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優化暢想(二):令做題更效率更具人情味

本文將結合需求目標和【心流】設計模型,探討如何優化自學產品中做題體驗,同時對產品的可拓展價值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和挖掘。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具體是怎么樣的:

一、優化前情分析

1. 背景:想要做什么

如下圖所示,想要優化承載做題操作的相關界面,以及操作交互(分為主下圖觀題類型和客觀題類型):

2. 目的:為什么要做這個優化

通過體驗分析,目前發現各階段流程中存在如下不同的體驗問題:

(1)推題邏輯缺乏變化和挑戰

可以理解為,任務的難度與當事人的能力無適合的匹配機制:

  • 當任務的難度遠高于當事人的能力時,讓使當事人深受挫折,接著是擔心,最后產生焦慮;
  • 當任務的難度遠低于當事人的能力時,當事人會感到輕松,繼而會覺得無趣;
  • 當任務的難度過低,當事人的能力也較低時,雖然難度與能力相匹配,但當事人會趨于淡漠,對事情無動于衷;
  • 只有當任務的難度適中,當事人的能力也適中時,當事人投入心力、獲得反饋、達成目標、獲得成就感、產生樂趣,從而獲取【心流】體驗。

(2)學生可能無法完全投入做題任務

無法完全投入的因素可以分為如下兩種:

  1. 主觀因素可能是因為當事人自身的身體因素,譬如:身體疲憊、情緒波動導致無法集中注意力;
  2. 客觀因素則可能是因為當前任務缺乏明確的目標和適當的反饋激勵導致挫敗感和無趣感。

(3)部分界面不易理解操作

當用戶對某項事物無法擁有掌控自如的感覺時,則難免會產生一種被動感受,會擔心事態朝向“失控”的方向發展。通過流程體驗發現如下各環節中存在不同程度另用戶感到難以掌控的問題:

  • 題目模塊和書寫作答模塊布局:主觀題作答時題目收起交互較累贅,用戶“整體檢查”需求未被滿足;
  • 連接藍牙筆:連接成功時,連接成功提示意義不大,點擊后可更換藍牙筆的操作也沒有明顯提示;
  • 報錯按鈕:按鈕樣式過強,有在引導點擊的感覺,但實際上報錯一種非常低頻的操作;
  • 標記:根據產品經理反饋,標記按鈕使用頻次較低,且按鈕狀態交互不易識別,操作指引不清晰(哪些地方可以標記,哪些地方不可以標記,都必須用戶嘗試后才能知道);
  • 書寫作答:第一次書寫沒有引導,因此第一次書寫的試錯成本還挺高;
  • 切上/下一題:缺乏快捷手勢操作,且切上一題與切下一題的視覺表現相同(個人認為切下一題的頻次和優先級永遠高于切上一題);
  • 提交:在未到最后一題時提交按鈕不可點,因為在最后一題前永遠屬于干擾信息,且規則復雜,對用戶而言有一定的理解成本。

3. 目標:期望通過優化達成什么結果

期望可以通過優化提升用戶學習做題時的投入度,從而提升其在產品內的學習效率。

(1)匹配用戶水平,利用變化和挑戰減少做題的枯燥感

優化推題邏輯,根據學生作業和考試水平定檔,推送與檔位匹配的難度題目,避免因題目太簡單導致的無趣感或題目太難導致的挫折感。

(2)提供【投入】準備,營造學習的儀式感

  • 提供準備狀態的引導,如視覺激勵圖或聽覺激勵語音,冥想狀態引導和白噪音專注引導等;
  • 拆分復雜的任務流程,提供階段性的任務目標反饋。

(3)降低流程復雜度,保障用戶對任務的駕馭能力

  • 看題時保障題目信息的完整展示,書寫作答時保障同步信息的露出;
  • 弱化藍牙筆已連接后的狀態,補充可更換藍牙筆的提示;
  • 弱化報錯按鈕,降低視覺干擾;
  • 調整標記功能,修改為標記模式,明確可標記區域的指示;
  • 增加書寫首次引導,避免初次使用時犯錯;
  • 新增左右橫滑切題手勢,調整按鈕層級,使高頻操作更加便捷明顯;
  • 整理提交場景,新增答題卡提交場景,降低理解成本,培養檢查習慣。

4. 用戶場景:要優化用戶的哪些場景

本次優化會兼容如下兩個用戶學習場景:

  1. 快捷切題的場景用戶可以快捷切換至任意一題,便于續答和檢查操作。
  2. 整體檢查場景用戶完成主觀題問答后,需要整體進行書寫同步狀態的檢查,此時應保障書寫信息盡可能多的露出。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梳理出本次優化的需求內容,然后我們需要繼續探討需求內容是否契合目標人群的痛點?又能否為產品帶來更多更高的價值和利益?

