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ckX產品分析報告

研究目的:StockX,是一個安全和快捷的購買運動鞋、街頭服裝、手表和手提包的平臺。該分析報告旨在分析美國球鞋轉賣平臺StockX的用戶需求,運營模式,功能詳情。并與國內相似競品得物軟件進行對比,給 StockX 平臺提出優化建議,提升用戶體驗。

1. 背景介紹

1.1 產品介紹

StockX是一個線上球鞋和潮流服飾的C2B2C交易平臺,即通過交易平臺為橋梁,擔保賣家與買家之間的交易由4位聯合創始人于2015年在美國底特律創立。

截止到2019年,員工已經達到800人。產品產生初衷是給潮牌產品二級市場交易需求提供一個平臺,以類似股票交易的形式讓買賣雙方進行交易,為買賣雙方創造雙贏體驗。

1.2 球鞋產品二手市場趨勢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網絡上開始流傳這么一句話“炒房不如炒股,炒股不如炒鞋”。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加入到買賣潮鞋及潮流服飾的市場中。

StockX在2019年6月完成C輪1.1億美元融資,估計超過10億美元。2019年4月國內最大的球鞋平臺“毒”(后改名“得物”),也完成了DST的億元美金A輪融資,估值高達10億美元。

2019年6月,國內第二大的球鞋平臺Nice也完成了D輪數千萬美元的融資。圖1反應了球鞋二手市場的發展迅速程度,國內發展尤其迅速。

圖1:三大平臺總交易額(網上截圖)

潮流球鞋的市場火爆源于買方對于潮流的追求(供求關系,明星效應等等)和賣方在二手市場的巨大利益。平均來說,有二手市場轉賣價值的球鞋平均一個月會發售10雙左右,平均轉賣收益可以在150美元。

其中平均每2-3個月會發售一款很火爆的球鞋,比如2019年5月發售的AJ1倒鉤,發售價175美元,而現在黃金碼(us8.5-10號)已經達到了1800美元。

2. 產品需求分析

2.1 相關角色

2.1.1 賣家

限量球鞋的獲得主要包括線下抽簽,線上抽簽和線上搶購的形式,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得限量版球鞋。面對二手市場的巨大利益,所以就需要一個途徑讓賣家可以出手。

在StockX等二手市場交易平臺未創辦前,國外限量球鞋或者其他限量服飾主要通過三種渠道轉賣:

  1. 第一種是發售之后的現場現金出售,一般來說有買家或者球鞋店鋪相關人員會去發售現場直接向中簽的人購買;
  2. 第二種是到二手店鋪寄賣出售,在紐約就有round two,flightclob等專門潮流店鋪;
  3. 第三種是線上出售,通過eBay,instagram或者facebook等不是專門出售球鞋的社交平臺。

但是這三種交易方式都有很大的弊端:

  • 現場現金出售雖然能直接拿到現金,但是出售價錢會大幅度低于二手市場價;
  • 在店鋪寄賣雖然最方便,但是則會有高額的手續費寄賣費,而且不知道什么時候能賣出去;
  • 線上轉賣雖能保證相對高的轉賣收益,但是則無法保證交易的安全性,可能會被騙而導致血本無歸。同時線上轉賣費時費力,需要賣家隨時準備與買家斗智斗勇。

賣家的需求是:安全性高,轉賣收益高,快速賣出。

表格1:StockX出現前的三種轉賣方式

2.1.2 買家

在StockX平臺創辦前,買家相對應的購買渠道也是上述三種。同時每種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買家的需求是:保證正品,交易安全,價格合理,購買方便。

表格2:StockX出現前的三種購買方式

2.1.3 StockX平臺

對于StockX轉賣平臺而言,它需要服務買賣雙方,讓買賣雙方用戶都體驗良好,同時也需要對買賣雙方都有制約。

當買方付款購買一雙鞋后,賣家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將鞋郵寄到StockX的驗證中心。由專業的球鞋驗證團隊確保球鞋正品全新后,平臺將買家付的錢減去一定手續費后轉給賣家并且同時將球鞋寄出給買家。

StockX平臺做的是球鞋的正品驗證,保證買賣雙方交易安全,并收取小筆的手續費。交易的數量決定了平臺的盈利規模。

平臺的需求:擁有盡可能多的買賣雙方用戶量,獲取手續費。

2.1.4 潮流店鋪

由于大量的買賣用戶和不同的供求關系,StockX平臺的出現使球鞋轉賣市場的價格趨于穩定,潮流店鋪和買手店可以從StockX等專業球鞋轉賣平臺獲取很多信息,比如現在火熱的球鞋趨勢,球鞋的大致市場價格等等。這些信息可以幫助商家備貨和定價。

潮流店鋪的需求:了解球鞋市場趨勢,了解市場價格。

2.1.5 球鞋愛好者

對于喜歡球鞋文化的人,專業的球鞋轉賣平臺可以讓他們了解更多球鞋信息和球鞋時尚趨勢。他們會經常打開app來看看最近發售的球鞋,這是他們的興趣,大量的球鞋信息會讓他們有滿足感。

StockX可以讓他們能方便賣掉自己沒有那么喜歡的高價球鞋,獲得一定的收益。同時也提供了一個能用合適的價格購買到自己喜歡的球鞋的平臺。

球鞋愛好者的需求:一個有大量球鞋信息的平臺,滿足興趣,買賣身份隨時轉換。

2.1.6 專業轉賣販子

以轉賣球鞋為工作的販子可以根據StockX上面各種球鞋價格和走勢圖了解哪種球鞋現在可以賺錢。同時由于StockX類似股票的交易模式,他們可以策略性的大量購買球鞋或者大量拋售球鞋,操控各種球鞋的市場價格,達成他們的商業策略。

轉賣販子的需求:獲取信息,了解球鞋價格趨勢。控制球鞋市場價格,進行商業策略。

總而言之,StockX平臺的出現滿足了購買方購買心愛球鞋時保證正品,交易安全,價格合理,購買方便的需求,使出售方有了一個安全性高,轉賣收益高,快速賣出的出售渠道。讓之前混亂的轉賣市場變的規矩化,專業化。

StockX為每一款產品建立唯一頁面,所有的產品簡介,價格,圖片全部以統一格式集中在一起,避免了雜亂無章的產品展示,增強了買賣雙方的體驗。

同時讓其他的相關行業者有了一個了解市場普遍價格的標準,讓用戶收集球鞋市場趨勢信息,讓買賣雙方能找到最合適的交易價格。正如StockX對自己的產品定位一樣,Buy、Sell& Research。

2.2 用戶角色圖

3. 產品運營模式(買賣雙方隨時轉換)

3.1 具體運營模式

StockX是第一個推出像股票一下交易球鞋的方式的平臺。它是一個完全自由買賣的市場,買賣雙方不能直接溝通,而是通過平臺作為過渡完成交易,確保了買賣雙方的交易安全性,滿足了雙方對于安全的需求。

平臺擁有很多專業的鑒定師來確保每雙球鞋都是正品新品,以收取手續費的形式來進行盈利。雖然要被收取手續費,但是權威的鑒定機構滿足了買家希望正品這樣最大的一個需求點。

同時Bid和Ask的兩種競拍形式讓買賣方法都能獲得最大利益,達到價格合理和方便快捷的需求。下面結合app截圖,具體解釋一下股票式買賣機制:

圖三:Off-White大學紅dunk頁面

圖四:不同尺碼價格

以一雙原價$170的Off-White大學紅dunk舉例,當你點開一雙球鞋,最上面是選擇尺碼和紅框綠框兩個價格,中間是360度可以旋轉的圖片和上一個售出的價格。

接下來的相關產品則推薦了相關的其他鞋型和與之搭配的衣服,最下面則提供了價格走勢圖和所有的最近出售信息,讓買賣雙方了解這雙球鞋的趨勢來判斷價格能不能接受。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球鞋轉賣價格的高低和鞋的尺碼是分不開的,如圖四所示,最高的size4.5的購買價格達到了$788,而size8.5則只需要$578。這里我以size10.5舉例,如圖三所示,會有綠框里的$639和紅框里的$585兩個價格。

3.1.1 綠框Ask價格

綠框里面“Lowest ask” 表示目前的最低售價是$639,這個綠框里的價格是所有賣家制定的。

點開綠框下面的 “View All Asks” 選項,你可以看到許多賣家都在尋求出貨,如下面圖五所示。系統會將所有賣家的價格由低到高排列。

當$639的賣家的鞋賣出了,才會輪到接下來$640的賣家,當然如果一個賣家想要盡快賣出鞋,他可以降低售價讓自己的價格處于所有賣家里面最低的,或者直接點擊紅框,以紅框里sell的價格出售(所有買家出的最高競拍價格)。

3.1.2 紅框Bid價格

紅框里面“Highest Bid”表示目前的最高出價是$585,這個紅框里的價格是由所有買家競拍決定的。有點類似討價還價的感覺。點開紅框下面的“View All Bids”選項,可以看到很多買家都在求購,如下圖六所示。

系統會將所有買家的競拍價格由高到低排列。如果賣家決定直接出售,系統會首先出售給競拍最高的買家。

同樣道理,如果買家希望盡快買到鞋,他可以提高自己的競拍價格讓自己的價格處于所有買家里最高的,或者直接點擊綠框,以綠框里buy的價格購買(所有賣家標的最低出售價格)。

                        圖五:賣家Ask列表                                  圖六:買家Bid列表

關于最終費用,買家會多支付交易價格3%的鑒定費用和$13.95的運費,賣家會少獲得交易價格9.5%的技術服務費和3%的轉賬服務費(當出售物品多了之后9.5%會一步步的降到8%)。

當然StockX也會時不時的推出一些活動,類似降低50%的賣家處理費用,給買家免運費和一些優惠券,但總體而言活動力度不大。

交易成功后,賣家需要在2天時間內將球鞋寄出到StockX鑒定中心(如果兩天內沒有寄出,則會扣取15%的交易總價費用),平臺的鑒定師會對球鞋進行未穿新品和正品的鑒定,過審后StockX掛上鑒定標志后直接寄給買家并把錢支付給賣家。

如果球鞋沒有過審核,則會扣取15%的交易總價費用。這樣的方式基本保證了賣家不會發殘次品和假鞋,保護了買家的權益。

同時StockX的交易里,買家是不能退貨和取消交易的,這樣的政策保護了賣家的權益。StockX對于買賣雙方的嚴格要求讓交易的安全性和權威性大大提升,不會出現因為球鞋降價而買家退款和球鞋漲價而賣家不發貨的情況。

3.2 業務流程圖

                 圖七:買家業務流程圖                                    圖八:賣家業務流程圖

3.3 運營模式優點

StockX股票形式的球鞋買賣機制讓增強了買賣雙方用戶體驗,讓交易不僅僅是點擊賣出或者點擊購買那么單調,而是變得有趣并富有可玩性。讓用戶從簡單的買鞋買鞋變成了玩鞋。

Bid和Ask的機制和每雙球鞋特有的價格走勢圖讓用戶會經常打開app來搜索球鞋和了解市場信息,而不是僅僅在需要購買或者賣出時打開app,增強了用戶的粘性。

一個賬號,用戶買賣身份的隨時轉變也讓用戶流量雙倍增加。

最后,由于Bid和Ask的特殊購買機制,當賣家急于出手時,買家可能會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入手喜歡的球鞋,也有可能以極低的價格入手冷門球鞋。當看到自己的購買價格比上一筆便宜了80美金之后,會讓買家非常開心。

4. 功能分解

4.1 首頁面

圖九:首頁面三大板塊內容(從左到右:市場、搜索、賬戶)

圖九是進入StockX后首頁面的內容,讓我們著重最左邊的市場板塊從上到下閱讀一遍。

最上面置頂的滾動條像股票一樣表明了部分鞋款的漲跌(由于可能更加希望像股票的頁面,于是鞋款用球鞋代碼表示而不是具體款式名字)。

  • 下面的廣告欄輪播著最新款的鞋款和活動;
  • 廣告欄下面的導航欄里有6個大類,分別是“球鞋”、“服飾”、“電子商品”、“收藏品”、“手表”以及“包袋”;
  • 之后每個品類下會從不同需求細分商品,包括“熱門品牌”、“時下流行”、“為你推薦”、“最近瀏覽”、“最低定價”、“最高出價“以及”發售日歷”(截圖長度有限),每個商品的下面都會標注近期的賣出量讓用戶參考;
  • 最下面的大導航欄里包括“市場”、“搜索”以及“賬戶”。

4.2 功能發展歷程

  • 2017年1月,從加拿大開始拓展美國以外的國際市場;
  • 2017年5-10月,拓展品類:手表、包、潮流服飾;
  • 2018年10月,增加可用來付款的幣種種類;
  • 2019年11月,進軍歐洲;
  • 2019年10月,擴展品類:收藏品;
  • 2020年10月,拓展品類:電子產品。

自2017年起,StockX陸續擴充手表,包以及潮流服飾等交易品類,包含新品以及二手,除球鞋以外的產品交易量逐年增加。

至此,StockX已經不只是一個專業球鞋轉賣交易平臺,而是正如他們當初對自己的定義的那樣“Stock for everything”, 變成了一個可以證券化交易各類商品的平臺。

4.3 功能分解圖

5. 競品分析

5.1 國內競品分析:得物 VS StockX

“毒APP”,后改名“得物APP”,最早上線于2015年9月23日,起源于虎撲裝備區,依托于虎撲的大量用戶基數以及熱愛球鞋文化的用戶群體,其口號是“有毒的運動x潮流x裝備”。

“得物APP” 早期是以球鞋鑒定以及照片分享為主要功能,在2017年8月30日發布的版本3.0中上線了球鞋交易平臺,開創了國內先鑒定再發貨的交易模式,為廣大球鞋愛好者提供了有效的球鞋交易保障。

通過之前的用戶積累,迅速成為國內球鞋交易第一大平臺。

在2018年獲得多家投資公司入駐資金完成獨立融資,而后脫離虎撲獨自運營,正式獨立為C2B2C平臺,最近一次融資是在2019年4月29日由DST投入,而后毒APP估值超10億美元。

表格三:得物,StockX商品服務功能

上述表格三顯示了得物和StockX平臺關于球鞋服務的功能對比,由表格可以得出得物相比于StockX對于買賣雙方的價格優惠都更多,購買形式和其他服務功能也更多一些,比如閃購和球鞋寄存出售。

同時得物的商品品類和優惠活動也更多一些,但是StockX也有它自己的優勢,首先當出售完球鞋后,StockX可以將錢直接打到銀行賬號里,但是得物只能打到得物賬戶里,需要一步額外的提現步驟。

另外StockX不支持買家退貨政策,而且對于賣家兩天內不發貨的懲罰更加嚴格,對于交易的成功更具有保護性,包括買家和賣家雙方。靈活的退換貨政策會導致單方面取消訂單或者買家真鞋換假鞋等不好的事情發生。

表格四:得物,StockX社交服務功能

表格四展示了得物在社區社交服務功能上面的完整性。潮流社區的照片視頻穿搭分享,好物推薦、商品下面的買家曬照、點贊、評論、分享,以及其他的社交服務功能讓其不單單是一個潮物購買平臺,更是一個類似小紅書,instagram的分享平臺。

得物和StockX的原生功能都是球鞋買賣服務,但不同在于StockX更強調對球鞋市場趨勢的研究,而得物則在社區社交服務方面大力建設。

通過潮流社區內容的運營來吸引用戶以及用戶留存,產出高質量的內容,提高用戶與用戶,用戶與平臺之間的互動性,從而增強平臺的用戶粘性,打造一個以潮流為中心的社群。

6. 優化方案

  1. 由于近期得物不斷爆出買家利用退貨政策從而假鞋換真鞋退回賣家的丑聞,我認為StockX應該保留其不讓買家退貨和對賣家2天內不發貨懲罰很高的策略,保證交易的安全和權威性,讓買賣雙方都得到保證;
  2. 在此之外可以增加閃購或者寄賣的購物形式(其國外競品GOAT已經有了這種形式),讓買賣雙方有更多的選擇,滿足買家希望在最短時間內拿到鞋的需求;
  3. 由于StockX對自己的產品定位是Sell,Buy & Research, 它可以不打破這個框架,但是稍微加入購買完的用戶曬圖,評論和分享的功能,看一看用戶評價是否正面,再進行下一步潮流社區的搭建;同時可以和最大的圖片視頻分享平臺Instagram進行合作,以外部鏈接的形式跳轉到對應的圖片分享,既滿足了用戶對于社交分享,穿搭指南,博主推薦的社群需求,又沒有打破自己的產品定位;
  4. 通過對兩個產品的使用,我發現得物的搜索推薦功能比StockX做的好很多,就算忘記了球鞋的名字,當輸入顏色和其他關鍵詞后,得物就能找到你想要的球鞋,但是StockX就不行,這點是它需要改進的;
  5. StockX的優惠活動可以再多一些,就我而言,單單一個買家免運費就讓我有更大的念頭去購物。

 

本文由 @Akaaaaaa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3人打賞

華為商城移動端產品體驗報告:學習中超越,需要更大的創新

編輯導語:華為商城是華為公司旗下的自營電子商務平臺,以最終用戶為主要對象,提供一系列終端產品和服務,以營造用戶的移動信息生活為服務宗旨。本文作者通過體驗華為商城移動端產品,分析總結了這份體驗報告,看看華為商城有什么值得學習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

1. 產品體驗環境

  • 體驗機型:榮耀7S
  • 系統版本:EMUI 9.1.0 | Android 9
  • App版本:華為商城 1.9.6.301
  • 體驗網絡:wifi&4G
  • 體驗時間:2020.12.5 – 2020.12.20

2. 產品分析

2.1 產品簡介

2.1.1 官方介紹

華為商城(vmall)是華為公司旗下的自營電子商務平臺,以最終用戶為主要對象,提供華為手機、無線上網設備、平板電腦、配件等系列終端產品和服務;是以營造用戶的移動信息生活為服務宗旨的互聯網商務平臺。

2.1.2 logo

主色調與華為色調統一,但個人認為此logo辨識度一般。

2.1.3

slogan:通向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與華為公司愿景一致——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2.1.4 發展歷程

  • 2012年3月,華為商城正式對外試運營,于3月18日上線。
  • 2012年4月,華為商城注冊用戶達到2萬,同年5月增長快速增長至4萬。
  • 2012年6月,華為終端公司的電子商務部悄然成立。
  • 2012年10月,華為商城注冊用戶達到30萬。
  • 2013年10月28日,華為商城全新改版,花瓣消費功能同步上線。
  • 2014年8月,華為商城會員體系正式上線。
  • 2016年11月,華為商城積分體系正式上線。
  • 2017年11月,華為商城企業購業務開啟。
  • 2018年2月,華為商城O2O業務上線。
  • 2018年起,華為商城微信小程序、IOS APP、百度小程序、抖音小程序、銀行合作店鋪等陸續上線。
  • 2020年,華為商城注冊用戶突破2.7億。

“電商做好了以后,我們的酒也從這上面賣,我們將來從阿根廷買回來的牛肉也可以在網上賣。我們的貨物是真的,我控制貨物質量。京東、淘寶都管不住質量。我們有貨源,全球140多個國家,從每個國家買個好東西放到電商上銷售,華為公司的零部件將來都可以拿到網上賣。”——任正非發表于2013年4月華為終端上海會議

2013年4月,華為終端在上海召開的會議是華為電商高歌猛進的開端,據稱任總在講話中提到了淘寶、京東,但從華為的資源、電商模式上看,與前兩者的大規模綜合類電商的定位并不相同。

華為電商有著自己純天然的資源優勢,華為在全球市場深耕多年,技術、渠道、知名度都能為自家電商保駕護航,華為完全有能力對現有電商市場進行一個補充,但目標肯定是分階段實現的。

雖然上述豪言里的愿景似乎已被大家遺忘,但是華為旗下其實也有一個莫塞爾紅酒商城,大家感興趣可以自行了解。

在不斷學習和自我突破中,華為商城已在電商領域中擁有了一席之地,成為了品牌電商里的佼佼者,下圖里的幾個高點:8月-11月,主要是華為高端機型和熱門產品的發布時間。

華為商城應用表現(數據來源:易觀千帆)

2.2 戰略層

2.2.1 產品目標

華為商城是互聯網發展帶來的必然產物,根據產品簡介和早期的采訪報道資料可以分析得出,華為希望依托自營電商平臺實現以下幾個目標:

  • 線上線下聯合布局,打造跨渠道消費者體驗;
  • 以客戶為中心,深耕服務生態;
  • 依托電子商務,結合手機等終端產品的銷售,逐步完善自己的互聯網建設。

2.2.2 用戶需求分析

根據艾瑞指數截至2020年11月的數據,用戶人群分布情況如下:

以上,華為商城男性用戶群體大于女性,整體用戶群呈現年輕化現象,且以24歲及以下的用戶群體為主(占比31.07%)。而用戶群體可以按如下進行分類:

2.3 范圍層

針對以上用戶需求,華為商城提供了以下功能:

  • 基礎功能:搜索、推薦、資訊推送、商品詳情、分類、購物車、下單、客服等;
  • 特色功能:3D場景體驗、限時購、直播、產品評測、熱門話題、會員頻道、以舊換新、拼團等。重點介紹兩個特色功能版塊。

2.3.1 3D場景體驗

在產品體驗過程中,有一個讓我比較驚艷的功能——3D場景體驗。這個功能應該還在開發完善中,入口比較深,目前只有某些高端機的商品詳情頁才提供此功能。

點開“3D場景體驗”,首先是加載頁面,加載速度很快,然后進入本產品的360動畫展示,也僅有2秒時間,但滿滿的科技感撲面而來,隨后到達上圖所示的“產品360”頁面,可以通過長按圖片上的手機屏幕內的指紋進行解鎖,交互效果拉滿。

隨后用戶可以選擇自己想要了解的產品外觀參數和性能,此頁面提供四個二級選項,包括“精美外觀”、“四曲滿溢屏”、“超感知四攝”、“強勁性能”,每一個二級頁面內又進行了細分,包括參數對比,顏色切換等等,甚至還提供了尺寸與口罩、證件大小的對比。

總之,用戶能夠在十分友好且高級的交互操作過程中了解到產品全面的信息。

切換到“場景”頁面,引入眼簾的是一盆綠植、木制桌面上擺放的幾臺電子產品及配件,還有墻上掛著的大屏,整體風格清新別致。

場景里一共是六件商品,每一件商品都有快速購買的跳轉鏈接,除了精美的圖片、視頻介紹外,有些商品還提供了比較有趣的交互體驗,比如可以向前傾斜手機,感受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一碰雙向傳文件”的特色功能,如同在線下實體店一樣的操作。

頁面里面的特色功能展示,其實在“發現”頁面里也有相應的文章介紹,但是,這個功能更可以讓用戶集中式多方位地體驗極具吸引力的產品功能,不僅可以增強用戶體驗感,也能潛移默化地提升消費者對華為技術實力的認識與認可。

美中不足的是場景里具有特色展示的商品還比較少,但是隨著華為“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的發布,相信未來線上全場景體驗也能全面鋪開,給消費者帶來全新全面的體驗。

2.3.2 會員頻道

Vmall主打會員體系,賦予不同等級用戶不同特權,針對不同權益,“會員頻道”設有積分兌換、連簽有禮、升級禮包、積分抵現、會員禮券,會員特價等個性化主題板塊。

會員體系包含6個會員等級,會員等級由“經驗值”決定,經驗值越高,等級越高。經驗值可以通過有效購物獲得,獲得經驗值=累計購物金額(四舍五入取整)。

如果產生退貨,則扣除相應經驗值,如低于等級閾值,則降級,下表是華為商城會員等級及相應權益的簡要介紹:

上表有提到“經驗值”和“積分”,那我們順便總結一下華為商城與優惠活動相關的活動規則,見下圖:

我們可以看到華為商城的會員體系、積分體系和優惠抵扣活動其實并不復雜,相較綜合電商平臺而言,作為自營商城,現階段這樣的體系易懂且夠用,并且在華為軟件生態里起到了聯動的作用。

但是,它的存在真的滿足了最初設立時的訴求嗎?

會員體系和積分體系設置的初衷,無非是為了提高用戶活躍度與留存率,進而提高客單價或GMV。因為一些成功的電商例子,對某些平臺來說一些非必要的功能也似乎有了存在的必要。

對于華為商城而言,它的主要用戶群體以年輕人為主,普通用戶甚至忠誠度較高的“花粉”真的會為了這一點點積分每天登錄、簽到、曬單評價嗎?

或許,華為商城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貼近自身平臺核心用戶的心理,針對提升用戶粘性方面,需要推出更加迎合年輕人喜好的有效活動。

2.4 結構層

2.4.1 產品結構圖

華為商城底部導航欄包括首頁、分類、發現、購物車、我的共五部分,和大多電商平臺相差無幾。推薦在電商成交轉化的引導權重越來越大,所以在適宜的地方都有“猜你喜歡”推薦瀑布流商品展示,也可以看到,平臺多處可跳轉“會員頻道”頁面。

但是,細究首頁,會發現,有些分類方式和命名并不符合相互獨立的原則,或許這樣可以提升點擊率,但同時也增加了消費者困惑感。

比如:華為專區和華為數碼,二者的頁面設計、商品排列順序有些許不同,但是品類還是幾乎一致,上一秒剛關閉的頁面,下一秒又打開類似的頁面,用戶是會繼續瀏覽還是立刻關閉呢?

