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模型拆解:分享有禮裂變玩法的底層邏輯與細節設計

編輯導語:如今獲客成本變高,很多人會使用線上的分享裂變的方式獲取客戶,比如有禮裂變,通過轉發獲得禮品;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增長模型拆解的有禮裂變的玩法和設計,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自從轉型運營,就一直做裂變和轉介紹業務,雖然一直輸出關于這兩個用戶增長模型的認知和運營經驗,但實際從未系統地對“分享”這個行為進行系統解讀。

分享是非常簡單的,比如群裂變,轉發海報進群就能成為上手容易、效果顯著的增長玩法。

不過我一直覺得,分享行為應該直接關聯業務,比較合理的對象是體驗課,這類課程成交門檻較低,推薦較為容易,所以將分享體驗課的模式稱為“分享有禮”。

注:本文提到的體驗課不包括拿部分課程作為裂變誘餌,這類裂變稱為“解鎖”,與分享有禮關聯的體驗課有本質不同,后者交付給用戶的是“完整”產品,并非“割裂品”。

分享有禮看似簡單,但其實有非常多的細節設計,而且對工具和技術有一定依賴;另外不同載體的分享有禮效果也不同,這決定了分享有禮有很多細微模式。

接下來,我將個人總結的分享有禮模型進行較為詳細的闡述。

01 分享有禮的基礎模型

分享有禮模型的基礎形式是引導用戶分享體驗課的海報或鏈接,完成分享后就可以拿到收益。

那要如何判定用戶是否分享且符合要求?

絕大多數情況下以截圖為證,而且對截圖的細節也有要求,比如必須是朋友圈或微信群。

如果是朋友圈,則不能設置分組,時間必須滿足幾個小時;如果是微信群,則還有數量的要求,這實際是為了保證體驗課有更多的成交量。

另外,轉發的海報也有說道,從轉化的角度講,最好是直接分享帶有體驗課報名二維碼的海報,直接躺單。

當然,也可以轉發帶有其他載體的海報,也就是新用戶掃碼后先沉淀在某一載體(如公眾號、群、個微、企微等),之后再彈出體驗課的報名入口進行成交。

提到載體,不同載體對轉發行為的影響是不同的。

最適合的載體是個微,因為可以查看朋友圈,省掉截圖,能直接給完成分享的用戶獎勵,信任度最高。

其次是群和公眾號,主要原因是有工具能夠審核截圖,審核邏輯后面再講。

最后就是企業微信,雖然和個微一樣面對精準流量,但不能查看朋友圈,也沒有工具審核截圖,只能默認用戶完成,所以效果要打折扣。

這里有必要提另兩個載體——小程序和H5,它們在很長一段時間是可以直接檢測用戶是否分享的,不過因為微信對于用戶體驗的保護,屏蔽掉了這類功能,對“某些人”來說是個遺憾。

現在如果看到還有類似功能,一般不用完全分享就能通過檢測。

回到分享行為的審核方式,截圖審核是目前的主流,分人工審核和技術審核;人工審核已經講過,來分享一下技術如何審核截圖。

技術審核有兩個功能層次,簡單一點的是不分具體的截圖內容,直接給你通過,該方式主要用于群分享場景,工具是進群寶。

相對復雜一點的會根據截圖里的海報或圖文進行識別(實際看的是朋友圈有無分組標識),該方式用于公眾號載體較多,工具是分享寶。

有人會問,有沒有不用人工審核還能模擬技術審核的方式?

