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溫后的2021,產品如何找到自己?

編輯導語:疫情與災難交織,悲痛與感動同在的2020年終于過去了,我們迎來了充滿希望的2021年。受去年大環境的影響,不少行業和崗位被推至風口之上,而隨著疫情的控制和環境的逐漸穩定,降溫的狀況自然出現。在這樣的2021年,產品人應該如何找到自己的價值,在焦慮之下尋找最佳路徑呢?本文作者為我們分享了他的一些觀點。

幾年前一篇《畢業一年,一二線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經理們都混的怎么樣了》,第一次激起了我做產品經理的焦慮,而后疫情時代的2021,和小賴的一段對話后讓我又一次看到產品的焦慮。

  • 小賴:老西,今年我有點迷茫了。
  • 老西:為啥?
  • 小賴:2020年業務上沒有什么增長,團隊里的其他專業崗位業余時間提升技能,都被大廠挖走了。我這混的不上不下的,迷茫了。

小賴,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有提到過他,小企業的一個產品,所不少產品一樣,努力上進又總是充滿焦慮。而今年他的這個問題,我想大多人都也一樣:2021,產品要如何找到自己。

一、生存,去大廠還是小廠?

生存總是比較殘酷的話題,說實話,這些年身邊確實也有過不少同事的流轉,有的是上升的更好的空間,有的則是慘淡裁員,而對于產品的流動來說更是。

相對來說,產品實在不是一個穩定的崗位。這“不穩定”分好壞兩個方面:好的方面,是所負責的產品本身就需要增長,你有可能隨著產品的增長而晉升、或有更好的機會。

這也像一些大廠的要求如果你5年未發生過崗位變動,那么表明你自身可能也存在問題,就招聘來說就是一種門檻,而這對產品來說更為明顯。

壞的方面,你很有可能因為一個產品的失敗,甚至一個行業、領域的落寞而直接被動離職。因為你的領域不被需要了,你自然就不存在了。所以產品人天生就得自帶“焦慮”光環,而老西也一樣。

1. 去大廠

企業在招人的時候確實有時候會因為戰略而降低招人標準,例如一些突發的熱門領域出現,像之前的新零售、社區團購等,各企業為了搶占資源,確實會放低要求,大量開放崗位需求。

這時候確實對我們產品的能力來說,只要可用就行了。但畢竟不是一錘子買賣,要走的更好,就要思考如何讓自己更好用。二者的差別簡單一句話來說:“大廠追求體系的建立,小廠追求利益的落地”。

舉個例子:最近老西剛籌備了一場關于管理人員的管理體系的培訓,目標是為了新晉升的初中層管理者能夠更加有效的管理團隊。

當然這件事本身是需要花一定的時間籌備、組織,但這個成本是企業愿意花費的,因為這個體系的建立未來能夠長期的解決一些問題,所以有價值。而過去在小一些的企業中,你提出要進行企業內培訓、分享這件事,有時候就不太能夠被接受。

再舉個例子,拿做一個項目來說。我們經常在大廠里聽到的一個詞“復盤”,復盤,是從過去親身經歷中提煉經驗、教訓,幫助個人或團隊有效的提升能力、實現創新與改善的結構化方法。

簡單來說就是在一般企業中主要是針對已經歷事件大家坐下來回顧回顧,總結出“有意義的失敗”。通常一個大階段完成大廠中的默認習慣坐下來好好進行復盤、提煉出一些經驗用于后續整體體系的完善,而通常在一些初創、規模較小的企業中類似活動則非常少,為何?

因為沒有太多機會試錯,你只能個人摸索著和團隊靠經驗進行積累,復用的場景也較少體系的概念自然就弱了。

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大廠中各種方法論、新詞語,本質上就是因為追求體系的建立。那么在規模稍大一些的企業中做產品,你的思考需要更加的全面和長遠,雖然大廠經常被黑說“造詞”。

但就像“閉環”、“底層邏輯”、“抓手”等等這類的詞反而都是希望在提出任何思考的時候能夠更加全面和系統。所以在大廠中的想要生存的更好,那么你的產品職責,絕不是“做釘子”這么簡單。

2. 去小廠

老西過去就是小團隊的產品,在小團隊的產品其實也挺有趣,用一句話來總結小廠的產品:既復雜又簡單。

復雜,在于一些規模小一些的企業做產品,你幾乎就沒有工作邊界這回事,過去老西做產品時,既是產品也是客服、還是測試兼項目經理,時不時還要直接下市場和客戶談項目。

還有隨時是老板的助理。什么方法論、體系、成長,你沒有任何機會思考,但好處是你將什么都知道,所以才有了那個詞:野蠻生長。

那什么是簡單呢?

