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求職面試:二本畢業,當過外包的我,如何斬獲3份大廠offer

編輯導讀:“金三銀四”馬上就要結束了,你找到合適的工作了嗎?或者,你準備跳槽嗎?求職找工作,是一個煎熬的過程,但也是對工作全面復盤,以及成長最快的過程。本文作者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對產品經理如何求職面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與你分享。

之前的文章,給大家介紹了用戶分析到產品上線的產品全流程,以及在工作中的一些方法論。

我將之前的文章并稱為“初級產品養成系列”。

而我們在工作中使用這些方法論,提高我們產品能力后,我們肯定也想在產品路上,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要想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除升職加薪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跳槽來實現,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找求職這個事。

我之前也和一些朋友交流過求職的方法,并且我發現,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工作能力還不錯,但是卻完全不知道該怎么去找工作的。

所以,借這個清明假期,我和大家一起聊聊求職過程中的一些方法,文章會從心態、策略、簡歷、面試四個層面,來個大家介紹下求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在正式聊求職之前,我想先簡單介紹下我的背景和求職結果:

我是普通二本畢業的,待過小公司,也做過騰訊外包。而我在3月份的求職過程中,共投出簡歷17份,獲得10個面試機會,順利面試7家,最終斬獲4份offer,其中有3家大廠的offer。

再啰嗦一句:雖然文章內容比較長,但絕對是干貨。

我也是真的希望能給大家,提供哪怕是一點點的幫助。

一、心態:調整好心態,再開始找工作

求職找工作,其實是一個比較煎熬的過程,但也是對工作全面復盤,以及成長最快的過程。

有些人是先提離職,然后找工作的。

但我在找每一份工作時,都是裸辭之后的全力以赴。

也因為這樣,我才能有與更厲害的人,一教高下的機會。

所以,當你決定全力以赴之前,要先問自己幾個問題,來確認你自己,是否已經準備好了:

問題一:你真的非走不可了嗎?

首先,我并不是要你接受裸辭這種方式,畢竟裸辭后帶來自由之外,還有更多的焦慮和更大經濟壓力。

所以說,找工作,心態非常重要,因為它就像是黑夜里的那一縷亮光,指引著你前進的方向。

其次,求職本身,就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過程。所以在你求職之前,我希望你能夠多想清楚一些。

我見過很多人,其實早就有跳槽的想法,但遲遲未能踐行,除經濟壓力外,更有可能是“還沒準備好擁抱變化”。

當我們在一個環境中工作得越久,其實就會陷入“習慣”,習慣的工作,習慣的團隊,習慣的生活方式,都會讓你產生抵觸心理。

所以,在我們找工作之前,要先問問自己,這份工作,我真的非走不可了嗎?

例如我裸辭之前,就會反復跟自己確認,是否仍有以下問題:

  • 成長:這份工作中我是否還有成長機會?我當前的問題是否可以改變?下一份工作是否仍會出現在這里遇到的問題?
  • 待遇:我待遇是否還有提升的可能?我的投入和產出為何不成正比?是公司的問題還是我自己的問題?
  • 團隊:是不是完全是對方的問題?我有沒有可以優化和改變的空間?

總之,一定要想清楚,千萬不能帶著問題離開公司,因為在這份工作中沒解決的問題,在下一份工作中,很大概率也還會遇到的。

問題二:你是否有足夠的信心去對抗焦慮?

求職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和自己負面情緒斗爭的過程。

我剛開始找工作的時候,也沒有這次那么順利。

我之前投過幾百份簡歷,獲得面試機會屈指可數,更沒有大廠給我機會。

可我一直都在告訴自己“如果我都找不到工作,那會有很多人會餓死”。

其實我在3月找工作中期也很焦慮,特別是在等幾個大廠的二面、三面、終面的通知時,但我反復給自己打雞血,才慢慢消化了焦慮。

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有自信。只有自信,才讓我們走出黑暗,迎來最終的黎明。

二、求職策略:錨定方向,選擇合適的時機,投入戰場

做產品之后,我發覺具備產品思維的人,不論做哪一行,其實都會很出彩。

那我們找工作的時候,也可以把自己當初一款產品來打造,這樣就能比較好理解招聘的工作,為什么要這么“針對”我們了。

1. 方向的選擇

產品有產品目標,找工作也要明確求職方向,這個方向主要包括產品方向、崗位職能、行業領域:

1)產品方向

市面上的產品方向,大致分為C端、B端和G端,這幾個方向。

我們可以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和興趣,來挑選適合自己的行業方向。

而且行業方向的不同,崗位要求不同,對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

  • C端市場相對飽和,且一線大廠放出來的大多是這樣的崗位,因此競爭者多,競爭壓力會更大,因此,對經歷匹配和能力要求會更高一些;
  • B端市場沒那么飽和,但相應的崗位會少一些,且通常會要求有輸出復雜流程的能力,或定制化落地通用化的產品能力;
  • G端一般是基于政府企業服務,其實有點像項目外包,通常定制化多,且可能需要和政府部門溝通,所以對溝通能力或情商有一定的要求。

2)崗位職能

隨著市場的演化,互聯網行業也誕生出很多職能不同的產品經理,如,前端產品經理、后臺產品經理、策略產品經理、商業化產品經理、數據產品經理等等。

所以,我們也要根據我們的經歷和興趣進行選擇,簡歷和面試的描述也要做對應的調整。

畢竟,從成本考慮的話,公司會更傾向于有對應經歷的的人。

3)行業領域

最后,我們還要想清楚,以我當前的能力,要進入什么體量,什么細分行業的公司。

體量的話,一線大廠有BAT,二三線大廠包括美團、滴滴、京東、百度、蝦皮、順豐、金蝶等等。

行業也有相應的細分,如電商、新零售、互聯網金融、交通等各種領域,這里不乏一些行業龍頭,如專注于招聘領域的BOSS,拉鉤,智聯;專注于物流領域的順豐等等。

不同的體量,不同的行業領域,對崗位要求也不同,這些同樣影響你的簡歷,和面試崗位的選擇。

2. 時機的選擇

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大一部分。

我之前跟一些朋友聊過,有好一些人都是這樣機緣巧合下,進入大廠的。

比如,當時業務要人要的急,當時又非招聘季,競爭沒那么激烈,而剛好那天狀態又比較好,所以面試過程異常順利,直接就進入大廠了。

而我覺得,能決定運氣好壞的因素,除了人品之外,就是在時機的選擇上。

在金三銀四、金九銀十,雖然放出來的崗位會比較多,但作為跳槽季,競爭的程度也會更激烈。

如果你的學歷背景和工作經歷都沒那么好,我建議最好避開招聘的高峰期,避免和學歷好,且有大廠經歷的人正面交鋒。此時年前和年中的招聘淡季,非常有機會憑借過人的運氣進入大廠的。

那如果你是211985或名校碩士畢業,或擁有BAT等知名一二線大廠的工作經歷,就最好選擇招聘高峰期來求職,因為即使你面試狀態沒那么好,也可以通過背景來為你加分。

三、重要的簡歷:求職始于簡歷,offer終于簡歷

做好前面的準備工作之后,我們就要開始寫簡歷了。

我們通常是用簡歷來獲得面試的,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面試官在進行最終選擇時,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簡歷來進行最后的評估的。

所以說,簡歷是整個求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見過很多人經歷和背景都很不錯,但得不到面試機會,無外乎兩個原因:簡歷問題和能力問題。

我相信,每個人都對自己有一定的判斷,所以能力問題不在此次討論范圍內,而且短期內也辦法解決,只能慢慢沉淀。

所以本次的文章內容,主要針對簡歷問題。

一份完整的簡歷,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和工作經歷兩部分。

如果是應屆生或實習生的話,就是工作經歷換成了實習經歷和社團經歷。

前面說,我們把自己當成一款產品來打造的話,簡歷就是”我”這款產品1.0版本上線,做簡歷的時候,也要從用戶、需求、場景三個層面去思考問題。

1.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無非是姓名、聯系方式、畢業院校等,這些信息要放開頭,且別占用太多空間,保證面試官能準確知道你是誰即可。