還真有,那就是利用表單工具,在表單里設置上傳圖片的選項,用戶上傳后提交,就可以跳轉到領取獎勵頁面,整個流程非常流暢,非常像機器審核一樣。

說了這么多,有一個事實還是要戳破,那就是針對分享行為,目前還沒有完全有效的手段規避用戶無效分享的情況,因為用戶分享完就可以刪除分享痕跡,你只能獲得截圖。

當然,這樣的用戶一定不是全部,還是有不少用戶愿意配合,在這樣的前提下,盡可能讓用戶分享到更多的渠道,比如要求分享朋友圈和一兩個群,努力爭取更多的曝光,才有機會獲得更多的用戶。

至于轉發行為的獎勵設計,筆者總結了兩條原則:低成本,有驚喜感。

低成本意味著你不能獎勵太貴重的禮品,很容易薅羊毛;有驚喜感則要求盡可能提供分享動力,吸引更多人參與。

個人認為應該多把握驚喜感原則,資料、課程、實物、活動名額等獎勵只是形式,對獎勵的包裝往往有決定性的影響;所以要多角度挖掘獎勵的賣點,只要能給用戶一個必需的理由即可。

02 分享有禮模型進階:打卡裂變

分享有禮模式一旦存在于體驗課的拉新階段,也存在于運營服務階段;因為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體驗課采用的是訓練營模式,打卡其中非常基礎的環節。

先說一下打卡的基礎形式,用戶先通過完成學習任務獲得一張打卡圖,這種圖帶有二維碼,關聯的是體驗課,用戶需要分享打卡圖到朋友圈或微信群,且完成審核才算完成一次打卡。

海報打卡要提供截圖,服務老師可以人工審核,也可以借助打卡工具審核;比如類似寶寶玩英語的打卡小程序,既提供打卡圖和文案,也提供審核入口,提高不少效率。

當然,過去很多打卡閱讀產品是用網頁檢測用戶是否分享;但因為微信的一次封殺,這類檢測手段基本消失了,但卻在微信紅利期收割不少流量。

如果用戶錯失打卡怎么辦?

這里可以設置一個分享機制,那就是分享海報或鏈接獲得一次打卡機會,如果想直接獲取用戶,要求邀請成功才給補卡機會即可,目前技術可以實現。

說完了打卡細節,再來談談打卡動力;打卡是需要堅持一定時間的,堅持的意義是獲得回報。

首先,堅持打滿一定天數返還押金,如果沒有押金則會給你基礎獎金,雞賊的會把現金折算成積分或優惠;其次是設計排名獎勵,至于排名的標準,或者是打卡天數,或者是打卡積分,而獎勵的選取原則與上同,不再贅述。

除了給予打卡本身,獎勵的規則還可以依據通過打卡海報邀請的人數來制定;另外,如果是付費的體驗課,邀請成功還有分銷獎勵,這樣會帶來更強的動力,因為打卡意味著成交。

至此,整個分享有禮模式就拆解完了。

03 最后的兩個建議

分享有禮模式看似邏輯簡單,其實有非常多的細節要注意和梳理,而且一旦和業務結合,就要注意具體的用戶體驗邏輯,因為這些將影響你的實際運營策略。

另外,大家在使用分享有禮模型時,有兩點小建議。

第一,盡可能在體驗課的拉新階段、服務階段和轉化階段設置分享動作,給予分享行為的獎勵可以逐漸升級;當然,分享成交的產品也可以逐漸升級,比如轉化階段分享高價課海報,就是典型的老帶新。

第二,盡可能形成閉環,因為很多時候用戶報名體驗課后會進入銷售池而不是流量池,所以要與負責銷售池的人對接好繼續引導新用戶分享;或者在進入銷售池前通過彈窗、浮窗、banner等形式直接獲得海報,或引導進入其他載體獲得海報并要求分享。

總之,本文盡可能梳理了分享有禮模型中的運營細節,至于能不能實現增長,就看你自己了。

#專欄作家#

獨孤菌,個人微信:solitude900;公眾號:野生運營社區(id:dugu9bubai)。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年度專欄作家,野生運營社區合伙人,運營推廣專家,《從流量到留量:讓你的產品實現低成本持續爆發》作者,在線教育觀察家。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文章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品牌行銷策略,產品行銷與設計,各類型行銷推廣案例分享-品牌行銷點點讚 » 增長模型拆解:分享有禮裂變玩法的底層邏輯與細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