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小鎮做題家、糊弄學、社會性死亡,這些名詞的出現都來源于豆瓣小組。無論是興趣愛好,還是吃喝玩樂、職場生活,甚至一個奇怪的想法,你都可以在豆瓣找到對應的小組,在小組中交流、尋找共鳴。本文作者對豆瓣小組展開了深度的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豆瓣的小組向來以吃瓜聚集地出名,但其實它遠不止娛樂八卦。在豆瓣,有近30個大類小組,每個大類下都有著近百萬成員,無論是興趣愛好,還是吃喝玩樂、職場生活,甚至一個奇怪的想法,你都可以找到對應的小組,在小組中交流、尋找共鳴。作為一名豆瓣的深度使用用戶,也是一名做過社區的PM,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對小組的想法和建議。
一、豆瓣業務分布
從營收業務層面,豆瓣主要依靠流量變現業務(廣告、平臺導流),其次是知識付費和電商業務(豆瓣周邊、付費音頻、課程、書籍等);從用戶增長業務層面,以書影音為切入點,結合興趣社區,做大社區內各垂直領域的流量。
移動版的豆瓣小組于2015年3月上線,已經走過了6年時間,在大家都在討論傳統社區已經沒落的時候,豆瓣小組仍保持著鮮活的生命力。豆瓣社區以UGC、內容推薦、社交互動作為發展方向,將生活中具有相似愛好的用戶聚集在一起,在組內討論交流,分享生活。
二、豆瓣數據表現
2.1 綜合論壇市場數據表現
在綜合社區類app的排名中,豆瓣排名第五,活躍人數和前幾名還是有一定差距。雖然同在綜合論壇社區排名,但仔細看來,豆瓣與這些app的區別還是比較大的:
- 豆瓣、小紅書和知乎的業務模式是完全不同的。豆瓣社區內容以UGC為主,通過內容來聚合人;小紅書雖從跨境電商轉型成為內容社區,但內容形式仍以PGC為主,并通過建立社交關系、算法推薦來分發內容;而知乎的核心業務是問答知識社區。
- OPPO社區面向OPPO手機用戶,核心業務是為OPPO用戶提供會員和購買服務。
- 同樣以興趣社區起家的百度貼吧,社區業務與豆瓣相似,但它日益下降的用戶規模和與市場脫節的社區內容,并不是我們學習的對象,我想豆瓣唯一可以借鑒的就是不要走它的錯誤道路。
因此在中國互聯網市場中,豆瓣的獨特性讓它幾乎沒有很明確的競爭對手,大家都在看衰傳統興趣社區的同時,豆瓣不僅沒有沒落,甚至一直在成長,基于它的獨特性,我認為分析豆瓣自己的數據更有價值。
2.2 豆瓣的數據表現
整理了2017.12至2020.07期間,豆瓣幾個時間節點的月活躍和使用時長數據,數據來源易觀千帆:
通過表格數據可以看出:
- 2019年豆瓣迎來了一次用戶量的大幅度增長,2019年月活躍人數相比2018年增長了近一倍,直至2020年7月一直保持穩定。
- 2019年由于活躍用戶增長,日使用時長增長的同時,人均使用時長數據表現為下降,推測新用戶沒有很好的轉化為忠實用戶。但2019.12至2020.07,日均使用時長開始上升,期間增長率達到了74%,人均和人均單日的使用時長分別增長75%,57%。
問題來了,是什么原因使豆瓣在2019年的用戶量達到如此大的增長,又是什么原因使用戶留了下來,并成為了忠實用戶?
針對第一個問題,首先看豆瓣的月活躍用戶增長曲線:
從活躍人數趨勢可以看出,豆瓣從2019年2月起,活躍人數開始大幅度增長,至2019年6月就已經從400增長至接近1000萬。我們從豆瓣自身和市場影響兩方面來分析:
1)是否是豆瓣通過產品迭代,或推廣營銷來達成用戶增長目標?
2018.12-2019.06這段時間內,豆瓣一直致力于小組和書影音功能的優化迭代,沒有大版本更新,而推廣營銷方面,市場上更沒有明顯關于豆瓣的廣告或營銷痕跡。
2)豆瓣以書影音業務切入市場,是否受影視市場的影響?
