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群面作為一種高效篩選候選人、提高公司招聘效率的好辦法,被互聯網各大廠廣泛應用于春秋招流程中。但與此同時,互聯網群面也意味著通過率低以及不確定性極大。接下來,本文作者就跟大家聊一聊如何才能順利通過互聯網群面?
對于應屆生秋招和春招而言,大部分情況下第一輪面試就是群面。當然,對于部分實習招聘以及社招來說,第一輪面試也是群面,所以群面是所有人都必須重視的一場面試。
群面的專業術語叫做“無領導小組討論”,是指一群人,圍繞同一個問題展開討論,最終形成一個統一結論匯報給面試官,然后面試官根據整個過程中每一位求職者的表現進行打分,以此決定誰能進入下一面的面試形式。
群面的淘汰率相當高,一般是10進2的比例,針對這個通往offer之路上的“攔路虎”,我們該如何準備呢?
一、群面你該提前知道這三點
1. 群面考核什么能力及如何打分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的第一個問題是:公司希望通過群面這個過程考察求職者的什么能力呢?也就是群面的定位問題。
對于產品經理來說,無領導小組討論真實的模擬了上崗之后一個團隊的合作日常。主要考核一個候選人的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影響力這六種能力。
那作為公司面試官是通過哪些問題考核這些能力的呢?給大家看一份群面考核問題表,在準備群面的過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當然每家公司的考核要點可能有所差異,大家僅做參考即可。
在整個群面過程中,雖然面試官全程不參加討論,但是依然會非常累,因為要實時捕捉每個人在面試過程中的發言細節,并以此進行打分,最終的得分情況會決定一個求職者能不能進入下一面。
2. 群面的人員配備
一般情況下,群面人員配備為8或10位求職者+1位業務面試官+1位HR面試官。對企業來說,每場群面人員配備的確定一般會參考兩個數據:求職者人數和面試官人數。
為了避免專業能力的差異造成誤判,一般會至少配備一位業務面試官和一位HR,這樣可以盡可能全面的考察求職者的能力。
而求職者為什么定為8人或10人,更多的是經驗所致。少于8人時,經常會出現由于人數少,討論不激烈的情況,也就很難全面的考察人才;而多于10人時會導致三個問題。
- 因為人數太多,導致每個人發言機會少,求職者很難全面的展示自己的能力;
- 人數多導致想法更加的分散,會增加團隊最終達成共識的難度;
- 人數太多會給面試官帶來選擇壓力,面試官之間產生分歧的可能性也會加大。
當然一切都有例外,不同的公司也會有所不同,都是根據現實情況做出相應調整。有些公司一場群面會安排14-16位求職者,然后針對同一個議題,將求職者分為兩組,看哪一組完成的好,然后“團滅”表現不好的一組。
有些公司的崗位由于報名人數有限,會相應的減少群面的求職者數量,比如6人一組或7人一組,甚至如果一個崗位少于6位求職者,公司會直接改為單面,不再采用群面的形式。
3. 群面流程
接下來,我們繼續聊一下群面流程。
進入面試場所之后:第一步每人一般一分鐘左右的自我介紹 ,這有別于一對一面試的自我介紹,簡單的說一下名字、學校、做過的項目即可,目的是讓面試官以及其他求職者記住你;第二步面試官公布面試題目及規則;第三步進入正式面試流程。
大部分互聯網公司群面的總時長通常設為40分鐘~1小時,具體時長要根據每家公司的題目難度以及群面人數而定。
如果是1小時,典型的時間劃分方法為 10分鐘的題目閱讀及思路梳理+10分鐘的個人自由闡述(每人1分鐘)+30分鐘的交叉討論+10分鐘的總結匯報。
匯報結束之后,如果面試有補充問題,則需要求職者回答完畢之后才能結束群面流程;如果面試官沒有問題補充,則群面流程到此結束。至于面試結果,一般情況下是HR通過電話或者短信的形式進行通知,如果不幸沒有通過面試則不會受到通知。
所以群面結束之后,最好大家相互之間拉一個微信群,做到信息互通。
二、群面解題之“道”
在了解了群面的基本信息之后,我們就要開始學習掌握群面題目拆解這把通關鑰匙。
很多同學抱怨:群面太難了,能否過關全靠題目難度。如果題目自己恰巧比較熟悉,就多提幾句;要是群面題目很陌生,全程就只能聽別人滔滔不絕,自己完全插不上話,這樣的群面大概率會掛掉。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主要因為你沒有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也就是沒有掌握解題思路。有些題目你能多回答幾句,可能只是因為面試前你恰巧看到過一些相關的分析文章,但那些都是別人的觀點。
如果我們掌握了解題思路,即拆解分析群面題的方法。那不管遇到什么問題,都可以游刃有余的產出自己的想法。
下面就教大家兩種很重要的解題思維:
1. 目標導向思維
大部分群面的題目都是在解決一個特定的問題。既然是解決問題,那就一定要想清楚要解決的問題到底是什么,然后“以終為始”的思考解決方案,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大家進行有效討論。
什么是目標導向思維?簡言之,把需要解決的問題當做目標,然后利用發散性思維把所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理出來。
比如生活中的小例子:在宿舍,餓了想吃飯怎么辦?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的目標是:想吃飯;現狀是:躺在宿舍的床上,按照目標導向思維至少有4種方法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 方法一:起床去餐廳吃飯;
- 方法二:叫外賣;
- 方法三:讓舍友幫忙帶飯;
- 方法四:吃宿舍的零食等等。
可以看到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用目標導向思維解決,這種方法可以解決哪些群面真題呢?