還有些小伙伴喜歡寫自我評價,個人不太建議,但如果是實習,簡歷內容又比較空洞的話,可以寫一寫,可如果你有工作經驗的話,就會顯得比較雞肋了。

技能的話,可以放在基本信息下方,當成加分項,如下圖所示。

2. 篇幅和模板

我們從用戶場景去分析的話,我們可以知道,面試官每天可能看成百上千份簡歷,因此能在每份簡歷上花費的時間也不會太多,所以簡歷的篇幅也別太長。

如果是實習、應屆生、甚至三年以內的產品,我的建議是最好控制在一頁;

如果有3年產品工作經驗的,一頁可能無法承載你所有的經歷,可適當分頁,但不建議超過2頁。

而模板的選擇上,我沒有太好的建議,我一般都是用word來寫簡歷。

主要我是覺得如果簡歷沒有內容支撐的話,再好看的模板也是花拳繡腿,這就好比一款產品沒有解決用戶需求,但在ui設計上浪費了太多資源一樣。

3. 工作經歷和項目經歷

工作經歷和項目經歷是簡歷的核心部分,也是決定你能否獲得面試機會、能否獲得offer的基礎。

這部分有些人是合起來寫的,就是把項目經歷嵌套到工作經歷中。

具體是分開還是合并,其實都可以。

只是我一般會分開寫,主要是因為我面向的是B端產品,和C端產品崗不同的是,B端產品的缺少普世性。

即,我的項目經歷,不是一看就知道是做什么的,所以,我需要有空間來補全項目背景,讓面試官更好地了解我做這塊業務,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

其次,內容是簡歷的核心,但在正式跟大家介紹內容之前,我想先給大家看看不太合格的經歷描述,如下圖所示。

我之前在脈脈上看到有一些說“跪求面試”的簡歷,大多都是這樣寫的。

但這樣的簡歷,說白了,就是產品人用自己的視角,在YY面試官視角,就好像產品沒有落到用戶場景中的需求,根本無法解決用戶需求痛點。

因為,用戶調研,功能落地,數據分析等字眼,是產品崗通用的工作流程和職能,只要在互聯網行業待過的人,都可以這樣寫,沒有任何辨識度和意義,還會讓面試官難以評估你的價值。

所以,在寫簡歷時,最好能利用STAR法則來描述。

因為STAR法則,是一個清晰、條理的表述模板,在簡歷和面試陳述過程中,合理運用此法則,可以通順跟面試官描述事物的邏輯方式。

STAR法則含義如下:

  • Situation: 背景,事情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
  • Target: 目標,你是如何明確你的目標的
  • Action: 行動,針對這樣的情況分析,你采用了什么行動方式
  • Result: 成果,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得到了什么,或團隊,或公司得到了什么

而上面截圖的經歷,如果用STAR法則,就可以用下列方式來陳述:

  • 【項目主導】負責的XX小程序,X月內主導1.0版本功能并順利上線;
  • 【功能搭建】在X月內,搭建產品核心框架、如登錄體系、會員體系等核心能力的搭建;根據用戶反饋,獨立完成多條交互流程重構,如注冊流程,支付流程等用戶核心流程的體驗升級;
  • 【規范流程】重新制定了設計規范,并在10人團隊內推廣使用,提升了內部的需求設計效率,獲得團隊內一致認可;
  • 【數據表現】上線X月后,產品核心路徑縮短20%;產品獲得用戶好評,分享轉發量提升了50%;產品dau也從原來3w上漲至5w+,上漲超90%;

