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標簽體系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設計連接前后端同學將業務需求在開發落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作者圍繞標簽化設計談了談自己的看法,與你分享。
一、什么是標簽
百度釋義:網絡標簽(Tag)是一種互聯網內容組織方式,是相關性很強的關鍵字,它幫助人們輕松的描述和分類內容,以便于檢索和分享,Tag已經成為web 2.0的重要元素。
標簽將內容的組織權利從網站管理者下放到用戶手中,充分體現了web2.0自下而上,用戶參與的特點。以上為百度百科對于網絡標簽(以下文章都統稱為“標簽”)表述的已經足夠讓大多數人理解了。
標簽體系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設計連接前后端同學將業務需求在開發落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市面主流樣式都是圖形+文字的組合,作為設計者在設計中往往會因為標簽設計的淺顯簡單而忽略掉標簽設計的重要性,給設計師在設計上造成了生硬刻板的印象。出色的標簽設計會根據業務需求,采取圖形+品牌理念的設計策略,此類標簽擁有獨特的視覺符號,方便用戶快速識別,提升信息轉化的效率。
標簽就相當于連接內容的“傳聲筒”,其聲量的大小可以影響到用戶的決策。依托于用戶場景,如果能夠做好本職工作,將重點信息內容透傳給用戶側,對提升用戶對內容的認知度有所幫助,輔助用戶予以決策,即標簽的價值。
簡而言之,標簽就是結合產品內容和特征提煉出的一種關鍵詞,便于用戶根據自身需求查找和使用的一種描述和定義。
二、標簽使用場景
1. 電商類
基于業務側用戶的使用場景挖掘,通過符合用戶預期的機會點才能找到有效設計。標簽為延續用戶行為推波助瀾,不同行業都有著各自特有的行業屬性標簽,標簽化體系在電商領域運用也最為廣泛。
當下比較火的淘寶、京東、拼多多等,算得上電商類標桿性產品。目下為了迎合用戶的購買喜歡,提升下單轉化率。流行的做法是根據用戶的瀏覽行為等數據將各類用戶、寶貝、商家貼上標簽,再利用算法機制推送符合用戶喜好的寶貝和店鋪,使得流量能夠合理分配,當店鋪的寶貝與對應的人群契合度越高,店鋪的人群就越精準。既迎合了用戶口味,節省了買家購物時效,又提升了商家的轉化率。打通這一渠道的關鍵就是”標簽化“。
筆者也只是挖掘了一部分標簽,可以看出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下五個標簽維度:
- 產品屬性類;
- 優惠類;
- 寶貝所屬大類;
- 營銷場景類;
- 榜單類;
▲ 商家店鋪標簽
商家店鋪所屬類目相對穩定,基本上一個店鋪所售產品都是同一類型,產品定位相對明確。所以店鋪標簽相對而言不會太多,以上「商家店鋪標簽」只是一部分標簽類型。
▲ 寶貝標簽
▲ 排行/榜單
在消費場景中,產品為追求打造持續的“逛街”感,同時又要有效降低用戶疲勞感。在用戶逛的過程中,利用突出賣點和利益點等要素,這時候標簽化體系就可以迎合用戶需求,達到用戶轉化目的。但由于大多數用戶在逛的場景中消費目的性不明確,產品通過提取不同維度更多元化的標簽,可以精準的將寶貝推送給用戶,促進下單轉化,進而有種“千人千面”的效果。
2. 金融類
▲ 支付寶金融模塊標簽
通常我們所涉及到的常見金融類標簽維度有以下三類:
- 平臺保障類;
- 產品風險類;
- 金融產品大類;
可以想像在銀行、證券交易所這類機構辦理業務的很多時候,需要跟工作人員反復溝通,以確保交易的安全性。
在金融類產品標桿支付寶中,標簽同時也起到與用戶溝通的作用,當各類輔助交易的關鍵信息進行符號化之后,承載著更多信息源,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關注的信息源來篩選金融產品。從某種程度來看,正確對用戶引導也確實大大降低了客服進線壓力,還能通過標簽幫助用戶理解內容信息,符號化的標簽信息加強用戶對信息的記憶。
在界面設計中,進行符號化之后的圖形+文字標簽文案,可以清晰的在當前界面中向用戶透傳出金融產品的關鍵信息,提升用戶對金融產品的快速認知,來幫助用戶進行甄別交易可行性。
3. 招聘類
▲ Boss直聘
常見互聯網招聘產品標簽維度有以下四類:
- 企業規模類;
- 工作性質類;
- 崗位要求類;
- 技能要求類;
互聯網招聘類產品將求職者和企業連接。為了方便求職者在平臺能夠更高效的找到與自身匹配的工作,將各JD和企業關鍵信息標簽化處理,細分后的內容與用戶標簽匹配,更精確的推送在求職者面前,使得信息更加聚焦,提升內容轉化,增加溝通機會。求職者會根據標簽內容調整自身簡歷及面試準備,增加拿到offer的幾率,同時也提升招聘方對人才的滿意度。大幅度提升求職者和招聘方的雙向使用體驗。
三、設計總結
結合上述不同行業標簽維度的用例和顯性效果,大致可以看出標簽設計的幾類設計特征。
- 標簽符號化:文字+圖形的設計語言;
- 不同維度的標簽設計樣式不同,樣式切勿吸睛奪目制造視覺干擾;
- 標簽設計的文案(字段)長短盡量簡短清晰,具有一定的識別性,易通性;
- 一般官方平臺類屬性標簽區別于通用產品標簽,強調一定的視覺效果;
- 標簽也需要分層呈現,注意優先級排序;
再小的點也能做出有深度的設計~
后續會繼續針對工作中細微之處做一些設計見解,如果你也喜歡研究細節,歡迎關注,一起進步~
本文由 @禪悅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