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在年末的時候,市場部的小伙伴就會開始制定年度市場計劃,規劃著每年的預算、營銷的手段等等,但是做出來的市場計劃不一定能用上,這是為什么呢?本文作者分享了“市場計劃”應該怎么做,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今天想聊聊如何做年度市場計劃。
我發現,很多市場人不知道如何制定真正的市場計劃;他們的市場計劃看起來就是,把預算換算成廣告資源,然后全年鋪排下去——這和孩子堆積木沒有區別。
而且,90%的市場部在做明年規劃時,都在秉承著一些“聰明”的原則,比如:
- 廣告是為用戶服務的,要貼近用戶視角;
- 媒介碎片化時代,必須要做整合營銷;
- 充分考慮競品動作,制定針對性的競爭策略;
- 營銷環境變化太快,不要做全年規劃;
- 算清楚成本和收益,才能向老板申請更多預算;
你同意以上這五個原則嗎?這五點看似合理,但在我看來都是錯的,真正的原則與上面五點恰恰相反!
- 廣告不是為用戶服務,而是為品牌戰略服務;
- 在談整合之前,要先談聚焦;
- 市場目標不是為了贏得競爭,而是為了避開競爭;
- 一個爛計劃,也比沒有計劃強;
- 只算成本收益,老板并不會給你更多預算;
今天,我們要消化的課題就是——市場計劃,我們一起破除那些錯誤的經驗,為明年制定出一份真正有用的市場計劃。
一、廣告不是為用戶服務,而是為品牌戰略服務
市場人或者廣告公司在做全年規劃時,在廣告層面用到的詞匯都是“話題預熱”、“引爆全網”、“激發分享”……似乎,用戶喜不喜歡、討不討論,就是衡量市場人工作成績的唯一KPI。
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廣告被用戶捧上天,也不一定能解決商業問題;我們做市場計劃時,首先應該明確的是:廣告要達成的什么樣的戰略目的,而不是要達成什么樣的KPI。
我們舉個例子,前幾天,百度的一條創意廣告刷屏了,叫《你說啥》。
互利網的出現,讓年輕人和父母一代產生了很大的溝通障礙;996、氪金、PUA……顯然,父母已經跟不上我們語言庫的更新頻率。
小時候,我們的答案都來自于父母,而現在當父母有問題時,我們只會說一句“你不會百度一下嗎?”這條視頻在重陽節上線,百度是想告訴年輕人:你才是父母最想要的答案。
很多人只看到百度出了一條刷屏廣告,但如果我們把百度2020年的所有創意廣告拉出一條時間軸,我們會看到另一番風景。
- 六一:《放過孩子吧》百度APP「拍照搜題」不想營業了!
- 父親節:《別問百度,回家問你爸》
- 七夕:《別問!感情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 教師節:《教師節,該讓##老師歇歇啦!》##方面的難題,今天就交給百度APP「拍照搜題」吧!
- 重陽節:《你說啥?》你才是父母最想要的答案
- ……
我特意問了百度市場部的朋友,后面還有1-2個節點,會有“同款”創意廣告產出。
在百度2020年的廣告計劃里,我們單看其中任何一條廣告,都只是一個優秀的廣告創意罷了;但如果把全年的廣告片連成一條線,就是一個牛×的戰略布局。
我們想一下,百度最大的品牌問題是什么?大家眼中的百度是一個“程序員品牌”,似乎只講技術,不談人情;再加上過往的輿論爭議,百度品牌急需扭轉社會對他的刻板印象。
從品牌戰略層面看,百度這一系列的廣告片,都在反復傳遞同一個信念:百度只能提供信息,給不了人生答案。
百度看似講的是“答案”,其實是在塑造一個科技品牌的人文關懷感。
從產品和運營層面看,所有的廣告都在某個節點上線;創意的洞察,均來自于用戶在節點上的搜索行為。
比如,《你說啥》這條片子的創意洞察,就是百度發現很多老年人會偷偷搜索互聯網流行語。
而且,每條廣告還會和百度產品功能相呼應,在滿足用戶搜索需求之余,放大品牌的人文關懷。
比如,七夕節,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七夕送什么禮物合適?”百度會出現一條溫馨提示:禮物有“必選”清單,感情的問題沒有唯一答案。