2.4.2 核心功能流程圖

電商平臺最核心的購買功能一般不會有太大差異,購買路徑多樣化,也會保證整個流程順暢清晰,并且在關鍵節點處,都會有指導用戶操作或操作已完成的提示信息。接下來,我們從界面的細節去體驗。

2.5 框架層&表現層

2.5.1 首頁

從上到下依次主要為搜索框、導航欄、banner、金剛區、活動區、商品推薦展示區,主要給用戶提供有目的購買和無目的瀏覽的入口,符合電商平臺普遍的設計思路:

  • 用戶可以使用搜索框和導航欄快速找到心儀的系列產品;
  • 通過banner活動拉新促活;
  • 金剛區展示主推活動和服務類別;
  • 限時購增加了用戶的粘性,且能帶動更多的流量;
  • 首屏后的各大商品類別展示,方便用戶進入沉浸式瀏覽方式。

特點:

  1. 導航欄不僅可以通過下拉點擊進入,還可以通過側滑屏幕切換到其他分類,這減少了用戶首頁閑逛的跳失率,營造出了一種沉浸式的交互體驗;
  2. banner和金剛區之間的區域強調了自營商城的正品保障及服務優勢;
  3. 首頁設置了懸浮窗,可以直達當期熱門JM活動頁,有效簡便;
  4. 色彩可能是向外界傳遞品牌識別的一個最有效的方法,華為商城主色調以紅色為主,呼應品牌顏色。

建議:

  1. 金剛區為各個子版塊分發引流有著重要作用,是頁面的核心功能區域。可以取消金剛區滑動選擇,直接改為兩行展示,并增強圖標的識別性;
  2. 商品推薦展示區沒有設置一鍵回到頂部的功能,可以考慮增加;
  3. 首頁是傳達品牌形象的第一頁,可以在一些小細節里多融入華為、vmall的元素;
  4. 在視覺設計中,我們用于吸引用戶注意的一個主要工具就是對比。而華為商城平日的頁面以白色為主色調,沒有明顯的色彩對比,再加上識別度不高的圖標顯得簡單卻不大氣,在推薦瀑布流頁面,許多商品小圖下方都有灰色為底的特色商品簡介,并不利于閱讀。另外,此次體驗期間恰逢雙十二,打開app的那一瞬間一言難盡,尤其是當banner頁自動劃到也是以紅色為背景的頁面,滿屏的大紅色溢出的只有尷尬。另外注意到,華為商城在過往很多主題節日的版本,都會把底部導航欄將配色改成與活動主題配色一致,比如5.20的粉色以及這次12.12的大紅色,不知道是否有這為大部分用戶所接受,但是個人認為,這不是有效的視覺手段,它并不能使用戶注意到真正需要從頁面中突出的模塊。

2.5.2 分類

采用側邊欄式的APP分類界面設計,右側進行了二級細分。

特點:設置“新品”欄,并設有二級分類推薦,讓用戶更好地觸達新品詳情。

建議:

  1. 從“新品”欄的點進“推薦機型”頁面,商品展示列表沒有特別提示,但是點進商品詳情頁卻發現無貨,努力吸引用戶又自行打破他們的期待,這讓用戶對平臺的好感度大大降低。建議展示列表增加無貨提示及到貨預計時間,或者不在推薦頁面展示無貨商品。
  2. 有些欄目右側未再做分類,逐一羅列,令人眼花繚亂,無從下手,建議在右側加入熱銷榜單供用戶了解。
  3. 有些欄目右側有二級分類,但種類并不豐富,會顯得頁面較為空白,建議增加banner活動頁,或者增加二級分類的簡要介紹。

2.5.3 發現

主要為用戶提供觀看直播、商品評測、熱門活動的互動入口。

建議:熱門話題欄目可以考慮增加搜索欄,讓用戶可以便捷觸達想要了解的某款產品的評測討論信息。

2.5.4 購物車

購物車結算訂單流程:

建議:

  1. 購物車為空時的界面,下方有“猜你喜歡”的推薦模塊,建議在購物車不為空的頁面也增加推薦頁面為其他商品引流,包括購買商品的相應配件的推薦。
  2. 刪除購物車里的商品有兩種方式,一種點擊右上角的編輯批量刪除,另一種長按商品欄刪除。第二種方式隱藏的比較深,刪除門檻高雖然有益處,但交互一致性也很重要,還是建議增加商品欄左滑刪除功能,增加易用性。
  3. 訂單確認頁面信息詳細,但是文字提示字數過多,建議精簡。

2.5.5 我的

建議:

  1. 之前提到,華為商城強推會員體系,此頁面就有四個進入“會員頻道”的入口,包括點擊“查看我的權益”、“會員專享”、“我的華為商城”下的“會員頻道”以及“我的頭像”。個人認為“我的頭像”->“會員頻道”這個跳轉邏輯有待斟酌,“我的頭像”->“個人信息”更為恰當。
  2. “我的華為商城”和“我的服務”命名區分不符合相互獨立原則,且里面有些二級分類就像是為了湊夠8個圖標才放置在這里的。建議兩個版塊整合精簡,減少用戶迷惑的可能性。
  3. “我的華為商城”里“預約記錄”指示不明確。
  4. “我的服務”里有“零售店”,但是需要跳轉至瀏覽器頁面,建議完善功能。

3. 競品分析

3.1 市場分析

簡單分析一下電商市場,行業發展的宏觀環境利好,其中包括:

3.1.1 政策方面(Politics)

  • 2016年12月,商務部發表《電子商務“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鼓勵發展品質電商、品牌電商,進一步發揮電子商務引導生產、引領消費的積極作用”。
  • 2019年1月,《電子商務法》開始施行,規范了電商市場的運作,進一步推動網上零售額的逐年上升。

近十年來,我國出臺了關于電子商務、網絡購物健康發展、推進新零售發展等若干指導意見,大力支持電商行業發展,同時為行業的規范化提供了政策保證;

3.1.2 經濟方面(Politics)

  • 據麥肯錫《2019年中國數字消費者趨勢報告》,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達1.5萬億美元,這為品牌電商行業提供了強大的發展基礎;
  • 據國家統計局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實際增長5.8%。

用戶消費水平和對于商品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這就為品牌電商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3.1.3 社會方面(Society)

受疫情改變,消費者與品牌的觸點對線上渠道依賴增強。Questmobile 截止到2020年6月,移動購物整體首次突破10億用戶,普及率進一步提升。

3.1.4 科技方面(Technology)

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支撐用戶畫像引導消費更精準;智能物流普及配送更及時。

3.2 競品選擇

數據來源:艾瑞移動APP指數

根據艾瑞移動APP指數數據,華為商城在電子商務-網絡領域中,2020年12月的月度獨立設備數為845萬臺,總排名第九。

“小米效應”促使華為等國產機廠商自建電商渠道,而京東,也是以電子數碼產品起家,通過自營的模式,對品質有較好的把控,目前是國內最大的3C電商平臺。

所以這里選擇小米商城和京東進行競品分析,考慮到京東已經發展成為綜合電商,體量不在一個等級,這里僅分析華為商城與京東商城手機購買界面的差異。

競品簡介:

競品功能模塊對比:

2020年5月競品應用表現對比(數據來源:易觀千帆):

這里的活躍人數定義為本月至少主觀打開過一次APP的人數,品牌手機有內置品牌商城APP,存在誤點隨機點開的情況,所以要結合人均啟動次數、人均使用時長綜合評價。

3.3 核心功能及界面設計對比

三者的底部導航欄完全一樣,不過小米的“發現”版塊命名為了“星球”。這里僅分析競品與購買相關的功能流程。

3.3.1 搜索

3.3.2 購買

1)商品詳情頁:

2)立即購買彈窗:

3)確認訂單和付款頁面:

京東商城的文字信息較為豐富,付款方式種類京東>小米>華為,且華為商城暫不支持華為錢包支付。

4)小結:

從搜索到支付階段是構造整個電商產品信息架構閉環的重要流程,對全站流量的分流引導、訂購達成、提升轉化率有著重要的意義。

這一個流程當中,其實三大平臺在商品展示、平臺保障和交易說明三個方面沒有明顯的差距。但是,在吸引購買、促銷活動觸達方面,能夠發現,小米商城和京東商城在細節層面把控得更好,利于完成從流量到有效流量再到忠實流量的一個轉化。

3.4 華為生態鏈 VS 小米生態鏈

作為國內最具代表性的兩大手機廠商,華為和小米在近些年來都在大肆發展自己的生態鏈模式。小米憑借先發入局、高性價比取得了第一階段的勝利,且體系化的設計理念也使得小米生態鏈產品具有很高的辨識度,品牌深入人心。

華為憑借雄厚的資金支持以及強大的技術力量,能否后來居上呢?下表是二者簡單的對比分析。

圖片來源:https://mini.eastday.com/a/201108004517675-3.html

可以知曉,兩方生態都以智能手機為核心驅動力,智能手機所帶來的流量直接決定雙方生態規模的上限。目前,小米生態鏈無論是企業布局還是市場份額,都遠遠超過華為的Hilink模式,而華為的Hilink模式也并不能說已經成功了。

這套模式小米一開始就嘗試過,但實力雄厚的家電品牌也不希望受制于某套標準,所以小米才破釜沉舟,從生產制造開始打造自己的智能生態鏈。華為目前的優勢在于1+8領域的成功。

不過,華為似乎總是能在某個領域快速成為行業巨頭。據市調機構IDC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中國穿戴設備市場格局發生重大變動,向來位居第一的小米退居第二,而華為則躍進至第一名。

在今年11月5日的華為智選品鑒會上,華為消費者BG HiLink生態總經理閃罡透露,截至目前,華為2020年智能生態產品銷量同比2019年增長500%。

“2020年是華為IoT生態業務的崛起之年,我們相信,在未來5年,華為‘N’生態將快速崛起,為華為IoT Home戰略和全屋智能戰略提供堅定的基石”。

閃罡表示,盡管他曾經認為海量發布新品的行為是嗤之以鼻的,可是不能否認這樣的方式對于市場的擴張是迅猛的。

的確,華為需要繼續擴大生態鏈,提升市場份額,增加華為商城的品類,但是也決不能隨意擴充品類,否則會導致產品結構混亂,稀釋品牌價值。

而華為商城作為生態鏈產品線上銷售的平臺,似乎真的只起到了銷售的作用。反觀小米商城,在”我的“頁面里有一個”連接設備“的模塊,起到了一個很好的聯動作用。

4. 總結

4.1 華為商城SWOT分析

4.1.1 優勢

  • 平臺優勢:官方商城、正品保障、售后無憂、新品貨源優勢。
  • 用戶優勢:在用戶方面,華為手機、平板、穿戴、家庭網絡等在全球擁有廣大的用戶基礎,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全球第三——這些都是華為商城的潛在用戶。
  • 技術優勢:華為具有健全營銷渠道的營銷能力,更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搭載華為云讓Vmall可以輕松應對電商行業的搶購、秒殺場景和各種活動帶來的流量洪峰,同時極大地節省了資源開銷。

4.1.2 劣勢

  • 生態鏈布局較晚,還有待完善。
  • 垂直類電商或品牌電商裂變新用戶難度較大,用戶粘性不高。

4.1.3 機會

  • 能夠不斷創新產品來適應自身情況和變幻莫測的市場需求。

4.1.4 威脅

  • A國打壓,芯片供應不足,面臨極大考驗;
  • 榮耀品牌被割離,商城品類數量減少,可能造成用戶流失、市場份額下降。無論從渠道,還是手機產品、IoT戰略上,榮耀都是華為用來對標小米的品牌。在華為的體系下,榮耀的定位僅是中低端機型,如果獨立則可繼續發展高端機型,同樣會對華為高端機型的市場造成沖擊;
  • 現有其他競爭對手的擴張。

4.2 產品優化建議

4.2.1 產品設計方面

  • 融入更多的品牌元素;
  • 注意細節方面的設計,包括圖標的辨識度、美觀,色彩的對比等;
  • 現階段,平臺設計的借鑒感比較嚴重,但是持久健康的發展需要有創新,形成品牌特色;
  • 考慮榮耀商城成立后,基于當前階段品類數量,是否需要整改界面,適應輕量級品牌電商的設計風格,同時提升頁面科技感。

4.2.2 運營方面

  • 對客群進行精準營銷,定向推送從而推動復購;
  • 繼續加深用戶參與感,用戶內容社區仍需優化。加強“發現”頁面與花粉俱樂部的聯動,考慮是否有歸并的必要性;
  • 用戶主要群體為年輕人,多推出一些年輕人喜好的優惠活動;
  • 不管是出于饑餓營銷的目的,還是因外界因素確實供貨能力不足,從很多地方,都能感受到當前許多用戶的不滿情緒,對這方面的安撫和激勵需要跟上。

在戰略層面,我們強調兩點,用戶需求和產品目標,但時刻知曉自身平臺目前處于哪一個發展階段也很重要。

個人愚見,基于Vmall現階段的SKU數量和核心用戶群,華為商城完全可以打造一個更適合自身品牌定位和產品特性的輕量級品牌電商平臺。作為品牌電商,垂直領域的品類數量很難讓用戶形成“逛”的習慣,堆積式、重復性的展示不一定能帶來正面效果。

華為的品牌效應保證了流量基礎,或許,可以通過高級有效的方式讓用戶更容易觸達旗下生態鏈的產品,就比如繼續強化完善3D場景體驗的功能,以科技感為著力點,顛覆傳統電商的設計,帶給消費者全新的體驗,說不定會有意外的驚喜,能夠改善垂直領域商品復購率低的問題。

華為的學習能力一直很強:華為商城直追小米商城;小米有自己忠實的米粉,華為也用心經營花粉;曾經的榮耀品牌死磕小米。任正非說要“削足適履”。面對創新,要“先僵化,后優化,再固化”。期待1月12日榮耀商城正式上線后,華為商城的蛻變。

5. 寫在最后

最開始我是在iOS系統上體驗Vmall的,但是當時iOS的Vmall設計過于粗糙,甚至沒有搜索欄,我已經準備好了一堆槽點,不過后面冷靜地細想,華為雖然總被說沒有互聯網基因,但是大廠實力也不允許他如此粗制濫造,所以我臨時購置了一部Android的手機,果不其然區別還是很大的。

對比了一下兩個平臺的小米商城,兩個版本的差異不大,應該只是迭代優先級稍有不同。而華為商城,在我完成這篇報告的當天,確實有了搜索的功能,但依舊缺少很多東西,也沒有“發現”頁面。

這里也對iOS應用商店Vmall的用戶評論進行了簡單的預處理,結果顯而易見。

當然,我相信,華為電商部門是基于人力、投資回報比等多方面的考量,才對iOS版本如此不重視。雖然蘋果手機用戶確實不是華為產品的主要用戶群體,但是搶占智能家居的市場,蘋果手機卻可能是占比很大的潛在用戶,為何要拱手相讓?

(圖片來源于華為商城、小米商城APP截圖)

 

本文由 @一只喵的轉身之路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競品分析報告:“捷停車”叫板第一智慧“ETCP停車”,相煎何太急?

編輯導讀:隨著互聯網和科技的不斷發展,各行業都開展了互聯網業務,智慧停車的出現讓人們的出行變得更加方便。本文選取了智慧停車領域的兩個代表產品:捷停車和ETCP停車進行競品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據國家統計,2020年3月,全國汽車擁有量達4億。車位的增加量與車輛增加速度不成正比,車位緊張,在城市繁華地段顯得尤為突出。開車堵,停車難成為當下社會普遍的問題,下面將就兩類停車系統進行競品分析。

一、體驗環境

二、市場宏觀分析(PEST)

2.1 P政策環境

馬路邊停車主要用于臨時停車,不能長時間的停留,違章亂停收費只是一種輔助手段。馬路邊的整改現在也是為了安全的考慮,規范停車,安全第一位。

2.2 E經濟環境

在高新技術加碼下的智慧停車有了全新的變化,行業邊界完全打開,從線上到線下出現了單一服務到多元服務場景的改變,與此同時,智慧停車場孵化出新的場景入口,如支付寶生活號、微信公眾號、小程序、APP等觸點可以更好觸達用戶。

另外,停車APP通過海量的數據畫像為用戶提供更為精準的運營服務,從停車中的場景,不斷延伸拓展至停車前、停車后的場景應用,如汽車金融、加油、美容、維修養護等場景的深化滲透,形成線上線下渠道的融合貫通。

2.3 S社會環境

在有車族越來越多的今天,停車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大難題。如下圖,大部分的有車族認為在機場、火車站等場所會遇到停車難的問題,而有79%的有車族在商場會遇到停車難的問題。與此同時,上班族所在公司、外出時的大型廣場等地是主要停車困難的地方。

數據來源:市場調研

2.4 T技術環境

  1. 車牌識別技術:車牌識別是利用采集車輛的動態視頻或靜態圖像進行車牌號碼、車牌顏色的自動模式識別技術。
  2. 車位誘導技術:車位引導技術是智能停車發展相當重要的一環,它能幫助車主快速找到停車位,避免盲目駛入,有效提高交通道路利用率、緩解車輛擁堵。
  3. 無人值守技術:依靠停車場智能前端硬件搭建與運維平臺遠程托管功能的開發,無人值守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智慧園區停車管理,一方面極大減少了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降低了基礎工作人員配置,減少運營成本。
  4. 無感支付:在”互聯網”停車的環境下,很多停車場都通過鋪設智能設備,對停車場的停車流程做升級改進,引導用戶線上支付。這樣一定程度上節約了停車時間,對停車場管理也帶來了便捷。
  5. 大數據管理結合遠程思維:基于對管理方與車主日常運營數據的不斷積累,通過智能管理平臺,將客戶硬件系統聯網,生成大數據平臺,客戶可遠程維護系統硬件,極大提升客戶的管理效率,同時大數據平臺分析車流、客流、信息流,為客戶的經營決策提供數據支持,促進客戶經營轉型,運營增收,大數據平臺業務尤其適用大型聯網的集團物業管理。

用戶群體分析:以下圖片通過“網絡問卷”對有車一族需求做了一個調查,參與調查的人一共有188人,有效問卷188份,雖然用戶的基數不是很高,但是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年齡區間為31-40歲的車主占據了53.72%,這個年齡段的人正值事業的上升期,需要經常開車出門上班,應酬,旅游,所以停車位對他們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必需品。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被認為消費能力較低的30歲以下的年輕人占據了25%,超過了41歲以上的車主總數,對于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在家里支持的情況下都會考慮先買一倆車練練手,這也間接性的增加了停車位的需求。

由圖可見,74.47%填寫問卷的用戶都被停車位所困擾,占比總人數的3/4,這也側面說明了隨著現在汽車保有量跟不上停車位的需求量,不能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

由3、4、5這幾題可以看出,當有選擇時用戶更希望通過手機軟件去找停車位,都愿意去嘗試手機停車APP,相比較與傳統導航系統,它能更加符合用戶們對停車位的需求。

從這題可以看出71.81%的人希望可以通過手機提前支付停車費用,以此來更加確定停車位的歸屬感,總的來說,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于通過線上支付來尋找停車位。

2.5 總結

我們把目標群體定位于有車一族,這部分群體本身對方便停車的軟件使用有所需求,同時其收入屬于中上水平,有一定資金空余,特別是經常出差的群體,對于軟件中可以解決停車麻煩問題的部分收費項目有較大的接受空間;

其次,這一群體相對來說更為新潮,經常接觸手機軟件等,對于新興產品有較大的興趣,借此停車軟件可產生很大吸引力;

另外,這一群體之間的信息流動量巨大,尤其是網絡信息的流動,當停車APP可以較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擁有一定用戶量時,用戶群體的宣傳潛力將不可估量。

三、需求分析

3.1 傳統停車場需求分析

3.1.1 需求結構分析

傳統式停車場目前占據中國停車場的主導地位,占比高達90%左右,其貫穿于停車場建設的所有領域。但是隨著中國機械式停車庫的發展,城市住宅小區以及很多單位都已經陸續建設立體式停車庫,以此來節省更多的占地空間。

3.1.2 需求趨勢分析

從中國需求來看,截至2015年末,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17228萬輛,如果按照每輛車匹配1.4個泊位的國際通行標準來計算,那么目前國內汽車停車位總需要量約2.42億個。

3.2 智慧停車發展趨勢分析

未來幾年,智慧停車市場規模將以20%左右的速度繼續增加,并有望在2020突破154億元。目前智慧停車行業水漲船高,業內大部分都是新三板公司,但從立方、藍卡、道爾等企業2017年的財報來看,凈利數據增長并不理想,甚至出現了下滑近4成的情況。

作為實現凈利潤2.09億的領頭羊捷順,以及2018年預估營收達到5億以上的實力派科拓來說,未來兩強競爭的態勢逐漸明朗化,市場也或將向這兩家企業看齊,打造健康發展的智慧停車生態圈。

數據來源:七麥數據

總之,市場在增長,技術在創新,政策在支持,面對這樣的大背景,智慧停車行業未來的發展將會充滿無限想象。由勇生智,將之不同,敢于挑戰,則必得上智。想在智慧停車的游戲里激流勇進,趁勢而上,沒有一點實力,終是難以令人信服。

四、用戶需求

4.1 購物停車

(1)節假日為購物停車高峰期:一般來說,節假日是人們購物停車的高峰期,原因有兩個方面。首先,“上班族”周末才有時間逛街購物其次,商家在周末的時候促銷活動力度大,吸引消費者

(2)購物停車時間有限:據統計,商業區購物停車時間一般在2h內的比例較大,尤其是超市購物的目的性較強,停車時間較短。

4.2 接送學生上下學

(1)停車時間集中:一般來講,人們接送中小學學生上下學時間較為集中,尤其是上學前的時間集中現象非常明顯,下午放學由于某些學校各年級放學時間不同,故而時間集中現象得以緩解。

(2)多為臨時停車:接送學生的車輛一般將車輛停放在學校門口附近,讓學生上下車,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學校周邊停車泊位緊張,短時間內無法容納大量的停車需求,并且由于停車過程較短,導致大部分接送學生車輛選擇占路臨時停車的方式。相比而言,由于接學生的時間較為隨機,因此接學生放學的停放時間一般比送學生上學的停車時間要長。

4.3 居住停車

(1)夜間停車集中:一般來講,普通“上班族”具有早出晚歸的特點,因此,居住區也具有該特點,早晨居民駕車離開居住區,下班歸來車輛停放在居住區內,這就導致居住區夜間停車需求集中,停車矛盾更加突出。

(2)停車地點較為固定:居住區內一般為長期居住人口,即使是租住居民也會在簽約時間內固定居住,因此,居民停車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對于購買或者租用專用停車位的居民來說,停車地點是固定的,即便是居住區內沒有固定停車位,一般也會將車輛停放較為固定的區域內。

4.4 醫院就醫停車

(1)上午時間較為集中:從病人就醫心里考慮,都希望早點掛號就診,尤其是外地就醫患者,擔心半天時間不夠,會耽誤第二天時間,且有些化驗是需要空腹進行,因此醫院就醫一般都選擇在上午就診,也是在這段時間停車需求更為集中

(2)對停車便利要求較高:醫院就診病人中大部分患者行動不便,為了減少患者就醫的步行距離,就醫車輛停放最好能距離門診較近,能夠保證就診病人較為方便地出入門診。因此,就醫停車在停車步行距離和停車地點的便利性方面要求較高

五、用戶場景與痛點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車保有量日益增加,停車難、行車難已成為各大城市的大難題之一,在停車領域,車主最大的痛點是找不到合適的停車位,經常出現花半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找停車位的情況,進一步地加劇交通堵塞。為解決這個問題,ETCP停車與捷停車提供附近停車場、查找停車場和導航功能,并且可以提供停車場的位置、收費標準、空余車位等信息。

另一方面,日前大多數的停車場使用人工收費的管理模式。用戶在入口需要領取停車卡,出口需要使用現金支付停車費,收費時間比較長,過車效率非常低。而ETCP和捷停車可使用電子錢包自動支付,車輛不停車收費,提高過車效率。

對車主而言,使用停車APP可能發生在以下場景:前往陌生地方時尋找車位,可能在始發地查找直接導航,也可能在目的地查找;不同車主對車位查找的需求不一致,有些車主需要的只是免費的停車場,有些車主需要的只是停車場;找到停車場后,用戶需要的是快捷進入停車場的方式,便捷的支付停車費用的方式,以及在停完車后能夠方便地找到車離場。

六、智慧停車盈利模式

  1. 平臺收益:平臺收益是共享停車位開發項目的基本收益。它的收益部分主要表現在:擁有停車位的雇主可以在共享停車位APP上發布相應的租賃信息賺取停車費用。這個停車費用,一半歸分享車位的所有人,另外一半則由平臺和停車場協商分成。
  2. 廣告收益:廣告收益主要是指線上廣告收益。這是指,隨著使用共享停車位APP的用戶人群不斷增多,自然會吸引相應的廣告商在APP上做廣告。這就能賺取相應的廣告收益。
  3. 周邊產品收益:作為共享停車位開發項目的投資人,除了可以賺取平臺收益和廣告收益外,周邊產品的經濟收益也是一個重要的收益部分。這部分收益表現在,平臺投資人,可以在共享停車APP上售賣相應的周邊產品,或是和相關的公司合作賺取收益。

七、智慧停車場的優勢

  • 多種收費模式:包括支持大型停車場慣用的集中收費模式和通行的出口收費模式。
  • 多種停車憑證:ID、IC、條碼紙票、遠距離卡,滿足國內各種用戶需求
  • 多種付費方式:支持現金交費,還支持城市一卡通、銀行IC卡電子錢包、手機錢包交停車費。
  • 多重保障措施:脫機功能、手機收費功能等保障措施,達到車輛由進出、系統不停息
  • 高等級系統運行維護:系統軟件自動升級、故障自動報警、運城維護,降低系統運營成本。
  • 出入口靈活切換:在高峰期,通道入口或出口可以靈活變換,以解決高峰擁堵問題。
  • 支持嵌套系統、支持通道授權功能:大停車場中嵌套小停車場,并支持對停車場卡進行嵌套通道。
  • 多種防范盜車措施:車牌識別、圖像對比、雙卡認證防止盜車
  • 強大的報表生成器:靈活生成貼近用戶需求的多種規格報表
  • 車位引導:停車場空車位引導功能、空余車位顯示、可與城市級/區域級車位誘導系統聯網。安裝在每個停車區域中

八、競品分析(淺談捷停車與ETCP停車)

6.1 競品選擇

通過國內七麥數據分析的下載量統計,排名比較靠前的為ETCP停車跟捷停車,因此選擇此倆款軟件來進行競品分析。

數據來源:七麥數據

6.1.1 產品迭代信息對比

捷停車這款停車APP,它從最開始的基本功能一步步衍變成一個專業停車系統,它對于停車的準確性不斷升級,調整室內地圖設置,提高室內定位精確度,同時它又通過不斷優化地圖跟導航來提高用戶的體驗感,最重要的是開通了無感支付,優化了支付系統,使得操作更加便捷。

ETCP停車更新更加全面一些,其中還包括了天氣,違章查詢,電動車充電,自行車等方面,從它這最近的更新中可以發現,ETCP停車屬于多方面發展,多維度更新,它包括很多車用功能,能夠更好的完善用戶對它的體驗。

總結:從倆個產品迭代更新中可以看出來,捷停車更傾向于垂直發展,將停車服務做到最好,但是ETCP停車更傾向于多方面發展,它從停車出發,不斷發展,包含了一些其他的應用功能,能夠更加全面的多維度服務用戶。

6.2 戰略層

捷停車與ETCP停車產品定位與盈利模式:

6.3 范圍層

6.3.1 捷停車基礎功能

租車位、無感支付、找車位、停車記錄、查看附近停車場、商城等功能。

捷停車在更新了4.1.1版本之后,除了界面修改外,又增加了反向找車功能;該功能設計得較為精細,包括了反向找車的圖片,拍攝時間,樓層,地圖,備注等信息,但該功能沒有集成室內地圖的情況下,對于地下停車場并不太實用。

6.3.2 ETCP停車基礎功能

ETCP在更新了新版本之后,除了強化車費支付之外,還在首頁突出了找車位功能,當用戶選擇停車位拍照之后,會在首頁上半屏現實拍攝的車位圖片,但是拍攝的操作按鈕又放在了并不明顯的二級界面當中,該功能的設計略微奇怪。

6.3.3 捷停車與ETCP停車主要功能功能對比

總結:

從這倆款產品的功能結構清單中可以發現,在目前工具屬性很強且以支付為主要使用場景的情況下,倆款停車APP各有各的特點:

  • 捷出行的無感支付包括一網通,支付寶,工行,同時專注于停車數據的收集,ETCP停車的支付方式為傳統的第三方端口轉接,為微信支付寶,同時還有免密支付,但是它更注重多向發展,限號,天氣,自行車,電動車,充電與一體的多功能APP,同時應用內也均建立起了自己的帳戶體系,可關聯賬戶進行余額充值和支付;
  • 在進行停車費支付推廣時,各個應用采取的主要即是停車券抵扣支付的方式,這和其他O2O類型的產品并無二致。當然如何贈送停車券則各有不同,或推薦有獎,或注冊完善資料,或有某些活動可贈送停車券等等。
  • 但是在找車位功能上,捷出行收集的數據更加全面一些,導航與百度地圖,高德地圖,內置導航相結合,使用戶更加能夠精準的找到目的地,而ETCP停車,著重于細節的劃分,將停車點劃分為地上地下,停車樓,路側等4個方面,但是它的導航里面只含有高德地圖跟百度地圖,從這點上面也能看出來捷停車更加注重停車服務著方面。

6.4 結構層

6.4.1 捷停車產品結構圖

產品結構圖

6.4.2 捷停車核心功能流程圖

6.4.3 ETCP停車產品結構圖

ETCP停車結構圖

6.4.4 ETCP核心功能流程圖

總結

在用戶停車這個主要功能上倆個APP沒有太大的差別,基本上都是一樣的,除了一些小的功能,比如說停車違章,天氣預報,預約車位。

但是在功能結構上,由于停車應用的工具屬性,主要以找車位功能和車費支付功能為區分,信息結構上,字段主要包括內容為個人信息和找車位信息。在個人信息當中以賬戶體系當中的支付為主要內容,包括賬戶余額、停車券、會員卡等內容;在停車場信息中包括了停車場名稱、圖片、地址等內容。

同時ETCP包含的內容更加全面,其中包括查違章,用車百科,天氣提示,限號提醒,二手車商城,從這些都是車主們時時關心的比較重要的事情,因此感覺ETCP更加全面一點,捷停車跟其相比,很顯然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停車服務上面。

6.5 框架層

6.5.1 “首頁”頁面對比分析

捷停車 ETCP停車

  • 捷停車首頁,主要進行信息展示,主要進行信息展示,包括租車位,省錢小秘,月卡續費,無感支付,優惠卷等5個子頁面的分類菜單,往下翻是一些商城推薦,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車用物品的選擇。
  • ETCP停車首頁則將此APP的主要功能放置在首頁,同時還有天氣,限號,違章查詢,二手車買賣市場,提醒附近停車場數量。

總結:通過這倆個停車APP的首頁對比,可以發現,ETCP停車更加注重用戶的體驗環境,首頁直接可以查看停車位跟距離,能夠讓用戶更加簡單的知道此款APP的作用,增加用戶的體驗感。

