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互聯網時代,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快速發展,我們可以方便的獲取信息,和別人進行溝通。社交泡沫化、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的繁瑣等問題,讓時間碎片化的程度逐漸加強,所以互聯網時代的用戶對于時間的掌控能力也在逐漸變弱。對于互聯網人來說,學會碎片化時間管理術,才能緩解互聯網時代的成長焦慮。
為了更好的進行時間和精力管理,我開始通過書籍和音頻來學習時間管理。
有這樣一本書結合新近的腦科學知識,讓我對時間和精力管理有了新的認知:時間管理不再是以時間置換為原則,而是加入了專注力的變量,這種認知也逐漸幫我養成穩定的作息、習慣。
在這里我整理了適合互聯網人的時間管理習慣,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更好地進行多線程工作。
一、專注力管理
1. 學會睡覺
8小時充足的睡眠能讓我們獲得足夠的專注力,如果你一天只睡3、4個小時,那你白天的專注力至少打了5折,不要壓縮自己的睡眠時間。
如果你的睡眠不足,你的專注力會下降。而專注力=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如果因為工作效率較低,而花多倍的時間去彌補工作,就非常不劃算了。
另外人類的睡眠是有周期性的,90分鐘一個周期。前30分鐘淺睡眠,后60分鐘深睡眠,正常人是5個周期,也就是7個半小時就能睡好覺了。
你的鬧鐘如果正好卡在睡眠周期結束的時候,在淺睡眠的時候醒來是最舒適的,所以你可以將鬧鐘定在淺睡眠醒來的階段。
2. 習慣早起
早起的2~3小時是大腦的黃金時間,非常寶貴,為什么它這么寶貴?
要知道我們的大腦經過8小時睡眠的整理,已經恢復成了0信息雜亂狀態,它就像一張干凈的書桌,等著我們開展高專注性工作。
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早起的重要性,早起打卡程序如雨后春筍,其中更多人會集中早晨4點、5點起床。
而解決早起迷糊的方法也很多:早上沖澡、喝一杯水、睜眼5分鐘、開窗簾睡覺、出門散步…這些簡單快速的行為都是為了將副交感神經(夜晚放松神經),切換成身體的交感神經(白天活動神經),從而使自己的身體能夠快速清醒以投入學習狀態。
早起禁忌:一定不要刷手機,特別是微信、微博、頭條等APP,雜糅的信息會讓我們的黃金專注力打折。
二、更好的度過一天
1. 三只青蛙&To Do List
來到公司準備開始工作了,通過清單的指引,能讓我們的一天更有序。優先列出屬于三只青蛙的最重要的事,然后找一個合適的時間段,集中處理To Do List待辦事項。
最重要的事情也需要更好的專注力,而待辦事項里通常累積了很多不緊急的事項,包括一些瑣碎的雜事。所以我們可以將工作分為:“專注型工作”“非專注型工作”。
將“專注型工作”放在一天中的黃金時間段(高專注力時刻),如:流程制定、數據分析、創意型產出等需要高專注力的重要工作;“非專注型工作”如撥打招聘電話、回郵件、審批等不太消耗大腦機能的工作可以安排在兩項”專注型工作“中間過渡。
2. 番茄工作法:15·45·90法則
市面上流行的25+5分鐘的番茄工作法是否適合你呢?當你在25分鐘左右進入高專注力時刻時,還可能被番茄的鬧鐘給打斷一次?
根據不同的工作內容我們可以設置適合自己工作量的番茄鐘,這里建議以:15分鐘、45分鐘、90分鐘為單位進行番茄鐘的設置,創造專屬你自己的專注時間段。
在對番茄鐘進行的設置時,我們要清晰一個原則:人的專注力起伏就像大海的波浪,它是有高峰和低峰的,找到適合身體清醒和倦意的流動規律,找到它,和它共生。
不管你是怎么設置番茄鐘,請在身體和大腦已經感受到明顯疲憊的時候,進行一個休息,或冥想5分鐘。
3. 善用中午:重啟專注力
中午的日照是最強的,外出吃飯,既可以通過散步、又能通過日照來幫助你舒緩上午的工作壓力、同時促進人體所需的血清素合成。
血清素能夠給人帶來愉悅、幸福感,從而緩解壓力。
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午飯后請你一定午睡25分鐘。上午的工作會消耗掉你的專注力,一段小憩能夠讓你的專注力及時恢復,也能幫你整理上午殘留在大腦的垃圾。
這里午睡的時間建議不要超過30分鐘,避免進入深度睡眠。
4. 最好的晚上
經過白天一整天的專注力消耗,我們的精力已經所剩不多。
但是,如果你還希望晚上能夠恢復一定專注力,運動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60分鐘的有氧運動能夠促進我們生成生長激素,它能幫助我們恢復專注力。
運動完后,我們的專注力基本可以恢復到上午水平,這個時候不管去讀書、做題、學習,我們的作業效率都能被激活。
需要注意的是,請選擇如跑步、游泳、騎車類似的有氧運動,并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量。像晚上5公里的跑步量就很適合我,如果我跑步超過8公里,我整個人會一直處于比較活躍的狀態,睡眠時間會被推遲。
這里建議是睡覺前3小時就結束運動,避免身體的交感神經(白天活動神經)一直不愿意退出舞臺(運動太晚會導致你的身體一直沒有倦意,反而影響休息)。
5. 不要讓壓力過夜
良好的睡眠可以恢復我們大腦與身體機能,但是想要緩解白天一天的壓力,最好的方法是與人交流。與人交流能夠產生后葉催產素,這種激素讓人產生愛和被愛的感覺。
典型如抑郁癥患者就不愿意與別人交流,他們會表現出萎靡的精神狀態和渙散的專注力。
所以晚上多和我們的家人、朋友交流吧~
現在也有很多獨居年輕人晚上會有擼貓或遛狗的活動,這也可以促進后葉催產素的分泌,讓每一天的壓力都能在當天得到緩解。不要再讓身體和大腦累積一周的壓力,等到周末才想通過睡眠緩和。
三、時間管理是一場拼圖游戲
根據三只青蛙和To Do List的事項,我們可以將工作分為“專注型工作“、“非專注型工作”,以專注力為中心來進行時間分配。就像拼圖游戲中的圖塊,只要把他們嵌入到合適的時間段中,工作便可以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
然后,讓我們用省下來的時間繼續自我精進,良性循環。
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早起、番茄鐘來創造屬于自己的高專注力時間,這樣我們的產出效率也會增加。
中午我們可以通過曬太陽、25分鐘短睡的方式,晚上我們可以通過有氧運動等方式來促進身體產生:血清素、多巴胺、生長激素等來重啟我們的專注力。
但是我們要記住,專注力的強弱就像海浪,它有起有伏。
順應身體規律,既能讓我們得到更好的專注力,又能讓我們身心保持健康愉悅,兩全其美的一件事。就讓我們在互聯網藍海里,做一個沖浪高手吧~
附:《為什么精英都是是時間控》
這本書的作者樺澤紫苑先生是日本的神經科醫生,他除了日常工作:坐診接待病患之外,每月還能讀20本書并寫書評。
同時,他也是一位作家,每年會出版3本書。
但作者并不是靠壓縮睡眠而獲取時間,他每天至少睡7小時及以上。
同時他也有足夠的時間維系健康和社交:每周健身4-5次,每月至少15個晚上參加聚會派對,每年海外旅行30天以上。要知道,很多人可能一個月也讀不完一本書,更別談完成其他的事項了。
對身體規律和腦科學的認知是作者的底層邏輯,建議需要多線程工作的互聯網人花時間閱讀這本書。
本文由 @阿念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