大家不要只看到百度廣告刷屏了,大家要透過這條刷屏廣告,看穿百度全年的廣告計劃和戰略重心。
這就是第一條原則:廣告不是為用戶服務,而是為品牌戰略服務;我們如果只惦記用戶喜不喜歡,就會被廣告KPI帶著走,從而忘記真正的商業目標。
做計劃前,請先明確:廣告要達成的什么樣的戰略目的,而不是要達成什么樣的KPI。
二、在談整合之前,要先談聚焦
在媒介碎片化的今天,“整合營銷”已經成為市場人的必選項;每年做市場計劃時,市場部都要整合線上線下、各色各樣的資源,共同服務一個市場目標。
但我發現,大家對“整合營銷”的誤會越來越深,開始為了整合而整合;比如,我曾接觸過一個醫藥企業,全年預算總共只有500萬,然后在biref里要求廣告公司,一定要整合5種以上的媒體。
“一分錢掰八瓣花”,是很多市場部和代理公司追求的境界,美其名曰為“可以覆蓋更多的目標用戶”——這種看似有技術含量的營銷,其實是對企業預算的最大浪費。
因為整合的目的不是為了覆蓋更多用戶,整合的目的是為了「聚焦」。
假設我們面前有三口鍋,鍋里有三只雞可以燉,但是我們手里只有一捆柴;如果我們用手里的柴火分別去點燃三只鍋,很可能三只鍋的水都沒燒開,柴火就燒光了,我們很可能得到三只半生不熟的雞。
但如果我們用全部的柴火去點燃一口鍋,雖然柴火可能會剩余,但是我們至少可以燉熟一只雞。
做市場推廣和燉鍋里的雞一樣,如果太過貪心,我們可能什么都吃不到;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柴火都用在一口鍋上,燉熟一只雞,把雞吃進肚子里,再惦記下一口鍋。
這個道理,毛主席有一句非常精辟的描述,叫“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注意最后四個字,叫“各個殲滅”——“各個”的意思就是要逐個解決,而不是一同解決;而“殲滅”的意思就是完全消滅敵人,不給敵人留一丁點的翻身余地。
“整合”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集中資源,在不同的地方發出同一個聲音,從而最大化你的廣告分貝。
我們經常談整合的方法,卻很少去談及聚焦的方法;在一個市場計劃里,我們只有調用聚焦的手段,才能高效地解決商業問題。
- 比如,時間上的聚焦,如果你是一個面膜品牌,你就可以選擇在午夜時段做推廣,這個時候提示消費者“##面貌,拯救熬夜黨”;
- 比如,渠道上的聚焦,康王主打去屑功能,但是它沒有和海飛絲清揚等去屑品牌一樣,以商超為銷售渠道,而是選擇藥店作為售賣渠道,從而切割了一個小眾市場。
甚至廣告創意也是可以聚焦的——我們之前提到的百度“答案”系列,就是典型的聚焦案例;百度一整年的創意廣告,雖然文案、媒介形式各不相同,但都在傳遞同一個品牌精神。
而且,不論大客戶還是小客戶,無論你的預算是10億還是10萬,在市場增長面前,你都是資源不足的;我們在做市場計劃時,只有先明確要聚焦的戰場,才能充分發揮出整合的力量。
請記住第二個原則:在談整合之前,要先談聚焦。
三、市場目標不是贏得競爭,而是避開競爭
大家在做市場計劃前,都有一個固定的程序,就是做競品分析。
企業做完競品調研之后,經常得出一個結論:競爭對手已經開始布局##了,我們要超過他們,比他們做的更好!
“我要比競品做的更好”這是對商業競爭最大的誤讀,正確的思考方法應該是:“競爭對手已經做的很好了,我們如何用其他方式達成目的?”
競爭的邏輯其實是反直覺的,是對手做什么,我們就不該做什么。
為什么要有品牌?因為用戶可以用品牌區分好東西和壞東西,區分屬于他的商品和不屬于他的商品。
為什么要做定位?因為消費者心智有限,競爭又過于激烈,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找到消費者心智中的空白位置,占據它!
所以,品牌理論天然就是在教你,如何避免正面競爭的;自古以來,所有教你如何競爭的書籍,也沒有一本是鼓勵我們正面競爭的。
比如《孫子兵法》的《虛實篇》,告訴我們打仗要講究“避實擊虛”;簡單點說,就是不要正面剛,要找軟肋下手。
市場推廣也必須要“避實擊虛”——當我們發現競品已經“重兵”布局一種資源,并且取得了很大的領先優勢時,我們的第一反應該是:有沒有不跟進,也能取勝的辦法?