6.5.2 “停車”頁面對比分析

捷停車 ETCP停車

捷停車與ETCP相比,地圖內容更加詳細,地標更加清晰,同時捷停車能夠提醒車位剩余數量,而ETCP停車只顯示車位緊張,捷停車導航欄包括找車位,租車位,預定車位等功能子頁面,捷停車自帶導航,還有第三方接口。

ETCP停車導航欄可以通過語音或打字來進行目的地的輸入,同時在地圖上面清晰的將停車場的圖標標示出來,可以讓用戶更加清楚的了解停車場所在的位置,ETCP停車將停車場的類型進行了分類,用戶可以通過選擇來找尋不同類型的停車場,ETCP停車只與第三方百度地圖,高德地圖有合作,沒有自帶的導航地圖。

6.5.3“我的”界面分析對比

捷停車                                      ETCP停車

捷停車的界面則將眾多功能列舉于此,同時還有賬單查詢跟收藏車場,可以讓用戶更加方便的找到自己經常停車的車場,讓用戶更加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需要的功能。捷停車的支付方式包括一網通、支付寶、工行無感支付,讓用戶可以不停車直接停車出場。

EPCT停車頁面則非常簡潔,每個頁面都含有天氣提示,讓用戶隨時知道天氣的情況,EPCT停車的錢包支付功能只有微信支付跟支付寶支付,可以開通免密碼直接付款,讓用戶更加快捷的付款,同時付款功能連接加油,違章查詢能夠讓用戶清晰的了解當前車輛的情況。

總結:

在周邊停車場顯示領域,其實各個應用之間大同小異,有采取底部顯示停車場模式的,也有采取圖標上顯示停車場模式的,除了設計之外,不同APP的功能依舊大同小異,只有些許不同。

在停車場詳情界面,ETCP停車當中增加了個試停員推薦功能,通過招募用戶進行試停的方式增加和用戶的互動,捷停車當中在詳情中還提供了周邊汽車生活服務推薦功能,最核心的功能即包括:停車場名稱、類型、時間、位置、圖片等信息。

但是ETCP停車則將首頁做得更極致,首頁可見的其實只有兩個功能,包括附近停車場數量和停車繳費按鈕,點擊分別可進入地圖查找周邊停車場和進行停車繳費;首頁上半部分的背景部分,在停車位拍照之后會出現拍攝的停車照片,至于其他功能,則放在側滑的二級菜單當中。

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停簡單和ETCP在功能界面設計上闡釋的理念的不同,看到ETCP停車對停車繳費功能的重視。

6.6 表現層

ETCP停車位,為了強化反向找車功能,結果選擇直接將用戶拍攝照片放在了主頁,和默認狀態下藍天白云的的圖片不太搭得上,至于進入停車場入口和繳納停車費入口的選擇倒還可以。但是二級界面及三級界面的設計上,與首頁的風格似乎有較大的差距。

捷停車同樣選擇將功能直接在頁面上展現,但和ETCP相比較而言可知,捷停車的界面設計上沒有足夠的重點。同時將找車位放入二級界面,只是在界面上稍有突出的選擇仍舊值得商榷,因為也沒有足夠明顯的支付入口。與此同時,捷停車也有二三級界面同首頁風格的統一問題。

九、總結

總的來說,停車不便、收費麻煩是目前一二線城市廣泛存在的問題,是用戶出行高頻剛需的痛點所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所有停車APP的功能都將趨于一致只是在一些細節跟資源上面有所不同,但是停車APP的主要功能就是尋找空車位,只要此功能能夠更加完善。

隨著中國小汽車日益增加,停車場的供不應求,市場還是很有遠景的,當用戶數量和用戶數據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其必定向出行周邊、車后O2O市場拓展,這也是其發展的想象力所在。

 

本文由 @奈何花顏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以星巴克中國為例,教你如何進行行業背景分析

導語:如何進行行業背景分析是每個產品經理的必修課,想要做好一個產品,需掌握產品在組織內部及外部的背景情況。本文作者結合PEST、價值鏈分析、波特五力分析、SWOT,以星巴克為案例,介紹了行業背景分析的方法和思路,與大家分享。

提到行業背景分析,最常使用的就是PEST、波特五力模型、SWOT這個工具集。前2個工具的使用分別針對外部環境、競爭態勢,而SWOT是最終結論分析,在SWOT之后就是制定措施。

做好背景分析目的不僅在于了解行業情況,更重要的是回溯到自己產品上,明確產品優劣勢,識別機會與挑戰。因此,也并不是只在產品初始階段,才去了解產品外部行業背景,市場與行業的變化中,持續不斷回溯產品背景使用的意義在于持續分析以掌握行業、競爭動向,重要性不言而喻。

行業背景包括:

1. 行業基本信息- 了解行業基本信息
2. 行業趨勢- 掌握行業趨勢動向,判斷時機
3. 競爭態勢- 分析競爭對手,判斷價值定位和戰略

一、星巴克背景

2020是艱難的一年,對星巴克當然不例外,Q2受中國疫情影響中國區銷量下滑百分之五十,大量門店關閉無法營業。目前在中國有4000多家門店的星巴克仍對中國市場非常看好,在報告里更是32次提到China。

隨著中國咖啡接受度不斷提高,不只是星巴克,咖啡行業都認為中國將是下一個增長點。在星巴克與阿里巴巴合作之后,騰訊投資加拿大咖啡品牌Tim Hortons,預計10年內發展1500家門店瓜分咖啡市場。互聯網咖啡品牌三頓半等也不斷獲得資本投入。

二、行業趨勢

Step 1:了解行業基礎信息

  1. 類別:了解所在行業類別,以快速理解行業背景。常見的行業屬性:農林牧漁業、制造業、服務行業等,如交通運輸業、通訊產業、商業、餐飲業、金融業、教育、公共服務、建筑業。比如星巴克就是服務行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以銷售商品和服務來實現收入。
  2. 盈利模式:簡單的說,盈利模式就是賺錢的渠道。常見的盈利模式:廣告、銷售、交易費、訂閱、會員制、傭金等。星巴克是以銷售其產品來賺錢。
  3. 用戶:大致了解用戶類型及特征,是普通用戶或者企業用戶?特征是什么?當分析行業背景時,不建議使用用戶畫像等工具的地步,大致了解目標群體就好。星巴克用戶是城市中青年。
  4. 市場結構:市場結構分類為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完全壟斷市場。星巴克所在咖啡銷售行業屬于完全競爭市場。
  5. 所處生命周期:企業是處于幼稚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哪個階段。比如星巴克所在的咖啡行業在中國處于成長期。

Step 2: 了解行業外部環境

運用PEST模型進行宏觀外部環境分析:

1)政治

  • 星巴克在中國有較高的進口稅,前幾年星巴克支付了一筆納稅罰款,盡管有跨國公司能進行合理避稅,但也必須遵守中國的稅法、食品安全法政策。
  • 如果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那么星巴克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2)經濟

  • 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經濟體,經濟持續增長,在疫情下,2020中國超過全球經濟增速,因此未來中國消費環境還是不錯。官方也對中國市場看好。
  • 但受新冠疫情影響,星巴克2020 Q2在中國區銷售下滑50%,可見星巴克作為可選消費很可能從大多數人的消費名單中消失。

3)社會

  • 中國咖啡文化和消費習慣正在逐漸被培養,但目前咖啡在中國的接受度仍舊不是很高,相反新式茶飲文化在中國接受度較高。
  • “綠色環保”的消費者對他們所消費品牌的社會和環境成本感到不安,星巴克必須意識到這一趨勢。
  • 在中國星巴克單品價格較高情況下,如何利用中國中低端消費者這片藍海是星巴克要思考的東西。

4)技術

  • 星巴克積極利用數字化,進一步提升企業效率及客戶體驗,在中國區推出多渠道消費方式,如APP、小程序等,并接入支付寶、微信、天貓等平臺進一步覆蓋多樣消費場景。
  • 星巴克與阿里巴巴等公司合作,為其引流并共享會員信息,并實現外賣業務。
  • 所有星巴克門店提供免費且方便接入的Wi-Fi。

這里還能運用行業背景畫布等進行分析。

三、競爭態勢

Step1: 行業價值鏈分析

行業價值鏈最初由Michael Porter在1985年最暢銷的書《競爭優勢:創造并維持卓越績效》中提出,價值鏈分析側重于企業內部活動,以了解企業的成本以及不同的活動。

星巴克的行業價值鏈從原料的采購到研發制造到銷售及運營,下圖是可視化的行業價值鏈分析。包括主要活動:入庫、出庫,生產,銷售及服務;支撐性活動: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管理、研發、采購。

星巴克價值鏈分析

Step2: 競爭力分析

下圖應用波特五力模型進行競爭分析。

星巴克競爭分析

其他競爭分析方法包括競品分析、競品BenchMark分析等。

四、結論分析

回到企業或產品本身,結合SWOT進行結論總結。SWOT是分析當前企業或產品內部優劣勢及外部機會及威脅的工具。SWOT往往是結論的前一步,完成SWOT分析后,可以根據發展優勢,改善弱點,抓住機會,避免威脅這四個原則來制定措施。

1)Strengthes 優勢

  • 強大的品牌形象– 星巴克公司是食品和飲料行業中最受歡迎和最強的品牌
  • 強勁的盈利能力–星巴克財務狀況良好,且擁有最高的市場份額,門店數量的不斷增長,中國區店鋪數量達到4000多家,客戶愿意為價格高昂的產品買單。
  • 不斷完善的會員制度,星巴克有很棒的激勵機制,且在不斷進行完善,幫助星巴克在中國增長,目前中國區已有700萬會員。
  • 與阿里巴巴合作實現外送服務,并且借助平臺帶來更多的流量

2)Weaknesses 劣勢

  • 單品定價相對較高,沒有價格優勢,性價比更高的替代品很多
  • 沒有獨特的產品,產品容易被模仿,并以更加優勢的價格進入市場
  • 各渠道運營有待加強,相比與新式茶飲和互聯網咖啡品牌瑞幸在市場強勁打法,星巴克顯得穩重很多。但中國處于“咖啡人口”上升階段,如果能培養客戶喝好咖啡等于星巴克的消費習慣,能在中國不斷獲得增長。

3)Opportunities 機會

  • 中國咖啡接受度不斷升高,如何輔助咖啡文化在中國更好的發展,并抓住客戶是星巴克要思考的問題。
  • 跨界合作,以往跨界合作成功案例很多。星巴克節日活動及節日新品往往會有不錯銷量,可以說具有天然優勢,如果能進行跨界合作,在推出新產品同時也進行跨界合作會更好提升銷量。

4)Threats 威脅

  • 競爭較大,前有瑞幸迅速擴張,后有騰訊投資Tim Hortons進軍中國,加上新式茶飲崛起,以及具有低價優勢的競爭者,如便利店咖啡、三頓半等等。
  • 中美貿易戰如果持續升級,可能影響星巴克在中國的業務。

五、最后

完成了以上的分析我們對行業背景及企業現狀,企業/產品當前機會與挑戰都有一定的了解,也可以針對SWOT來制定下一步行動和建議。

行業背景及領域知識了解會帶給產品經理更大更全面的視角,也可以更好幫助理解企業戰略和愿景,從而設計更加正確的產品,而不是僅僅去做領導的工具人。

 

本文由 @半個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競品分析——得物 VS Nice、識貨

編輯導語:如今人們對于潮流的追求變多,潮牌市場擴大,更多人喜歡買一些潮牌等等,潮牌軟件也隨之出現;一些潮牌平臺上除了潮牌交易以外,還有一些鑒別功能,深受用戶喜愛;本文作者對得物、Nice、識貨三個APP進行了分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競品分析前言

1. 競品分析描述

分析市場直接競品和潛在競品,優化產品核心結構和頁面布局,確立產品核心功能定位。

了解目標用戶核心需求,挖掘用戶魅力型需求,以及市場現狀為產品迭代做準備。

2. 測試環境

二、市場

1. 潮牌市場背景分析

上:圖2.1  2017年潮牌與非潮牌市場規模對比(來源:199it)

下:圖 2.2  2015-2017年全球潮牌市場規模走勢(來源:199it)

由圖2.1、2.2可知:2015年至2017年,全球潮流產品的市場規模持續快速增長,2017年對比2015年,潮流商品的全球銷售額實現了翻倍增長(2017年為2000億美金,2015年為900億美金),2017年潮流品牌的增速規模為非潮牌的三倍以上。

宏觀上看,整個潮流品牌的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對于得物而言,垂直化的電商模式主要依靠的就是客戶群體的消費水平,潮牌市場的良性發展和產品特性也必然促進二級交易市場快速發展。

圖 2.3  2015-2018年潮牌熱度及交易規模指數(來源:199it.com)

由圖2.3可知:潮牌的交易規模螺旋式上升,搜索熱度持續遞增,側面反映出潮流文化逐漸從亞文化轉變為主流文化。

得物作為國內潮牌交易的B端中間商平臺,利用資源整合作為盈利模式,既能有效規避市場風險,又能享受潮牌市場的紅利;此外每當冬季來臨時,潮牌的銷售增速最高,是相關產業盈利的年紅利期,得物也可以將其作為營銷的重點時期。

圖 2.4   2016-2018年潮牌各年齡段交易規模占比(來源:199it.com)

由圖2.4可知,潮牌的主要購買群體由80后逐步轉變為90后,消費者群體的改變也將影響二級交易平臺類的目標客戶戰略的轉變;針對性的設計產品才能抓住關鍵用戶的實際需求,新時代消費者更加注重個性化,體驗化,對產品的品質具有較為苛刻的需求。

分析:通過文化傳遞價值的潮流文化(Sneak文化、嘻哈文化)造就了巨大的潮牌市場,結合潮流商品特殊發售方式(限量發售、饑餓營銷);國內的惡性交易環境(據不完全統計:假冒潮牌的消費份額占據潮牌市場總份額的20%),帶給了二級鑒定交易平臺市場機遇;而潮牌的目標市場以年輕新生代消費者群眾為主體,個性化、獨特性強的服務產品將會是產品差異化優勢建立的依據。

2. PEST分析

1)Politics(政治環境)

  • 2013年,政府出臺了很多措施通過降低電子商務企業的創業成本和運營成本,來鼓勵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管理政策趨于完善,并且行業得到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視。
  • 電子商務是“十一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進一步明確了,電子商務產業的地位,明確了我國發展電子商務的目標;同時也提升了電商行業服務體系,因此涌現出了一大批電商行業的創業者。
  •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電子商務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電子商務法》的頒布將有效促進中國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

2)Economy(經濟環境)

  •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消費者的消費觀已經由物質層面轉向為精神層面,從當初的“穿的暖”變為現在的“穿的好”,年輕的新興消費者也更為注重品牌的價值,更為青睞產品本身的文化。
  • 潮流市場文化的追捧熱度持續增長,根據尼爾森全球潮牌大數據報告可知,中國 2017年潮牌的消費增速達到 62%,是非潮牌的3.7倍。
  • 貝恩咨詢也曾預測,2017年中國年輕人的服裝市場規模將超過5000億美元,而潮牌會占到330億到350億美元左右。
  • 由此可見由于消費者的消費升級,所呈現出的市場也由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越來越來人對潮流文化的認可度大大增加,對于商品本身的價值更為看重。

3)Society(社會環境)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NBA與中國的聯系更加緊密,以及騰訊視頻對于nba版權的引入,籃球運動逐漸在大眾中風摩,籃球巨星們在締造自己的傳奇同時也帶火了球鞋裝備,越來越多的球迷追捧球鞋、傳頌球鞋背后的故事,球鞋文化與嘻哈元素的有機結合便受到了許多人的追捧。

同時,中國新說唱、這就是街舞等彰顯潮流個性節目的爆紅,各大IP頂流明星的效益傳播(余文樂、陳冠希、吳亦凡等)進一步將潮流文化帶入到大眾的視野中來。

4)Technology(技術環境)

隨著互聯網支付的興起,網銀、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這三種支付技術的越加成熟,讓用戶在網上購物,支付方式越來越輕松,用戶也更加青睞于網上購物,由此電商行業才得以繁衍至今。

隨著短視頻和直播功能的發展,人們短視頻和直播越加青睞,實時視頻處理,可以體驗不同風格的視頻元素。這也大大增加了用戶對社交的爆發,當然毒也上線了短視頻以及直播功能,對于社交功能這一板塊也起到了顯著的效果。

得物與中檢機構達成了合作,擁有國內最精尖的鑒定技術。領先于其他競品。

5)總結

宏觀環境上,電商產業具有良好的行業前進,類似于得物這類垂直化電商,更加受到政府的扶持;在社會文化環境上,潮流文化逐漸主流,嘻哈文化的快速發展也促進了用戶對該類產品的較高需求。

此外該類產品的目標客戶為新生代用戶,對個性化產品更具消費欲望,且對價格的敏感度低,容易誘發其產生消費;在技術背景上,得物又具備一定的領先優勢。

3、商業模式

c2b2c:現階段,國內潮牌二級交易平臺類app的盈利模式多為c2b2c(如:得物、nice、有貨),賣方將產品寄送至第三方平臺,平臺鑒定后再轉發給客戶,中間產生的服務費用為產品的主要盈利收入(查驗費、包裝費、鑒定費等);這類平臺不需要堆積庫存、不需要承擔球鞋的市場風險,面臨的市場風險較小。

此外,受潮牌限量發售的影響,潮牌的二級交易需求量大,以此作為其盈利模式,具有較高的盈利表現。

盈利模式:

  • 服務收費:賣家:技術服務費(商品價格的5%)、轉賬手續費(1%)、查驗費:隨商品類型價格變化:8-20元、鑒別費:10-20元,包裝服務費、洗護費(二手商品):20-40元、包裝服務費:10元;
  • 裝備鑒別:用戶可通過上傳商品圖片進行裝備鑒定:球鞋:5-10元;
  • 洗護服務:球鞋起步價:59元,奢侈包:199元起;
  • 直播打賞:平臺參與分成5:5分成;
  • 廣告收費:CPC千次收費,10元每千次。

三、用戶分析

1. 目的

通過用戶屬性,挖掘用戶本質需求,衍生出核心功能;其次,利用用戶場景分析用戶痛點需求,延伸出特色功能。

2. 用戶標簽

圖 3.2.1  潮牌各年齡段交易占比和男女比例(來源:199it)

由圖3.2.1可知,潮牌的主要人群正在偏向于新生代(95后、00后),針對性的設計產品才能抓住關鍵用戶的實際需求;新時代消費者更加注重個性化,體驗化,對產品的品質具有較為苛刻的需求;此外女性用戶的占比逐漸提升,現階段男女比例約為:3:1。

圖3.2.2 各線城市潮流品牌的消費規模和同比增速

由圖3.2.2可知,潮流品牌的主戰場為一二線城市,貢獻了70%以上的消費占比,但在增速上不及三線及以下城市;一定層面上反應了一二線城市的潮牌商品的消費水平趨于飽和,需求著力點正向三線及以下城市轉變。

總結:新生代一二線城市的男性潮牌消費者為潮牌商品的主要目標群體,但女性用戶和三四線城市的用戶群體正逐漸擴張,增速較快。

3. 用戶行為

圖3.3.1 潮牌用戶消費偏好

由圖3.3.1可知,潮牌用戶除服飾外,對球鞋、箱包也具有較高的關注度,而潮玩配飾的關注度較接近;總體來看潮流商品的總類豐富,潮流愛好者對于不同品類的潮流產品都具有一定的購買欲望。

圖3.3.2 潮牌用戶對于不同小眾文化的熱度增速

由圖3.3.2可知,潮牌用戶對于嘻哈風、中國風的喜好變化最大,中國風的崛起也反映著國潮的迅速發展;此外潮流用戶的風格多元,嘻哈文化、街頭文化仍為潮流文化的先鋒。

4. 用戶群體

普通用戶:籃球愛好者,對球鞋的需求大,對潮牌有一定的關注度,但是不具有較高的消費水平;平常并不喜歡逛街,想要在網絡上購買籃球鞋,比較關注籃球鞋是否為正品,性價比如何。

潮流元老-核心用戶:潮牌服飾,潮玩愛好收藏者,對aj等球鞋文化商品具有較高的關注度,尤其是限量產品,具有較高的消費水平,不在乎商品的性價比;由于代購運輸時間較長,普通線下買手店貨量不充足;希望能夠有購買限量正品潮牌商品的線上交易平臺。

潮流球鞋賣家:專業買手,通過球鞋理財,有專業的渠道大量囤鞋,在線下或者淘寶開有店鋪,由于假貨盛行,線上店鋪不被大眾消費者信任且被搶占了部分消費者;希望有一家正規大型的二級交易平臺能夠交易球鞋。

潮牌服飾穿搭主播:想要在一家專業做潮牌交易的平臺做主播,直接鎖定目標客戶群,獲得更多的忠實粉絲,實現變現。

5. 用戶場景

1)普通用戶

基本屬性:小坤,男,22歲,二線城市。

用戶行為:小坤平時喜歡看NBA,家境一般,愛好勒布朗等球星和球鞋購買。

用戶特征:在校大學生。

用戶場景:小坤特別喜歡打籃球,也喜歡很多的NBA球星。一次,在觀看nba直播時看到勒布朗詹姆斯穿著的一雙詹姆斯十五代籃球鞋非常的亮眼,在網絡上查詢完價格后,便決定攢錢購買。

當他攢夠錢去線下實體店購買時,發現店里并沒有他中意的那款球鞋,在淘寶搜索到同款后發現不少店鋪都有消費者評論是假鞋;在室友的引薦下,下載了得物,發現上面不僅有假一賠三的服務條款,球鞋所有的配色也都齊全;購買體驗后,還發現得物還有vr試穿功能,包裝也非常結實,體驗良好,之后小坤成為了得物的忠實客戶。

2)潮流元老-核心用戶

基本屬性:小明,男,36,一線城市。

用戶行為:熱衷于潮牌、air jordan,愿意花高價購買限量球鞋、潮服和奢侈品包包。

用戶特征:一家一線城市的高級軟件工程師,喬丹的忠實粉絲。

用戶場景:小明從小生活在優渥的家庭環境中,從小接觸籃球,是喬丹的忠實粉絲,經常會通過海淘或者尋找國外朋友代購喬丹的限量球鞋;但由于海外運輸的時間較長,且部分鞋型難以搜尋到。

偶然一次在上班休息時間與年輕的后輩同事閑聊時了解到了得物APP,下載后發現不少買不到的鞋款都能在得物上搜索到;盡管價格上高出海淘價格,但得物有正品鑒定功能且能在一周內收到球鞋,此后,小明成為了得物的忠實粉絲,經常在平臺上購買球鞋、服裝和包包。

3)潮流球鞋賣家

基本屬性:小馬,男,36,一線城市。

用戶行為:熱衷于球鞋市場,是一名資深的球鞋收藏者,曾開辦過自己的球鞋倒賣店,想要在互聯網上售賣球鞋。

用戶特征:球鞋商家。

用戶場景:由于疫情影響,實體經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位于一線城市的小馬在開辦球鞋買手店時不僅需要支付高額的房租成本,而且還面臨著客戶群縮小的困境;于是打算輾轉到互聯網市場,權衡再三,決定在得物app上售賣球鞋,得物具有鑒定服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打消消費者的懷疑態度。

4)穿搭主播

基本屬性:小王,女,30,二線城市。

用戶行為:想分享自己的日常穿搭。

用戶特征:城市白領,熱衷潮牌和奢侈品包包。

用戶場景: 小王是一名職業女性,副業是一名穿搭博主,經常在b站上分享自己的穿搭技巧,但隨著b站的綜合化發展,難以獲取穩定的客戶群。

在閨蜜小張的介紹下,了解了得物這一款集合了潮流生活社區的二級潮牌交易平臺;在平臺上發布了自己的穿搭技巧后獲取了大量粉絲。并逐漸成為了一名得物的主播,以此作為自己新的副業。

6. 用戶痛點

普通用戶:

  • 線上假貨過多,線下商店折扣力度低,樣式局限。
  • 缺少球鞋發布的資訊。

核心用戶:

  • 限量版球鞋難以搶購到,缺少線上線下購買渠道。
  • 海淘運輸時間過長。
  • 線上線下直接交易容易被騙。

賣家:

  • 線下店鋪租金成本高。
  • 沒有專業的線上銷售渠道,用戶不信任。

主播:

主流直播平臺的用戶范圍廣,難以準確獲取目標。

四、產品分析

1. 競品定位對比分析

2. 競品結構對比分析

圖4.1  得物產品結構圖

得物的功能繁雜,但得物的產品結構設計的非常符合用戶使用習慣,目標客戶能快速的進入到產品的核心功能模塊。

得物的四大功能模塊為得物、購買、服務、我,各個功能模塊都圍繞著盈利業務展開,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用戶的大量流失。

圖4.2  Nice產品結構圖

Nice在產品結構的設計上更加偏向交流分享,Nice的結構設計偏向用戶的體驗,但也導致了Nice用戶想要購買產品時需要更加復雜的流程步驟;此外nice的鑒定功能設計的并不合理,設置在我的功能模塊中,功能的布局并不突出,并不利于客戶快速進入該功能頁面。

圖4.3  識貨產品結構圖

識貨的功能模塊多樣,滿足了用戶多樣化的對于潮流服飾、體育運動的資訊、購物等需求,在交流社群方面更偏向于體育運動愛好者;功能上圍繞籃球鞋、運動服飾展開,著重于為用戶提供便捷的資訊收集和分享,對比nice、得物更加扁平化。

分析:

得物的結構圖設計圍繞核心功能展開,設計貼合用戶的使用習慣,功能較多但是直觀感受并不復雜,用戶不需要導讀就可以輕松的使用各個子功能;核心功能占據的板塊區域位置較大,用戶使用方便。

Nice的功能結構設計的更偏向于社交,這與nice的前期定位是一致的,但是用戶在Nice進行消費則變得較為復雜,鑒定功能入口較深(這與nice不主打鑒定服務相一致,但減弱了其盈利能力)。

識貨的定位為導購平臺,資訊內容多,也導致了功能的繁雜性,但對于榜單、小工具等功能設計值得得物借鑒。

3. 競品主要功能對比分析

1)得物的主要功能(買家購買)

圖4.1  得物購買功能交互設計

分析:

得物APP的設計簡約,用戶體驗感良好,細節處理上,一直在給用戶降低購買的防線,一步步誘導用戶付費購買。

得物APP幾乎沒有不必要的功能和頁面,在頁面的跳轉邏輯上盡可能的精簡化,減少用戶的購買使用流程,做好了減法的設計是得物app在交互上領先于其他同類APP的主要原因。

在尺碼推薦上,得物APP過分注重了精簡化的設計,由于商品不同類別的尺碼均有差異,而得物在尺碼推薦上沒有詳細的參考規格,導致用戶需要去查詢和詢問其他買家的購買推薦;這就造成了很多用戶需要跳出頁面去其他功能區查詢,流失了部分用戶。

2)Nice的主要功能(買家購買)

圖4.2  Nice購買功能交互設計

Nice可以在列表頁面直接選擇商品的尺碼,也可以通過分類選項快速尋找需要購買的產品;但是,Nice用戶在尺碼選擇完后進入購買頁面時,仍會顯示尺碼表供用戶重新選擇,降低了用戶的快捷購買的體驗。

分析:

得物可以在搜索頁面增加一個推薦大眾用戶的喜好產品排行榜的模塊,得物在商品搜索頁面設計的較為單一,如果增加推薦榜單,可以讓用戶更多的停留在頁面,有可能促進用戶的再消費。

在尺碼推薦上,得物可以優先設置用戶的喜好尺碼,并顯示其尺碼的價格,可以讓用戶提前設置好使用的一般尺碼:用戶可能經常為自己和他人購買鞋子和服裝等,優化用戶的購買流程。

得物可以設置商品的漲幅圖表,供用戶參考;得物只有購買的歷史交易價格,并不能直觀的感受價格的變化。

3)識貨的主要功能(導購)

圖4.3  識貨導購功能交互設計

識貨過多的分類選項盡管能讓用戶瀏覽到更多的商品信息,但容易造成用戶想要查詢某一具體的商品時需要經歷不必要的流程。(如圖4.3所示,用戶想要購買科比4 李小龍黑白配色,需要在列表頁面選擇型號,在信息頁面選擇配色);此外識貨在搜索頁面設置了飆升榜,迎合了潮流用戶群體對流行產品的熱衷。

提升了用戶的頁面留存率。在默認尺碼的設置上,識貨會根據用戶上一次的選擇進行重新設置,非常利于用戶的使用體驗。

分析:

將用戶以往購買過的商品的尺碼作為用戶的默認尺碼,方便于用戶快捷購買商品,簡化購買流程;此外不同類型的鞋款尺碼不同,得物可以通過默認鞋碼跟推薦尺碼供用戶選擇,避免用戶購物后出現尺碼不符的情況,最大限度的優化用戶的購買體驗

在用戶搜索時推薦飆升榜等再次吸引用戶瀏覽其他商品(同Nice部分的分析)。

五、總結分析

1. SWOT

六、總結

得物率先抓住用戶的需求痛點,通過c2b2c的運營模式,規避了市場風險,滿足了目標客戶群的需求;此外潮流文化的盛行、國內嘻哈綜藝的發展促進了潮牌市場的快速發展,而得物的發展也促進了球鞋文化、嘻哈文化向二三線城市的下沉。

市場的容量逐漸變大,得物對于目標客戶的建設也先于其競爭對手,在早期就建立了龐大的忠實目標客戶群;而在產品設計上,得物注重目標客戶的使用體驗,在細節上都領先于競爭對手,保證了客戶的留存率。

但得物也應結合其他競品的設計(更加符合目標客戶的設計)進行產品優化,保證產品的微迭代。

 

本文由@曼巴PM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6人打賞

二手電商市場分析:閑魚VS愛回收VS轉轉“三國殺”

編輯導語:2020年,對于中國電商行業來說是經歷了大風大浪的一年。電商巨頭所占據的市場份額和其競爭態勢越來越強烈,剩余的可以進入的市場機會越來越稀缺。二手電商,是新品電商的一個延伸,也是為數不多的萬億級行業之一。在這樣一個市場里,又在進行著怎樣的三國殺呢?

