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我們在面對工作,選擇公司時總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公司的發展、規模、行業發展等等,這些問題對你的職業生涯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們在面對不同類型的公司時,需要有不同的規劃以及對現狀的理解;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入職初創型公司要注意的幾個問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首先說明,我在進入互聯網之前的傳統零售類企業有外企大廠的工作經驗,但是進入互聯網領域后,并沒有在大廠待過,創業型公司小團隊居多。
經歷了幾家小型創業公司后,真的見識了創業就是九死一生這樣的客觀事實,同時也深刻的理解了,如果一個創業公司要成功,或者要早點成功,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對于即將進入創業型公司的同學來說,我可以有些判斷標準,作為經驗輸出出來;如果能在入職前想清楚這幾個問題,就算這個公司活不下去,你也可以在這個公司學到很多。
01 自己目前處于什么階段,想要得到什么?
在進入到創業型公司之前,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先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這個職業生涯規劃可能不一定能告訴你自己,你想要做什么崗位,在什么行業,但是至少需要能告訴自己每個階段應該需要什么。
在剛剛踏入某一領域的前1-2年,是認識市場,探索行業,尋找崗位的時間段。
在之后的 3-5 年,是深入某個領域,某個行業,踏踏實實在某個崗位上進行積累的階段,需要積累同行背書,推展行業資源,積攢成功案例,沉淀與輸出方法論的階段。
在之后的5-7 年,可能需要根據每個人的規劃不同,需要提升認知水平,在橫向和縱向都有更深造詣的階段。
我們需要始終認知到的一點是,大部分的人都是凡人,普通人,認知和了解一個行業的時間周期在 1-2 年是基本時間,不乏有些領悟能力極其優秀的人在 3-5 個月內了解行業后迅速創業,但是這畢竟是少數。
這時候有的小伙伴可能會問,如果我創業呢,我不需要考慮職業生涯,要怎么辦呢?
從我個人創業的經歷來講,如果你想創業,最好還是先去一個初創型公司學習和觀摩一下,創業其實并不是一件只有一個 idea 就可以的事情;無論是從用人、管理、財稅、資源、法務等等這些公司結構方面,還是從怎么活下去這個非常嚴峻的問題,甚至是說有的創業者連自己做的是什么,解決了什么用戶什么問題都說不清楚的角度來看,創業都是非常艱難的,所以大部分的創業公司面臨的結果是解散,成功的少之又少。
所以,如果你要創業,就去一家和自己創業項目相關的初創型公司吧,并深刻的剖析這個公司做的產品是什么,幫助了什么人解決什么問題,管理的方法有哪些,財稅方面、資源方面、法務方面問題都有哪些并如何解決的。
所以,如果此時你要進入到一個初創型公司,首先我們得清楚的明白,自己處于職業生涯的哪個階段?這個公司能給你這個階段想要的嗎?
當然了,如果有機會進大廠,當然還是要去大廠體驗+背書,將對職業生涯有非常大的幫助。
02 你能直接接觸到的最高負責人是誰?
即使是初創型公司,也是有不同的崗位和職責,有的人就是執行層,有的人就是管理層,那么在你入職的這個崗位上,你能接觸到的最高層面的負責人是誰呢?
如果是產品經理,我建議你接觸到的至少是公司老板或者有直接決策權的管理層,只有這樣,你拿到一手信息的概率才會更大,對公司方向的理解才會更加清晰和透徹,落地到產品規劃和功能點上的時候,邊界是非常清晰的,范圍可控。
最最重要的是,你可以和走在最前沿的人保持同樣的認知,這真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緣分。
所以,判斷你要接觸的這個最高負責人,是否值得你跟著,有幾個關鍵原則就是:有無決策權以及如何決策(看他思考的邏輯和能力),是不是了解這個行業和用戶,是不是能說清楚自己做的產品是什么,解決了什么問題,后面如何盈利和賺錢,他是否知道當前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么以及要怎么解決。
這些問題,不一定有標準答案,但是一定要有答案,否則如果連他都沒有答案,你進去了不也是東一榔錘西一棒子的亂搞嗎?