據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報告統計,全國電影總票房642.66億(含服務費),比2018年增長5.4%;全年放映11620.97萬場,比2018年增長13.17%;觀影人次17.281億,比2018年增長0.58%;從報告數據可以看出,2019年電影市場保持著穩步的發展,并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觀眾不再是以進口片、3D片為首選,而是更注重電影本身的內容,因此誕生了《哪吒》《我不是藥神》等一系列優質的國產影片。
但不得不提的一件事情是,2019年2月上映的《流浪地球》曾在豆瓣掀起了一場評分風波,這件事情給豆瓣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受輿論的影響,大量用戶開始涌入豆瓣,去參與這場打分戰爭,由此推測,這次用戶量的增長可能受此次事件的影響較大。
豆瓣頁面顯示321.1萬人看過
不去評價“流浪地球評分”事件對豆瓣的影響好壞,但它的確是一個難得的機遇。2019年電影市場開始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看電影也早已經成為人們日常休閑必不可少的娛樂項目,20~35歲的年輕群體作為觀影的主力軍,它們不僅更關注影片的內容和口碑,也更愿意發表自己對電影的看法。
因此看電影查評分或打分的需求不再小眾,恰恰這次事件讓豆瓣評分出現在大眾視野中,雖然帶來了負面影響,但豆瓣評分的客觀和權威性讓它抓住了這次機會,經過用戶量激增后,豆瓣的活躍趨勢沒有大幅下降,保持著相對穩定的水平(如下圖)。
第二個問題,書影音作為評分工具,用戶有著用完即走的習慣,豆瓣是怎么做到讓用戶的粘性越來越強的?我們來看豆瓣的人均使用時長曲線:
曲線呈現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節點出現在2019年末,自那時候起,人均使用時長始終呈增長趨勢,最終在2020.7達到6個小時。與此同時,豆瓣的活躍人數并沒有明顯增長的趨勢。使用時長的上升代表著用戶粘性增強,活躍人數沒有明顯變化,那必然是產品內部促成的數據增長。從豆瓣的兩個核心業務書影音和小組來看,不難推測,小組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社區如何影響用戶的忠誠度和粘性,取決于優質內容的創作和傳遞,對于豆瓣來說,優質的內容來源于小組,下表整理了創建于2019年末,現在豆瓣比較活躍的一些小組,看看是否能找到原因。
這些小組都創建于2020年初,恰好是豆瓣使用時長增長的轉折點,到現在小組組員規模都已經達20萬以上,說明組員人數增長的飛快。可以看出這些小組非常受歡迎,加之豆瓣用戶強大的內容輸出能力,使其源源不斷的創造出優質內容,吸引用戶消費,最終使得產品的時長數據表現為持續上升。
另外,通過這些小組也可以發現,用戶喜愛的內容發生了改變。小組不再是單一的以讀書、繪畫、游戲或其他興趣愛好來聚合人群,促使成員聚集在一起的是一次尷尬或好笑的經歷、奇怪的想法甚至無厘頭的癖好,可以看出,豆瓣的社區慢慢從興趣社區轉化為生活社區,社區內容也更多元化,情感生活、娛樂八卦、追劇吐槽等等形成了豆瓣社區的基調。
值得注意的是,豆瓣在2021年2月更新的7.0版本,產品solgen也從”你的書影音世界“變為”有趣好玩的文化生活社區“,再次說明社區已經開始轉型。豆瓣評分的權威性使其在市場中站住了腳,隨著時代的發展,書影音已經完全走入大眾的娛樂生活中,加之影視市場的多元化和用戶群體的年輕化,讓豆瓣的社區迎來了機遇。
三、用戶分析
3.1 用戶數據