我們在做市場計劃時,有幾種常見的避開競爭的思路:
1. 資源上
不要去和眾多對手爭搶一種資源,因為當買家多時,不僅采購成本會上漲,廣告效果也會被對手分割;我們要善于“差異化搶量”,用不同的資源去達成同一個目的。
比如,2020年廣告燒的最狠的行業是在線教育,他們的品牌投放基本上集中在戶外廣告、影視綜IP、開屏等大曝光類廣告上。
新入局的品牌,如果想分得一杯羹,只有兩種選擇:或者在一種媒體上的廣告投放徹底壓過競品,或者找到一種新的資源形式,搶占絕對優勢;可惜,大部分企業都在“撒芝麻”。
2. 節奏上
很多市場計劃的節奏都是老三樣:長線維穩、短線突破、節點引爆;這么做的下場,相當于你陪著眾多競品跳舞,你永遠成不了舞臺上的主角。
競爭的關鍵,是用你的節奏,帶動對手的節奏,從而徹底掌握競爭的主導權。
競爭對手如果重金把守雙11和618,你就要敢于戰略性放棄雙11,把全部資源押注618,贏得局部戰場的勝利,打亂對手的算盤。
3. 模式上
要嘗試摸索出一種模式,是只有你能靈活運用,而競品運用不好或者沒法應用的——這種模式可以是增長模式,甚至也可以是一種品牌經營方法。
比如,之前提到的百度“答案”系列,一直告訴用戶“不必百度”、“不用百度”,這種“拒絕營業”式的說辭,只有“壟斷式”品牌可以玩;因為他的廣告不是要拉動市場增長,而是提高用戶的心理偏好。
請記住第四個原則:我們的市場計劃,不是為了與對手競爭,而是為了避開競爭。
四、一個爛計劃,也比沒有計劃強
前幾天,看了一個紀錄片,叫《張藝謀的2008》,片子講了張藝謀和他的團隊,在長達4年的時間里,是如何從無到有,打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
和我們的市場計劃一樣,張藝謀的開幕式計劃,在策劃階段也被領導、被同事、被張藝謀自己反復推翻。
和我們的市場計劃也一樣,張藝謀的計劃在落地執行時,同樣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
因為鳥巢完工時間很晚,籌備4年的開幕式計劃,只有兩個月的彩排時間;而后又趕上了五十多天的大雨、LED有黑屏、奧運火炬點不著火、機器設備出故障等種種棘手問題。
張藝謀在開幕式前一周里,還大刀闊斧地改動了40%的內容;如果算上最初的計劃書,可能這個計劃里,70%-80%的內容都是和最初不一樣的。
一個計劃,70%-80%的內容都和最初的設想不一樣,那么做這個計劃還有意義嗎?張藝謀會告訴你,有意義。
計劃的功能是什么?很多人以為計劃是為了指導執行,但計劃更大的意義是——讓我們看清問題和方向。
張藝謀在做計劃時,給自己定了一個大的基調:春晚式的表演,已經主宰文藝界很多年了,奧運開幕式要想好,就必須打破國人的固有期待。
比如,在開場舞里,大家都認為只有鼓這種樂器,才能帶動起火熱的氛圍;但正因為所有人都覺得應該是鼓,張藝謀就堅決反對用鼓;最后,大家被逼到死角時,才找到了“缶”這種古樂器,創造了讓人驚艷的開場舞——擊缶而歌。
大家往往只看到了計劃被改動的部分,反而忘記了計劃一直不變的部分,那才是一個計劃的靈魂。
瞬息萬變的媒介環境,很多企業都把“年度計劃”束之高閣;大家覺得計劃做了也會調整,做計劃又有啥意義?