- 山東政府想要開發某無人島,如何說服投資人?
- 流浪動物泛濫,如何用互聯網思維解決這個問題?
- 騰訊公益基金,該如何使用?
- 你遇險了,只能拿10件物品,想要活下來,該如何排序?
- 一群游客在荒島遇險了,該如何營救?
這些問題的共性是告訴你現狀和目的,問你該如何解決。就是在考察求職者的發散思維,看到底能找到多少條有效解決方案。只要我們認清了問題的目的,就能產生許多新的思路,而不僅僅把自己的思維拘泥于常規路徑上。
比如解決流浪動物的問題,目的是解決流浪動物泛濫,我們可以怎么做呢?個人領養可不可以?成立公益組織對流浪動物捕捉、絕育、放生是不是可以杜絕它們因為沒有絕育造成的泛濫?引入寵物醫院或寵物商店等商業資本,對于已經絕育和免疫的動物進行義賣,同時在宣傳的時候引入廣告是否OK?
接下來,有人會問了,我知道了要尋找新路徑,但是我就是跳不出思維框架的局限,找不到新點子怎么辦呢?那我再教你一招。
2. 結構化思維
什么是結構化思維?簡單來說就是,當面對復雜問題的時候我們通過一定的思考框架把問題拆解成一個個能解決的部分。大家可以按照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去拆解。
縱向拆解:把問題切割成很多個階段進行分析;橫向拆解:對每一個縱向階段,分析其中的每一種影響因素。
舉個例子:請分析說明滴滴打車類軟件為什么會成功。不同水平的求職者會如何回答呢?
低段位玩家可能會這樣回答:
“我認為滴滴打車可以讓我更快速的打上車,同時提高了出租車的使用率,這樣有效的降低社會整體運行成本,所以必然會成功。”
高段位玩家則會這樣回答:
“我認為滴滴打車真真正正的提升了用戶體驗,解決了用戶的痛點。”
原因如下:
- 等車階段:滴滴打車讓我能更快的能打上車,節省了等車時間,而且能明確的知道司機多久可以到達,讓我有一個很好的預期;即使在偏遠的地方一時半會打不上車,我也可以在家或者在咖啡廳等著,再也不用在路邊風餐露宿的招手打車了;
- 上車階段:我再也不用擔心司機師傅空車拒載了,用滴滴打車偶爾還能遇到寶馬奔馳等豪車,很有驚喜感。而且如果打專車的話,會有司機師傅幫忙開車門,服務體驗特別好;
- 行駛階段:我能更專心的做自己的事情,因為司機師傅都是按照導航走,也不用擔心他們繞路多收費的問題;而且行駛時間與滴滴預估的差不多,所以即使要趕火車、趕飛機也不用擔心晚點的問題了;
- 行程結束階段:打快車的時候可以通過小額免密的方式付款,再也不用麻煩的找現金或者掃碼付款了,非常方便。
以上,可以看出滴滴從整個流程中全面優化了用戶體驗,所以我認為這類軟件必然會受到用戶的歡迎,從而取得成功。試問,這樣的回答是不是更全面呢?
這個答案的亮點在于:首先,按照時間縱向切割了打車的過程:等車階段、上車階段、行駛階段、行程結束階段;其次,橫向分析每個階段用戶滿意度的影響因素:
- 等車階段:等車時間、等車環境、等車心情……
- 上車階段:空車是否拒載、車的品質……
- 行駛階段:司機路線熟悉程度、司機駕駛技術、到達時間、服務態度……
- 行程結束階段:行程費用、支付便捷度……
學會了結構化思維,會讓你想問題更加的全面,從而產生更多的思路,這種方法還適用于哪些產品群面真題呢?
- 為什么美團外賣如此受歡迎?
- 為什么大學生更喜歡用QQ郵箱?
這種類型的問題的共性是考察你思維的縝密性,能不能通過一個結構化的思考框架把所有的點梳理清楚。
美團外賣為什么如此受歡迎,我們是不是可以按照縱向思維把訂餐過程分為訂餐前、訂餐中、點餐后,并用橫向思維梳理每個階段的影響因素?
為什么大家喜歡用QQ郵箱,我們是不是可以用縱向思維把發郵件這件事分為填寫目標郵箱、撰寫正文、添加附件、發送等階段?橫向分析如何進行呢?我堅信優秀的你們肯定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本文由 @薛老板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