這樣表述的話,有內容、有貢獻、有數據,就可以更清晰地看出你,在這份工作中的價值。

如果在面試時,面試官也可以根據具體的點跟你展開,而你也可以利用STAR法則,跟面試官補全背景,當時的困難點,以進一步突出你的價值。

4. 簡歷要匹配崗位要求

除了利用STAR法則來陳述內容之外,還需要注意的是,經歷要盡量匹配。

因為所有的公司招人,都主要關注看兩點:潛力和業務能力

如果是實習或校招,因為缺少實際工作經驗,所以更多的是看你是否有潛力。

據說,騰訊校招的時候就會結合學歷背景、筆試、無領導面試、壓力面等方式,從聰明力、邏輯力等五個維度來評估你是否符合預期。

但如果是社招,除了看是否具備培養潛力之外,還看業務,即簡歷和崗位要求要匹配。

這也是從公司節約成本的角度來考慮的,畢竟招個人,公司也不會花過多時間來讓你慢慢學習和熟悉業務,所以,如果有對應行業或經歷的話,是最好的。

那我們在寫簡歷的時候,也要適當調整簡歷中的內容,讓簡歷中的描述與招聘要求相匹配。

例如,我的第一份工作是SAAS產品,我在投有贊、小鵝通等崗位時,就會突出我在電商、CRM模塊、會員體系的崗位描述。

四、面試:不是聊天,但要聊得開心

在簡歷寫好之后,我們就可以準備面試了。

我見過有些人面試,是不做任何準備的,這種行為就相當于考試裸考——必死無疑。

那我們準備面試前究竟應該準備些什么呢?

1. 投簡歷策略

面試和工作不同的是,面試相當于你跟不了解你,不知道你業務的人介紹你的經歷、能力和價值,這個并不是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有所鍛煉的,而且面試時臨場發揮的狀態非常重要。

所以,在一開始面試時,我建議你先找找面試的感覺。

我的面試策略是先會從中小公司開始的,我先選三家方向、崗位、行業均合適,但體量不大的公司進行面試。

一來調整下自己面試的狀態,二來看看行業中的人對方對什么問題感興趣,看下我簡歷中的內容還有什么不合適的,適當調整簡歷和表述。

其次,再選擇三家可能有難度才能夠到的公司和崗位,如果運氣好能進去當然好,但如果不能進去,我也能了解到我未來的方向應該要專注什么能力。

最后,我再正式投自己能力、經歷、興趣都相對匹配的崗位。

我到這一步的話,獲得面試率就高很多了,即使面試不過,我也知道不是我能力問題,大概率是崗位不匹配或有背景更好的競爭者。

2. 平臺選擇

我一直用的招聘平臺是BOSS直聘和拉鉤,個人覺得BOSS是更好用的(BOSS考慮下給我廣告費)。

因為我之前試過,在拉鉤上投了沒反饋的,或者拒了我的,我在BOSS上跟人聊了兩句,對方也愿意給我面試機會。

如果你簡歷按照我上面說的來寫的話,一般就會有很多公司來跟你邀約的,這也是我評估我的簡歷是符合市場的條件之一。

3. 自我介紹

在面試之前,一定要準備好自我介紹,90%的面試官,上來的第一句話就是:那你先介紹下自己吧。

因為面試官首先會通過你的自我介紹,來看你的溝通表達能力和邏輯能力,是否符合產品崗要求,如果自我介紹不順暢,會先給面試官留下不好的印象;

其次,在你說的時候,面試官有時間看下你的簡歷,并找到切入點讓對方與你展開溝通。

所以,自我介紹一定要通順且清晰,不能卡殼,而我的方法是,找個模板,反復練習。

我這里可以分享一個自我介紹的模板,大家可以根據模板自行填充經歷~

你好,我是XX。接下來,我將從公司和項目層面,跟你簡單介紹下我工作經歷。

我在XX年X月我加入了XX行業的XX公司,在職期間,主要做了XX產品的重構、還有商家運營后臺XX能力/XX模塊的迭代優化、商業化產品設計。(總述)

其中,投入最多的是XX項目,這個項目主要是用來XX的(背景)

當時業務要求在X月內讓產品具備XX能力,為XX解決XX問題的(任務)