尤其是近兩年,《精益創業》思想開始在創業圈流行。
這本書告訴我們:企業最初約50%的想法,都是不合理的;先推出一個可行性產品,不追求一次性滿足客戶需求,而是根據客戶反饋快速迭代,這才是更實際的創業理論。
但是,《精益創業》雖然推崇的是速度、反饋和迭代,它可沒讓我們放棄市場計劃,它只是讓我們放棄“完美的市場計劃”。
當我們只顧拼命跑,而沒有長遠的計劃時,就會給自己埋下一個巨大的隱患:你將不知道自己因何而成功,也就不知道自己未來,會因何而失敗。
這幾年很多新消費品牌崛起,他們借助抖音、小紅書等媒體的流量紅利,快速走紅網絡;但當這些媒體流量紅利消失,他們馬上就會陷入增長停滯的困境。
如果這些網紅品牌有長遠的市場計劃,他們就不會只盯著ROI算賬,而是積極尋找下一個流量陣地,提早布局新的增長模式;有了一個長期計劃,大家才不會在流量枯竭之時,發現自己在沙灘上裸泳。
一個爛計劃,也比沒有計劃強;沒有計劃的組織,就是期待自己踩著狗屎運成功。
五、只算成本收益,你沒法向老板申請更多預算
做市場計劃時,大家經常頭疼的問題是:如何向老板申請預算?
我遇到很多市場部的人,他們都認為,想要老板批給自己更大的預算,關鍵是要算好投入產出比;要讓老板明確看到成本與收益,老板才肯掏錢。
但是結果呢?每次算好賬,你拿到想要的預算了嗎?答案往往并不樂觀。
顯然,只算成本收益,你沒法向老板申請更多預算;因為你的老板不是一個計算器,不是你輸入一行數字,他就會反饋你一行數字。
想要老板給更多的預算,你不能指望老板相信一行數字,而是要老板相信你有花錢的能力。
數字只是一種預估,會根據變化萬千的市場,產生無法預計的變化;老板們真正猶豫的是,你有沒有這個能力,讓這些數字變成現實。
比如,你計劃今年做大量的內容種草,想申請500萬預算花在KOL采購、內容輸出上;你多方打聽,按照行業客戶執行過的案例,核算出一個較為精準的投入產出比,但沒想到老板還是拒了你的申請。
盡管你給到的投入產出比是準確的,但是別人做成的事你就一定能做成嗎?你的團隊從來沒有聯系過KOL,你有靠譜的供應商嗎?就算有供應商,你能拿到KOL的底價嗎?你的團隊里沒有做內容的人,能輸出高質量的種草文章和視頻嗎?
這些個“靈魂逼問”,老板們一般不會直接說,但是市場部自己要心里有數。
所以,想申請更多的預算,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得到老板的信任。
那么,信任從哪里來?不是靠一頓酒、一次拍胸脯、和一行數字,而是主要靠兩樣東西:一個是你干沒干過這種事;另一個是你的團隊干不干得了這件事。
我們還拿之前的例子闡述。如果你想讓老板同意500萬的內容種草撥款,你應該怎么做?
正確的做法是,你應該在申請預算之前,先拿小筆預算去測試內容種草的效果;力圖用最小的成本,把這件事可能遇到的坑都趟一遍——這就是我說的第一個要素“你干沒干過這種事”。
而后,在申請預算前,你必須先搞清楚明年的組織架構。如果我要額外申請500萬的內容種草預算,就要確保自己的團隊,可以花明白那500萬預算。
誰負責供應商的對接?誰來負責內容的輸出和監管?這些是市場部自己可以消化?還是需要額外申請新的崗職?市場部的組織架構, 也是市場計劃的重要一環——這就是第二個要素“你的團隊干不干得了這件事”。
記住第五個原則:只算成本收益,你沒法向老板申請更多預算。
老板不會用錢對“未知”的事情下賭注,他們只會對“可能性”去下賭注;只有讓老板看到更大的成功率,你才可能拿到想要的預算。
小結:
- 廣告不是為用戶服務,而是為品牌戰略服務;
- 在談整合之前,要先談聚焦;
- 市場目標不是為了贏得競爭,而是為了避開競爭;
- 一個爛計劃,也比沒有計劃強;
- 只算成本收益,老板并不會給你更多預算;
六、結語
市場計劃不是一次PPT匯報,它不應該是我們熬個通宵、趕出來的會議材料,而是真正指導我們市場行為的指南針。
市場計劃更不應該是一個資源排布,他應該是一個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系統方案,用這個方案去突破當下和未來的增長障礙。
年底了,祝各位作出一份有實用價值的市場計劃。
#專欄作家#
梁將軍,公眾號:梁將軍(ID-liangjiangjunisme),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品牌IP戰略顧問,每兩周大約思考一個營銷課題。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