電商大戰進入后半程,增量市場逐漸轉向存量市場。

根據艾媒咨詢預測,2020年中國在線二手交易用戶規模超過1.8億人次。《二手經濟下的用戶觀察報告》也顯示,目前線上二手買賣渠道用戶主要為18歲到34歲的年輕人,九成用戶每月至少交易一次,24%的用戶平均每季度會進行一次二手手機交易。

在這個前提下,二手電商市場迸發出巨大潛力,秉承著與一手電商完全不同的商業邏輯,國內二手電商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閑魚、愛回收和轉轉作為這條賽道里最知名的品牌,已在消費者中形成廣泛認知。

本篇將以三家典型企業為代表,揭開“二手貨”萬億市場前景的面紗。

一、二手電商定義及主要玩家

隨著國內消費升級大潮,消費者對數碼新奇特產品的嘗試以及輕奢產品的更新上周期都越來越短,二手產品的存量及品類豐富程度都具有都漸具規模。

這里所指的二手電商為專注于閑置商品交易的電商平臺。主要交易形式有二手買賣、二手置換、二手回收等,但不包括二手車、二手房等大件商品,從分類的角度來看二手電商的玩家包括五類:

  1. 二手綜合類,包括閑魚、轉轉、享物說、胖球等;
  2. 二手電子產品類,如找靚機、愛回收、回收寶等;
  3. 二手時尚類,涵蓋花粉兒、紅布林等;
  4. 二手奢侈品類,如只二、心上、胖虎等;
  5. 二手書類,比如孔夫子舊書網、典書、漫游鯨等。

從市場格局來看,二手電商初步形成了“三大巨頭+多個寡頭”的市場格局。三大巨頭分別為閑魚、愛回收、轉轉,另外在多個垂直方向里也存在寡頭,如二手奢侈品平臺紅布林和二手書平臺孔夫子舊書網均在自己的領域中處于頭部。

同時二手電商也在引起越來越多的玩家關注,阿里、京東和58同城等互聯網巨頭先后加入競爭為二手電商賽道注入全新玩法和大量資金,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點:

首先:二手市場規模已趨成熟且潛力巨大,較早入局的閑魚和愛回收模式都已跑通,且實現了盈利,巨大的市場需求是巨頭們不愿割舍的原因之一。

其次:二手市場還是巨大的流量池。2019年我國二手電商用戶規模為1.44億人,預計2020年有望突破1.8億人。這億級的消費人群在賣掉二手商品后,大多數需要購買新的、更貼合自己需求的產品,這注定他們天然會成為電商平臺的付費用戶。

而一旦新舊產品都可以在同一平臺上實現交易,這將極大提升使用者的黏性。另一方面,部分體積較大的商品可能需要購買者自提并運輸,這也是互聯網巨頭實現社區化、本地化、生活化的一大抓手。

最后:二手渠道能幫助店家去庫存。阿里、京東這些電商巨頭關注二手電商的一個關鍵理由就是可以將一部分外包裝損壞但不影響二次銷售的商品通過二手渠道消化掉,進而實現資源的內部流轉和效益最大化。

目前,國內二手電商尚處于成長階段,整體滲透率不到8%,與全球20%左右的滲透率仍有差距,這意味著二手店商平臺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隨著征信體系、二手物品質量評測標準的完善,以及第三方支付的普及,二手電商在未來幾年仍有望保持高速增長。

二、二手電商交易規模數據

一二線城市在電商崛起帶來的“買買買”熱潮后,人們家中閑置的大量物品亟需發揮二次價值的場地,消費者需求也從“升級”走向了“多樣化”;三四線城市隨著收入增長和消費需求的爆發,以“小鎮青年”為代表的消費群體開始追求高性價比的品質生活。

在此背景下,二手電商存量價值凸顯,加上消費者在電商購物節的非理性消費行為帶來商品二次轉手需求日益增長,國內二手電商交易規模增速明顯。

二手電商市場分析:閑魚VS愛回收VS轉轉“三國殺”

來自易觀的數據顯示,2015-2019年國內二手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快速發展,2019年中國二手電商交易規模2596.9億元,同比增長53.2%,2020年雖然增速可能出現下滑,但整體交易規模仍可能接近3500億左右。

二手電商市場分析:閑魚VS愛回收VS轉轉“三國殺”

從用戶規模來看,2015-2019年中國二手電商用戶規模逐年增長,到2019年二手電商用戶規模達到1.44億人,同比增長34.6%,2020年預期增速在30%左右,彼時用戶規模將超過1.8億人。

二手電商市場分析:閑魚VS愛回收VS轉轉“三國殺”

從消費能力來看,超半數二手電商用戶處于中高消費層級,其中中高消費人群占比48.2%,高消費人群占比8.6%,另中等消費人群占比22.9%處于占比第二大的位置。

目前線上二手電商渠道用戶主要為18歲到34歲的年輕人,九成用戶每月至少交易一次,24%的用戶平均每季度會進行一次二手手機交易。

目前業內公認的二手電商“獨角獸”共三家,分別是閑魚(2015年估值30億美元)、愛回收(估值25億美元)、轉轉(合并找靚機后估值18億美元)。從所在地分布來看,三家二手電商分別位于杭州、上海、北京。

二手電商市場分析:閑魚VS愛回收VS轉轉“三國殺”

在資本方面,二手電商領域近年來略有降溫,2015-2019年我國二手市場融資數量及金額均呈現波動變化態勢。

其中融資數量在逐年減少,2015年共發生62筆投資事件,而2020年前11個月則只發生了14筆。融資金額的波動變化較為明顯,其中2016年和2020年11個月為低點,總融資金額分別為42.88億和35.36億。

三、閑魚VS愛回收VS轉轉業務分析

閑魚、愛回收、轉轉被譽為二手交易“三強”,且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三家的競爭仍將持續。二手電商平臺主流的模式可以分為C2C、C2B、C2B2C三種,三強鼎立的格局之下,閑魚、愛回收、轉轉的“特質”也不一樣。

1. 閑魚“愛社交”

2014年6月28日,“閑魚”在阿里西溪園區的茶水間誕生,6年后這只“閑魚”GMV突破2000億元,同比增長100%,每天在線賣家數超過3000萬人。

而為了能讓“閑置物品游起來”,閑魚著力沉淀社交屬性。由于閑魚天生具有很強的C2C性,賣家像發朋友圈一樣將閑置商品發布出來,有需求的用戶看到之后與之互動并促成交易。

隨后,將互動社區具象化成為“魚塘”,用戶可以在魚塘中互相分享、種草,在社交的進行中刺激交易。

根據閑魚媒體小課堂上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每天有約100萬人在閑魚上發布閑置個人物品,數量超過200萬件,累計發布的閑置物品數量已超過14億件。

2. 愛回收線上線下“兩手抓”

眾所周知,3C領域是二手交易中的“肥肉”,也相對更容易標準化。愛回收在成立后一直主營3C數碼業務,在該領域已經深耕許久,但相較于閑魚的體量仍有差距目前位于二手電商第二梯隊。

2019年6月,愛回收與京東旗下的“拍拍”合并,在3C領域的地位與優勢進一步鞏固。

今年9月,愛回收宣布將用“萬物新生”取代“愛回收”作為全新集團品牌,其業務將從3C垂直拓展至全品類。布局全品類后,不但可以獲得更多增量,也能更好地把握京東帶來的資源優勢,未來,愛回收大有向第一梯隊進軍的勢頭。

值得注意的是,愛回收的一大特點便是線下門店的布局。

根據公開數據,愛回收目前已經在全國數十個城市建立超過700家門店,線上與線下的流量比為4:6,通過與京東商城、手機廠商、商店門店的場景結合,最大限度解決了信任黑洞問題。

從目前趨勢來看,線上線下融合已經成為電商賽道的大趨勢,二手電商也不例外。

愛回收是二手電商賽道首個大力發展線下門店的平臺,隨著線上的紅利消失,線下市場也將會成為二手電商們爭奪的另一領地。愛回收在線下市場深耕許久具備一定先發優勢,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也許會更加順利。

3. 轉轉“負重”前行

轉轉成立之初便主打全品類的二手交易,和閑魚有些類似。

重點覆蓋了手機、數碼、電腦、圖書、服裝鞋帽、家用電器、母嬰用品等多個品類。但轉轉戰略合并二手手機B2C交易平臺找靚機后,轉轉似乎有意偏向于二手手機這一垂直細分領域。

轉轉發展至今經歷過多次轉型,一開始轉轉在C2C全品類上與閑魚爭奪流量,但是背靠阿里的閑魚實力過于強大,走的又是輕資產模式,于是轉轉在競爭中逐漸落了下風。

隨后轉轉又轉向了C2B2C模式,C2B2C既要求平臺提供鑒定服務,直接介入了用戶之間的交易流程,又得把后端質檢及運營能力建立起來。

然而,二手商品多是非標品,需要平臺針對每個品類、每個類型的產品都建立一套精準的評估體系,這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這無形中增加了轉轉的運營成本。

許是因為成本原因導致了轉轉在C2B2C領域上不如人意,轉轉又開辟了C2C、B2C、B2B、C2B、C2B2C在內的多種業務模式,以完善自己的產業鏈和用戶生態,但是收效甚微。

今年轉轉合并找靚機之后,估值達到18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大約117億元。

但是,根據《2019年度中國二手電商市場數據報告》,轉轉當時估值200億人民幣,找靚機的估值是10億人民幣,二者相加210億元左右。理應是1+1大于2的一次“合并”,但卻得到了一個估值近乎“腰斬”的結果,有媒體將這種現象稱為“負重難前行”。

二手電商市場分析:閑魚VS愛回收VS轉轉“三國殺”

此外,三家在閑置商品來源、交易方式和交易保障方面也各有不同。

但無論是閑魚的社交發展、愛回收的品牌升級,還是轉轉的專精化,都在表明一個問題——二手電商賽道發展日趨精細,各平臺均有明確的“標簽”且頭部效應越發明顯。

四、二手電商價值探討

中國電商領域,阿里和京東兩大巨頭各有各的價值。

阿里系電商入場較早,做了第一批分散性平臺的整合工作,后來又完善了支付體系和信用評級;京東則做了提質增效的工作,花了大量時間在產業鏈的優化上,同時自建了倉儲和物流體系。

如果作為類比的話,閑魚其實也做了類似淘寶早期做的事情。

一是閑魚讓很多消費者真正的接觸到二手電商,算是做了第一波普及。二是閑魚摸索出了C2C的模式,并且事實驗證了其可行性,并借助阿里系的力量解決了二手交易中最關鍵的信任問題。

愛回收也像京東做了提質增效的工作,針對二手手機外觀檢測,愛回收自主研發出的外觀檢測設備可在57秒內自動檢測手機的外殼邊框背板的劃痕、磕碰等情況,有效降低質檢人力成本提高質檢準確度。

針對二手手機功能檢測,愛回收通過激光定位、圖像處理、機器學習等技術,可在2分鐘左右時間內,實現自動識別手機型號、自動質檢,完成手機相關功能的質檢任務,準確率在99%以上。

用“機檢”取代“人檢”,這在一個非標品市場是十分難得的事情,標準化的回收體系的建設對整個產業都是利好。

轉轉脫胎于“58同城二手頻道”,本是基于本地化二手閑置資源的再利用嘗試,恰恰高度符合現在社會提倡節能環保、物盡其用的準則,可以算是環保理念的先行者。

所以,二手電商價值并不僅僅體現于交易額、用戶數和活躍度,對整個電商供應鏈的變革和推動使其在整個互聯網歷史中都應有一筆。

有媒體借鑒心理學中“花盆效應”概念評價上述三家二手電商企業稱,花盆是一個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境。

它有三個特點:一是它在空間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二是由于人為地創造出非常適宜的的環境條件,人工介入后作物和花卉可以長得很好,但一離開人的照料便會迅速的枯萎。

二手電商行業同樣遵循這一原則,在二手市場中,平臺本身的資源和優勢就是花盆的養料,流量獲取就是人工介入,而流量模式,就決定了它是否有枯萎的危險。

從目前來看,三大平臺中閑魚背后有阿里,有魚塘社區文化;愛回收背后有京東,有線上線下場景能力;轉轉較為“中庸”,它本身沒有二手生態優勢(生命養料缺乏),背后是微信九宮格和58集團(有人工介入培養),但是流量采買模式的缺陷又限制了它的自生長能力(離開精心照料)。

盡管整個二手市場容量可達萬億級別,發展潛力也非常巨大,但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各二手電商平臺都已經建立了非常高的壁壘,未來資源會越來越向頭部品牌靠攏。

但這并不意味著后來者沒有機會,新玩家需確保好的品質和服務,找到自己的細分領域和優勢,打造核心競爭力,仍有可能在巨頭夾縫中覓得發展良機。

 

作者:菲茲;公眾號:霞光社

本文由 @霞光社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信息創造價值:今日頭條競品分析報告

編輯導讀:今日頭條憑借著自身強大的大數據運算,精準推送用戶所喜歡的內容,同時滿足用戶碎片化利用時間的要求。本文作者對今日頭條競爭對手的發展模式以及特色功能進行對比,找出今日頭條的優勢所在以及以后需要完善自身的地方。

1. 項目描述

1.1 競品分析描述

通過分析目前市場上的新聞資訊類的APP,分析其直接競品,對今日頭條進行全面的分析。同時與其他軟件相對比,進一步優化產品的結構和布局,確立產品的核心功能。

通過市場分析,了解用戶的核心需求,為以后的今日頭條優化做準備。

1.2 測試環境

2. 市場

2.1 行業概述

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了《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報告顯示,至2018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8.29億,全年新增網民5663萬,互聯網普及率達59.6%,較2017年底提升3.8個百分點,超過全球平均水平2.6個百分點。

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網頁數量為2816個,網站數量523萬個,較2017年底下降1.9%。

2018年,中國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4.14億部,同比下降15.6%,降幅較上年擴大3.4個百分點。上市新機型764款,同比下降27.5%。

總結: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所得,中國網民數量規模已經達到8.29億,相比較去年新增網民5663萬,互聯網普及率達59.6%,網民數量的大幅度增加,說明了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在不斷的增加,對于手機上的APP來說是一個發展的機遇。

同時對于新聞資訊類的APP市場來說潛力更大,對于互聯網行業發展也是一個極大的契機,網民數量以及智能手機的大量普及都為以后的互聯網產品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2.2 行業描述

總結:通過上面倆張圖的數據可知,在中國新聞資訊類的APP排行中,今日頭條以15.13%的活躍滲透率位列第一,其次就是騰訊新聞以10.11%的用戶活躍滲透率位列第二,在活躍度方面今日頭條占據了優勢。

這主要是因為今日頭條借助強大的大數據庫,進行精準的數據推送,能夠根據用戶喜歡看什么內容就推薦什么內容。牢牢的把握了用戶的心理,使其不斷的上癮,用戶的粘性就不斷的增加。

騰訊新聞在市場上與今日頭條你追我趕,而在最新的新聞資訊APP下載排行榜中,今日頭條的下載量排在第二,第三是騰訊新聞。

而在付費排行榜中,今日頭條的下載量排在第一,說明不管在用戶活躍滲透率還是市場下載量上,今日頭條都是非常具有優勢的。相比較網易新聞、騰訊新聞來說,有一定的競爭力。

行業內宏觀環境分析(PEST):

2.2.1 政策

新聞資訊類行業是屬于互聯網行業,國家對于互聯網行業是積極鼓勵互聯網、產品和服務創新,激發市場活力。

同時對于新聞資訊行業鼓勵他們相互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同時政府簡政放權,對于政府的新聞不在單一的從國家新聞網發布出去,而是從各個渠道傳播出去。

在新聞資訊行業堅持國家正確主流的前提下,國家對其一直是支持。新聞資訊行業的發展前景一片大好。

總結:經過二十余年的發展,互聯網新聞行業發展不斷壯大,未來推動近幾年的發展,依據《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方法》規定,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包括互聯網信息采編發布服務等,其中僅有獲得了一類資源資質的新聞網站具有新聞采購權。

同時在2017年時,新聞相關政策逐步收緊,對于互聯網上的規則等不斷的放寬。未來互聯網將會不斷的向前的發展,而新聞資訊行業也將不斷的向前的發展。

2.2.2 經濟

總結:從新聞資訊整個行業的收入來看的話,總收入在不斷的增加,在2018年收入已經達到了469.7億元。

并且每年的金額增長幅度較大,這說明在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比較好,中國網民數量的不斷增加,為此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同時中國的人民在對于新聞方面的關注度也在不斷的提升,都想通過APP了解國家以及世界的信息。

加上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一直穩定的增長,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關心經濟的發展。

總結:根據上面的圖可以得知,在2018年,門戶及資訊廣告市場保持著持續穩定的增長勢頭,同比增長47.2%,市場規模已經增長到了467.7億元。

此外,資訊巨頭對于基于海量資訊內容及用戶群體的智能社交、政務互聯網等業務形態的嘗試。也促進了移動端新聞資訊服務活力的進一步提升。到2021年,其規模還將繼續保持20%以上的增速持續增長。

2.2.3 社會

總結:在觀看在線新聞資訊類APP 中,可以看出男女生的關注是不一樣的,女生更喜歡看今日頭條、騰訊新聞。在年齡分析圖中,也可以看出在35歲以下喜歡看今日頭條與騰訊新聞的居多。

騰訊新聞借助QQ與微信的推薦用戶眾多,而今日借助精準的數據計算,將用戶看過的新聞進行總結,不斷的推薦用戶感興趣的新聞。

從整體上來看男生更喜歡看鳳凰新聞、搜狐新聞,女生更喜歡看騰訊新聞、網易新聞。男生主要是看新聞類、知識點的,而女生則是更喜歡娛樂化的新聞,其關注點是不同的。

2.2.4 技術

總結:2019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排行榜公布,三星出貨量2.965億,雖然比2018年出貨量還要少一些,但市場份額卻從19%增加到20%。排名晉升的只有華為,出貨量2.385億,全球份額16%。

排名出現下降的只有Apple,出貨量1.962億,全球份額13%。小米手機出貨量1.245億,全球份額8%,OPPO出貨量1.198億 全球份額8%,vivo出貨量1.137億,全球份額8% ,這三家廠商排名和2018年一樣。

《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較2018年底增長7508萬,互聯網普及率達64.5%,較2018年底提升4.9個百分點。龐大的網民構成了中國蓬勃發展的消費市場,也為數字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用戶基礎。

其中,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3%,較2018年底提升0.7個百分點;使用電視上網的比例為32.0%;使用臺式電腦上網、筆記本電腦上網、平板電腦上網的比例分別為42.7%、35.1%和29.0%。手機網民規模達8.97億,較2018年底增長7992萬。

總結:在中國互聯網的普及率在不斷的提升之后,就算是偏遠山區也普及了網絡,智能手機的基本全覆蓋,為APP軟件提供了硬件與軟件的支持。

加上年輕人的娛樂化也在豐富多樣,對于生活中的信息關注度也在不斷的提高,對新聞資訊類需求也在不斷的提高,這些都為新聞資訊行業的市場打下基礎。

3. 商業模式

互聯網產品變現的方式總體有三種,廣告、電商以及游戲。

今日頭條主要是選擇了廣告變現。這是因為掌握了大量的用戶數據,使得今日頭條能夠根據用戶的具體畫像來實現廣告投放。但是平臺無法給用戶提供相應的消費場景,電商購物作為今日頭條次要的變現,于蘇寧、得物等平臺進行的合作。

以今日頭條為例:

3.1 商業廣告

我們都知道現在,商家在投放廣告的時候,都會選擇在大流量的平臺進行投放廣告,目的就是想花最少的錢,賺取更多的利潤,所以他們會在今日頭條平臺進行廣告投放,那么今日頭條就可以依靠收取用戶的廣告費來進行持續的盈利。

但不是全部的廣告費都讓平臺吃掉了,平臺還需要拿出一部分來分給自媒體作者。

因為現在商家的廣告投放需要在自媒體作者生產的內容中植入,這樣廣告投放的效果才是最好的,這樣也能讓自媒體作者有補貼收益,自媒體作者也就會選擇持續在平臺生產內容。

3.1.1 價格

目前今日頭條開戶預存廣告費用為1W元,有的行業是2W元,1W元都是可內以用來消費的;點擊價格是0.3元起,價格根據推廣計劃自己決定,在獨容立后臺進行。點擊價格是0.3元起,價格根據推廣計劃自己決定,在獨立后臺進行。

3.1.2 規則

【開屏廣告】:應用開啟時加載,展示固定時間( 靜態3秒、動態4秒、視頻5秒),展示完畢后自動關閉并進入應用主頁面的一種廣告形式;

【信息流廣告】:今日頭條的資訊信息流中依托個性化推薦技術的廣告推薦形式;

【詳情頁廣告】:今日頭條廣告展示在文章詳情頁的一種廣告形式,在版權文章下方,相關閱讀上方。

3.2 電商收益

現在今日頭條鼓勵大家開通電商,進行直播帶貨和內容帶貨,其實這個市場非常的好,目前頭條對自媒體人賣貨產生的收益不予抽成。

但是以后等平臺的電商體現建立起來以后,平臺肯定會有一定比例的抽成,現在是有一個1%的支付服務費,因為我們都知道目前頭條沒有自己的支付系統,還使用的是第三方的支付系統,所以你用人家的產品,肯定人家需要收你的服務費,因為開發產品就是為了賺錢。

價格:目前對于媒體人不進行抽成,現在有一個1%的支付服務費

3.3 知識付費

在今日頭條現在給自媒體知識類作者開通了知識付費,就是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需求,選擇購買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一些付費課程。這些付費課程的收益,有一部分是給于自媒體作者本人,還有一部分會按照一定的比較被平臺拿走,這也是平臺可以盈利的一個點。

簡單來說,就是你在我的平臺賣你的課程,你多少得給我平臺一點服務費吧。

其他付費流量可能產生在放心購商品通過社交媒體分享的形式產生,或商家通過頭條的消息通知,激活用戶二次購買產生。這樣的訂單屬于付費流量,同樣收取傭金,傭金比例為(用戶實際支付金額+平臺補貼金額)*10%。

4. 用戶場景

4.1 用戶標簽

總結:在移動端新聞性別與年齡的調查中,使用新聞資訊手機端的用戶男女比例基本均衡,男性稍微高于女性。男性對新聞的渴求欲望相比較女性更加強烈。女性更加趨向于購物、化妝類。

從年齡上的看,在26-35歲的中青年人群高達48%,這一類人群正處于事業的起步期或者事業的上升期,部分家庭情況正在趨向穩定,他們需要更多的信息去穩定自己的工作或者去提升自己的事業。

在36-45歲這個年齡段中,往往是職場上的老人,他們有些對于信息的獲取度不像剛進入職場那樣強烈。他么具備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工作家庭趨向穩定化。

4.2 用戶行為

總結:在上圖中可以看到,四成以上的用戶平常瀏覽資訊了解時事,豐富知識儲備、或者就是因為看到了感興趣的話題;還有較多的用戶的時出于放松減壓、追蹤熱點話題等目的來瀏覽。

其中只有16.5%的用戶時沒有明確的目的,打發時間,占比比例少。

在用戶手機端獲取資訊的行為偏好中,40.3%的用戶是主動搜索相關的資訊,38.6%的用戶是查看平臺推送的資訊。

這其中八成的用戶是想獲得相關的新聞資訊,只有27.7%的用戶是瀏覽親戚、朋友、同事等熟人分享的資訊,可以看出用戶喜歡在手機端獲取相關的新聞資訊。

總結:不同的群體對于新聞資訊及娛樂資訊的偏好差異明顯,知識類資訊的圈層覆蓋相對更廣。整體來看的,有盡六成的用戶偏好新聞資訊類,其次就是分別就是知識類資訊及泛娛樂資訊,且二者相差不明顯。

從性別及年齡分層來看,新聞資訊明顯更吸引男性及年齡在36歲以上的用戶,并且企業的高管、創業者、離退休人員等群體明顯對于新聞資訊的需求高于其他職業群體,偏好娛樂資訊的用戶明顯高于女性且年齡偏小的人群。

在分職業表現上看,對于新聞資訊行業關注度比較高的是創業者、離退休人員、公司高管人員,可占比達到90%,在知識類資訊中,學生對于其關注度最高,達到90%,學生群體的特殊性,本就是對知識的渴望。對于娛樂資訊比較多的還是學生,學生的時間較多,對于社會上的新鮮事較為關注,占比達到80%。

4.3 用戶群體

  • 單純瀏覽文章用戶
  • 用戶作為創作者發表文章
  • 用戶在此軟件上購買東西

4.4 用戶畫像

4.4.1 單純的瀏覽文章

  • 基本屬性:男、蔣小明、22歲、未婚
  • 用戶行為:習慣休閑時刻看會新聞
  • 用戶特征:外企工作

使用場景:小明在某外企工作,在下班吃飯的時候,公司會有一個半小時的休息時間。小明在吃完飯后,由于上午的工作時間比較勞心,平常喜歡打的游戲也不想打了,也睡不著,就想通過今日頭條上的新聞來打發一下時間,隨之就看了一個小時的新聞直到上班。

  • 文章的創作者
  • 基本屬性:男、30歲,張三,已婚
  • 用戶行為:經常在今日頭條上發表原創的文章
  • 用戶特征:家庭負擔比較重,以此來獲得額外的收入

使用場景:張三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一個普通的員工,由于沒有什么特別出眾的才華,入職幾年依然還是員工,加上有了家庭,經濟負擔加重;由于經常看書,文采比較好。經過市場調查得知,在今日頭條的用戶群體比較大,年輕用戶較多,由于本身所接觸的就是互聯網,能與廣大讀者有共同的語言。經過幾個月的創作,有了一定的收入。

4.4.2 用戶在此軟件上購買東西

  • 基本屬性:女、小蘭、26歲、未婚
  • 用戶行為:經常去購物
  • 用戶特征:目前大學生一枚

使用場景:小蘭時一名大學生,經濟不是很充裕,在瀏覽新聞的時候,發現今日頭條上有購物的小程序,并且的有的商品比較便宜,節省了一定的資金,從此喜歡上在上面買一些小東西。

4.5 需求痛點

4.5.1 單純瀏覽文章用戶

當某些用戶想要搜索最新的新聞時,并不能及時給于用戶信息反饋,降低了用戶的產品體驗,同時有時某些新聞都不能搜到,在某些新聞不能進行垂直化搜索。

今日頭條借助強大的計算能力以及海量的數據,能夠為用戶提供最及時的新聞同相關的問答。同時相關的標簽眾多,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正是借助其收獲了一大批忠實用戶。

  • 其他板塊效果并不是很好,有待優化

用戶有時想要看一個新聞或者是視頻時,需要從當前這個頁面跳轉到另外一個頁面,這樣就造成了用戶的時間上的浪費,本來用戶就想通過此軟件解決自己的需求,現在反而增加了麻煩,大大的降低了用戶的體驗。

今日頭條目前不僅僅是新聞資訊,同時還有視頻板塊和購物板塊,當你想要看視頻或者電影時,不必在重新打開一個軟件可以直接在今日頭條上看相關的視頻。這就大大節省了用戶的時間,提升了用戶的產品體驗感。

4.5.2 文章的創作者

  • 平臺對于原創作者的文章保護力度不夠

當原創作者在此軟件發表文章時,別人會盜用,導致原創者的信譽受損以及原創者并不能獲取相關的收益。平臺應該出臺相關的政策去保護原創者的文章所有權。針對哪些專門盜取別人文章的號進行封號,同時鼓勵所有的創作號進行原創。

  • 平臺的收益率不如之前,質量不比之前

不斷的有用戶反映,在此平臺的收益沒有之前高,同時平臺由于降低了門檻,對于作品的質量并沒有進行嚴格的把控,出現一些了質量不高的作品,對于平臺的信譽是一種不好的挑戰,最后就是平臺應該對這些作者進行其他方面的補貼。

4.5.3 用戶在此軟件購買東西

  • 購物的軟件完善的不好,購物體驗差

此平臺并沒有跟淘寶、京東進行對接,也就是說并不能直接點進去,只是跟蘇寧易購、得物、唯品會等。當用戶想要買其他東西時,只是單純的買點其他軟件的商品,用戶的產品體驗并不是很好。

比如當用戶想要進京東買東西時,只能退出來,去京東的APP進行購買,對于用戶來說,在這方面時間就是浪費了。今日頭條可以在這方面加強于其他電商進行合作,完善自身的購物模塊。

5. 騰訊新聞——網易新聞產品分析

5.1 戰略層

騰訊新聞——網易新聞產品戰略層分析:

特色功能:

  • 騰訊新聞:全面性新聞,依靠社交軟件,受眾面積廣,同時在功能模塊中,【社交】模塊是一個與眾不同的模塊。其中主要是是社區、熱門、明星。通過添加不同的圈子來進入不同的社區中。了解不同的社區中不同的信息。
  • 網易新聞:依靠大數據,精準推送個人所喜歡的新聞內容。在網易新聞中模塊中,其中圈子模塊可以讓不同類型的用戶區參加不同的圈子中,同時網易用戶可以在自己所感興趣的圈子中發表自己的看法,尤其針對當前比較火的話題進行全范圍討論。
  • 今日頭條:基于個性化推薦引擎技術,根據用戶具體的環境特征與社交屬性提供個性化的新聞資訊,塑造千人千面的閱讀場景,實現內容與用戶的精準鏈接。同時今日頭條也涉及了電商、直播、視頻行業。

5.2 結構層

騰訊新聞——網易新聞產品功能結構圖分析:

5.2.1 騰訊新聞功能結構圖

總結:騰訊新聞以四大模塊為主,其中主要是以新聞和視頻為主,其中的特色功能是社區,在功能清單中可以看到騰訊新聞的特色就是社區模塊。今日頭條可以在頁面中可以增加一個類似社區的模塊,針對一些熱門話題、明星、社區進行討論,進一步增加用戶的粘性。

5.2.2 網易新聞功能結構圖

總結:在網易新聞中,同樣也是四大模塊為主,首頁和視頻模塊是主要的板塊,而圈子模塊是其特色模塊,在圈子模塊主要包括倆個標簽:推薦、廣場。

通過比對,就會發現騰訊新聞與網易新聞很相似,都有類似社區圈子的模塊,以便用戶進行討論,而今日頭條就沒有相關的模塊,這就說明了其用戶的粘度比不上其他倆家.