期間我主導了XX的版本/XX方案,X月內上線了XX功能、XX模塊,增強產品的工具屬性,產品上線之后,產品DAU上漲了XX%。(行動+結果)

4. 面試會問什么

面試的問題很多,但歸根結底,不外乎三個方向:產品能力、行業發展、基本素質。

我們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也要遵循STAR法則來陳述問題,表現出自己分析闡述問題的清晰性、條理性和邏輯性。

1)產品能力

產品能力是是看產品崗位的基礎能力,看這里的工作是不是你做的,是怎么做的。

所以,提出的問題都是基于簡歷中的工作經歷和崗位貢獻所展開的。

面試官常問的幾個問題有:

  • 請介紹下XX項目;
  • 你在XX項目中遇到了什么困難,你是怎么解決的;
  • 如果XX工作重來一次,你有哪些覺得可以優化的地方;
  • 你在工作中是如何挖掘需求,策劃和落地的;

所以,在面試之前,我們一定要非常非常熟悉自己的簡歷。在熟悉自己簡歷時,可以對自己的簡歷內容,多預設一些問題。

2)行業發展

行業問題主要是看你是否具有成長潛力,這類問題主要是針對所處行業所展開的。

常見的問題有:

  • 你對XX行業的理解是什么?
  • 你的競爭對手是誰?
  • 競品是如何蠶食市場的,你如果是產品總監,該如何防守和反攻?

其實這些問題,對方并不是要你回答正確,只是為了考察你是否思考過這些問題,是否有更長遠的眼光,是否具備成長為高級產品經理或管理層的潛力。

而我在面SAAS產品崗的時候,面試官問我對SAAS行業有什么看法,我一般會從歷史發展(解決中小企業的軟件問題),行業現狀(定制化不足,無法滿足所有企業訴求),未來發展趨勢(可遷移組合的定制化方案)入手介紹的。

3)基本素質

基本素質問題,主要是看你這個人是否匹配崗位,這類問題主要是針對你在產品崗位和招聘崗位的理解。

常見的問題有:

  • 你覺得你有哪些特質,是適合當產品經理的?
  • 你為什么選擇產品經理?
  • 你的職業規劃是什么?
  • 你為什么選擇我們崗位?

這些問題每個人的回答都不太一樣,但大家在回答時,要注意多角度,分點描述即可。

4)反問:你還有什么要問我的嗎?

一般在面試完成后,合格的面試官都會提出:“你還有什么要問我的嗎?”

很多市面上的面經,都會讓面試者問崗位職責、業務方向等,來體現你對業務感興趣。

但我不是,因為我覺得有點假,而且對我沒什么實質性的意義。

所以,我的問題一般有兩個:問對方對行業未來方向,以及對我個人面試評價:

行業方向是為了修正我對行業的理解,讓我知道更高級別的人是如何看待當前行業發展的;而個人面試評價則是為了獲得有效反饋,讓我得到我該調整的地方,以提高我下一次面試的成功率。

而且我覺得,如果我面試足夠好,對方不會介意這一點的;但如果我面試不好,能得到這個反饋,也是有所收獲的;如果我面試不好,對方也不愿意這個反饋,那說明對方面試官的素質和公司也不怎么樣,不用你拒絕我,我更會直接拒絕你。

5. 復盤

面試完之后,一定一定要復盤。

面試復盤對于求職的意義,就好比考試后訂正,對于學習的意義一樣。

因為面試官提出的問題,自己面試的場景下,臨場的回答可能不盡如人意。

那我們在復盤時,通過更全面的思考這個問題,就能回答出更成熟的答案,還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而補全自己的知識體系。

最后,祝大家都能順利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成為一名優秀的互聯網人。

 

本文由 @豆奶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4人打賞

文章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品牌行銷策略,產品行銷與設計,各類型行銷推廣案例分享-品牌行銷點點讚 » 產品經理求職面試:二本畢業,當過外包的我,如何斬獲3份大廠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