若不能,我們則需要思考如何調整需求,來平衡用戶價值與商業價值之間的沖突;若二者可兼顧,我們則可以繼續思考下一個問題“如何將需求目標轉化為用戶行為,使其能夠高效順利地使用我的優化設計”。

二、優化過程思考

1. 確立設計指導模型

為貼合學習場景的使用感受,首先我們需要確立一個設計指導模型,假設我們采用下圖的【心流】設計模型:

關于模型的思考,請參考文章《塑造【心流】體驗,學習產品也能讓用戶上癮》。

根據模型指示,當目標用戶【學生】進入任務流程【做界面】時,為了保障其能夠投入任務【做題】并獲得激勵反饋【讓學生覺得有趣的東西】,我們的設計必須要符合圖中的兩點訴求:

  1. 降低操作門檻,保障使用能力。
  2. 提升反饋期待,激發執行動機。

2. 結合需求目標和設計指導進行方案探索

那么,我們按照前情分析中的優化目標來進行逐一的方案探索:

(1)匹配用戶水平,增加推題的變化與挑戰

對標問題:推題邏輯缺乏變化和挑戰。

解決思路:提供游戲化檔位機制。

思路分析:假設采用刷題段位制,根據刷題段位判斷當前用戶對各難度題目的掌握熟練程度,從而推送對應的題目組合。遵從由易至難的原則,使用戶能夠面臨更多變化和挑戰,刺激挑戰欲和成就感。

(2)營造儀式感,幫助用戶進入狀態

對標問題:學生可能無法完全投入做題任務中的主觀因素。

解決思路:提供儀式感設計。

思路分析:儀式感是一種可有可無,但是卻消耗時間的行為。在設計儀式感時,是為了讓人對時間、精力的付出通過儀式感獲得一些心理上的感受。儀式感也是人內心獲得情感最直接的方式,這個感覺是儀式感賦予的心理作用。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儀式感設計更多地滿足用戶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來幫助用戶更好的投入當前的任務。上左圖為潮汐提供的視覺儀式感引導,上右圖為網易云提供的互動儀式感引導,此外還有深呼吸引導、白噪音、輕音樂和冥想等聽覺引導方式,可作為我們儀式感設計的借鑒。

(3)兼顧“整體檢查”場景,提供對應區分設計

對標問題:主觀題作答時題目收起交互較累贅,用戶“整體檢查”需求未被滿足。

解決思路:提供看題模式和檢查模式兩種區分設計。

思路分析:學生的使用場景是在PAD上看題,在本子上書寫作答。在此場景中,學生需要注意書寫在本子上的作答有沒有同步到PAD上,因此書寫內容需露出一部分在PAD上,以便于學生確認同步無誤,部分學生在書寫完畢后也會做整體檢查的需求。因此,看題階段必須保障題目內容的完整清晰露出,書寫階段則需提供書寫同步感知,及完整預覽已同步內容的便捷操作。

(4)明確操作提示,調整藍牙筆狀態交互

對標問題:藍牙筆連接成功時,連接成功提示意義不大,點擊后可更換藍牙筆的操作也沒有明顯提示。

解決思路:將連接成功后的“已連接”文案調整為“更換筆”,持續3S后自動收起。

思路分析:連接藍牙筆是一種必要操作,否則用戶將無法執行書寫作答的操作,但更換藍牙筆是一種低頻場景。因此,連接成功時展示的“更換筆”提示可以使用戶明確該按鈕可承載的操作,之后收起隱藏僅露出圖標避免低頻操作長期停留在界面對用戶形成干擾。

(5)歸納主次關系,弱化低頻操作按鈕

對標問題:報錯按鈕樣式過強,有在引導點擊的感覺,但實際上報錯是一種非常低頻的操作。

解決方案:弱化按鈕樣式,降低低頻操作的干擾。

(6)完善操作引導,提供指意明確的操作模式

對標問題:根據產品經理反饋,標記按鈕使用頻次較低,且按鈕狀態交互不易識別,操作指引不清晰(哪些地方可以標記,哪些地方不可以標記,都必須用戶嘗試后才能知道)。

解決思路:調整為指意明確的模式化,使用戶明確當前可執行的操作范圍和內容。

思路分析:標記模式中僅展示支持手勢滑動標記的區域和相關操作,解決操作指引不清晰的問題,同時也能使用戶更專注于當前任務,減少使用時的迷茫感。

(7)增加便捷手勢,用主次視覺引導操作

對標問題:缺乏快捷手勢操作,且切上一題與切下一題的視覺表現相同(個人認為切下一題的頻次和優先級永遠高于切上一題)。

解決思路:增加快捷手勢引導(每個設備/賬號ID僅出現1次),調整上/下題按鈕視覺主次關系。

思路分析:弱化切上一題按鈕的原因是后續準備加入答題卡,答題卡切題效率要遠高于反復點擊“上一題”按鈕。

(8)降低理解成本,培養檢查習慣

對標問題:在未到最后一題時提交按鈕不可點,因此在最后一題前該按鈕屬于干擾信息,且規則復雜,對用戶而言有一定的理解成本。

解決思路:參考競品,將提交與答題卡進行融合,使檢查答題卡并提交成為最后一環的必要操作。

思路分析:融合答題卡與提交功能,保障流程的線性統一,降低用戶的理解成本。答題卡功能能夠更好的兼顧“快速跳題檢查之前題目后再提交”的需求,同時也幫助學生培養先檢查是否漏題再提交的習慣。

以上提出的優化點,著力于結合需求目標和設計模型,期望在達成目標的同時能夠保障用戶全情投入到下一個用任務環節中。

相關文章

1  塑造【心流】體驗,學習產品也能讓用戶上癮

2  產品優化暢想(一):令自學找題更輕松

 

本文由 @愚者秦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1人打賞

文章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品牌行銷策略,產品行銷與設計,各類型行銷推廣案例分享-品牌行銷點點讚 » 產品優化暢想(二):令做題更效率更具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