可借鑒其圈子文化完善自己的模塊,供大家對某些話題進行討論,這樣對于今日頭條的功能進行一個更好的補充,對于本身來說,更好的讓用戶對其上癮。

5.2.3 今日頭條功能結構圖

總結:今日頭條主要模塊分為四大模塊,分別是首頁、西瓜視頻、放映廳、我的,其中核心功能就是首頁,其次就是西瓜視頻。

今日頭條借助精準的大數據進行個人新聞推薦,成功的把握了消費者的心理,其次就是今日頭條在不斷的完善放映廳,力圖打造一個新的吸引點,就類似跟騰訊視頻、愛奇藝視頻進行一部分的用戶的引流。

與騰訊新聞以及網易新聞進行對比的話,會發現今日頭條少了一個比較重要的額版塊,就是缺少了用戶的互動,類似一個圈子文化。

5.2.4 總結

通過這倆個產品的功能對比,倆者的模式大致相同,但是倆者又有側重點。

由于騰訊新聞擁有QQ和微信倆打社交軟件,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同時又不斷的新增個性化功能,比如創意截屏,同時它的版本更新時速快,界面簡潔欸,使用簡單。

注重手游市場,充分把握年輕人的用戶心理。重點就是覆蓋的新聞范圍廣、種類齊全,功能多。

網易新聞比較注重原創和跟帖,擁有大量的粉絲群,其中有大量的年輕用戶,比較當下小白領和當進入社會的職員,同時網易新聞有一個完善的用戶成長體系,完善的服務比如天氣和生活服務,通過積分和金幣去培養用戶。

比較注重原創性和用戶的培養,新聞比較符合當下的年輕人的價值觀。

我們會發現今日頭條與上面倆個軟件還是有差別的,在用戶粘性方面沒有上面倆款做的好,可以發現上面倆款軟件中都有類似社區的討論模塊,并且做的都不錯,而在今日頭條并沒有在這方面做的好,需要做進一步優化。

比如借鑒以下騰訊新聞中關于游戲方面的布局,借鑒一下網易新聞的圈子文化,結合自身大數據精準推送的優勢,不斷的完善自身,增強用戶的粘度,提高用戶使用的頻率。

5.3 架構層

5.3.1 騰訊新聞——網易新聞產品功能有無對比

總結:根據騰訊新聞與網易新聞功能清單進行對比可以得知,騰訊新聞主要在社交、游戲以及社區方面做的比較好,是因為騰訊新聞依靠QQ和微信來進行引流,同時騰訊的游戲方面做的特別出色。這就是騰訊新聞所獨有的特色優勢所在。

網易新聞則主要依靠網易云來進行引流,在用戶基礎方面并沒有騰訊做的好,但是網易新聞則是注重個人評論功能,在網易新聞中的圈子模塊,則是用戶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針對某一熱點進行討論,護著在不同的圈子進行不同話題的討論。

在今日頭條中,則是沒有相關的圈子文化,今日頭條可以借鑒這倆個軟件的特色功能,在自己的頁面中創建這樣一個供大家討論的圈子,讓大家針對某一個熱點話題進行討論,各抒己見。

5.3.2 騰訊新聞——網易新聞產品對比

功能借鑒:

騰訊新聞游戲標簽下,首先是點擊以下游戲標簽下,就會直接出現有關游戲的頁面,同時頁面的中間部分互出現【下載】、【禮包】、【圈子】、【發現】。

這對于用戶是非常方便的。當想下載這個游戲時,只需點擊以下下載就可以下載游戲。

  • 優勢:在游戲頁面,用戶可以直接點開最近游戲行業發生的事情。同時也可以在上面的搜索框直接搜搜想要的游戲。對于想要下載的游戲,可以直接下載,不用再去應用商店中下載。提升了用戶的體驗,節省了用戶的時間。
  • 劣勢:唯一的缺點就是游戲的種類在當前這個頁面不多,緊緊是當下的幾款熱門游戲。

總結:對此,今日頭條可以在主頁面中,加一個標簽,就類似騰訊新聞一樣,該標簽下有有關游戲的新聞,且覆蓋面要多點,同時游戲可以在當前的頁面直接下載,節省用戶的時間。

在整體頁面設計中,可以分成不同的小頁面,不同的游戲類型放在不用的選區中,以便吸引更多的用戶來使用此產品。

5.3.3 騰訊新聞——網易新聞主頁面分析

在網易新聞中,在點擊圈子時,會直接出現推薦和廣場倆個標簽。這就是網易最吸引用戶的地方,就是讓用戶參與其中當今的熱點問題。并且不同的話題有不同的圈子,比如我想進入社會話題圈子中參加討論,就點擊社會圈子即可參加討論。

  • 優勢:充分調動用戶參加討論的氛圍中,這就是網易新聞能夠吸引用戶的點所在,每個人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讓每個人都有參與感。
  • 劣勢:用戶的發言有時互觸及法律的邊沿,對于平臺會造成不好的影響。同時網易的用戶量沒有騰訊的流量大,用戶量不多。

總結:對此,今日頭條可以借鑒網易新聞中的話題討論區,在今日頭條其中一個頁面也增加一個話題討論,這樣就會使用戶不單單使新聞的接收者,同時也是話題的參與者,這對于用戶對這款軟件就會有更好的貼切感。

6. 總結

6.1 SWOT分析

  • 【S】優勢:今日頭條時基于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的推薦引擎,預測用戶的閱讀興趣,實現內容的精準推送,極大的增強了用戶的粘性,搶占了個性化資源市場;
  • 【W】劣勢:新聞來源多樣,質量層次不齊,由于種類繁多,難以確保所有的內容質量過關;
  • 【O】機會:頭條號、西瓜視頻、放映廳等模塊提高了用戶的粘性,增加了用戶的流量,本身所具有的大數據精準推送、互聯網居民的不斷增加都為其提供了機會;
  • 【T】威脅: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等同類產品的威脅,內容的質量的好壞會影響用戶的產品體驗,信息量的不斷的增加,怎樣把控內容質量。

通過這次競品分析,針對市場和用戶的分析,今日頭條進行如下的規劃:

6.2 規劃

6.2.1 產品理念:以用戶為中心

首先在產品交互設計上以及產品的核心功能上,以年輕人主要在35歲以下的人群為主,通過進一步簡化頁面的布局以及內容的豐富性來進一步提高用戶粘性。

對當今年輕人比較關注的熱點新聞進行進一步的解說,同時創作相關的話題討論,供大家進行討論。

6.2.2 特色功能:進一步增強自身的優勢,大數據進一步加強

今日頭條在者短短幾年里,就是憑借數據挖掘以及數據分析的推薦引擎,對于用戶經常瀏覽的內容,進行精準的推送,提升用戶的產品體驗,同時盡量使用戶對這個產品的使用上癮。

6.2.3 其他功能:其他模塊要盡量完善,發揮其他模塊的作用

在今日頭條不僅僅是新聞資訊,同時還是視頻類以及引流到購物頁面的軟件。

在其西瓜視頻板塊中,對其布局進一步的完善,可以參考抖音的頁面布局以及短視頻的質量進一步提高,以便更好的留住用戶;在放映廳中,電影以及電視劇的種類要增加,有時觀看一個視頻還要挑轉到其他播放軟件中,這對于用戶來說,是一個不好的產品體驗,不便提高用戶的粘性。

 

本文由 @黑白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叮咚買菜產品分析:叮咚買菜是如何成為生鮮電商行業一匹黑馬?

編輯導語:作為一個2017年才成立的企業,叮咚買菜是如何在激烈的生鮮電商大戰中脫穎而出的?它的身上有什么其他生鮮電商可以借鑒的運營方法?本文作者從九個方面為我們展開了具體的分析,一起來看看~

  • 2017 年 5 月,叮咚小區轉型,正式更名為叮咚買菜,叮咚團隊開始 All in 在生鮮到家上,此后叮咚買菜增長迅猛。
  • 2018 年 7 月,叮咚買菜成立一周年,日單量突破 3 萬單,GMV 達 3600 萬+。
  • 2019 年 12 月,叮咚買菜在全國已有 550 個前置倉,日單量突破50 萬單,12 月營收達 7 億,2019 年全年 GMV 達 50 億+。

在業內人眼中,叮咚買菜無疑是一匹現象級的黑馬,并且至今仍然保持指數級增長。叮咚買菜為什么可以在死亡率如此之高的生鮮大戰中存活下來,并且一直保持快速發展?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分析,帶你了解叮咚買菜這家公司以及生鮮電商行業的發展:

一、行業分析

生鮮包括了三類未加工的初級產品果蔬(水果蔬菜)、肉類、水產品以及兩類加工產品面包和熟食,熟食又包括冷藏的冷凍食品、乳制品和非冷藏的散裝雜糧,生鮮電商就是以電子商務的形式銷售以上產品。

生鮮電商有著“悠久”的歷史,早期受制于互聯網技術、用戶消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發展相對比較緩慢。后面,隨著互聯網巨頭們的不斷加碼,布局新零售等創新模式,迅速帶動了生鮮電商的發展。

但是由于生鮮電商存在的行業痛點:盈利模式不明晰、供應鏈要求較高等。

所以整個行業一直處于不斷探索的狀態。不過,2020年初的疫情,卻打破了這種“平靜”,再次把生鮮電商推到了風口浪尖,整個行業也加速了發展。

行業分析目的在于弄清楚行業得到發展的催化因素和驅動力。因此,本次行業分析我將利用PEST分析法來剖析生鮮電商行業得以發展的因素。

PEST分析法是分析影響行業發展的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Social)與科技(Technological)四種因素的一種模型。

1.1 政治因素

近年來政府對農業生產和流通領域高度重視,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政府層面出臺與農業農產品、冷鏈物流相關的政府超過40項,政府層面促進生鮮行業的基礎設施得到優化和改善。如:《關于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關于推動農商互聯完善農產品供應鏈的通知》等。而相關政策的出臺,成為了推動生鮮電商發展的重要外部因素。

1.2 經濟因素

經濟層面,線上消費早已成為了中國消費者的日常消費的一部分。截至 2019 年 6月,我國網民規模數達到 8.54 億元,其中網購用戶規模為 6.39 億元,占比高達 75%,交易金額方面,2019 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 85239 億元,增長 19.5%,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 20.7%。

國內的電商平臺們用近 20 年時間的發展完成了國內消費者教育:一方面,主力消費人群對于線上產品及服務的品質信賴度大幅提升,另一方面,線上支付系統全面應用也使得線上交易的便利性得到極大提升;此外,以外賣為主流的即時配送的興起也進一步教育了用戶到家的消費習慣。

1.3 社會因素

新世代消費人群的崛起為生鮮電商發展帶來需求客群增量,Z 世代人群(95 后+00 后)消費力快速增長,他們是隨著互聯網長大的一代,互聯網滲透率高,購買生鮮看重便利性、品種的豐富性。隨著他們消費能力的增強,生鮮電商正好契合了他們的消費需求。

據 QQ廣告&凱度咨詢在 2018年發布的《GenZ白皮書》,中國 Z世代人群(15-23歲)達到 1.49 億人,預計到 2020 年,Z 世代將占據我國整體消費力的 40%。他們正在逐漸成為網購的主力群體,增長速度快于其他年齡群體。

另外,而在疫情下的居家閉關防疫、假期延長、各地復工開學時間延后等因素,進一步催熱了“宅經濟”,居民對于線上消費乃至到家消費習慣的養成,都將為生鮮電商的發展帶來需求端的提振。

1.4 科技因素

科技的不斷進度也是生鮮電商行業得到不斷發展的因素之一,從技術層面看,包括電子支付、人工智能大數據、物流技術、智能手機的普及等都是推動因素。

對于生鮮行業,AI及大數據的應用在門店選址、供應鏈提效,優化產品結構等方面有著積極作用。具體來說,比如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可以預測用戶偏好,通過用戶數據深度挖掘分析助力洞察消費者需求,為零售企業的決策和體驗提供支持;冷鏈和物流技術的成熟進一步降低了生鮮產品的損耗;

另外,智能手機和電子支付的發展,在提升用戶的進一步提升了用戶的消費體驗;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將會給生鮮電商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政治、經濟、社會、科技等因素成為了生鮮電商行業發展的有力外部因素。

而由于生鮮電商高頻剛需的特質也吸引力各路資本布局,資本的入局,也進一步推動了行業的發展和完善。

根據Fastdata極數報告顯示,近十年,生鮮電商行業融資規模超過了1500億元,2020年上半年融資金額150.億元,更是超過了2019全年融資金額。

以上種種原因推動了生鮮電商行業的發展,那未來生鮮電商行業將會如何發展,是否擁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呢?

根據艾瑞咨詢的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交易規模達2796億元,較上一年增長36.7%。2020年年受疫情影響,消費者對生鮮到家的需求急速增長,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將會有顯著的提升,預計到2023年,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將超過8000億元,市場前景明朗。

近年來,生鮮電商在資本的加持下迅速發展。2019年隨著資本態度趨于保守,加之多數生鮮電商尚未實現規模化盈利,多家生鮮電商平臺開始出現危機,生鮮電商行業又迎來新一輪洗牌,與此同時,生鮮電商月活數量下滑明顯。

自2019年10月起,受生鮮電商大促影響,生鮮電商月活躍用戶數量快速增長,2019年12月生鮮電商月活躍用戶數量達3122.82 萬,同比增加82.5%。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生鮮電商月活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

二、競品分析

生鮮電商這個巨大的風口吸引了眾多的玩家,有互聯網巨頭參與的京東到家、盒馬鮮生、美團買菜等。也有創業型生鮮電商公司叮咚買菜、每日優鮮、樸樸等。

生鮮電商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多種模式。到目前為止,這幾種模式仍然處于發展階段,在我看來,未來也將是這幾種模式并存發展的局面。

具體來說,生鮮電商有這幾種模式:

在進行競品分析之前,將會對幾種商業模式進行簡單地分析:

(1)前置倉模式分析

現如今,生鮮電商行業已進入更追求配送效率的生鮮到家時代,前置倉模式生鮮電商將商品前置到距離消費者更近的場景,提高了物流配送效率及體驗,進而受到了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

相對來說,前置倉模式屬于資金密度型投入,是重資產、重運營的模式。從前置倉模式生鮮電商履約成本構成來看,大倉到前置倉以及最后一公里倉配成本較高。

此外,前置倉模式一般無線下門店,缺乏線下流量入口,需要較高的營銷成本和高額補貼來引流獲客,總體來看,前置倉模式需要高昂的成本投入和較長的回報周期。當下,前置倉模式還在不斷地發展和迭代中,能否實現成本端與收入端的平衡,找到盈利方式,從而獲取正向的現金流,是前置倉模式能否成功跑通的關鍵。

(2)O2O平臺模式

平臺到家模式生鮮電商屬于輕資產運營的模式,平臺方承擔的大多數屬于網上引流和線下配送的角色,消費者下單后,眾包送貨員到附近商家取貨,配送完成后,平臺會抽取一定比例的傭金來盈利。

平臺到家模式生鮮電商的毛利率相對較低,但模式輕,平臺入駐門檻相對較低,更容易快速實現商家接入規模化,并覆蓋到更多的用戶,但平臺在拓寬版圖和輻射面積的同時,還需注意入駐商家的質量和履約效率。

對于平臺到家模式生鮮電商來說,長期發展還需提高商家留存比例,以及優化配送效率來提高用戶留存率和滿意度。

(3)社區拼團模式

社區團購模式生鮮電商即以微信為載體整合多個社區社群資源,形成由商家集中化管理運營的預售+團購的電商平臺。

相較于其他模式生鮮電商來說,社區拼團模式有以下三個特點:

首先,社區拼團模式由團長在微信群里推廣團購產品,利用熟人關系鏈降低獲客成本;其次,采用“以銷定采”預售模式,做到零庫存的同降低損耗;最后,以小區為單位,集體發貨,最后一公里通常采用用戶自提的方式,節省物流成本及終端配送成本。

近年來,在資本助推下,社區團購賽道異軍突起,加之行業門檻較低,社區拼團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同質化競爭愈發激烈,2019年下半年開始陸陸續續洗牌,部分企業出現裁員、倒閉風波,另外有一部分企業通過合資并購來提高競爭力,行業競爭愈發白熱化。而對于社區團購平臺來說,短期內考驗的是對團長的掌控、跨地域擴張能力,長期來看比拼的是能夠持續穩定提供高性價比產品的供應鏈與精細化運營的能力。

(4)到柜自提模式

到柜自提模式以食行生鮮為典型代表,因此,分析采用使用食行生鮮為案例進行分析。

這種“預訂制+ 全程冷鏈+冷柜自提”的運營模式,通過反向定制、以銷定采和訂單式采購實現零庫存,同時通過大規模的基地直采和集約化的冷鏈配送,直接連通農產品生產基地與消費者,降低損耗和配送成本。

到柜模式主要有兩個特點:首先“最后一公里”采用到柜模式,通過布局社區內的自提柜來作為消費者履約的工具,降低“最后一公里”的履約成本。其次,主打通過預售方式構建C2B2F供應鏈體系,優化生鮮流通成本降低損耗。

(5)到店+到家模式

到店+到家模式以盒馬鮮生為為典型代表,主要定位于中高端市場和高消費群體且品牌效應強。這種模型用戶粘性較高,且能夠建立起較高的行業壁壘。不過,尤其模式比較重,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門店成本,人工成本,難以快速實現規模化,同時,能夠覆蓋服務區域較低。

因此,隨著網絡零售的日益發展,生鮮電商行業也從傳統的生鮮模式突破出來,陸續出現前置倉、店倉一體化、社區拼團、門店到家、冷柜自提等新模式,現階段生鮮電商行業多種商業模式并存,競爭也愈發激烈。相對于其他電商品類來說,生鮮電商環節復雜,對運輸、儲存的要求更高,目前尚未出現成熟的盈利模式,擁有較強供應鏈管理能力的生鮮電商更有望在突圍中勝出。

在分析完生鮮電商行業的主要商業模式之后。接下來,我們來看下叮咚買菜的競品分析,叮咚買菜主要是采取的前置倉模式。因此,本次的競品分析將會選取叮咚買菜的直接競品每日優鮮進行對比分析。

2.1 叮咚買菜

  • 2014年創立叮咚小區,14年到17年一直實踐試錯找方向,直到17年4月才開始做叮咚買菜;
  • 2016年完成了一輪股權融資;
  • 2018年分別完成了天使輪、A輪、A+輪、戰略投資、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了高榕資本、達晨創投、紅星美凱龍、Tiger Global Management、HUPO HARMONY CAPITAL MANAGEMENT LTD、紅杉資本和今日資本;
  • 2019年完成了B+輪融資,投資方為今日資本、CMC資本、翎投投資、星界資本、啟明創投、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和龍湖資本;
  • 2020年5月完成了C輪融資,投資方為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
  • 2020年12月分再次完成了新一輪融資,投資方為星界資本、CMC資本、啟明創投、龍湖地產和BAI。

叮咚買菜以“產地直采+前置倉配貨+29 分鐘內即時配送到家”的模式提供生鮮菜品服務,經營品類主要有新鮮蔬菜、水果、肉禽蛋、海鮮水產、活魚活蝦等一日三餐食材。

目前,叮咚買菜 80%以上的商品來自于產地直采,生鮮直供產地達到350 個;從生產制造商直接采購,縮短了供應鏈中間環節,極大提高了整個鏈條的效率。同時,由于 SKU 集中采購,可以擁有足夠大的訂單量,能獲得與生產商之間更強的議價能力;從而使得進貨單價較低,加上嚴格保持一定的毛利率,因此商品價格相對優惠。

為了滿足燒飯做菜的垂直用戶需求,叮咚買菜僅聚焦提供 2000 多個 SKU 的生鮮菜品,尤其是種類豐富的蔬菜豆制品,極大滿足了用戶燒飯的多樣需求。

精準少量的 SKU 可以讓周轉效率較高,從而讓菜的品質更新鮮,現金流也能更快進入流轉;同時也降低了預定、追蹤、展示成本,降低了平均庫存成本。

平臺實施的會員制可以提供綠卡會員六大權益——免費領菜、綠卡專享券、綠卡專享價、周五綠卡日、免配送費、專屬客服,增強了用戶粘性,會員用戶的消費頻次、客單價、留存率都遠超非會員。

2.2 每日優鮮

  • 2014年12月完成500萬美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元璟資本和光信資本;
  • 2015年5月完成1000萬美元A輪融資,投資方位騰訊投資和光信資本;
  • 2015年11月完成2億人民幣B輪融資,投資方為浙商創投和騰訊投資;
  • 2016年4月完成2.3億人民幣B+輪融資,投資方為華創資本和遠翼投資;
  • 2017年1月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投資方為聯想創投、華創資本、浙商創投旗下管理基金、韓國KTB、騰訊投資和遠翼投資;
  • 2017年3月完成2.3億美元C+輪融資,投資方為時代資本、Tiger Global Management和元生資本;
  • 2017年12月完成5億美元D輪融資;
  • 2018年9月完成4.5億美元E輪融資,投資方為保利資本、時代資本、華興新經濟基金、Glade Brook Capital、Davis Selected Advisers、騰訊投資、高盛集團、Tiger Global、Sofina;
  • 2020年5月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投資方為中金資本;
  • 2020年7月完成4.95億美元戰略融資,投資方為工銀國際、中金資本、阿布扎比資本集團Tiger Global Management、騰訊投資、高盛集團、蘇州常熟政府產業基金;
  • 2020年12月完成20億人民幣新一輪戰略融資,投資方為青島國信、青島市政府引導基金和陽光創投。

每日優鮮通過“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前置倉”的模式,目前已經在全國16個主要城市建立起極速達冷鏈物流體系,為會員提供最快30分鐘達服務,并實現大規模分布式倉儲體系的數據化管理。

自全品類戰略推行以來,每日優鮮已經從生鮮電商向著線上綜合超市進化,前置倉內的SKU已從1000多個增加到3000多個,涵蓋蔬菜、水果、肉禽蛋、水產、酒水飲料、零食、日用百貨等12大品類,實現生鮮和日用百貨一站式購買。

此外,基于前端用戶數據的積累,和騰訊智慧零售的大數據賦能,每日優鮮反向建立數字化供應鏈,根據用戶需求精準選品,持續推進生鮮產品的標準化和品牌化。

三、用戶價值分析

生鮮電商的參與方主要有三種:供應商、平臺和用戶。下面,我們重點去看一下供應商和用戶都有哪些需求,作為平臺的叮咚買菜是如何滿足他們的需求的?

3.1 供應商

目前,叮咚買菜的上游供應商主要有城批市場、品牌供應商和農業合作社。下面將對三者存在的痛點進行逐一分析。

第一,城批市場

城批市場,是我們農產品流程的主要渠道和業態。但是目前該業態也存在不少的問題。城批市場的中小商家較多,管理粗放,缺乏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準入、退出機制,惡性競爭事件頻發,導致批發農產的價格普遍較低,利潤有限。

同時,批發商這個角色一方面需要壓貨(墊資),農產品上游供應商要求壓庫存,占用商戶資金。另外一面又有賬期,賣商品給終端客戶,客戶對貨款的結算有周期,對批發商容易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第二,品牌供應方

品牌供應方一般是通過與傳統的零售商超進行合作來推銷自己的產品,但是在大型商超展示自己的產品,一方面,需要繳納相關的入場費用;另一方面,還面臨了其他同類型品牌的激烈競爭,很難保證銷量。

另外,對于品牌供應方來說,為了提高品牌曝光度與知名度,品牌供應商大多采用廣告宣傳的形式,從而加深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但是品牌建設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對于中小公司來說。

第三,農業合作社

農業合作社,作為生產聯合體,集結了大量的種植小農戶,而小農戶參加蔬果類合作社的首要目的就是獲得產品的銷售便利。而農業合作社將小農戶的農產品集合之后,主要是供給銷地批發商等渠道。

在這種情況下,農業合作社也可能存在一些問題:

(1)供應鏈信息不對稱:生鮮農產品不同于其他商品交易、安全品質的鑒別困難導致了生鮮農產品的渠道優勢集中在了線下。因此,在供應鏈管理、標準化認證、生鮮品牌建設等方面缺乏基礎。

(2)缺乏穩定的銷售市場:由于批發商大多數是根據市場行情來決定采購量,這對于農業合作社來說,訂單量往往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一旦遭遇到行情不好的時候,農產品很容易滯銷,從而對農戶造成巨大的經濟財產損失。

(3)流通環節過多:在批發商和農業合作社模式下,農產品的流程環節過多。流通環節過多一方面提高了成本,另一方面也可能導致農產品的損耗過多。

3.2 用戶

叮咚買菜的目標用戶主要為一二線城市的年輕群體。同時,生鮮品類又是一種高頻剛需的產品。因此,對于這類用戶群體來說,又會存在哪些需求痛點呢?下面,我將結合典型用戶場景,來分析目標用戶存在的需求痛點。

用戶A:王女士,25歲,初入職場的人士,宅女。

場景:周末在家躺在床上,特別想吃最近看到的一款比較火的網紅零食,于是打開了餓了么,找了半天好像也沒有那家店有!

