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進大廠是很多產品人的夢想,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去大廠的,如果你是一個小廠產品經理,該如何做職業規劃呢?大廠和小廠都有各自的優勢、缺點,本文作者從工作經歷出發,結合自己的個人視角,分享了四點小廠產品經理保持競爭力的方法,供大家一同參考學習。
經常有人讀者加我之后,就問我是不是阿里的,在這里要澄清一下,我沒有在互聯網大廠呆過,不過呆的最大廠也有好幾萬人,是一家上市IT公司,這幾年一直混跡于中小廠里面。
今年出了一本產品思維書籍,并且偶爾在網上寫寫文章和對外分享,慢慢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我的讀者里面也是中小廠的產品經理居多。
別看經常有網友吐槽在大廠當螺絲釘,天天和人撕逼沒有成就感,但是逢年過節發福利和發起期權和年終獎,那也是逃不過真相定律啊!
此處實名羨慕,我是從來沒有領過聯名月餅的打工人!
反觀中小廠的產品經理,活沒少干,但是福利待遇、培訓體系、成長空間等方面和大廠比,都存在明顯的劣勢。
而且最重要的是小廠沒有核心業務或者壁壘不高,隨時都有關門的風險,所以今天聊一聊小廠產品經理的出路在哪里?
其實小廠產品經理的出路可以是去大廠鍍金,或者也是在中小廠當一名產品負責人,甚至是去創業。這和我在產品經理的職業規劃中是一致的。
但是如何才能讓自己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并且保持競爭力,把出路的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里,這是小廠產品經理現在就要開始準備的事情。
以下分享幾點小廠產品經理保持競爭力的方法。
一、專攻專業能力
中小廠的產品經理做的事情多并且做的雜亂,通常每個人要負責好幾個模塊。你別看中小廠麻雀雖小,但是也要五臟俱全。
- 從系統端分為:APP、運營管理系統、SaaS、產品增長、數據分析、項目管理、CRM、工作流等項目。
- 從業務端分為:金融、醫療、支付、B端、C端、電商等行業。
一家小廠往往是業務端和系統端都要滿足支撐。造成的后果就是每個點都懂一點,但是每一塊都不精,而且中小廠的產品受制于資源限制,做出來的東西,很多都是閹割版,也就談不上競爭力。
這里要思考一件事情,保持職場競爭力并不是公司讓你做什么,而是你想要變成什么樣。
產品經理晉升路徑分為 專家線和走管理線。小廠人本來就少,走管理線的概率比較小。
如果想著去大廠,那么最好在某1個點有3-5年的積累,主要職業方向是專家線。
在杭州,阿里招人大多范圍覆蓋p6-p8級別,而且這些崗位很多就是從小廠招聘的,這些要求候選人在某一方向有一定的思考,比如交易、營銷、風控、策略、crm、物流等方向。
G君之前是我的同事,由于我手里工作比較多,接手了我手里的風控相關工作,在交接的過程中,我發現G君對業務比較熟悉,還能舉一反三,后來我們同事了一段時間,G君去了螞蟻金服做風控相關工作。
G君之所以能去螞蟻,和他最近幾年的工作經歷走專業路線有關系,在我司之前就找一家數據風控公司做產品,在我司屬于場景端做風控,相當于這幾年專攻風控產品,并且既有甲方又有乙方的項目經驗。
加上自己對行業的有一定的理解,當時螞蟻缺人,雙方一看匹配度非常合適,所以順利經過了面試。
二、深度思考
我記得之前在一家公司的老板說到深度思考的時候,老板拍著大腿說,我要是在你這個年紀知道了深度思考要有多好。
這位老板是馬云的學生,當年馬老師喊他去創業,他沒去,為此還耿耿于懷了很久。
深度思考首先是一種習慣,可惜的是我發現大部分小廠產品經理都不具備該項能力,核心是他們對任何問題都淺嘗輒止,沒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好奇心。
比如在排查線上問題時,一般人是排查完了就完了,高手會復盤這件事情為什么會發生,還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解決完成之后,還有沒有什么邏輯缺陷和改善空間,如果經常能這么思考問題,長久以往思考能力絕對有大幅提升。
深度思考還體現在思考問題的本質。比如金融產品經理的本質是資金、風控和渠道。繼續拆解資金、風控和渠道的本質以及分別如何獲取優勢。
能一眼看透本質的人注定和看不透本質的人有天壤區別。
這又體現在了產品經理最最核心的能力上,答案是決策力,而決策力就來自自己的深度思考和經驗積累。
三、知識體系化搭建
我有個習慣,每當做完一件事之后,都會去對標行業最好的做法并且思考,如果是非常高階的人他會怎么做。
比如如何招人,我想到的是應該問那些問題以及怎么快速考察一個人的能力,接著就去網上找看看其他人是怎么準備面試問題的。
這樣做的好處是在每一個點上面,盡量做到體系化的思考,確保我做的每一項選擇都是有決策依據。
在產品設計上,之前我文章有分享過B2B平臺以及金融后臺系統搭建,還有汽車行業玩法,這都是在系統層面和行業層面體系化思考和總結。
之前我招了一位同事也有體系化思考的優點,在他剛剛來公司的時候,向我問一些產品現狀問題,比如這個模塊當前是為什么這樣設計,然后他會提出還可以怎樣更好的設計。
每次說到更好的設計,就感覺大家思路都能對上,因為這也是我想做還沒有做的事情,而這背后就是有他對產品體系化的思考,知道好產品的血和肉。
四、學習和輸出
要在每一個點上有體系化的知識體系,其實是一件很費時間并且很漫長的事情,這也是為什么我建議大家在某一方向持續深耕,人的精力有限,學習的范圍太寬,就難免失去深度。
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我強烈建議大家要做具體的輸出,這種輸出是分享、寫公眾號等。
我自己在汽車行業,當時在寫一份新零售的bp,為了驗證我對汽車行業的整體看法,在當時查遍了一些研報但是發現并沒有我要的信息。
于是我看到海口要舉辦一場汽車論壇。當時我就自費去了海口現場,一場會議聽下來,最后把自己腦子里零零散散的行業看法串起來來了。
為什么要耗費這么高去和別人交流,這也是交叉驗證確保我深度思考到位,確保學習效果,而不是一個人在那里自high。
輸出很多時候能倒逼自己思考以及倒閉自己體系化整理知識體系,每次要去分享的時候是我最痛苦的時候,但是分享完又是我最開心的時候。
從去年到現在,我先后在杭州的產品思享會、上海的Qcon軟件大會、以及杭州的pmTalk上分享過。
從第一次在產品思享會大家聽不懂,到Qcon大家覺得是干貨,到上個月pmTalk 分享大家反饋很強烈,感覺只要有輸出,就一定有進步。
我記得去年Qcon大會分享的嘉賓老師基本90%都是一線大廠的高p同學,我一個不知名小廠同學,通過我的經歷和學習,一樣也能和大家在同一個舞臺交流。
因為輸出還有機會認識很多人,通過模仿他們優點,提高自己的認知,這招屢試不爽。
最后
窮人家的孩子要早當家,擺在小廠的產品經理面前的出路并不多,小廠產品經理必須要有危機意識,體系化構建自己某一方面的核心能力,變成不可輕易被替代,這才有可能敲門大廠或者走向管理崗位。
“也許你感覺自己的努力總是徒勞無功,但不必懷疑,你每天都離頂點更進一步。今天的你離頂點還遙遙無期。但你通過今天的努力,積蓄了明天勇攀高峰的力量。”
和所有小廠的同學共勉~。
#專欄作家#
青蛙王子,微信公眾號:guatalk,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