通過數據可以看出,豆瓣的用戶男女比例相當,24歲及以下的年齡占比最大,約31.78%;其次是25-30歲,占比30%。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9月豆瓣用戶的主力軍還在31-35歲,約占比32.72%;男女比例中,男性占比53.57%。不難看出,豆瓣的主要用戶群體越來越年輕,女性用戶的占比開始慢慢升高。
地域分布上,豆瓣用戶在廣東、江蘇、四川占比最多,這些地區經濟較發達,在物質基礎上,書影音等這些事物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
3.2 用戶畫像
用戶A,男,28歲,加入豆瓣10年,設計師。喜歡紋身、搖滾樂、愛玩游戲。周末喜歡窩在家里看電影,偶爾出門看展。早年加入了很多搖滾樂專組,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友鄰。而自己也養成了在豆瓣標記書影音的習慣,電影、電視劇、書籍、音樂都會標記,并且發表自己的看法。加入的小組已經有180多個,從一開始的搖滾樂、插畫、膠片攝影,到現在喜歡的回憶互助、丑東西、雜志找同款等等都是他愛去的,此外每天都會看友鄰的動態,交流書影音看法。除了豆瓣最喜歡刷的是微博。
用戶B,女,23歲,加入豆瓣6年,執行制片人。畢業于傳媒大學,從事影視行業,看片是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每天都會逛豆瓣找片子、看影評,自己也經常標記書影音。最喜歡逛鵝組、吃瓜小組,身處娛樂行業吃瓜永遠在第一戰線,此外各類影視劇官方組也是她經常出沒的地方,出于職業本能,習慣性觀察觀眾對影視內容的看法。不發帖也不發動態,只做一名吃瓜群眾。除了豆瓣最喜歡刷的APP是微博、抖音、B站。
用戶C,女,26歲,加入豆瓣4年,互聯網運營。加入豆瓣是為了找真是的租房信息,一來二去被豆瓣各種活躍的小組吸引,喜歡逛生活組和大家討論家長里短;喜歡衣組、妝組,車組,這里沒有軟廣,都是組員的真實反饋。自己也喜歡在組里發帖,在組里說話沒有顧忌,暢所欲言,分享經驗都會得到大家的贊美和鼓勵。偶爾和朋友一起看電影,看完也會標記一下,留下自己的書影音記錄。除了豆瓣最喜歡刷的APP是微博、B站、抖音。
用戶D,女,20歲,加入豆瓣2年,大學生。JK制服愛好者,喜歡追星、看劇看綜藝、磕cp。在微博上發現豆瓣的JK制服小組,于是加入豆瓣。后來發現許多有趣的小組,哈組、社死組、可愛事物、炸廚房組經常讓她一看就是一個小時,不僅愛刷,她也愛發帖,活躍在各個小組里。她經常和朋友出門逛街看電影,但不愛標記書影音,覺得沒什么好說的,不愿意公開自己的豆瓣賬號,這里是她的情緒發泄地。除了豆瓣最喜歡刷的APP是微博、B站、Lofter。
3.3 用戶需求
作為內容型平臺,豆瓣社區模塊的核心需求主要有以下三種:
- 找內容:關注友鄰發布的內容、關注小組的內容、其他感興趣的內容。
- 看內容:看帖子、看動態廣播、看日記。
- 發內容:發帖、發廣播、發評論、發日記等。
根據需求的強弱排序分別是找內容>看內容>發內容,其中內容尋找為用戶的核心需求,只有用戶不斷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對平臺的忠誠度和粘性才會越來越高,其次“發內容”對于平臺來說也非常重要,內容平臺離不開優質的內容創作者,提高發內容的效率和體驗,促進用戶發布優質內容尤為重要。下文將針對這三種需求,進行產品分析,看看目前豆瓣存在哪些可以優化的地方。
四、功能建議
4.1 找內容需求
在豆瓣社區中可尋找的內容有小組、帖子、豆友四種類型,根據需求強弱排序分別為找帖子>找小組>找豆友,需求根據用戶的目的性強弱,共有以下幾類功能,對應滿足幾種不同的需求:
- 在較強的目的下尋找內容,比如找關注的小組、關注的話題、關注的友鄰或收藏內容,效率越高、越方便滿意度越高。
- 同樣強目的性需求的搜索功能,搜索結果的匹配度越高滿意度越高。
- 分類和榜單功能分類維度要覆蓋面廣,另一方面該功能下的篩選項也要足夠精準,這樣用戶能更快的找到感興趣的內容。
- 推薦功能的覆蓋面越廣,用戶越有可能找到自己想看的內容。
根據社區的功能設置來還原一下用戶找帖子的流程:
已登錄且加入小組超過6個的用戶:
已登錄且加入小組1至6個的用戶:
在小組頁用戶找內容的流程中,根據用戶加入小組數量的多少,采用兩種展示邏輯,優點是滿足了不同階段用戶的需求。加入小組6個以下的用戶,展示我的小組和發現小組,目的為了讓新用戶快速發現新組,留在社區,加入小組6個以上的用戶展示我的小組、發現小組入口,討論列表,目的是縮短用戶與內容的路徑,提高用戶瀏覽內容效率。
但是,從流程中仍發現幾處問題:
問題一:無論加入小組數量多少,用戶看”喜歡小組的帖子“這條路徑都比較長。
用戶加入小組,目的為了持續并且更快捷查看該組的內容,那么找內容的核心需求一定是”找喜歡小組的帖子內容“,但豆瓣的功能設置上,找到想看的小組需要3步,流程會有點長。
豆瓣的首頁功能是推薦和關注,可以看出社區在豆瓣app中的重要程度,此外首頁的推薦方式以熱門/精選推薦為主,個性推薦占比較小的比例,在這種情況下,若不能第一時間滿足用戶在社區的核心需求,很難將普通用戶轉化為忠實用戶。
因此做出如下的優化建議:
4.1.1 “愛去”功能優化
優化-首頁
優化建議:
- 首頁新增”常逛小組“功能,用戶可以對小組進行刪減管理;小組展示新消息提示。
- 首頁展示發現小組、活動推薦。
優化規則:
- ”常逛小組“功能:展示“發現小組”和“常逛小組”兩個部分。
- 常逛小組:不區分是否加入小組,取用戶24小時內進入小組頁次數最多的8個小組展示,逆序展示;若用戶24小時內無小組瀏覽記錄,則整個模塊不展示。
- 發現小組展示小組、活動推薦,同時為小組分類頁入口。
問題二:小組頁”正在討論“模塊被弱化。因其展示位置在最下方,隨著用戶添加小組數量的增加,”正在討論“模塊的顯示會被壓縮,最終當加入小組20個以上時,只有長屏手機的機型比如iOS X系列,華為mate系列能夠看到2-3條帖子內容。
正在討論模塊是取最近一段時間,所有關注小組的熱門帖子內容(剔除掉零評論),以時間逆序展示。展示正在討論列表縮短了用戶與內容的路徑,而且當加入小組較多時,也能避免用戶看到的內容過度中心化。因為用戶雖然會持續加入很多小組,但是不同階段最喜歡的永遠只有幾個,結合自己做漫畫平臺的經驗,某一時間段注冊的用戶,書架內收藏的漫畫在均值升高的同時,去重漫畫點擊量一直在恒定的范圍內。
這種現象的負面影響最大的就是加入小組非常多的用戶,所以“正在討論”模塊被弱化可能會導致用戶只看最近最喜歡的組,不再瀏覽其他內容,最后瀏覽的內容高度中心化,內容范圍越來越窄,最終可能會在對內容失去興趣后流失。
4.1.2 小組頁優化
已登錄且加入6個以上小組:
優化-小組頁“正在討論”
優化-小組頁“我的小組”
已登錄加入1-6個小組&未登錄:
優化-小組頁
優化建議:
- 加入小組6個以上的用戶,在小組頁展示”正在討論“、”我的小組“兩個頁面;模塊之間以tab切換的形式交互;優先展示正在討論列表,讓用戶在小組頁直接瀏覽關注內容,我的小組頁展示個人小組和發現小組兩個部分,發現小組促進用戶發現新組。
- 加入小組1-6個的用戶展示”我的小組“、”發現小組“模塊,羅列展示在一個頁面;我的小組相比原來增加最近發布的帖子標題展示,原因在于用內容吸引用戶點擊進入小組,借鑒發現小組的展示邏輯。
4.1.4 分類功能優化
原-發現小組頁
優化-發現小組頁
原功能簡述:展示每個分類下的小組列表。
問題:有些分類下的列表數量較少,劃至底部時,需要手動點擊側邊欄切換分類,打破了用戶瀏覽小組的流程。