用戶B:汪先生,26歲,職場白領

場景:下班途中,想著中午已經點過外賣了,而且外賣價格也不低,于是想自己做個簡餐。但是又想到已經是晚上了,小區旁邊的菜市場已經關門了,小區旁邊倒是有個生鮮便利店,但是剩下的菜可能都不怎么新鮮了。

用戶C:李女士,30歲,單身職場高級白領

場景:又到了周末了,正好想著自己做點飯,想買點新鮮高級的食材下廚做一次飯,不過她想要的食材旁邊的小菜市場又沒有,于是,徒步自己走到了一家大型商超里面去買,結果一下子東西買多了,感覺太累了。

用戶D:范女士,26歲,剛畢業大學生

場景:經常看新聞報道說外賣不太衛生,想自己燒飯,但是由于自己缺乏燒飯的經驗,不太會燒飯。

用戶E:吳先生,38歲,創業者

場景:平時工作非常忙,而家里還有年級稍大的父母,父母現在年級也比較大,腿腳也不太方便。因此,日常兩老的買菜也比較麻煩,平時自己會在周末統一采購一周的食材,但是到了周四周五就感覺不太新鮮了。

用戶F:劉女士,32歲,全職太太

場景:平時嘛也經常逛逛菜市場,也經常在菜市場跟小攤販還價、要小蔥等。不過,有一次發現了買回來的菜品有質量問題,本來想去找對方,但是對方卻一直不承認。

結合上面的用戶典型場景和需求的分析,我們能夠知道,當用戶存在購買某些生鮮品類商品的時候往往會去大型商超、小區生鮮便利店、菜市場、餓了么等地方。但是,目前看來都會存在一些痛點:沒時間、某些商品買不到、種類少、菜譜不新鮮、質量得不到很保障、售后不能保證等。

3.3 平臺

從供應商到終端的用戶,我們可以發現各自都存在某些需求并且當前的解決方案未能充分地滿足到他們的需求。那么,作為平臺方的叮咚買菜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將他們吸引到自己的平臺上來的呢?

在供應商方面:

第一,叮咚買菜采用7+1 品控流程,確保生鮮的品質確定。為確保生鮮的品質確定,叮咚買菜采取 7+1 品控流程,對貨源、加工倉、加工過程、前置倉、巡檢、分揀、顧客、售后服務進行全方位品控。 并實現商品源頭可溯源,滿足消費者對生鮮商品優質、實惠的訴求。

第二,平臺廣告效應明顯,能夠節省品牌方宣傳費用;由于叮咚買菜自帶大量流量,用戶使用頻率高,從而可以提升品牌的曝光度;尤其是展示在商品詳情頁優質的圖片和文案,更是對商品品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另外,在叮咚買菜平臺上經常能夠看到一些平臺策劃的諸如年貨節、年貨集市等大型活動,在大型活動期間,往往會推出相應的商品。這些措施在為消費者節省挑選時間的同時,也可讓其品牌商品更加直接、快速的售出;這也讓消費者形成做一道菜就買這種品牌的習慣,更好的增強了品牌對客戶的粘性。

第三,叮咚買菜直接與農業合作社簽訂意向協議書,由農業合作社直接向平臺供應農產品,它將小市場與大市場進行了直接對接,構建起產銷一體化鏈條,拓展了農產品渠道,同時,通過直接向農業合作社采購,也避免了產業鏈上下游高度分散、流通環節多等問題,有效降低了采購成本和商品流轉時間。

第四,使用數據算法賦能平臺運營,疫情期間,生鮮電商得到了加速發展。叮咚買菜作為垂直生鮮電商頭部公司同樣如此。在用戶增長方面,叮咚買菜用戶日增長由 2 萬+增長到 5 萬+,自然增長新客在總新客中的占比由原先的 25%增長到 70%,因此,可以明顯看到的是叮咚買菜的囤貨需求會出現明顯上升,采購自然就會加大。同時,由于用戶量的猛增,叮咚買菜也對數據算法進行了不斷升級。將數據算法不斷應用在訂單預測、用戶畫像識別、供應鏈透明化等方面,從而為上游供應商提供及時、準確的市場需求預測信息,指導上游合理化生產,使上游產出與市場需求相匹配。

在用戶方面:

第一,豐富SKU品類,截至 2019 年 7 月,叮咚買菜已與 200 多家合作社、3000 余名農戶、養殖戶進行合作,進行源頭直采,目前平臺總計擁有商品 SKU 近 2000 種,品類豐富,滿足家庭消費者的基本需求,并且經常會上新一些網紅商品。

第二,叮咚買菜的價值觀就是絕不把不好的菜賣個用戶,通過7+1品控流程,也就是貨源品控、加工倉品控、加工過程品控、前置倉品控、巡檢品控、分揀品控、顧客品控和售后服務,確保生鮮的品質確定。

第三,叮咚買菜采取的“前置倉+到家”的模式,將前置倉布局在供應鏈末端最靠近消費者的一個節點,以此讓生鮮離消費者更近一點,配送效率更高,最快29分鐘就能送貨到家。同時,叮咚買菜擁有自己的配送團隊,這種“單點到多點”的配送模式一方面很容易并單,另一方面也比“多點到多點”的配送模式效率更高,用運營效率的不斷提升,確保到家的時間確定反向拉動用戶需求。

第四,貼合真實場景的人性化產品設計和售后服務;比如說每次下單的時候,叮咚買菜都會提示是否需要免費的小蔥;購買魚類添加購物車的時候,產品設計也比較貼心,會提供殺好(不要內臟)、殺好(要內臟)、不殺等處理方式。再比如購買甘蔗的時候,也會提供削皮切斷、【不削皮】切斷等處理方式。這些人性化的產品設計和處理方式選擇也更符合我們日常線下的場景,也能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同時,在購買完產品之后,通過售后/退款等服務的設計,讓用戶感到更加的放心。

第五,分類齊全的菜譜功能,為了解決用戶不知道吃什么以及怎么燒的需求,叮咚買菜在商品詳情頁的推薦做法和直播功能模塊中的做法靈感提供了豐富的食譜。同時,食譜中也提供了一鍵購買食材的功能,方便用戶下單。

四、商業價值分析

叮咚買菜的核心業務邏輯就是“產地直采+前置倉配貨+29 分鐘內即時配送到家”的模式,判斷一個業務是否能良性發展的重要指標便是它的營業收入。在此我們利用電商最常用的數據指標GMV來分析叮咚買菜的核心業務是否健康。

GMV(營業收入)=用戶數*轉化率*客單價。用戶數、轉化率、客單價任何一個指標的提升都會對整體營收的增長產生正向影響,所以接下來我們重點分析叮咚買菜是通過哪些手段提升這三個關鍵指標的。

4.1 提升用戶數

要想提升平臺營收增長,注冊用戶數是平臺最基本的保障,那在提升平臺用戶數方面,也就是產品的拉新方面,叮咚買菜又有哪些具體的動作呢?

4.1.1 邀請有禮

在叮咚買菜APP上,也設置了“老用戶邀請新用戶”活動,對于邀請人和被邀請人來說,都有一定的獎勵。邀請人每邀請1位好友得40元,被邀請好友會有108元新人紅包和土雞蛋8枚。

4.1.2 媽媽幫社區推廣

叮咚買菜的創始人梁昌霖在之前創立了媽媽幫,而有著新消費觀念的年輕媽媽,正是適合叮咚買菜的客戶,在社區內投放客戶,可以直接精準定位到年輕媽媽客戶,可以低成本做到精準投放。一方面能夠降低叮咚買菜整體的推廣成本,另一方面也直接為叮咚買菜帶來了大量精準的初始用戶。

4.1.3 地推

在商超、菜市場、小區門口等目標人群集中地,進行App推廣,每位新注冊用戶,當場可領取水果、雞蛋、調味品等實質性獎勵,這一成效,也幫助叮咚買菜,在初期迅速積攢了大量用戶群體。

4.1.4 大規模的廣告投入

在19年底的時候,叮咚買菜登陸了新潮電梯智慧屏,覆蓋杭州、深圳、上海等多個核心城市;

上圖為新潮電梯智慧屏熱播的叮咚買菜創意廣告

在用戶每天上下班、回家必經的電梯里,構建了“下班下單,到家收菜”輕松買菜的消費場景,第一時間搶占用戶注意力,解決買菜困難的痛點和需求,幫助叮咚買菜建立起與用戶的高度信任感和品牌認知,從而將轉化為搜索、下載App的行動。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叮咚買菜通過了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來進行用戶的拉新,線上主要是裂變(老帶新)和媽媽幫社區的推廣,線下主要是深入到社區的地推和深入到寫字樓的品牌推廣。

4.2 提升轉化率

通過線上和線下環節為平臺獲取了更多的用戶之后,我們還需要想辦法讓這些用戶下單,轉化成平臺的付費用戶才能產生更多的價值,那叮咚買菜是如何做的呢?

轉化率是電商產品的核心,而轉化率的核心是要營造購物的感覺,當然不同的產品購物感可能是不太一樣的,典型如淘寶和拼多多。總之,在提升轉化率環節,我們需要幫助用戶找到想要買的東西,給用戶下單的理由。

影響轉化率的因素有很多,不過其中有兩個關鍵點對于轉化率的高低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用戶的購買場景;第二,交易中介;

具體來說,購買場景比如搜索產品、分類查看商品、閑逛等。交易中介是指商品信息和導購(比如現在電商產品中比較流行的視頻和直播功能等)

接下來,我們來具體看看叮咚買菜具體是如何落實的,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方法來提升平臺注冊用戶轉化率?

4.2.1 直播功能

直播電商指的是以直播為渠道來達成營銷目的的電商形式,是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直播與電商雙向融合的產物,直播功能是叮咚買菜的一級Tab,由此可見叮咚買菜對直播這塊的重視。

在叮咚買菜的直播中,會有主播介紹相關的商品,并且通過觀看直播也能領取一些優惠券等,這些都有助于提升平臺整體的轉化率。

4.2.2 商品詳情頁

商品詳情頁是用戶轉化路徑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主要包括了商品詳情和評價等信息。叮咚買菜的詳情頁也是電商產品常用的四級詳情頁,包括商品頁、評價頁、詳情頁和推薦頁;接下來,我們逐個來看它們在提升轉化率方面的作用。

(1)商品頁

商品頁主要是展示產品圖片、價格等信息。

通過對叮咚買菜的商品頁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商品非常精美的商品圖片。并且配以優美的文字描述,比如上圖的空心菜,葉多柔嫩水靈靈,蒜蓉清炒味道好、新鮮采摘等,會讓人看上去產生更多的食欲和購買沖動。可以讓用戶快速獲知商品的特點,從而輔助用戶的購買決策,提升轉化。

另外,在該頁面,圖片上我們可以XXX購買了該商品實時購買動態以及配送時間的范圍。這些功能點的設計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用戶的購買欲望。

(2)評價和常見問題

用戶評價體系將用戶在購買后對商品、服務、物流等相關信息的真實感官表現出來,主要作用是為其他用戶提供購買決策參考意見,減少購物時間成本

在叮咚買菜的評價列表中,我們能夠發現產品評價信息的排序是進行了篩選了,而不是按照最新的時間放在最上面,從產品機制來看,推測是將帶有圖片的評價放在了上面。并且,在靠前的評價中,基本上都會有官方運營人員的回復。這些產品的功能點的設計能夠進一步提升用戶對平臺的好感度以及減少用戶決策的時間,從而提高轉化率。

(3)推薦做法和關聯推薦

在評價和常見問題下面就可以看到推薦做法和關聯推薦功能

首先是推薦做法,它的使用場景可能是當用戶購買某些商品的時候,不太明確怎么做或者想了解有沒有其他做法的。而產品在此時提供了該功能,讓用戶知曉該菜品更多的做法,進一步提高了用戶購買菜品的可能性。

其次是,關聯推薦功能,在該菜品下,產品會推薦能夠跟該菜品進行組合烹飪或者同類菜品,進一步提升了用戶購買相似或者組合菜品的意愿。

(4)詳情頁

接下來我們再來具體看看叮咚買菜的商品詳情頁面。

在商品詳情頁面,我們能夠看到商品特色、實拍展示、使命、詳細的文字描述和圖片展示等信息。

這些信息一方面給了用戶更多了解產品的途徑,另一方面也將我們的品控流程展示給了用戶,這些介紹都有助于提升用戶對商品的信任度,建立用戶信任安全的保障。從而讓用戶可以更放心、更安心地購買商品。

(5)猜你喜歡

電商系統將手機的用戶信息、產品信息及用戶畫像分類作為系統輸入,利用適當的推薦算法和推薦方式,給用戶提供個性化商品推薦。猜你喜歡就是叮咚買菜的個人化推薦。

通過個性化推薦有助于用戶直接在此頁面點擊進入感興趣的其它商品的詳情頁,節約操作時間的同時有助于增加購買其它商品的概率,提升轉化率。

4.2.3 搜索

當用戶擁有明確目的的時候,他的購買商品的路徑可能是搜索商品-進入商品詳情頁-加入購物車-支付。因此,搜索功能使用體驗和搜索結果對于用戶整體的轉化也至關重要。

叮咚買菜中,搜索在首頁和分類頁都處于置頂的位置,位置比較突出;同時,在搜索頁我們也可以看到歷史搜索、搜索發現和我常買等功能,這些功能都有助于幫助用戶決策,從而提升用戶的購買率。

當然,在搜索結果對于目標明確的用戶來說也非常重要,比如搜索后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那可能就影響了用戶購買。對于搜索結果的展示,直接體現就是商品的SKU。目前叮咚買菜的SKU(品類)有2000個左右,是普通社區團購SKU數量的6-10倍,而這個數量已經是比較豐富的品類。

另外,在搜索結果頁當我們搜索某個商品,尤其是沒有該商品的時候,它會出現補貨中的展示樣式,以及會提供找相似的入口,這些都給用戶提高了預期,“這個商品我們平臺上有,不過目前在補貨中或者你也可以看看類似的商品”。這樣的設計也進一步幫助用戶決策,從而提升該路徑下的轉化率。

4.2.4 首頁

首頁作為一款產品重要功能的入口和活動信息的展示位置,對用戶來說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通過對叮咚買菜首頁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它的首頁主要有搜索、Banner位、綠卡會員、叮咚農場、邀請鄰友、限時搶購、周五綠卡日、猜你喜歡、特價促銷等功能模塊和入口。

1元搶牛奶(或者其他特價活動)、中間滾動輪播圖(主要是一些限時特價活動Banner)、限時搶購以及底部的猜你喜歡、特價促銷等都有利于促進用戶的下單,提升轉化率。

4.2.5 分類

叮咚買菜的分類功能也是產品的一級Tab,頁面左側設置了商品一級分類下的二級導航欄;如一級導航欄肉禽蛋下面分為了推薦、新品、特惠專區、日日鮮、豬肉、雞鴨禽等。單個商品詳細展示了精美的圖片、名稱、規則、標簽、當前價格與劃線價格、XX人下單、加入購物車等。在商品信息中,置于上面的商品大多會展示限時特惠、特惠、買過等提示信息,而這些信息加劇了用戶心理的緊迫感,從而促進用戶的下單,進一步提升轉化率。

4.3 提升客單價

客單價指的是付費用戶在一段時間內的平均付費金額,因此,提升客單價有兩種方式:第一,提升單個用戶單次消費金額;第二,提升單個用戶在一段時間內的消費頻次。那叮咚買菜是如何做好這兩點的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叮咚買菜是在提升單個用戶單次消費金額上面的措施:

第一,提升配送門檻

曾經以“0起送費、0配送費”特色為賣點的叮咚買菜,在2019年9月5日進行了區域運營策略的調整,配送費規則將調整為當訂單商品金額小于28元時收取5元配送費;當訂單商品金額大于等于28元時,享受免運費權益。2010年春節期間,配送費又提高到了38元。

通過配送費門檻的提高,叮咚買菜的客單價從 50 多元提升到了 60 多元,刷掉了一些“薅羊毛黨”;通過這一措施,可以引導用戶增加單筆購買金額,同時也是對平臺配送資源的進一步優化。

第二,特惠與買贈活動

平臺在產品分類頁中對于部分商品設置了比較明顯標示的特惠、限時特惠、買1贈1等字樣。而這些活動的設置,也給購買的用戶制造了一種緊迫感,從而促進用戶的盡快下單,整體上也提升了用戶的單次消費金額。

第三,滿減活動與超值換購活動

在產品的購物車頁面,我們也可以看到APP在上面設置了滿減領券功能,用戶消費達到一定金額后可以獲取對應的優惠(不過滿減領取功能僅針對綠卡會員用戶),比如滿99減7元,滿79減6元等;在滿減領券功能的下方,還有全場換購功能,每次會有10件換購商品,規則是滿1元,就會享受超值換購價。

這兩種方式,也是電商類產品常用的提升單次消費金額的舉措。同時,在購物車頁面的下方,我們還能夠看到猜你喜歡功能,其實也就是推薦功能,​通過大數據挖掘技術推薦相關性產品,推薦更多你可能會購買的商品,而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戶的單次消費金額。

第四,優惠券

叮咚買菜也會經常贈送一些指定商品的優惠券,直接在我的-優惠券功能就能查看到,比如上圖所示,針對火鍋的紅包優惠券,滿多少減多少。這類優惠券紅包的功能也是提升單次用戶消費金額的舉措之一。

第五,禮品卡與企業采購

最后,叮咚買菜還提供了兩個其他功能:余額充值和企業采購。余額充值利用首充送福利吸引用戶的充值,提升單筆消費金額,企業采購面向B端的服務,也可以為平臺帶來大量的資金,也有利于提高單筆消費金額。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下平臺是如何提升用戶購買頻次的:

第一,設置用戶激勵體系

用戶激勵體系是用戶留存的一項重要措施和方法,而叮咚買菜也設置了這樣的積分激勵體系。

積分規則是連簽30天,共可獲得60元買菜金。在獲取積分方面,主要是通過購物(實付1元返1個積分)、抽獎、簽到等方式。同時,我們也可以利用積分去兌換一些滿減優惠券。

利用簽到的方式,培養了用戶每天打開APP的習慣,同時,簽到領取積分,積分兌換滿減券等,都影響了用戶的購買決策,從而提高了購買的頻次。

第二,游戲化激勵叮咚農場

養成類游戲是目前不少電商類產品采取的一種游戲,它的本質是用戶玩游戲的過程中產生一些特定的行為,利用用戶特定行為,給產品帶來更大商業價值。

在叮咚農場中,我們對魚兒進行喂養。通過進行一系列的任務領取飼料,比如簽到、瀏覽商品、下單購買商品、邀請好友注冊等。當小魚經過魚苗-稚魚-幼魚-成魚-成熟等幾個階段后,即可獲得兌換券。

通過這種養成類的小游戲,一方面能夠提升用戶的留存,另一方面,促進用戶完成一系列的行為。

第三,綠卡會員服務

會員服務也是電商平臺提升單個用戶購買頻次的重要手段,在叮咚買菜中,會員可以享受到6大權益,包括了免費領菜、綠卡專享券、綠卡專享價、周五綠卡日、免配送費、專屬客服等。

這些會員權益可以讓用戶享受購物滿39元即可領取1款免費菜、每周領取4張專享券、800+超值專享價、每周五精選商品88折和大額券以及免配送費和專享客服。開通方式上,也有連續包年、年卡會員、連續包季、季卡會員。同時,叮咚買菜還經常與一些會員平臺合作推出聯合會員服務,比如近期的喜馬拉雅,購買連續包年會員服務送喜馬拉雅VIP。

會員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戶的消費頻率,同時,會員會經常享受到一些折扣服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用戶提升購買金額,促進用戶消費。

第四,常購清單和再次購買

在用戶完成商品的購買后,我們可以在訂單頁面看到再次購買和常購清單功能。用戶點擊再次購買之后,避免重新挑選商品。點擊常購清單后,方便查看自己經常購買的商品,對于有固定購買某種商品的用戶來說,也節省了時間,更加方便購買。

第五,平臺服務

影響購買頻次也包括了叮咚買菜的平臺整體服務。在售后服務上,叮咚買菜推出了安心退退換貨服務。并且退款的入口位置也比較明顯,非常方便用戶的售后。

五、產品迭代分析

由于在7.0版本之前叮咚買菜的核心業務并不是生鮮電商,它的前身是叮咚小區。與生鮮電商的業務差異較大。因此,本次產品迭代分析將著重分析7.0及其之后的版本。

根據上圖,根據功能迭代的方向不同,把叮咚買菜分為4個階段進行分析:

第一階段,全面轉型自營生鮮電商業務,完善電商基礎模塊功能

叮咚買菜的前身為叮咚小區,叮咚小區是一款為日常小區生活提供便利的工具。線上手機端app與線下服務站相結合,提供鄰里社交平臺,實現二手交易、拼車、家政推薦、代繳水電煤及物業費、代收快遞、提供鄰里對話、小區BBS平臺,為小區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后面隨著業務調整,開始正式轉型自營生鮮電商業務。

也就是在這個階段,叮咚買菜主要是做兩件事:第一,開始更名為“叮咚買菜”,采用全新logo;第二,下線叮咚小區功能模塊,上線與電商相關的基礎功能模塊,具體表現為:鄰居Tab下線,快送業務下線;新增分類Tab、增強搜索功能;新增購物車、訂單Tab;優化下單流程、購物車功能優化等。

由于不是從V1.0.0版本開始上線,因此,叮咚買菜部分功能應該是直接在叮咚小區的基礎上迭代過來。但是,正式轉型自營生鮮電商,作為電商產品,最重要的是保證用戶能夠正常下單,完成下單流程,這也是用戶的基本型需求。因此,在這一階段,叮咚買菜的主要是完成與電商產品相關的基本功能的搭建與完善,目的是將用戶的“買菜”需求通過移動端來實現,迭代的內容更多偏功能化,以實現它的基本業務為目的。

第二階段 加速產品功能點迭代,同時運營活動不斷,刺激用戶消費

2017年7月到2018年5月,也就是從版本8.2.0到8.13.0的迭代期間,一方面產品在不斷迭代功能點和新增用戶;另一方面,運營活動不斷,刺激用戶的消費。

首先,在運營動作方面,叮咚買菜不斷推出拉新和優惠促銷活動,比如分享紅包活動、邀請有禮活動、新增新人福利專區、新增各種促銷活動、超值換購等,以此來吸引新用戶,激勵老用戶下單,實現平臺的拉新。同時,在運營方面,還推出了用戶激勵措施:簽到領積分活動,以此提高用戶對平臺的留存。

其次,在產品的功能點迭代方面動作也是不斷,在第一階段滿足了用戶的基本型需求之后,也就是用戶可用(能下單)之后,在在一階段開始了更多新功能的上線以及功能點的迭代和優化。

在積累了一定量的用戶數據之后,為了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尤其是購物目的不明確的用戶。新增了“精品推薦”“商品推薦”、“猜你喜歡”等功能,推過算法的推薦,促進用戶的下單。同時,為了幫助用戶更好地決策,在搜索功能模塊中添加進了熱門關鍵詞。

產品上線預售功能,也可以提前收集用戶的需求,降低整體的運營和供應鏈成本和壓力。

平臺上線在聯系客服中查看常見問題,一方面,對于不熟悉下單中的問題和規則的新老用戶來說,有助于解決在商品購買過程中的困惑,降低他們下單的疑慮,促進用戶下單。另一方面,也能夠減輕平臺人工客服的壓力。

新增快捷備注功能、修改送達時間,同時,新增了查看配送中配送員的位置和支持超時賠付,能夠實時了解訂單的配色信息,進一步滿足了用戶在下單過程中的多樣化需求,也可以提升用戶的口碑。

為了促進用戶的再次下單,提高商品的復購率,平臺在這一階段還新增了“再次購買”功能。

由于運營活動帶來的新用戶,在這一階段,為了更好地保證用戶體驗,產品也在不斷地優化相關的功能,比如優化下單流程、購物車功能、退款流程、訂單列表、登錄邏輯、限時搶購功能等。一方面,功能的迭代優化能夠不斷地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滿足用戶需求,打造和提升產品的口碑。另一方面,不斷進入的新用戶和復購的老用戶,也能夠促進產品的不斷改進和迭代。

另外,在這一階段,為了降低用戶的決策時間、促進用戶的下單,產品還新增了一些其他小功能:比如到貨提醒、開搶提醒、優惠券增加快過期標示等。

總之,我們可以看到,在這一階段,一方面運營不斷通過拉新機制和各種優惠活動去獲取新用戶,在新用戶進入后,產品也開始上線了激勵機制簽到領積分功能,留住更多的用戶,提高用戶下單的更多可能。另一方面,為了保證用戶的購買過程中的體驗,滿足更多的用戶需求,提升轉化率。平臺也在新增功能以及不斷地迭代和優化功能點。

第三階段,上線會員體系,進一步優化產品體驗

如上圖所示,2018年5月到2019年6月,也就是從版本8.14.0到8.30.0的迭代期間,一方面開始上線會員服務體系;另一方面進一步迭代和新增更多功能,完善用戶體驗,滿足用戶需求。

經過了上一階段的運營活動的實施,平臺已經積累了不少用戶。為了進行更加精細化的運營。在此背景下,叮咚買菜推出了綠卡會員服務,會員服務享受6大權益:免費領菜、綠卡專享券、綠卡專享價、周五綠卡日、免配送費、專屬客服。

新增頻道“吃什么”菜譜功能,并且在后續的更新迭代中可以實現菜譜按照場景來篩選、菜譜詳情新增視頻內容、支持分享至微信等功能點,進一步拓展了用戶購買商品的場景,提升了用戶粘性。

為了提高復購率,為平臺用戶提供更多的購買決策參考意見,在這一階段,叮咚買菜新增了商品評價功能、商品詳情頁增加常見問題等。

同時,咚買菜還通過上線掃描商品二維碼查看商品溯源信息、在線客服等功能進一步提高用戶在購買決策過程中的信賴程度。以及為了提升客單價,在商品詳情頁和購物車中加入了領取優惠券功能。

另外,為了滿足更加多樣化的用戶需求,在這一階段,叮咚買菜還加入了開發票、默認收貨地址、企業采購等功能。

最后,為了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產品在這一階段也對部分重要功能進行了優化,比如消息中心、會員綠卡界面、換購功能、搜索功能、下單和購物車功能。

第四階段 優化產品功能,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

如上圖所示,2019年7月到2020年12月,也就是從版本9.0.0到9.20.0的迭代期間,叮咚買菜主要是聚焦于優化產品的各個模塊的功能點。

通過對產品迭代路徑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在這一階段,叮咚買菜主要聚焦于優化核心功能。比如商品評價功能、退款功能、核心交易流程、搜索功能、掃一掃、在線客服功能、新人專區、分類頁等功能。支持退款金額自定義、在購物車中使用贈品券、用戶可以選擇默認頭像等;從而進一步提升產品的用戶體驗,提高了轉化率。也為了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和用戶滿意度,叮咚買菜上線了支持彈窗提醒評價小哥功能。

其次,在疫情發生的背景下,叮咚買菜積極響應,也上線了“無接觸收貨”功能。

隨著電商平臺直播帶貨模式的興起,叮咚買菜將“吃什么”頻道進行了全新改版,將直播功能放入了一級Tab,進一步拓展用戶購買商品的場景,降低用戶下單決策時間。另外,為了提升客單價,這一階段叮咚買菜的購物車功能新增了降價提醒、湊單等功能。

最后,由于新冠疫情的緣故,生鮮電商這條賽道加快了發展速度,競爭也變得格外激烈。

整體來看,叮咚買菜的發展大致經歷這樣4個階段:

第一階段,全面轉型自營生鮮電商業務,完善電商基礎模塊功能;

第二階段,加速產品功能點迭代,同時運營活動不斷,通過運營手段、產品迭代擴大用戶量,并進一步刺激用戶消費;

第三階段,上線會員體系,進一步優化產品體驗;