03 老板是什么樣的人,創業目的是什么?
人們創業無非兩個目的,要么是為了賺錢,要么是為了實現個人價值;哪個目的都沒有錯,但是不同的目的可以反應出老板的初心不同,也決定了老板對待用戶,對待每個問題的決策傾向;此時你可以評估一下自己是否適合這樣的老板,跟他是否合拍。
我曾經面試過一個初創型公司,老板是做美業toB收銀服務的,面試整個流程通過后,最后一輪和老板聊天,老板的原話是:“我們的項目組是自由組成的非固定形式,每個項目成員都是看產品做出的東西到底能不能賺錢,如果不能賺錢,開發人員不一定愿意跟著你干,我們創業就是為了賺錢,不賺錢講什么用戶體驗,我們不需要。”這個老板的說法有錯嗎?也許站在他的角度就是對的,但是我并不認同,和我做事的判斷標準有較大差異,后面我沒有入職這家公司。
當前公司老板的目的就是為了在解決用戶問題的基礎上去成就自我,那這樣我們做每一個決策的時候第一思考點就是:用戶體驗好不好,能不能解決用戶的問題,用戶覺得開心不開心,然后才是我們在這樣的場景下能不能賺錢;這樣的決策路徑,我個人認為才是通暢的。
04 公司處于發展階段,當下最重要的項目是什么?
這個事情其實就是第二個問題的延伸,有些老板或者最高決策者在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時候,就會什么都想要,也經常會發各種各樣的app截圖給產品經理說:“這個功能挺好的,我們什么時候做”。
創業公司往往資源是最大的難點,好的業務規劃在落地成決策和功能的時候,只能依靠有限的資源來實現,怎么把每一筆資源都用在刀刃上,是非常考驗老板或者高層的決斷力的。
在最重要的項目上下最大的功夫,組織相應的人力資源和設置最合理的組織架構來為最重要的項目開路,應該是一個老板或者一個決策高層應有的基本功。
05 關鍵項目的關鍵崗位,是不是有該領域專業的人?
大家應該見過很多這樣的初創型小公司,財務是老板的親戚,所以只會算賬面上的收入與支出;運營是老板的哥們,有渠道經驗,所以只會做做渠道推廣;供應鏈是老板最信任的人,所以進貨多少進哪個供應商的貨都是他一句話的事兒;所有這些人混跡在關鍵項目中,讓事情的推進變得很難,效率變低,標準變差,產出結果難以衡量。
沒有什么事情是靠單個人的力量就能做好的,一定是很多人的智慧匯集到一起成為了一個成功的產品;這些智慧,一定是專業的智慧和經驗,才能為決策層提供最重要,最客觀,最符合市場和公司的建議。
最重要的是,合作起來,不那么累,而且還能學到東西。
06 公司有沒有錢,靠什么活下去?
這是一個非常關鍵和重要的問題,任何一個公司無論大小都要面對這個問題。
如果是老板自己的錢,那么就看老板可能有多少資產,有多少項目在用錢,能支撐多久,花完了愿不愿意融資;如果是融資來的錢,就要看是幾輪融資,有多少錢;然后大概評估一下做這樣的項目成本主要花在哪里,也可以預估一下錢還能花多久。
如果公司活不下去了,這個老板,這個項目,你是否愿意跟隨挺過難關。
每個人的工作最基本的都是為了生活,你的生活能不能支撐你和這樣的初創型公司一起拼搏,這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以上六點,總結下來三個詞:人、事兒、錢——這三個方面考慮清楚再決定要不要入職某個初創型公司,可能會提高決策的正確性。
當然了,你的選擇是否正確,還是要看你做選擇的目的是什么。
公眾號:產品雜談錄
本文由 @初愚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