簡單,在于你的目標只有一件事:收益,如果是在小廠里你要思考,那么你的思考首先是眼前的收益、先活下來是你和團隊的第一要務,其次才是更長遠的一些思考。

當然,還有一些原因是規模小一些的企業中,老板本身就會和你一起思考,這時候你有可能是產品也有可能是助理。所以在小廠中,你更多的是需要產品的落地和短期變現的能力。

簡單來說,小廠中你的職責更多的就是想著怎么把產品快速交付、落地、變現,而大廠中你的職責更多的是怎把產品更好的完善、創新、產生新的方向。

3. 總結

  1. 2021年大廠和小廠的生存卻是一個挑戰,隨著各個領域、行業逐步穩定,界限也將越來越清晰。如前面所說,在這個背景下大廠追求體系的建立,小廠追求利益的落地,所以也倒推到產品要針對自身的情況做出不同的思考。
  2. 無論規模大小,大小廠對產品的個人要求都有不同維度的提升,常年的穩定反而是大忌。
  3. 作為產品只要能創造出價值,執行力強,無論大廠還是小廠都能夠有不錯的晉升空間。

二、成長,專業和通用能力的方向

其實小賴的焦慮,我聽出了兩個問題,一是選擇的焦慮,二是作為產品在成長的焦慮。產品確實不太一樣,設計、開發的成長都有明確的方向和范圍,而產品呢?這里老西也是總結幾個關于產品成長的建議:

1. 專業能力

產品的專業能力說起來和其他崗位本身是不太一樣,沒有一個專項的指標能說明一個人的產品能力的好壞,可能啥都需要補,那到底從哪進行提升呢?

老西覺得在2021年來說有三點是可以關注提升的:

  • 模型能力
  • 商業變現能力
  • 項目管理能力

1)模型能力

為什么一些開發、測試、UI到后期轉產品經理常常不如從原生產品做的好?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在常年的產品方面的建模能力是缺失的。比如最基礎的兩個模型,用戶模型和交易模型。

拿用戶模型舉例,產品多年和用戶的交互過程中無形中就會積累出用戶的一些特征、經驗,而這個經驗往往就能夠成為產品在建立用戶模型的基礎。

這里就涉及到需要大量、各種形式的接觸用戶,然后通過不斷的用戶反饋收集、行為統計、數據分析、AB驗證,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的用戶模型。看起來有點抽象,拿筆者所在的游戲行業舉例,我們會要求產品了解:

  • 我們的玩家分為哪些類型,不同類型的特點是什么?
  • 用戶在什么場景下會注冊,在注冊后玩了多少局會產生開始消費?
  • 一般什么場景下用戶才會進行消費?
  • 在消費多少的情況下會逐步提升粘性?
  • 一般什么行為的用戶,我們可以認為是核心忠實用戶?
  • 用戶在什么情況下會進行分享、什么情況下會邀請好友?
  • 通常一個用戶會在多少天后出現疲勞然后流失?

這些都是用戶模型,而這些就是產品的建模能力,就是通過不斷深入、循環設計驗證而來。

當產品開始真正掌握了用戶模型,對用戶的行為預判將有效的提高,當你能夠更加透徹的掌握了用戶,你的所有產品設計、決策才不是“拍腦袋”而定,才能夠更加準確。

為什么說到這個呢?

這也是最近兩年來,老西和多個企業管理溝通下來發現的,在產品專業程度的分界中,不是原型畫的有多好、不是有多精通架構,而是對用戶模型的掌握,優秀的產品因為設計的背后有模型支撐,所以他的設計往往目標達成率是初級產品的數倍,這和前面說到的企業招聘逐漸走向高P不謀而合。

2)商業變現能力

做產品最終就是要為企業產生收益的,所以商業的本質是什么?就是生意,那生意的本質呢?生意的本質是交易,那你的產品是和誰在交易呢?這就是產品可以開始思考如何商業變現的角度了。

過去老西也一直迷茫于我的產品如何變現這件事,現在看來,按照商業的本質是交易的角度來說,只有能夠給我們帶來收益、簡單來說付費的就只有兩個角色:用戶和廣告。

當理解了我們的付費對象后,商業變現就有了方向,在這二者中產生收益的點有很多很多,這里涉及的專業就比較深了。總的來說在商業變現能力的提升上,除去自身的思考,還有以下途徑。