第四階段, 優化產品功能,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

六、產品結構分析

對于電商類產品用戶大致可以粗略地分為:目標明確性用戶和不明確用戶。兩種用戶行為路徑場景也不太一樣。明確用戶路徑:搜索商品-進入商品詳情頁-加入購物車-結算支付-評價(部分用戶);對于不明確用戶可能路徑為:瀏覽商品-查看詳情-瀏覽商品-查看詳情……加入購物車-支付結算-評價(部分用戶)等一系列反復操作和過程。

對于明確用戶來說,整體路徑比較清晰。不明確用戶更依賴于一些更偏運營側的功能和機制去降低用戶決策時間、制造緊迫感、吸引用戶購買等。

盡管目標明確和不明確用戶的路徑不一樣,但從整個購物的流程來說卻是一致的,我把他們分為了購物前、購物中和購物后。同時,為了便于分析,我將通過對叮咚買菜的產品結構按照場景、需求和功能進行重新梳理會得到下面的表格:

接下來,我們再來整體分析一下叮咚買菜的產品功能。

在用戶使用叮咚買菜的過程中,筆者認為存在三種典型的場景:第一,購買商品前;第二,購買商品中;第三,購買商品后。下面,我將對這三類典型的場景進行逐一地分析。

6.1 購買前

在購買商品前,用戶想確定一下自己所在的地方叮咚買菜是否能夠配送,因此,可以通過首頁的定位功能來查看是否在配送范圍之內。當用戶確定好了在配送范圍之內(當然也可能存在不在配送范圍內,這種情況不在分析之列),接下來就是去購買了。在前面的分析當中也有提到,對于電商類產品會存在兩類典型的目標用戶:目標明確性用戶和不明確用戶。兩種用戶購買商品的行為路徑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對于那種目標明確的用戶,也就是確定自己想要購買什么商品的用戶來說,它的目的其實就是想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于是,他就可能通過搜索功能去查找自己想要的商品。對于目標不明確的用戶,存在兩種情況:第一,雖然目標不明確,但是他想快點找到想要的商品,這時候,就可能進入了分類Tab去找對應的商品;第二,目標不明確,也不著急,想逛一逛。這時候,他可以通過猜你喜歡和直播功能去隨便逛逛。

另外,對于不明確用戶,通常更依賴于一些更偏運營側的功能和機制去降低用戶決策時間、制造緊迫感、吸引用戶購買等。因此,平臺在首頁上提供了多種促銷活動以及領取紅包、優惠券的入口,比如“新人嘗鮮價”、“108元新人券包”、“限時搶購”等;從而讓這部分用戶對于平臺產生更大的吸引力,促使其產生購買行為。

除此之外,為了幫助用戶更好地決策,解決用戶在瀏覽商品過程中的疑問和滿足用戶在此過程中想了解其他用戶對商品的評價。平臺也提供了商品的評價和常見問題功能。

針對于綠卡會員,叮咚買菜直接將會員專享商品和會員功能入口放置到了首頁;方便會員在購物前就能領取每周專享優惠券,同時能夠集中瀏覽專享折扣商品。

在購買商品之前,尤其是對于不太了解產品的用戶,可能存在一些疑問:比如說配送問題、訂單問題等。叮咚買菜也在我的-聯系客服里面提供了在線客服、常見問題等入口,方便用戶在購買商品前咨詢相關的問題和疑惑。

另外,針對不知道要吃什么、不擅長做菜或者想要查找食譜的用戶。平臺也提供了菜譜功能,在商品詳情-推薦做法和直播-做飯靈感中我們都可以發現對應的菜譜功能。

在商品詳情-推薦做法中,平臺會根據商食材推薦相關的菜譜,在菜譜中還提供了一鍵加購功能,方便用戶一鍵式購買相關食材(相關食材是指菜譜中除了所瀏覽食材之外的其他食材)

在直播-做法靈感中,對菜譜進行了詳細的分類,有熱門,也有按照食材、主食、場景、特殊、口味、人群等分類,并且還支持在菜譜中搜索。而且這一頻道除了叮咚買菜官方賬號會定時分享菜譜以外,還入駐了很多美食大V,他們會通過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分享美食做法。

6.2 購買中

在購買的過程中,也就是在用戶瀏覽商品并產生較強購買意愿的時候,在瀏覽商品的時候提供了加入購物車功能。同時,當用戶在瀏覽商品的時候,他也可能想看看購物車買了哪些商品以及目前商品的價格是多少等。因此,在瀏覽商品的時候也提供了查看(直達)購物車功能。

對于叮咚買菜來說,除了基本的結算功能,在購買商品的時候為了促進用戶購買。還提供了換購、領券、湊單等功能。

當用戶確定好商品,進入到結算頁面的時候,還可以根據情況修改收貨的信息,比如送達時間和收貨地址,從而避免出現訂單的錯誤。

另外,在提交訂單之前,平臺還提供了備注功能,當用戶出現特殊需求的時候,比如說到了之后不要敲門,打電話、如果沒有人就放門口等,直接可以使用備注功能進行備注。

最后,用戶在提交訂單前,平臺支持賬戶余額、支付寶、微信、花唄等支付方式。方便用戶支付。

6.3 購買后

在收到訂單之后,當用戶發現商品存在一些問題的,想要咨詢一下售后的時候,平臺也提供了相應的功能和入口。用戶可以在我的-聯系客服和我的-我的訂單-售后/退款來操作售后事項。

在收貨后,用戶也可以根據情況評價配送服務和商品。

另外,當用戶想要再來一單的時候,也可以在我的訂單-再次購買功能去購買之前購買過的商品,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常購清單去查看自己之前經常購買的商品,從而減少用戶的選購決策時間。

小結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叮咚買菜的產品設計對細節把控很好,能給用戶比較好的體驗感。在整體功能上邏輯清晰,簡單高效。很好的滿足了用戶在購買前、購買中、購買后的需求。

七、產品運營分析

不管是產品功能的新增和迭代優化還是運營,本質上都是通過不同的手段達到同樣的目的,也就是實現產品的用戶增長、用戶維系和提升營收。因此,產品和運營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

作為一款電商類產品,叮咚買菜比較依賴于運營驅動,尤其是一些領券、促銷活動。接下來,我們來具體看看叮咚買菜在運營端的措施。

首先,來看一下新媒體運營,這部分我們主要來分析一下叮咚買菜在雙微一抖(微信、微博和抖音)上的運營情況;在抖音上,叮咚買菜日常運營主要是發一些菜譜類的短視頻,作品數和粉絲數量都不算很多。微博上主要是進行一些抽獎、促銷類的活動宣傳,同時也會轉發一些叮咚買菜用戶的微博內容。可以看出更多是一種宣傳以及和粉絲的互動,不過整體運營也比較少。微信公眾號主要也是發一些促銷、抽獎和叮咚買菜的一些重要新聞。

在新媒體運營部分,整體來看叮咚買菜的動作不是很多,主要是借助新媒體平臺去進行一些用戶之間的互動、宣傳日常各種活動。

再來看一下叮咚買菜在活動運營的舉措。活動運營,其實就是通過組織活動,在短期內快速提升相關指標的運營手段。在前面也有提到,電商類產品比較依賴于平臺活動驅動去提升相關的營收指標。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叮咚買菜各種活動會不斷的出現。通過叮咚買菜APP、微博微信公眾號都可以看到他們策劃的活動,比如年貨節、限時搶購活動、特價促銷活動、抽獎活動、滿減、折扣、0元領等活動層出不窮。

不斷地推出各種活動,提高轉化率、客單價等指標,從而提升平臺整體的GMV。

最后,我們再來看一下用戶運營的措施。用戶運營是指以產品的用戶新增、活動、留存、付費為目標,依據用戶需求,制定運營方案及運營策略。為了提升平臺的用戶數,叮咚買菜通過分享紅包、邀請有禮等措施來實現用戶的裂變和增長;當用戶達到一定規模后,為了實行更加精細化運營,實現用戶分層,叮咚買菜開啟了平臺會員化服務。

另外,為了讓用戶持續使用產品,提升用戶價值,叮咚買菜設置了對應的用戶激勵體系,也就是虛擬積分任務,通過引導用戶每天簽到,來提升平臺的活躍度,促進用戶購買行為。最后,為了提升用戶的留存,叮咚買菜還開啟是叮咚農場。叮咚農場是一種養成類游戲,養成類游戲是目前不少電商類產品采取的一種游戲,叮咚買菜也希望通過用戶玩游戲用戶玩游戲的過程中產生一些特定的行為,利用用戶特定行為,給產品帶來更大商業價值。

八、生鮮電商的未來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得線下零售近乎停擺,生鮮電商這條賽道在此背景下也加速了發展。用戶的線上消費習慣有望得到培養,生鮮電商平臺也在此看到了提升滲透率的契機。

在未來,隨著“宅經濟”的發展,Z世代消費能力的增強、生鮮消費的高頻及物流配送體系的完善,生鮮電商行業仍有望保持一定的增長勢頭。

第一,目前的多模式共存局面仍將持續

在之前的分析當中有提到,目前生鮮電商有自營前置倉模式、平臺模式、到店+到家模型、到柜自提模式以及社區拼團模式,雖然最近一段時間社區拼團領域競爭異常激烈。但未來一段時間內,生鮮電商市場仍將會呈現多業態共存的局面,出現寡頭壟斷的可能性較低。

受疫情影響,生鮮電商將迎來快速增長,同時生鮮電商行業競爭將持續升級,傳統零售商超加速拓展線上渠道,巨頭在生鮮電商的布局也在持續擴大,這將推動原有的行業格局加速洗牌。

由于生鮮電商面臨高昂的物流成本及運營成本,整體規模化盈利是長期難以實現的難題,想要在“混戰”中突圍,亟需加快實現自我造血能力。

第二,疫情催化了新商機,半成品凈菜或許會成為生鮮電商新發力點

疫情期間,半成品市場加速發展,半成品菜+線上銷售打開了餐飲新零售的局面,眾多餐飲企業推出半成品菜的同時,一些主流生鮮電商平臺也開始對半成品市場進行拓展部署。

半成品菜的線上銷售,對于餐飲企業來說,可以通過線上售賣半成品菜而減少因疫情堂食停業造成的損失;對于生鮮電商企業而言,可以利用其社區布局及供應鏈優勢將半成品菜送達給消費者,此外,半成品菜的毛利率高于水果蔬菜,生鮮電商可以在拓寬銷售品類的同時提高利潤率。

總體而言,疫情間接的推動了半成品凈菜的發展,當人們的生活恢復常態后,艾瑞分析半成品凈菜的銷量仍會保持一定規模的增長,原因在于疫情的發生提升了消費者對半成品菜的認知,并且當下80、90后已成為市場主流群體,他們對于方便、品質、營養、健康的食品關注度愈來愈高,在懶人經濟浪潮下,消費者對半成品凈菜仍舊會保持一定熱度。

九、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基于內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下的態勢分析,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對研究對象所處的情景進行全面、系統、準確的研究,從而根據研究結果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計劃以及對策等。

接下來,我們結合SWOT分析法來看一下叮咚買菜它內部的優勢和劣勢以及所面臨的外部機會和威脅到底有哪些?

9.1 優勢

第一,產品品類豐富,目前叮咚買菜的SKU約為2000個,是普通社區團購SKU數量的6-10倍;

第二,叮咚買菜采取“前置倉+到家”模式,將前置倉布局在供應鏈末端最靠近消費者的一個節點,周邊住戶數量在兩三萬左右就能開倉,以此讓生鮮離消費者更近,配送效率更高,最快 29 分鐘就能送貨到家。

第三,為確保生鮮的品質確定,叮咚買菜采取 7+1 品控流程,對貨源、加工倉、加工過程、前置倉、巡檢、分揀、顧客、售后服務進行全方位品控。

9.2 劣勢

叮咚買菜的前置倉模式通過自建分選中心、自營物流,把加價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盈利,缺乏更多的流量變現形式,盈利模式過于單一。同時,現階段的生鮮電商仍然依賴于資本輸血。

9.3 機會

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交易規模達2796.2億元,較上一年增長36.7%。2020年受疫情影響,消費者對于生鮮到家的需求急速增長,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將會有顯著的提升,預計到2023年,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將超過8000億元。

雖然整體的時長規模較大,但生鮮電商滲透率較低,遠低于服飾和個人護理等其他品類,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同時,隨著現代化大型農業企業的崛起,上游供應商已經有足夠能力提供高品質的產品。曾經龐雜的中間環節也隨著數字化供應鏈管理能力的提高而極大簡化。叮咚買菜的不斷擴大可以倒逼上游進步,從而為推動新時代農業供給側改革做出新的貢獻。

9.4 威脅

生鮮電商市場玩家不斷增加,巨頭布局持續擴大,行業競爭持續升級,隨著生鮮賽道玩家的增多以及巨頭布局的擴大,生行業競爭將持續升級,傳統商超也在進行升級和轉型,行業格局不斷洗牌。

除了本身所在領域——前置倉+到家模式的每日優鮮、樸樸買菜的加速發展所帶來的威脅,盒馬、京東、以及現在異常火爆的社區團購這條賽道都會對叮咚買菜產生強有力的威脅。

十、總結

通過以上對叮咚買菜各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的結論:

第一,在政治、經濟、社會、科技因素共同作用下,生鮮電商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并且預計到2023年,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將超過8000億元,市場前景明朗。

第二,生鮮電商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包括自營前置倉模式、平臺模式、到店+到家模式、到柜自提模式和社區拼團模式并存的局面。叮咚買菜作為前置倉模式的頭部玩家,主打“買菜”場景,強調為用戶帶來“品質確定、品類確定、時間確定”的產品及服務體驗,受到市場的認可。與每日優鮮相比,兩者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叮咚買菜雖然在配送時間、配送活魚活蝦上占據優勢;但同樣也存在著SKU數量相對較少、覆蓋城市較少的缺點,未來將會面臨更多的挑戰。

第三,在生鮮電商行業,主要的參與方有供應商、平臺和用戶。平臺要想實現快速成長,就必須要滿足好供應商、用戶的訴求。

第四,叮咚買菜的核心業務邏輯就是“產地直采+前置倉配貨+29 分鐘內即時配送到家”的模式,判斷一個業務是否能良性發展的重要指標便是它的營業收入(GMV)。首先,叮咚買菜通過邀請機制、媽媽幫社區推廣、地推、大規模的電梯廣告等方式來擴大用戶量;其次,通過直播、商品詳情頁、搜索、首頁、分類等功能模塊的設計來提升轉化率;最后,通過提升配送門檻、特惠與買贈活動、滿減與超值換購活動、優惠券、建立用戶激勵體系、建立會員服務等措施提升產品客單價。

第五,整體來看,叮咚買菜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從叮咚小區全面轉型自營電商業務,完善電商基礎模塊功能;第二,加速產品功能點迭代,同時運營活動不斷,刺激用戶消費;第三,上線會員體系,進一步優化產品體驗;第四,優化產品功能,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

第六,通過對叮咚買菜目標用戶在購買前、購買時、購買后使用場景的分析,發現其功能設計可以很好地滿足用戶在這3個典型場景下的不同需求;同時對于不同用戶所需要的高頻功能,其在產品結構上重點突出、分布合理。

第七,不管是產品功能的新增和迭代優化還是運營,本質上都是通過不同的手段達到同樣的目的,也就是實現產品的用戶增長、用戶維系和提升營收。因此,產品和運營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作為一款電商類產品,叮咚買菜比較依賴于運營驅動,尤其是一些領券、促銷活動。通過梳理叮咚買菜的運營活動,可以看出,在新媒體運營部分主要是借助新媒體平臺與用戶互動并且宣傳日常活動;在活動運營部分主要是策劃各種活動;在用戶運營部分,搭建起來簽到、邀請等裂變和用戶激勵體系。

第八,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得線下零售近乎停擺,生鮮電商這條賽道在此背景下也加速了發展。用戶的線上消費習慣有望得到培養,生鮮電商平臺也在此看到了提升滲透率的契機。在未來,一方面生鮮電商多模式共存局面仍將持續,另一方面,半成品凈菜將會成為生鮮電商新發力點。

以上,是自己本著熟悉行業的目的做的分析報告,所以并沒有針對產品的優化方向給出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由 @繁華落盡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音樂的力量:網易云音樂競品分析報告

編輯導讀:說到音樂軟件,很多人想到的就是網易云音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站穩腳跟,絕不單單只是憑借著“神評論”出圈。本文作者從五個方面,對網易云音樂進行深入的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項目描述

1. 競品分析概述

本文檔是通過了解并分析在線音樂行業的市場行情、用戶畫像和用戶需求痛點并對比網易云音樂與直接競品的功能、結構等模塊,比較他們各自的長處與不足,得出改進建議,從而優化網易云音樂的產品結構。

2. 產品測試環境

二、市場

1. 行業背景分析

1)行業融資現狀

圖1  2010-2020音樂行業融資總額

圖1為FASTDATA網站整理的2010-2020年音樂行業的融資總額圖。圖數據表明,從2010到2020年,音樂行業的融資總額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尤其是2013年到2014年漲幅極大。但2014到2019年,音樂行業的融資漲幅雖高但波動劇烈且頻繁,最大波動達到60億元。自2018年后,融資量趨向于逐年快速降低。

結論:圖1顯示音樂行業的投資波動頻繁,這說明近幾年音樂行業的市場融資已經進入成熟期,投資逐步放緩,投資增長率開始下降。引起該現象的原因可能是音樂行業的作品質量不穩定,不同質量的音樂生產期可能會引發投資波動。

自2014年后,音樂行業的融資量仍然維持在40億元以上,這說明音樂行業的投資數額任然是巨大的。盡管音樂行業的融資波動比較頻繁,但也側面表現了音樂行業仍存在行業活力,即不斷地創新和完善音樂產品。

2)市場規模

圖2  在線音樂市場產值變化

圖2為FASTDATA網站整理的2015-2020年中國在線數字音樂市場產值變化圖。圖數據表明,從2015到2020年中國在線音樂市場產值是在快速不間斷上漲的。尤其是2017年-2018年和2019-2020年E這兩個時間段,漲幅很高,增長量達到40~60億元。

結論:圖2表明在線音樂市場產值不斷增長,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現如今越來越多的音樂播放軟件開始實行音樂付費收聽和EP發行。用戶們為了收聽自己偶像的新歌開始適應付費收聽和電子專輯購買。不斷增長的市場產值印證著,雖然在線音樂行業發展時間較長,早已不屬于新興行業,但在線音樂的市場產值仍然在逐年加速增長,這個行業仍然依托互聯網在繼續發展著,且發展活力不輸于很多新興行業。

2. 宏觀行業分析

1)政策環境

中央印發的《在線音樂行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要求到2020年在線音樂行業將增加30%產出。除此之外,各地方出臺了地方政策,要求并支持提高休閑行業滲透率。2019年在線音樂行業成為政策紅利的市場,國務院政府報告指出在線音樂行業將會有利于提高民眾生活質量。

2)經濟環境

從市場及融資上看,在線音樂行業持續需求火熱,資本利好在線音樂領域,行業發展長期向好。從音樂行業產業鏈來看,下游行業交易規模增長,為在線音樂行業提供新的發展動力。從居民消費上看,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同比實際增長6.5%,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為在線音樂行業市場需求提供經濟基礎。

3)社會環境

傳統在線音樂行業市場門檻低、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服務過程沒有專業的監督等問題影響行業發展。互聯網與在線音樂的結合,縮減中間環節,為用戶提供高性價比的服務。從使用在線音樂的人群來看,90后、00后等各類人群,逐步成為在線音樂的消費主力。

4)技術環境

科技賦能YR、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等前鋒技術逐步從一線城市過渡到2、3、4線城市,這些技術的新興,實現了在線音樂行業科技體驗的普及化。在線音樂行業引入ERP、OA(辦公自動化)、EAP(員工幫助計劃)等系統,優化信息化管理施工環節,提高了行業效率。

總結:在線音樂的政策支持和經濟現狀表示,在線音樂仍然是國家政策和市場資本紅利的趨向方。社會環境和技術環境也同樣表示在線音樂的用戶群體和技術支持仍然火熱。

3. 商業模式

1)廣告付費模式

作為傳統的盈利模式,廣告付費是一種依靠流量變現的商業模式。在線音樂平臺依托于龐大的用戶群體,當用戶享受在線音樂服務的同時,也為其推送數量在可接受范圍內的廣告。根據相應的曝光數、點擊數以及成交金額等數據指標向廣告商收取服務費用。

收費標準為:0.8元/1000次有效點擊

廣告形式有:開屏廣告、Banner廣告、插屏廣告等。

例如:網易云音樂、QQ音樂等軟件的進入廣告和頁面廣告等。

2)會員增值服務

由于依托傳統的廣告付費模式帶來的收入有限,并且國家對于音樂版權的管控越來越嚴格,于是各大在線音樂平臺由免費提供音樂服務逐漸轉變成收取部分音樂服務費用。以網易云音樂為例,目前包括兩類會員增值服務,一類是普通會員,可以享受音樂的在線播放以及300首無損音樂的下載;另一類是超級會員,除了享受普通會員的所有權利外,還有免廣告、商城折扣、票務特權、個性界面設置等服務。

會員價格為:首月6-7元/月  后續每月10/月

例如:網易云音樂的黑膠VIP和QQ音樂的綠鉆會員等。

3)正版付費下載

由于信息網絡的快速發展,人們更愿意隨時隨地享受音樂服務,所以傳統的實體唱片逐漸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新興的數字唱片。正版付費下載是針對單獨特定音樂定制內容服務,目前包括單曲下載和整張專輯下載兩種。單曲下載指用戶通過向服務商支付單一數字音樂價格即可獲得無損音質的下載權限,同理整張轉寄下載指用戶通過向服務商支付整張數字音樂專輯的價格即可獲得無損音質的下載權限。

價格:EP價格3-5元/張

例如:網易云音樂、QQ音樂或者酷狗音樂的音樂試聽和EP購買等。

4)游戲聯運模式

游戲聯運模式是指在線音樂平臺通過良好的運營,將平臺本身積累的粘度高的用戶引流到其網頁游戲界面,為公司自身的游戲板塊注入穩定的用戶群體,從而有效地轉化為利潤收入。該模式一般基于服務商自身的游戲平臺或者母公司游戲平臺。

例如:以QQ音樂為例,它基于騰訊旗下龐大的游戲資源,向QQ音樂平臺用戶推薦一些優質的游戲并贈送游戲大禮包,成功吸引了大批潛在的游戲用戶。

5)商城服務

商城服務是指在線音樂平臺基于自身龐大的用戶群體,建立了一個售賣商品的電商商城,包括耳機、音響、樂器等與音樂相關的周邊產品。由于在線音樂平臺的目標用戶是喜愛音樂的廣大群體,所以在此基礎上售賣與音樂相關的產品能夠獲得顯而易見的效果,成為在線音樂平臺盈利的另一種渠道之一。

例如:網易云音樂內置的云音樂商城,用戶可以在商城內購買配套網易云音樂軟件使用的硬件音樂播放設備或者與網易云聯名的周邊產品。

三、用戶

1. 用戶標簽

圖3  2020年在線音樂用戶標簽

圖3是2020年在線音樂市場的用戶分布圖。圖數據顯示,超6成用戶為80后及90后群體,占比超過65%,除此之外,00后用戶也已經成長為在線音樂行業的重要用戶群體。從性別結構上看,男性用戶與女性用戶占比較為均衡。女性稍高于男性,占比51.7%。

總結:在線音樂行業的主要用戶鎖定在16-30歲年輕群體。他們構成了在線音樂市場的主要用戶群體。這說明在線音樂行業具有很強的年輕活力,年輕一代仍然是在線音樂用戶的主力軍。00后用戶的占比變化說明00后用戶開始選擇使用一些休閑社交軟件,在線音樂開始向青少年下沉。女性占比略高于男性,可能是因為女性對音樂的依賴度和喜愛度更高,使用更加頻繁。

圖4  在線音樂用戶城市分布

圖4為在線音樂用戶的城市分布圖。上圖說明,近六成在線音樂用戶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二線及以上的城市僅僅占四成。

結論:在線音樂用戶主要來自于三線及以下城市,說明三四線城市人群對音樂播放軟件的使用率更高,這可能是因為三四線城市的人群有更多的空余時間聽音樂。

2. 用戶行為

圖5  不同城市用戶音樂APP使用時段

圖5為Fastdata數據中心統計的在線音樂不同城市用戶音樂APP使用時段的分布情況。數據顯示,一線及新一線和二線及以下城市的用戶使用時段存在部分偶合。但也有所不同,一線及以上城市的用戶更多在上下班的途中選擇使用在線音樂,即收聽高峰為早上八點和晚上七點左右,每天總共使用時間不超過4個小時。而二線及以下的城市用戶全天都可以自由使用在線音樂。

結論:無論是在哪個等級的城市,在線音樂用戶的使用時間大多數集中在上下班的途中。這說明他們大多會選擇在空閑的時間選擇使用音樂軟件。但相比于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用戶,二線及以下的用戶使用在線音樂的時間更自由,使用時長也更長。這說明了對于一線城市的用戶來說,收聽音樂只能作為閑暇時段放松的消遣方式,而對于二線及以下城市的用戶來說,收聽音樂是自己的生活習慣。

3. 用戶群體(網易云音樂)

  • 聽歌用戶
  • 音樂發布者
  • 整理發布歌單的用戶

4. 用戶畫像(網易云音樂)

1)聽歌用戶

畫像一:免費聽歌用戶

基本屬性:李澤,男,25歲,職場人士

用戶行為:下班路上聽歌

用戶特征:小眾音樂愛好者、歌單追求者

使用場景:李澤是某公司的一名普通職員。公司離家很遠,每次去公司需要坐40分鐘的公交或地鐵。這一天,他加班到了晚上八點,然后坐地鐵回去。忙碌了一天的他感覺很累,于是他拿出了手機想要放松一下。由于小說看得眼睛很酸,于是他點開了網易云音樂,打開自己收藏的小眾音樂歌單。

畫像二:黑膠VIP用戶

基本屬性:劉澤,女,20歲,大學生

用戶行為:收聽偶像歌曲,追求高音質

用戶特征:對歌曲音質高要求

使用場景:劉澤是一名大二的女大學生。從小就喜歡聽張韶涵的歌曲,并且是她的忠實粉絲。她平常也喜歡用一些音樂播放軟件收聽張韶涵的歌曲,但是發現他們的音質都不是很高。于是她發現網易云音樂只要開辦黑膠VIP后歌曲音質很好,并且可以切換不同的音效,她覺得很值得。

2)音樂發布者

畫像三:獨立音樂人

基本屬性:錢雨,女,24歲,歌手

用戶行為:找尋歌曲發布平臺,展現自己

用戶特征:翻唱愛好者

使用場景:錢雨是一名獨立音樂人,從音樂學院畢業后,就開始了獨立音樂創作。除此之外,她還喜歡翻唱自己喜歡的歌曲。但她苦惱的是她找不到很合適的音樂發布平臺。她在很多平臺發布的歌曲收聽的人都很少。但是她發現網易云音樂有“云村”平臺,很多小眾歌手都在這里發布自己創作或者翻唱的歌曲,而且收獲了不少粉絲。于是她也開始在這個平臺發布自己的歌,收獲了一大批粉絲。

畫像四:音樂工作室

基本屬性:樂來音樂工作室

用戶行為:聯合小眾音樂人成立團體,發布歌曲

用戶特征:音樂團體

使用場景:樂來音樂工作室是一家成立不久的音樂工作室,日常業務就是幫助小眾歌手創作音樂和發布音樂。工作室將他們的歌發布到各個平臺,其中之一就是網易云音樂平臺。與其他平臺不同的是,網易云音樂更喜歡將他們工作室發布的歌整理為一個獨立的歌單,只要是自己工作室的歌手發布的歌曲,都可以被收錄進這個歌單。這樣工作室就能夠同時培養多位歌手,于是工作室就將更多的歌曲首先發布在網易云音樂上。

3)整理發布歌單的用戶

畫像五:發布歌單的用戶

基本屬性:曾丹,女,24歲

用戶行為:收集同一風格的歌曲

用戶特征:愛好將歌曲歸類

使用場景:曾丹是網易云音樂的一名忠實用戶。平時喜歡聽各種風格的歌曲。除此之外,他還喜歡將同樣風格的歌曲整理在一起。不知不覺他已經整理了八九個不同風格的歌單。他想著能不能將這些歌單發布出去,或許能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其他人的關注。于是他講其中一個歌單發布出去,結果收到了幾萬的收聽量和點贊。