優化建議:列表底部新增“切換分類”功能。
優化規則:“查看下一分類”引導文案距設備底部達到一定距離時,自動切換下個分類。
4.2 看內容需求
4.2.1 “最新”列表篩選項優化
原-帖子篩選項
優化-帖子篩選項
原功能簡述:帖子詳情頁的列表排序,“最新”按照更新時間逆序排序,“更新”即帖子有新回復或新發布。
優點與缺點:優點是能兼顧新內容和老的熱門內容,缺點是對于訪問小組頻次較高的用戶,會重復出現瀏覽過的帖子(被新評論頂上來的舊貼),降低了用戶瀏覽內容的效率。
優化建議:新增”最新發布“和“最新回復”設置,如上圖。
優化規則:由于篩選項模塊的位置非常小,對功能排布做了些修改,如下:
- 移除“討論列表”說明文案,此處文案相較于這些篩選項功能價值最小,為了更好的展示這些功能,移除該文案。
- 排序篩選項在左側展示,依次是“最新回復”、熱門、精華;搜索按鈕固定展示最右側;若小組為追劇官方組,“選集”位于搜索左側展示。
- 列表默認“最新回復”排序;用戶修改排序后,每次進入頁面,排序以上次修改記錄為準;排序針對小組,非全組通用。
4.2.2 帖子評論回復排序優化
原-評論列表
原功能簡述:帖子評論的展示規則為,展示最贊和全部兩個部分;最贊以點贊逆序排序,全部以時間順序排序。
問題:全部回復時間順序的排序規則,使得新評論被埋沒,全部評論區沒有新內容更新;另一方面,帖子以更新時間排序,當舊貼有新回復時,進入評論頁看到的仍是舊評論,無法滿足用戶查看新內容的需求。
優化建議:全部回復按照時間逆序排序。
4.2.3 小組詳情頁-列表展示規則優化
原-小組詳情頁
優化-小組詳情頁
原功能簡述:帖子列表展示標題、圖片、發布者、更新時間和評論數據。
優點與缺點:左文字右圖片的排布方式非常規整,看起來非常舒服。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小組主題是以圖片瀏覽為主,比如萌寵類、影視劇、時尚、美食等,現在豆瓣的圖文顯示方式著重強調標題,圖片被弱化,瀏覽內容并不高效。
此外左文右圖的方式,和用戶上下劃動瀏覽的動作相沖突,導致用戶觀看內容時,要么忽略圖片,瀏覽圖片類小組時不能滿足看圖需求,或者眼睛左右上下移動,容易視覺疲勞,影響使用時長。
優化建議:標題與圖片改為上下排布;圖片最多展示3圖,取帖子前三張。
4.2.4 小組話題、活動功能優化
優化-活動&話題功能
原功能簡述:原小組話題和活動都沒有固定的入口,當話題下的帖子頂上來時會帶著話題。小組活動也是由組長發帖,參與者回帖參與活動。
優點與缺點:圍觀了很多小組活動,參與者非常多且發布的內容也相當不錯,但目前這種活動的展現形式非常不利于用戶瀏覽,每次點進評論觀看最新回復的流程很麻煩,活動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此外小組話題功能做的也比較簡單,沒有固定入口,發帖也沒有添加話題的入口。比如豆瓣鵝組在討論新疆棉花事件的時候,有組員倡導發起#遮擋logo#挑戰,但是由于帖子被沉下去,只有幾個組員參與發帖,但是這個話題在微博創建2天后,已經有200萬的閱讀量,近800條原創內容,而且內容還在持續增加中。
話題是促進小組產出優質內容很重要的一項功能,豆瓣小組內容以UGC為主,內容量大但優質內容少,而話題預設主題,引導發言,更有利于優質內容產出。我相信如果在小組創建同樣的話題,以豆瓣用戶的內容產出力,會有更多有趣的內容產生。
優化建議:
- 活動以話題的形式展示。
- 小組話題展示固定的入口,用戶在發帖時可以添加話題。
優化規則:
- 小組詳情頁新增話題入口;全部話題查看入口;新增全部話題列表頁。
- 小組管理頁新增話題管理功能:話題關聯活動功能;話題置頂功能。
大致的功能流程如下:
- 小組詳情頁 -話題模塊取置頂話題,按創建時間逆序取前3;不足3個取所有。若小組無置頂話題,按創建時間逆序取前3,不足3個取所有。
