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隨訪,建設連接與院外患者的一座橋

編輯導語:隨訪是指醫院對曾在醫院就診的病人以通訊或其他的方式,進行定期了解患者病情變化和指導患者康復的一種觀察方法;如今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醫療也逐步向互聯網時代融合;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做隨訪的詳細分析,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隨訪簡要說明

1. 隨訪的定義

隨訪是指醫院對曾在醫院就診的病人以通訊或其他的方式,進行定期了解患者病情變化和指導患者康復的一種觀察方法。

通過隨訪可以提高醫院醫前及醫后服務水平,同時方便醫生對病人進行跟蹤觀察,掌握第一手資料以進行統計分析、積累經驗,同時也有利于醫學科研工作的開展和醫務工作者業務水平的提高,從而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醫生做隨訪,除了可以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疾病復發率,還可以用于臨床研究。

2. 背景及行業現狀

如圖,隨著近年來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興起,政府也越來越重視依托互聯網平臺去輔助診后相關工作,推動互聯網醫療診后的進一步發展。

投資人對診后環節的關注也不斷增加,投資情況逐年遞增,院外護理,慢病管理已逐步獲得大眾認可。

隨著互聯網快速持續發展,慢病患者與互聯網用戶的重合度將進一步提高,基于慢病患者的龐大人群基礎、患者病情持續時間長、需要較高頻次對病情進行監測用戶粘性較高等原因,互聯網慢病管理服務或將是互聯網醫療最具優勢的細分發展領域之一。

而隨訪,作為診后場景中的重要一環,不僅僅服務于龐大的慢病人群,還可以服務術后患者,在不同的醫療場景下,有不同的意義,是連接醫患,產生持續性的交流的橋梁。

3. 隨訪的難點

醫護的隨訪過程繁瑣復雜,隨訪的醫從性不高等等客觀因素,隨訪的患者流失率高,隨訪如何同其他業務進行整合,提升患者的使用率,成為了當下隨訪產品的難點。

傳統的線上隨訪,患者需要按隨訪計劃的規定時間節點完成相應的隨訪時間,包含填寫表單,閱讀宣教,進行復查復診等等行為。

按照理想狀態下,患者可以按時進行這些隨訪事件;但是,因為缺乏有效的激勵行為,現實是患者的失訪率很高,多數時間需要醫護人員去通知患者,或者與患者通過電話詢問,醫護人員自己進行表單填寫或是詢問患者近期的隨訪進程,反而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

但是,很多慢性病患者或術后患者的重要指標指征都可以通過隨訪情況反映,便于醫生做及時的處理干預,那么,要怎樣改進隨訪過程,提升醫護人員的效率,也提升患者的使用率呢?

本文想和大家一起探討。

4. 痛點抓取

醫護人員:

  • 隨訪數據獲取難,希望及時發現患者的異常數據并進行干預;
  • 課題研究需要隨訪數據支持;
  • 使用私人手機號/微信隨訪,暴露隱私;
  • 可能涉及到考評指標。

患者:

  • 疾病的后續治療進程不清晰;
  • 對護理或康復有利的行為不了解;
  • 掛號難/與醫生取得溝通難;
  • 離院較遠患者的來院成本高;
  • 隨訪的效益無法短時間看到;

二、隨訪線上化

其一:以往,隨訪采用紙質表單,依靠人工記錄和對表單進行分類保存,隨訪的方式則可能通過患者定期來院、電話隨訪等方式進行隨訪,需手工記錄信息及保存歸檔,增加了查詢和存放的成本;不僅如此,當需要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時,還需要人工再次錄入電腦,降低效率。

其二,通過電話進行隨訪,需單獨的人力,且效率低下,如果采用線上的方式,無需專門的人力進行電話隨訪,節省的人力可以參與其他個性化服務,且降低醫生個人信息的曝光。

其三,對于較遠患者,當隨訪線上化后,即可減少到院的次數,降低就醫成本,進而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滿意度。

其四,線上化后,隨訪可以開展多種類、多形式的隨訪模式,針對疾病進行個性化設置,也更能科學的、有效的為患者帶來更好的就診體驗。

隨訪系統以醫生為主體,以服務病人為核心,全面滿足醫院實際隨訪工作需求、優化隨訪工作流程、減輕隨訪工作人員勞動強度、提升隨訪工作效率;幫助醫生或者醫院從繁重無序的隨訪工作中解放出來。同時隨訪工作是醫院醫療服務的延伸,這個過程始終以醫生為主體。

三、隨訪智能化

僅僅線上化,其實只是把醫護人員的工作場地搬到了線上,可以減少一些重復性的錄入工作,作為工具類產品,解決問題是必須的,但是更好的是在解決問題的前提下實現降本提效,故此引入隨訪智能化的概念。

隨訪智能筆者有2個層面的理解,一個是流程的智能化,另外一個是行為的智能化。

流程智能化,定時定期推送隨訪計劃,提示醫生和患者需要做什么,給與后續的行為指示說明,醫患可以清晰了解并明了后續該做的行為;以及,在未來AI人工智能引擎足夠強大時,可以基于患者的病情自動生成隨訪計劃。

行為智能化,一種情況是通過目前的AI機器人,在患者未及時響應隨訪事件時,通過AI機器人發患者發起問詢,并將對應的結果記錄下來,有預警值時可及時通知醫生處理;另一種情況是通過關聯患者的可穿戴設備,將數值進行定期記錄,當有預警值時及時通知醫生處理。醫生可直接通過系統查看患者的隨訪結果。

四、隨訪產品化

失訪率高,用戶使用障礙較高,用戶無法即時的從隨訪過程中看到價值,造成隨訪難的情景。

筆者認為,可以考慮將隨訪產品化,換言之,將隨訪和其他服務打包服務,呈現一個整體的產品面向用戶。

診后的隨訪服務大部分均為免費提供,無法給患者提供看得到的價值,患者在重復的隨訪過程中找不到繼續的目標,且用戶并沒有花費任何成本,很容易放棄。

如果將隨訪打包在某些服務集合中,且用戶已付出了成本(沉默成本或者金錢成本,參考上癮模型),如此,用戶即會關注且積極參與。

目前診后主要有術后康復,慢病管理,院外護理,院外康復照護,將隨訪放在全健康醫療流程中,作為一個子服務項,可以更多的獲取患者的關注度。

五、小結

隨訪的路上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和可能性,但是隨訪的核心都是為了患者的健康,怎樣讓隨訪過程變得吸引人,不僅僅是醫護人員,也是涉及此業務的產品所要思考的,畢竟醫學就是一件有意義且造福世界的事情。

 

本文由@卉子醬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文章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品牌行銷策略,產品行銷與設計,各類型行銷推廣案例分享-品牌行銷點點讚 » 如何做好隨訪,建設連接與院外患者的一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