5. 用戶痛點

聽歌用戶

  • 工作很累,想不動手不用眼休閑放松自己
  • 想聽自己偶像的高音質音樂

音樂發布者

  • 想讓更多的用戶聽到自己的歌,收獲更多的粉絲
  • 想找到音樂平臺宣傳自己的工作室和工作室的歌手

歌單分享者

  • 想向別人分享自己的歌單,獲得認同感

四、競品分析

1. 戰略層

1)產品介紹

2)特色功能

網易云音樂:

私人FM、歌單

QQ音樂:

歌曲資源廣泛、K歌

蝦米音樂:

高音質、獨立音樂人

2. 結構層

圖6  網易云音樂APP結構圖

網易云音樂分為發現音樂、播客、我的音樂、K歌、云村五個大功能區,功能比較全面,基本涉及了音樂播放軟件所應具有的大部分功能。云村功能的推出,說明網易云音樂已經正式向音樂社交進軍。

圖7  QQ音樂APP結構圖

QQ音樂在滿足用戶核心需求上,充分利用強大的曲目庫和搜索能力(從其搜索功能基本遍布大部分界面),滿足用戶聽歌的高品質需求。嘗試使用彈驀功能建立即時性粉絲互動,首先這個功能它是能夠開關自如的,如果你不喜歡它,你大可以不用。這個功能的設計對那些想在音樂中尋找陪伴的人而言,還是很暖心的。

圖8  蝦米音樂APP結構圖

蝦米音樂的面向的用戶是對音樂要求比較高品質的人群,除了基本的音樂播放之外還可以關注音樂專家的想法和故事,還有相關的視頻可供選擇,基于自身的產品定位對音樂的發現功能設計的更加全面,蝦米音樂功能相對較復雜,嵌套式框架較多,結構較繁瑣。

總結:三款音樂播放軟件的結構大致相似,但也有各自的側重和特點。網易云音樂的功能設計更趨向于便利平臺向用戶、用戶和用戶之間的歌曲分享和共享,搭建音樂社區,例如“云村”功能等。QQ音樂則更注重利用自身的強大曲庫資源,鼓勵用戶搜索和發現歌曲,這個從QQ音樂無處不在的搜索框可以看出。而蝦米音樂則注重音樂、視頻、MV之間的共生關系,搭建高品質音樂平臺。

3. 產品對比

1)功能對比

網易云音樂、QQ音樂、蝦米音樂在線功能對比清單

2)“喜歡”歌單設計比較

總結:表格數據說明,三款軟件的歌曲功能都比較全面,都具備音樂播放軟件應具有的基礎功能。除此之外,他們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功能和優勢。例如網易云音樂獨特的歌單預測和推薦功能,QQ音樂的海量歌曲資源以及蝦米音樂的高音質音樂等。但從整體來看,蝦米音樂相較前兩個軟件缺少了在線K歌功能。如果從平臺綜合度的角度來看,建議蝦米音樂可以考慮添加K歌功能。

圖9  網易云音樂、 QQ音樂、蝦米音樂“我的”界面對比

網易云音樂的“喜歡”歌單相較于QQ音樂和蝦米音樂設計的更加突出,它將“喜歡”歌單和“私人FM”功能設計設計在一起且二者的界面占比最大。這種設計能讓用戶快速找到自己收藏的喜歡的歌,用戶易用性更高。而QQ音樂和蝦米音樂的“喜歡”歌單設計的并不明顯。

在我的頁面,布局上云音樂和QQ音樂基本相同,蝦米音樂布局相對單一,但更加簡潔。都將與用戶聽音樂的歷史相關的內容包括最近播放、收藏等放在該頁面最顯眼的位置,下方是歌單。網易云音樂在該頁面頂部有私人FM、最新電臺等功能,蝦米音樂就相對比較簡單。QQ音樂將個人基本信息入口、活動中心、會員中心放在搜索欄下方,也體現了該產品的盈利方式。網易云和蝦米是將這些功能放在賬號相關的模塊。

總結:整體來看,蝦米音樂較其他兩款則顯得簡約、干凈,加之白色的主調色以及較大的字體使得頁面更富有品質感。則此外網易云音樂在我的頁面展示個人背景,體現了強社交鏈的特點。

3)“歌曲播放”頁面對比

圖10  網易云音樂、 QQ音樂、蝦米音樂“歌曲播放”界面對比

網易云音樂只保留最重要的信息和功能,而且很“低調”,整個頁面的主角就是中間的黑膠唱片,這塊空間采用了毛玻璃效果,留出很多留白,轉速聽說也是丁磊親自調試的。同樣采用了全屏效果,營造沉浸感,有不少用戶,戴上耳機播歌,看著封面就這樣一直轉,一看就是一晚上了。暫停/播放/切歌的交互也是一個小亮點。這可以算得上是在手機上聽音樂的極致體驗了。不過在歌詞方面點擊唱片才顯示歌詞這個“隱藏”功能對新用戶有點不友好。在布局上留言的功能較為靠上,不難看出其UGC的目的。

QQ音樂整個頁面元素都相對比較大號,是整個頁面比較滿感覺,采用了當下十分流行的全屏和毛玻璃效果,營造沉浸感,應該是考慮到照顧全年齡段的用戶,盡量讓產品更易用。而且一個頁面還不夠,要分三個左右滑,沒辦法,功能太多。查看歌詞的交互也是不方便。從圖標大小排列的對比不難發現,QQ 音樂還是希望用戶己聽歌為主要目的的。

蝦米音樂沒有采用全屏和毛玻璃效果,上半部分采用了大圖海報,下半部分則采用了白色留白擺放功能圖標,是整個屏幕變得清晰明朗。在圖標上除了播放和上下切割按鈕采用面性icon外,弱化了其他的按鈕,采用了灰度線性,可以看得出其友好的用意,但是進度條的設計過于隱晦,很多新用戶很難明白其快進功能怎么操作。令人驚喜的是在播放界面橫展狀態下的UI界面設計,是一個隱藏彩蛋,這點是其他兩家所不具有的,不過對于新人用戶,該功能還是比較隱匿,希望可以給予一定的提示。

總結:不同的播放可以體現各自交互設計上的側重。網易云更側重于用戶的信息獲取。QQ音樂更側重于用戶體驗感。蝦米則更側重于UI設計感。

4)“抽屜菜單”功能對比

圖10  網易云音樂、 QQ音樂、蝦米音樂“抽屜菜單”界面

網易云音樂則是以標簽欄的形式同樣是以空間來去整個模塊,每個模塊內放相同功能,采用了icon+文字的形式,不過弱化了icon,使得整體頁面常用功能明顯易操作。

QQ音樂的賬號頁面采用了首頁右上角的漢堡包按鈕“更多”,以抽屜式的形式進行展示,主要功能上采用了空間和線混合使用的分割方法,以文字展示的形式,主要功能明顯易操作。

蝦米音樂整個頁面也是采用了空間分割模塊的形式,但其功能過多,使其用戶較常使用的排布靠下,并且icon和文字顏色上是一個層次,使得整個頁面有些視覺過重。此外,個人信息展示占據空間過大,視覺效果差。

總結:整體而言網易云音樂基整體UI風格較為精致,給用戶營造一種情懷的調性;因QQ音樂的用戶群體為面向大眾,其整體UI風格簡潔,并且頁面元素較大,來滿足各層次的用戶;蝦米音樂的整體UI風格也較為簡潔,以白灰為主色調,也體現高貴典雅。排版布局簡潔,元素較大,給人一種簡約的風格和態度,但很多頁面的交互效果使用有些過度,希望在日后的改版當中可以注意。

五、SWOT分析

1. 優勢

  • 個性的UI設計,用戶體驗友好
  • 每日推薦算法精準
  • 云音樂商城提供盈利機會
  • 社區模式,歌曲評論吸引用戶關注

2. 劣勢

  • 音樂版權缺失,容易流失用戶
  • 進入市場較晚,基礎薄弱,用戶基數較小

3. 機遇

  • 原創音樂人入住網易云平臺,可加大音樂來源,帶來更多用戶
  • 用戶音樂付費意愿越來越強
  • 用戶忠誠度高,易在社交平臺引起輿論和“刷屏”

4. 挑戰

  • 版權之爭加劇,QQ音樂停止與網易云音樂的版權互授
  • 大面積歌曲下架導致會員或付費用戶不滿

5. 總結

  • 從市場行情上看,在線音樂的行業規模和融資狀況正處于成熟期,盡管音樂行業的融資波動比較頻繁,但也側面表現了音樂行業仍存在行業活力。
  • 從用戶角度看,網易云音樂的用戶集中于生活在二三線城市的年輕人群體。他們習慣在上下班的時候聽歌放松。除此之外,不同的用戶對網易云音樂的使用場景也不相同。歌曲的上傳者能夠從平臺獲取粉絲和利益。歌曲的收聽者對于網易云音樂有著收聽的情懷。而歌曲的收集者通過分享自己的歌單,也能收獲自己的粉絲。
  • 從競品角度上看,網易云音樂相較于它的競品(QQ音樂、蝦米音樂)的優勢在于功能更加齊全,UI設計更加精致,交互設計更加貼近人性化。劣勢在于音樂資源較少,新手用戶的體驗感較差。

 

本文@愛放電的寶可夢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皮皮蝦競品分析報告

編輯導語:皮皮蝦是一個主打輕幽默神評論的老牌搞笑內容社區,本文選擇了行業的兩個頭部產品——抖音和快手作為對比競品,通過行業背景、市場情況、核心用戶多個方面來對比分析三款產品,最后總結并提出部分功能改進意見。

一、競品分析前言

1.1 競品分析描述

分析短視頻行業市場和用戶群體,了解用戶需求,挖掘用戶痛點,衍生產品核心功能;

分析短視頻APP競品,通過直接競品了解行業APP基礎功能,通過間接競品了解APP特色功能。

1.2 測試環境

二、行業市場分析

2.1 中國短視頻行業圖譜

總結:

  • 從短視頻行業產業鏈來看,其產業鏈主要包括內容生產、內容分發和最終用戶端。其中內容生產制作主要來自于UGC(用戶生產內容)、PGC(網紅經濟公司、專業視頻制作公司)和PU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或“專家生產內容”,將UGC+PGC相結合的內容生產模式。)
  • 從內容分發來看:內容分發視頻平臺分為兩大類,一是以抖音、西瓜視頻等為例的獨立短視頻平臺,二是綜合的短視頻平臺,其主要由分為三小類:資訊平臺、社交平臺以及傳統視頻平臺。此外,產業鏈參與其中的還有監管部門、MCN、品牌方等。

2.2 行業發展背景

總結:

2011年,快手上線制作GIF標志著中國短視頻行業的興起;隨后短視頻行業歷經2012-2015年的成長期、2016-2017年的爆發期,從2018年開始逐漸步入了發展成熟期。

2019年2月,短視頻行業月活躍用戶規模為8.2億,首次突破8億大關。到2019年3月短視頻行業月活躍用戶開始增長開始乏力,甚至2019年9月到2019年12月短視頻月活指數呈現下降趨勢,數據可以看出短視頻行業紅利期已過。短視頻行業發展步入成熟期,短視頻行業開始呈現出精細化運營、競爭格局趨于穩定、商業變現模式逐步成熟等特征,標志著行業已經步入了成熟發展的后半程。

經過十年的發展孕育,短視頻行業已經進入了成熟期的后半程,短視頻行業的產業鏈已經完善,商業變現模式在不斷的拓展,短視頻行業的競爭將會進入下一個階段。

2.3 短視頻市場規模

數據分析:

根據圖表顯示,中國短視頻市場增長迅速,從2016年到2020年5年時間,同比增長分別為65%、52%、52%、40%,2020年市場規模更有望達到410.2億元。

總結:

從2016年到2020年5年時間,同比增長分別為65%、52%、52%、40%雖然增長率有所下滑,但結合短視頻產業圖譜來講,短視頻自身形式豐富、片段化、趣味化的特點,使其更適合新的營銷趨勢,加上直播電商在短視頻領域的應用加深,其市場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2.4 行業宏觀環境分析

2.4.1 PEST分析

1)政策因素:

廣電總局,工信部規定,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需要具備《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網信辦發布《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凈化網絡環境,為短視頻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2)經濟因素:

各視頻軟件等出臺短視頻扶持計劃,以收入或者補貼的激勵方式來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完善短視頻行業生態鏈;

短視頻行業的持續增長,部分短視頻獲得融資,內容方和平臺受追捧;

3)社會因素:

移動端網民數及移動互聯網流量快速增長,為短視頻發展提供龐大用戶基礎;

到2021年,視頻將占據移動流量的70%,內容輕量,時間短的短視頻符合用戶碎片化的閱讀時間,并滿足用戶社交和娛樂的需求;

4)技術因素:

隨著5G的普及,流量速度飛漲,大大提高用戶數量以及用戶體驗;

大據VR等技術發展不斷地成熟,更準確的挖掘用戶的需求,實現營銷信息的有效分發;

三、市場分析

3.1 用戶規模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18億,較2020年3月增長4461萬,占網民整體的87.0%。

3.2 TOP20短視頻月活用戶數

而在短視頻行業卻存在著寡頭的現象,抖音、快手的MAU分別已突破5.2億、3.8億;第一梯隊已經將市場瓜分近80%,小眾產品在巨頭下的生存顯得無疑困難,用戶的獲取只能通過在產品定位上進行。

3.3 TOP10用戶喜歡視頻類型

通過數據顯示,搞笑和美食及旅行是用戶最喜歡的短視頻類型,分別達到了85.4%和77.9%,而在這些類型中有著搞笑垂直類產品最右、皮皮蝦。

3.4 總結

2018-2020年短視頻行業整體呈增長狀態,截至2020年6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18億,較2020年3月增長4461萬,占網民整體的87.0%,市場整體偏好,但是短視頻行業卻存在著寡頭的現象,抖音、快手的MAU(月活用戶)分別已突破5.2億、3.8億,兩家APP已經將短視頻市場瓜分近80%,小眾產品在行業巨頭下的生存生存空間顯得尤為狹小。

用戶的獲取只能通過在產品定位上進行獲取,結合TOP10用戶喜歡的短視頻類型數據圖來看,全短視頻行業用戶,喜歡觀看幽默搞笑類、美食類、旅游類和心靈雞湯類短視頻的用戶達到了85.4%、77.9%、75.7%和69.7%這類視頻的市場用戶存量很大,小眾類短視頻APP的內容可以考慮向幽默搞笑,美食、旅游這方面發展,將APP發展成為專業化垂直化的短視頻APP。

四、用戶分析

4.1 目的

通過用戶屬性,挖掘用戶本質需求,衍生出核心功能;其次,利用用戶場景分析用戶痛點需求,延伸出特色功能。

4.2 用戶細分

1)用戶年齡和城市分布情況

數據分析:

短視頻用戶正在向中青年人群、三四五線城市滲透,下沉市場將成為新的流量入口和行業增長點。表明短視頻正逐漸從24歲以下青年人群向25-35歲中青年用戶群體滲透。

從城市分布來看,目前一二線城市用戶占比過半,為52.1%,其中二線城市占比22.4%,為各類城市中占比最高,而三四五線城市TGI指數較高,分別為102.5,106.3,107.5下沉市場用戶特征顯著。近年來隨著一二線城市的逐漸飽和,下沉市場成為互聯網巨頭角逐的新戰場,將成為未來短視頻用戶增長的主要支撐。

2)短視頻用戶使用動機占比情況

數據分析:

從用戶使用動機來看,中國短視頻產品用戶使用動機TOP3中,內容觀看與分享生活為主要原因。數據顯示,75.6%的用戶表示“瀏覽有趣的內容”是大多數人選擇短視頻產品的主要原因,“分享生活中的精彩瞬間”成為短視頻用戶除“學習知識技能”外選擇短視頻產品的一項重要原因。

總結:

內容依舊是用戶選擇平臺時最關注的要素。從用戶選擇平臺時關注的要素來看,內容質量和內容多樣性是用戶關注的重點,其次是平臺整體口碑和平臺界面的舒適性,這解釋了為什么“內容型”短視頻平臺的用戶群體最為廣泛,因而位于產業鏈中游的短視頻平臺發展的重點在于如何與上游的內容生產端進行合作建立良好的內容生產、分發機制來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優質內容。

3)短視頻用戶產品使用場景占比情況

數據分析:

從用戶使用短視頻的場景來看,普遍集中于睡前、間歇場景。數據顯示,58.9%的用戶會在睡前觀看短視頻,間歇時間觀看短視頻的用戶占比普遍在30%左右。短視頻用戶主要偏好5-10分鐘的碎片化時間和10-30分鐘的中長時段。

總結:

視頻使用場景碎片化,與使用時長高度吻合。2019年我國短視頻用戶使用場景主要在睡覺前、下班(放學)后等休息時間以及工間(課間)、吃飯、通勤途中等間隙時間,使用場景呈碎片化。在使用時長上,短視頻用戶主要偏好5-10分鐘的碎片化時間和10-30分鐘的中長時段,在30分鐘以上的長時間使用的用戶占比不到20%。碎片化的使用場景與使用時間是的用戶難以感受長時間沉浸式體驗。

4.3用戶訴求

4.3.1 短視頻用戶內容偏好分布情況

總結:

從用戶內容偏好來看,幽默、美食生活、技巧知識為用戶最青睞的三大品類短視頻。短視頻以其相較于其他媒體形式(例如長視頻、文字等)具有簡練、快捷、生動的特點,因此用戶對于技巧性、實用性強的知識內容接受性更強。數據顯示,55.5%的用戶表示喜歡技巧/知識類短視頻內容,喜歡幽默搞笑和美食生活類的短視頻用戶分別占比60.90%、58.50%。

4.4 用戶場景

4.4.1 娛樂用戶

1)基本屬性:

男,22歲,未婚,二線城市,單生喜歡看娛樂視頻,打游戲

2)用戶行為:

產品經理小白一枚,學習一天感覺到累,無聊

3)用戶特征:

喜歡看娛樂、游戲、搞笑、美女、視頻

4)使用場景:

小王喜歡看娛樂、游戲、搞笑、美女、視頻,在外學習產品經理,忙完作業后,身心疲憊洗完澡躺在床上感到無聊。此時他想大把游戲放松放松,可是沒有精力,于是他想到了刷視頻于是點開了快手app瀏覽了一會覺得內容太過于傻B,又想起了抖音,但是抖音又沒有視頻類型區分得一個一個找很麻煩,最后經過舍友推薦下載了皮皮蝦,內容區分明確,想看那種類型就點那種。

4.4.2 提問社交

1)基本屬性:

女,22歲,未婚,一線城市

2)用戶行為:

尋找方法,想向大家提問如何才能從失戀中走出來

3)用戶特征:

小美大學生一枚,前不久剛分手,情緒失落

4)使用場景:

小美是一個大學生,剛分手不久,情緒失落,想尋求一些能從從失戀中走出來的方法,想問問舍友,但是又怕舍友說笑不敢問,只能通過刷視頻分散一下注意力,可是這只是一時的,轉移注意力之后就又會難過傷心,于是看到了皮皮蝦上有提問的功能,然后她在皮皮蝦上發出了自己的提問,不僅得到了皮友的關心還學到了一些方法。

4.5 用戶痛點

4.5.1 娛樂用戶

內容區分不明確

大部分的短視頻APP,在視頻類型的區分方面做得不到位,現階段此類APP大多是通過用戶一步一步去翻才找到自己喜歡類型的視頻的,有時候翻找的內容的時間過長可能會造成用戶的流失。

皮皮蝦短視頻的內容展示是通過視頻內容分類做的,讓用戶能精準找到他們想看的視頻種類。

視頻內容缺少一些正能量的東西,以及一些對社會上的關心、關愛及公益。

五、抖音—快手產品分析

5.1 抖音—快手產品戰略層分析

總結:

針對用戶的不同從產品定位上來看抖音是專業做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軟件,是一個專注年輕人音樂短視頻社區。而快手是一款短視頻記錄生活的社交平臺。

抖音的用戶群體大部分都是來自于一二線城市,商業模式更偏向于交易模式賣貨變現、知識付費…等。快手的用戶群體大部分是三,四線城市,商業模式偏向于信息流廣告和游戲類。

特色功能抖音專注于音樂短視頻、知識付費。抖音偏社交。屬性核心用戶,抖音;優質內容貢獻者。快手;草根內容貢獻者。

5.2 抖音—快手產品功能結構圖分析

5.2.1 抖音產品功能結構圖

5.2.2 快手產品功能結構圖

5.2.3 總結

1)抖音

快手:偏粗俗,反應社會底層的各種生活,專注農村展現真實生活。

快手:強調人,每個人的生活值得被記錄,注重底層,注重社會。

快手的用戶定位是“社會平均人”。快手用戶分布在二三線城市是由中國社會的形態所決定的。把所有的快手用戶抽象當成一個人來看,他相當于一個‘社會平均人’。中國人口中只有百分之七在一線城市,百分之九十三的人口在二三線城市,所以這個‘社會平均人’就落在了二三線城市。”

分析抖音APP功能結構圖得出,該APP的主打功能是制作拍攝音樂短視頻,和電商合作,社交方面。

2)快手

抖音:偏深層,內容的裝飾及表達更高明,專注城市崇尚品質生活。

抖音:強調內容,偏向于垂直領域的內容推送,注重設計,注重娛樂。

抖音平臺一般都是年輕用戶,配樂以電音、舞曲為主,視頻分為兩派:舞蹈派、創意派,共同的特點是都很有節奏感。也有少數放著抒情音樂展示咖啡拉花技巧的用戶,成了抖音圈的一股清流。

分析快手APP功能結構圖得出,該APP主打的功能是制作拍攝短視頻和直播粉絲互動

5.3 抖音—快手產品核心功能對 以及功能借鑒

1)快手“精選”,抖音“朋友”

總體來說,這兩款產品的功能結構大致類似,最核心的區別在于快手將全屏信息流的“精選”模塊放在導航欄,而抖音將新上線的“朋友”版塊放在底欄(還在灰度測試中)。

在8.0版本上線之前,快手的視頻內容全部采用雙列卡片流的形式,而相比之下,抖音的全屏信息流模式給了用戶更沉浸式的內容消費體驗,(一屏只展示一個視頻內容,沒有別的視頻板塊干擾用戶的視覺,不會對用戶的視覺中心產生干擾)同時這種被動接收的方式也更有利于其通過投放信息流廣告實現商業變現。

因此,快手的“精選”板塊彌補了這塊短板,通過單列+雙列的形式優化了用戶體驗,同時也給了用戶更多的選擇權。

而抖音新上線的“朋友”板塊也是基于它在社交關系這一塊的不足做的一次大膽嘗試。“朋友”板塊用來展示互相關注的好友的相關動態,類似微博的好友圈微博動態。關注列表中大多數為單向關系,比如某個感興趣的創作者,而“朋友”板塊則更強調了平臺內的雙向關系,這有利于促進用戶在平臺內的社交關系的構建和深化,從而增加用戶粘性和沉沒成本。

總結:

皮皮蝦首頁的視頻信息展示是多窗口多內容的展示方式一屏會出現2-2.5個內容,不僅有視頻內容還有文字內容,再加上頂部的導航欄,一屏的展示的窗口及信息過多,會給用戶視覺上造成一定的干擾及視覺疲勞,因此,在皮皮蝦后期迭代中,可以參考快手和抖音全屏信息流模式

2)拍攝功能

對于內容社區平臺而言,內容無疑是其核心。從快手和抖音的產品迭代過程可以看出,雙方都在積極開發及優化拍攝類型、工具、特效等,以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降低他們的創作門檻。

兩款產品在拍攝功能類型上大體相似,最大的區別在于視頻拍攝時長、快拍和K歌功能。快手的視頻拍攝時長為11秒/57秒/5分鐘,而抖音的拍攝時長為15秒和60秒,相比之下,快手用戶有更多的選擇性,這更有利于其內容生態的擴展。

此外,快手比抖音多一個K歌功能,這個功能很好地契合了下沉市場用戶的需求。對于三四線城市的用戶尤其是中年人來說,K歌是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娛樂方式。而抖音則比快手多一個快拍功能,這也降低了用戶的創作心理門檻,鼓勵用戶隨時隨地用抖音記錄生活動態。

總體來說,兩款產品的拍攝功能基本相似,又基于平臺的定位和用戶群區別而各具特色。隨著兩款產品的用戶群不斷泛化及越來越高的重合度,未來也必定會有更多類似功能的開發,包括整個生態產業鏈上下游工具的開發。基于產品定位和目標用戶群,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需要投入持續的探索和不斷的產品優化迭代。

總結:

快手,皮皮蝦同作為一個針對3、4線城市用戶的PP,皮皮蝦應該學習快手如何增強用戶與APP的黏性,留存度。

同作為短視頻APP因此在皮皮蝦以后的迭代過程中,拍攝功能以及拍攝類型,工具、濾鏡、特效多向抖音快手學習。

可以適當的加一些與用戶有互動的游戲或者娛樂方式,增加平臺直播的種類類如吃喝、游戲、娛樂、戶外等,再者平臺可以嚴選一些質量高的主播,增加主播和用戶互動的頻次,讓用戶得到歸屬感,從此提高用戶于皮皮蝦app的黏度。

3)點贊/取消點贊功能

快手和抖音的點贊方式都是一樣的,雙擊屏幕。唯獨取消贊的方式不一樣。和抖音相比較快手取消點贊的互動感更強一些。

總結:

皮皮蝦的點贊還是依靠于點贊按鈕,這會給一些用戶的操作上帶來不便,因此,在皮皮蝦后期迭代中,可以參考快手的點贊/取消點贊的功能,這回給用戶帶來一些沉浸式的體驗

4)社交功能

兩款產品在社交功能上大體相似抖音和快手的都采用了列表式的消息分組,最大的區別在于是抖音的互動消息回復右邊會顯示視頻的內容基本信息,快手的消息里面加了動態。

皮皮蝦的好友關系僅限于內容創作者和內容消費者之間,皮皮蝦app甚至沒有【私信】這一功能,用戶的關系僅限于【關注】與【被關注】,它的消息功能只限于皮皮蝦官方給出用戶的一些消息。因此皮皮蝦在后期的迭代中可以加入私信功能

六、總結

6.1 SWOT法分析

S優勢

  1. 用戶忠臣度高,年齡成熟,消費能力強
  2. 平臺產生內容優勢
  3. 母公司字節跳動強大現金流支撐,引流能力強

W劣勢

  1. 優質內容創作困難,非優質內容得不到關注和反饋,影響用戶創作的積極性。
  2. 監管制度大,用戶體驗差
  3. 無好友系統,社交關系連不強
  4. 官方引導力強,限制生產力

O機會

  1. 內涵段子用戶對姊妹產品
  2. 市場幽默搞笑垂直類的產品少
  3. 開放多元的平臺有利于內容創造與分發。

T威脅

  1. “段友聚集地”內容監管更加嚴厲
  2. 盈利模式少,尋求多種產品變現模式

6.2 總結

1)用戶群體

皮皮蝦是搞笑內容社區的頭部應用,三兩者在用戶積累上都有著不同的群體特征,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才能建立自己的用戶壁壘。

2)商業模式

在商業模式方面,由于快手,抖音的發展歷史較長,因此在商業模式上更加地成熟,而皮皮蝦則需打造屬于自己的盈利模式,例如借助字節的優勢加大運營的推廣力度,在直播方面下功夫,捧出或者引流一個平臺大主播,可以來帶動直播板塊的用戶活躍度。

3)功能

皮皮蝦則是在功能點上做優化,通過精準的算法推薦,生產出優質的神評以及內容,強大的內容運營留住了用戶;用戶對平臺忠誠度更高,形成了濃厚的社區文化,如果皮皮蝦能夠利用這個優點去重新拓展關系鏈才能更好的留住用戶。

4)內容生產

在內容生產方面,皮皮蝦原創優質內容較少,很多都是外網的搬運且大多內容同質化;因此引入原創內容是必要的,增加原創內容運營以及加大對原創作者的激勵,才能使得平臺在內容上建立壁壘。

5)行業監管

隨著短視頻行業的制度不斷完善,內容監管也變得愈發嚴格,產品核心競爭力已經比的不再是技術。

猶如劉天在中臺產品經理寶典中提到的三段式產品發展規律所說:如今行業飽和,產品時代即將過去,市場時代來臨;“市場為王”無不說明著如今用戶和市場的重要性,搞笑類社區重心的轉移也是在印證著這一說法。

 

本文由 @就叫小王叭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4人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