- 話題模塊展示規則:若小組無話題,則整個話題模塊不展示。若有話題展示,則展示順序依次為話題>置頂帖>討論列表。
4.2.5 帖子詳情-圖片預覽優化
原-圖片標注
優化-圖片預覽
原功能簡述:圖片標注功能,展示對圖片的解說,方便用戶理解圖片內容。
問題:圖片放大預覽狀態下,沒有顯示文字標注。需要標注說明的圖片,往往細節較多,經常出現在干貨和科普類的帖子中,查看大圖的同時需要文字輔助理解,所以查看大圖和查看圖片標注是同一個場景的需求,功能上設置在一起展示會更合理。
優化建議:在查看大圖頁,圖片放大預覽狀態時,若圖有標注內容,同時展示標注文字。
4.3 發內容需求
在豆瓣的社區發布內容的場景有兩種:
- 傾訴和發泄情緒。很多用戶把豆瓣當成自己的精神角落,會寫一些朋友圈微博不敢發出來的內容,不希望被別人發現。這種內容以動態類型為主。
- 分享交流。在小組中發布帖子,和組員交流和分享觀點;在話題下發動態,得到被認可的滿足。
4.3.1 發動態優化
原-動態頁
優化-動態頁
優化-動態編輯器頁
原功能簡述:首頁的動態發布包含兩個核心功能組,添加話題書影音、內容編輯功能,滿足用戶寫書影音長評和寫動態的需求。
問題:”添加話題“和”添加書影音“放在一個入口不太合理,雖然都是添加的動作,但寫書影音長評和
發話題動態是不同的兩個動機和場景。
首先根據豆瓣的功能設置,反推一下用戶使用流程:
1)首頁的發布功能設置書影音入口,目的為了方便專業的影評用戶群體,更快捷的撰寫評價。
如下圖,在寫書影音長評的場景中,進入發布頁后,流程的第一步是找到相應的書影音,即添加書影音功能,第二步進入內容編輯,這是書影音長評的正流程。
2)添加話題的功能滿足用戶參加話題,發動態的需求。參加話題有兩種主要場景:一是看到話題下的內容,激發用戶的分享欲望,于是在該話題頁面編輯內容;二是想要分享內容,添加話題以增加曝光度,獲得更多的認可。
問題:看下圖的流程,在首頁的動態發布頁,先添加話題,再編輯內容的流程并不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
原因:用戶在首頁點擊發布按鈕,動機是發布內容,所以在這個場景中若要添加話題,應該在內容編輯的流程中,目的為了獲得更多認可或曝光。若用戶帶著”要參與這個話題“的目的,會選擇直接尋找相應的話題頁,而不是在首頁點擊發布按鈕,再選擇話題。
優化建議:頁面信息結構優化,動態頁展示書影音添加入口和動態編輯入口;在動態編輯器新增話題添加功能、熱門話題展示功能。用戶使用流程如下圖。
五、結語
豆瓣APP自創立以來,在飽受爭議中經歷了多次轉型,從1.0的書影音評分工具;到3.0上線小事功能,切入興趣社交市場;5.0的豆瓣時間、市集和豆瓣書店,進軍知識付費與電商市場,直到2020年底,一直以書影音工具+興趣社區+電商的模式穩定運營。
大眾眼里的豆瓣是“文藝青年”、“吃瓜聚集地”、“慢”等等,慢的背后是豆瓣團隊對產品基因與核心用戶的堅持,移動互聯網在飛速發展的過程中,豆瓣也一直在緩慢積累,去探索和試錯,如今的豆瓣,書影音評價體系在影視市場中的占據絕對的權威,優質的UGC內容被各平臺營銷號頻繁搬運,這是豆瓣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區別于其他所有內容產品的壁壘,也歸功于豆瓣的每一個用戶。
2021年,全新的豆瓣7.0上線,從原來的”你的書影音世界“變為“有趣好玩的文化生活社區”,豆瓣用戶強大的內容創造力讓社區發現了新的可能,它是我們的“精神角落”,也可以是”快樂源泉“,在這里去尋找好玩的內容,去發現另一個自己。
如有錯誤,歡迎批評指正和交流。
本文由 @晚方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