  • 與增長、運營等業務崗增加交流,這個不是隨口說說的,因為在變現能力上不同崗位的思考往往是不一樣的,這對提升自己的變現能力有極大的提升。
  • 如果你是一個小廠里的產品,沒有所謂的增長、或者特別專業的運營的話,那么行業交流則是一個方向,筆者參加了幾次行業內的峰會,當聽到其他人分享自身產品時,盡管完全不是一個類型的產品,但其變現的點也是有極大的觸發。
  • 專業的學習,這塊近年來轉業的培訓是比較多了,老西不主動推薦什么課程,只要有意識的去查缺補漏找自己需要的即可。

3)項目管理能力

為什么要把項目管理能力單獨提出來,根據老西過去的一些經驗,一個具備優秀項目管理能力的產品和不具備項目管理能力的產品二者有“質”的差別。

在小廠中,很多時候是沒有項目經理的,大多的所謂項目經理常常是由開發的組長之類擔任,如果你不具備項目管理能力,那么你可能出現的就是無限期的延期、而且要無時無刻拿出老板來做靠山推動團隊。

如果是在大廠,不具備項目管理能力的話,你也將很難推動產品落地,更別說掌控產品節奏。尤其是目前互聯網的軟件開發模式,很多時候需要的是產品、研發共同管理項目,也就是我們說的自組織團隊。對于產品而言,項目管理能力就是更是直接影響到你產品能不能做出來的核心因素。

所以老西認為在2021來說,作為產品你至少要具備一定的項目管理能力,包括計劃怎么安排、工具的使用、風險的把控、團隊間的合作、以及敏捷開發模式等等,這些都是要親身參與日常活動,是產品必須要掌握的。

在項目管理能力的提升上,有比較專業的資格考試、認證等,例如敏捷的就有ACP(敏捷項目管理認證)、CSPO(敏捷產品負責人認證)等等,這些帶現代軟件開發式的產品來說,都是比較有價值的認證。

2. 通用能力

那除此之外我們經常會遇到以下這幾個問題:

  • 產品要不要懂技術?
  • 產品要不要學管理?
  • 產品如何提升溝通能力?
  • 等等…

首先:說說產品要不要懂技術這一點,過去很多產品都勸大家說,產品要去學一點技術,至少在和開發談需求的時候不會被對方蒙,能不能實現自己能夠評估。

老西是這樣想的,對于一個2-3年經驗或以上的產品,即便你沒有刻意的去學習技術,僅憑日常溝通經驗來說,你也應該基本了解到技術的實現原理,至少什么是前端、什么是后端、什么樣的功能開發起來難度較大、什么功能只是需要前端調整等。

這些都是你耳聾目染應該了解到的,如果這點基礎都不熟悉的話,那么或許你對你的產品并沒有很上心。

當然對于游戲類策劃、包括一些特別領域類似AR、AI、云服務等這類的產品,通常找招聘的時候要求就是技術背景,這類你需要學習專門的技術,否則不是你是否會被蒙的問題,而是你的需求文檔都無法進行編寫。

其次:產品要不要學管理?管理的本質是通過他人完成任務,這和圖X中數據里說到的團隊合作,本質上就是一件事,管理未必是給到一個Title,才要是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如果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對團隊合作都是有巨大的幫助。

最后:產品如何提升溝通能力,這事老西之前寫過一篇《溝通管理 | 六步掌握溝通公式,避免“開口即跪”》,基本上大致都有說道,另外需要補充一點的是,產品所要提升的溝通能力不僅僅是日常的橫向溝通,老西認為產品的公開表達能力也就是演講能力,有需要專門進行訓練提升。

這里不是教產品什么晉升之道、職場技巧,而是因為一個合格的產品一定需要向團隊、他人闡述你的產品愿景、版本目標等等。這些都需要扎實的歸納總結、公開演講能力。老西在企業中就有特意的對產品進行這方面的訓練、這也同時是產品人格魅力展現的重要手段。

總而言之,產品的學習成長路有很多也很長。尤其是在日漸升高的職場要求下。而對于產品來說,沒有是固定不變的學習方向,成長本身就是查缺補漏的過程。

三、總結

總體而言,經過了2020年的大洗禮,褪去了不少企業的光環、同時也讓所有的企業冷靜了下來。

2021年,產品將面臨更加嚴重的焦慮,在大潮褪去之下如何保持更好的生存,是產品經理們無法擺脫的話題,或許有的人選擇大廠,有的人選擇小而美的小微企業。

所以老西寫下了這篇,內容提到了大廠和小廠的一些分別,也希望各位留下你的經驗。OK,I hope you enjoy!

#專欄作家#

西特張,微信公眾號:倒賣夢想的西特,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AR、游戲領域、項目管理專家;擅長產品創新、項目管理、團隊管理。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1人打賞

文章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品牌行銷策略,產品行銷與設計,各類型行銷推廣案例分享-品牌行銷點點讚 » 降溫后的2021,產品如何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