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一個普通人的職業生涯幾十年,如何選擇工作,如何提升自己,都是需要做好規劃的。本文作者提出用系統化的思維,將職業道路分成前臺、中臺、后臺,以此來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具體是如何操作的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對于自己職業道路和發展的規劃,在開始工作的前幾年,大家可能都是跌跌撞撞的。在工作幾年之后,會開始考慮自己未來的路要怎么走。是在大廠繼續奮斗,將總監職位作為自己的目標?是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出去創業?還是在大廠工作幾年后去創業公司帶團隊做管理層?
每個人會有自己的考慮,但從系統化思維的角度看,這些都是“前臺”方面的考慮。如果我們要為自己未來三到五年的職業道路做規劃,那么我們需要考慮如何構建自己的“中臺”,如果我們要為未來十年定個目標,那么我們需要努力構建自己的“后臺”。
一、“前臺”、“中臺”和“后臺”概念
從系統維度看這三個概念,“前臺”即用戶可以看到或者使用到的,例如京東產品頁面;“中臺”則是產品背后的管理系統,例如京東的供應鏈能力、數據處理能力、服務器和網絡的運算能力等;而“后臺”則是底層支撐整個公司和產品的底層能力,例如京東構建的生態、獨家的業務資源和龐大的物流體系等。
如果把我們每個人看作一個系統,那么我們的“前臺”則是我們每天在職場上的表現,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來完成每天的工作。換句話說就是可以外顯的能力或者產出具體輸出物的能力。而個人的“中臺”則是我們的經驗和學習能力。“中臺”不定時的為自己的“前臺”輸送彈藥,將能力展示出來;最后就是個人的“后臺”,這里還可以是行業內的人脈、提煉方法論和知識創新的能力。一個人的“后臺”能力是否強大決定職業道路有多寬,職業生涯走多遠。
二、明確個人優勢和劣勢
當我們考慮換個工作環境或者對當前環境不滿意時,可以從系統維度自我梳理下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或者我需要在哪個地方進行彌補。
如果是在工作的時候沒有發揮好,即“前臺”出了問題,那么需要自我反思。
舉個例子,作為交互設計師,如果方案的質量出了問題,一方面可以從產品本身入手,看看自己是否沒有理解當前的產品階段和目標;另一方面,可以進行自我復盤。在梳理方案的時候,是否有不清楚的業務內容,或者對于業務的理解是不是只停留在表面,而沒有深挖背后的原因。通過對自己的表現進行反思,來不斷的糾正,然后繼續總結和復盤。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來提升,達到理想的標準。
“中臺”恰恰是比較難在短時間彌補的部分。個人“中臺”的形成不是一天兩天,自然也就不是在短期內可以提升的。
特別是對于入行時間比較長,且在某個公司工作過五年以上的人。思維方式基本被固化了,專業知識也達到了邊界,如果在日常工作沒有突破口,那么很難有機會提升自己。即使在不斷的升職加薪,但是眼界可能也是停留在當前公司的體系里,而缺少對全行業和行業前沿趨勢的了解。
因此,想要提升自己的“中臺”,需要從拓寬自己眼界開始,跟行業前輩多交流。特別是要了解行業未來10年內發展的趨勢,以及背后的原因。這樣可以有針對性的來彌補短板。除此之外就是日復一日的努力和堅持,樂于接受新事物。
“后臺”則不只是通過努力就能提升的。在職場工作一定年限后,有些設計師可能發現自己的瓶頸怎么也突破不了,同時跟自己一同進入職場的同事已經做到了高管職位。這里不排除有運氣的因素,或者自身資源就比較好,例如校友圈子,熱門行業,公司優勢等等。有些人則是特別有天賦,可能接觸專業知識比較晚,但是能在短時間內彎道超車,迅速成為行業專家。
除了這些我們無法通過努力而得到的優勢之外,思維方式則是最有可能被訓練出來的。這里指的是邏輯思維,不只是對專業知識的思考,而是多個專業領域的融匯貫通。不管是專業層面的,還是個人愛好領域,很多底層知識都是相通的。因此,這里我們可以慢慢訓練自己的邏輯和理性思維來調整自己的“后臺”,思維一但轉變了,可以帶動“中臺”和“前臺”的運轉,讓自己能力提升幾級,視野煥然一新。
三、重點優化“后臺”,適時補充“中臺”,直觀展示“前臺”
在職場中遇到不順心的時候,很多人都只通過自己的行為看到了表象,而沒有注意到“中臺”和“后臺”的問題出在哪里。一味的修改簡歷,找朋友內推,在運氣好的時候是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但是我們不能保證每次我們的運氣都足夠好。彌補自己的“中臺”可以通過構建專業知識體系,讓自己獲得理想的offer。
但是,只有將自己“后臺”的問題徹底解決掉,才會讓自己的職業道路越走越寬。而在“中臺”和“后臺”的努力往往都是不被人看到的。
個人“前臺”調整周期短且見效快,是大部分人的選擇;能夠意識到調整“中臺”并愿意花時間和努力的,是一小部分人的選擇;而調整個人“后臺”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多次嘗試且失敗后,還可以不斷的調整,知道挖掘自己底層問題的人,少之又少,愿意接受自己的缺點并改正的,更是寥寥無幾。
換個角度,那些在職場道路里面看似一帆風順的人,在看不到的那一面都是在努力彌補自己“中臺”和“后臺”的不足。只有源頭在源源不斷的供給能量,我們才會在職場中表現的越來越好順。
本文由 @嘟嘟羊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