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非暴力溝通》四要素設計產品

編輯導讀:人類通過溝通傳播和感受愛,在產品的世界里產品則是語言,產品的設計者和用戶、用戶和用戶、商家和用戶通過產品感受愛。本文作者將以《非暴力溝通》四要素來分析如何進行產品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是胡爺,一名80后野生的產品經理,經歷過大廠、國企、外企、校企、創業,也看到產品經理這個崗位越來越“正規”,更多的人投身這個崗位,崗位競爭越加激烈,隨著內卷越來越嚴重,產品狗名副其實。基于此我開始嘗試用非常規的知識來做產品,這是第一篇,后續我會持續分享,歡迎大家一起討論和修正。

愛是什么?給媽媽送一束鮮花,請朋友吃一頓飯,給孕婦讓座……也可能是揍不好好學習的孩子一頓,嚴厲訓斥犯了錯的下屬……對于愛,每個人的表達方式又那么不同。像極了市面上眾多的產品,它們都在盡力滿足用戶需求、解決用戶問題,采用的設計方式又是各式各樣,有些產品被廣泛接受,有些卻艱難的掙扎在生死線上,有些現在風光無限卻注定沒落,有些不為人知卻注定偉大……也像極了我們。

我相信人都懼怕死亡,所以我們熱愛生命,產品也害怕死亡,所以產品經理們想盡辦法為產品續命或促進其成長。在人類社會愛是構建龐大人類社會的基礎之一,世界上大多數宗教都主張“愛”。基督教主張愛上帝、愛人如己,伊斯蘭教也有類似的愛:愛真主、愛眾生,佛教的愛則為慈悲,慈是與樂,悲是拔苦。反過來也正是因為愛,這些宗教才得以長期發展壯大。在產品的世界里融入了愛的產品才有機會持續發展壯大。

人類通過溝通傳播和感受愛,在產品的世界里產品則是語言,產品的設計者和用戶、用戶和用戶、商家和用戶通過產品感受愛。疫情期間我隔離在家,陸續接到很多同學咨詢就業和工作的事,突發奇想做個產品,于是就產生了第一版職培伴的設想,我心存善意并對產品充滿期待,第一輪測試后用戶反饋并不好,我一度很失望,不知道哪里出了問題。

重新梳理了整件事,很多年輕人反應他們的簡歷沒人看、面試過不了、工作領導不滿意、不知道如何選擇、不知道失敗的原因、不知道如何達成目標、不知道如何成長,他們感到困惑、無助、迷茫,他們需要得到指點和幫助,最終得到成長,達成目標。我微信里有很多這樣的年輕人,觀察到的這個現象,感到這是個強需求,我們這些職場老炮的經驗能給他們幫助,他們的很多困惑就是層窗戶紙一點就透,基于這個想法我設計了產品模式,用戶引導方式,用戶閉環流程,以及后續的商業模式,并重新拾起丟掉10多年的代碼,邊學邊寫,希望這個產品可以再次實現我的創業夢。整件事的問題出在那?雖然一些具體細節出了問題,不過更重要的是我沒有把愛融入到產品里。

一、聆聽用戶

我發現一部分年輕人在職業發展上的問題源自于選擇,比如有些設計師并不適合做設計反而適合做項目管理,有些人一直要做產品但他更適合做平面設計,另一方面一些人在產品崗,他們務實、有計劃,向協調管理型的產品發展會更好,卻總糾結于自己欠缺分析推導能力,一些從事設計的人思維跳躍、自我且直覺,他們有機會在設計領域有所建樹,卻總糾結于和客戶的溝通不暢的問題。

所以我想告訴他們我所看到的,但這個分析很消耗時間,所以我用小程序來替代人工分析,并簡單給出了提升建議(因為沒有大數據匹配)。

我截取一天的數據(下圖),從漏斗數據上看,定制計劃的轉化0%,因為參與調查的人并不屬于我前面提到的年輕人,而是作為一個娛樂化的測評游戲來用,我把產品推給了不需要的人,變成了干擾。就像給一個年輕人講養生,為小朋友講述人生哲理一樣。更重要的是簡單地測評不足以傾聽用戶的真實聲音,用戶也不會感受到被傾聽,那必然造成給用戶娛樂化的暗示,而測評本身又不那么娛樂化。所以好的產品需要傾聽用戶,培養產品的尊重與愛,使產品的參與者情意相通(共贏)

二、良好溝通

人們在聽到批判時一般會申辯、退縮、反擊。如果我告訴一個人你這樣做是錯的,應該換個方向,但他可能在這件事情上已經付出了很長時間的努力,并心存希望,他一定會申辯、退縮或者反擊。

而我采用小程序測評的方式并非這件事最好的產品表達方式,用戶使用后,不認真的一笑而過,認真的會申辯、退縮、反擊,所以轉化率很低。所以設計產品要考慮“表達方式”,1.接受現在產品“表達方式”的用戶是誰?他們在哪?2.如何設計產品才能讓更多的人接受?

三、使用非暴力溝通四要素

良好的傾聽和溝通同樣重要,都是表達愛的前提,然后就是把愛融入產品。最初計劃做職培伴是出于善意,但在設計的過程中考慮的過于長遠,迫不及待想在產品中驗證設想的模式,以至于最后呈現出來的產品大多是基于我自己的商業目的形成的,而讓幫助年輕人成長這件事變得復雜、隱晦。我在前面的文章提過:學會閉嘴,待NB時自會有人幫你吹NB。想想“愛”也如此吧,把愛融入產品,也終會得到愛的回饋。

說了這么多像檢討一樣,回到方法上,產品的理論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對于讓產品融入愛,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感受、需求、請求四步來分析:

從上表能看出,實際用戶和設想用戶有很大的溝通差異,源自于前面提到的聆聽不足,產品表達不合理,以及在設計過程中過早驗證整個商品模式造成的。這是一個基于高接受度溝通建立的產品驗證模型,后續需要調整產品表達方式,可以基于實際用戶調整,也可以基于設想用戶調整,目的是促進兩類用戶達成一致。

 

本文由 @胡爺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文章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品牌行銷策略,產品行銷與設計,各類型行銷推廣案例分享-品牌行銷點點讚 » 用《非暴力溝通》四要素設計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