一定的商業變現的探索。

 

本文由 @LITAK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