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為了提升產品的用戶轉化率、提高用戶留存,產品設計需要依據不同場景做出相應設計方案,以優化用戶體驗。等待場景是App常見場景之一,在這一過程中,如何緩解用戶等待焦慮,是產品設計需要考慮的問題。本文作者總結了緩解等待焦慮的幾個優化思路,也許會對你有所幫助。
先問提一個問題。
Q:如果產品內某個內容的加載時間過長,用戶有焦慮情緒了,你會怎么優化?
A: 弄個有趣的loading動畫?或者寫句趣味性文案?
我想這也許會是大多數人的答案。
進入正文
【等待過程】是日常APP最常見的場景了,比如等待上傳文件、等待司機接單……但“漫長”的等待過程,難免會引起用戶的負面情緒:焦慮、緊張、甚至暴躁,使得相關產品數據(如活動轉化率)往下滑。
今天老和就來幫大家整理出【等待焦慮】的多個優化思路,讓自己實際工作中有更多的思考與參考對象。而不是只想到loading動畫而已。
一、將等待過程轉換成任務
這個是屬于【概念轉移】的做法:將等待過程賦予另外一層概念,讓用戶不覺得是在等待,而是在完成另外一件事情/任務。這樣用戶就能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等待”原本內容的加載完成。
比如在花小豬等待司機接單時,用【領取紅包】來代替等待司機接單過程。等待時間越久,得到的紅包越多越多。以此緩解用戶焦慮情緒、降低取消訂單的意愿與漏斗。
二、等待超時給予福利
這個的重點放在了時間超時的反饋,當等待時間超過了某個閾值時(如xx分鐘),產品可以考慮給予用戶某種優惠、福利等。通過這種“獎勵”削弱時間過長給用戶帶來的不便之處,減少相關產品數據的下滑。
舉一下日常生活案例:木屋燒烤:下單后若超出30分鐘(以沙漏時間計算)未上滿菜品,未上的菜品會直接免費贈送。
從而降低用戶差評與焦慮情緒的發生,提升用戶好感度與復訪率。
再如辣宴:在用戶等待排號時設計了優惠規則:等位時間每超過xx分鐘,則優惠多少元。避免用戶等待過長離店而去。
三、找點事做
在等待過程中給用戶安排別的操作、活動,讓用戶在另外的事項尋找樂趣,從而轉移在等待過程中的注意力。
比如:為了讓斷網等待恢復的用戶不會無事可做,Chrome瀏覽器設置了一個【小恐龍跳躍】游戲,如果你敲擊一下空格鍵,那么小恐龍就會動起來,以此躲避各種障礙物。
再如,Dribbble的404頁面弄了一個【換色游戲】,用戶可以自主選擇不同色系下的顏色照片,在換色游戲中減輕焦慮感。
還有現實生活中的海底撈,在等號時給消費者安排各種事情 打發時間(做指甲、玩游戲等),從而減少焦慮情緒,促進訂單成交率。
四、轉移注意力
跟【找點事做】相比要稍微弱化一點,【轉移注意力】不提供額外的操作/活動,單純只通過頁面上的視覺元素來轉移用戶注意力,達到緩解用戶焦慮的目的。
比如去哪兒旅行,之前的loading動畫是一只行走的小駱駝。隨著加載時間越長/等待越久,小駱駝的行走速度會越來越快,直到最后飛奔起來。
再如鳳凰新聞的缺省頁面,會在頁面下方提供一句【名人名句】,通過讓用戶Get到新信息來緩解焦慮。
五、信息透明
讓用戶知道當前處于何種進度、系統正在處理什么等信息透明化展示。讓用戶對內容的加載是【有預期、可掌控】的,能大大降低焦慮情緒的發生,畢竟只有未知的事物才會令人畏懼。
如唯品會的【回到頂部】icon,若頁面繼續向下尋找商品時,就會顯示【已加載商品數與總商品數】。這樣用戶就可以對商品數量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知道頁面有多長,能判斷是否繼續瀏覽商品。
我們常見的下載進度、倒計時也是這個原理。
六、拆分流程/步驟
這個就從操作鏈路上去優化了,將原本【數量多、鏈路長、操作復雜】的內容拆分成N個子流程/步驟。讓每個頁面只完成一件事,分布式引導用戶既定的目標,避免一上來就給用戶設置一大堆東西,沒操作前就感到焦慮了……
如易車APP上添加我的愛車時,需要輸入【品牌車型、車輛號碼、發動機號、車架號碼】等信息。系統則優先展示前面2個必選項,等輸入完畢后再顯示后面2個選填項,分布式引導用戶少量且重要的信息。
包括有道詞典的引導頁,也是先讓用戶選擇一級身份,然后再去選擇二級身份。
結語
以上就是老和針對【等待過程緩解焦慮情緒】的多個思考點,都是日常遇到一些設計細節積累起來的,不知道有沒有命中你的需要or新知識呢?
#專欄作家#
和出此嚴,微信公眾號:和出此嚴,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枚在鵝廠成長中的‘90后老干部’,主產各種接地氣的交互/產品干貨。以做產品的方式,寫好每一篇文章。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