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實踐:飛躍35歲危機

編輯導語:職場危機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備受熱議,這是一個年輕人的時代,有著旺盛的精力和無限創新能力的年輕人正在投向社會的懷抱,因此35歲對于不少人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危機。我們又該如何擺脫命運的鐘擺,成功飛躍35歲危機呢?

01 從一個裁員謠言說起

6月22日,一則某知名新零售公司的裁員消息,突然引爆網絡。根據流傳出來的聊天記錄:35歲以上非高管員工,全部辭退。

我的實踐:飛躍35歲危機

謠言很快得到澄清,但是消息給員工造成的恐慌,恐怕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消散。我也有一位朋友在所謂的“裁員范圍”內,我第一時間聯系了他,看看有沒有能夠幫上忙的地方。

我:傳聞XX公司要收購你們?

朋友:是的。我要失業了。

我:咱有技術,不缺一份工作。不行咱就去杭州和上海。

朋友:年紀大了,比較尷尬。再說現在我有2個小孩和2個老人,還得留在身邊照顧他們。

其實我很能體會朋友的心情。年輕時,精力旺盛,家庭責任也不重,因此到處都是機會。到了35歲,上有老下有小,精力大大下降,如果沒有做到管理層,就很難和年輕人競爭。即便勉強找到工作,也很可能與家人分離,甚至降薪降職。

也許,35歲的悲涼,只有35歲的人才能體會。

02 年輕人的時代

這是一個年輕人的時代。

根據2018年尼爾森中國消費趨勢指數調查,90和95后(1990年-1999年出生)已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消費主力。尼爾森數據顯示,在消費意愿方面,90和95后消費意愿為63點,高于80后(60點)、70后(54點)、60后(54點)等年齡段。

毫無疑問,誰抓住了年輕人,誰就擁有了未來。而年輕人更懂年輕人,所以,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很強調年輕化。同時,20多歲的年齡也正是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哪怕熬個通宵,第二天睡個覺也能補回來。很多年輕人甚至還沒有小孩,對于工作,他們更加心無旁騖。

這是35歲的我們,所比不了的。就像前兩天我和一位35歲+的創業者聊天。我們都感嘆,應該把機會留給年輕人,特別是95后,他們才是最有活力的青年軍。

03 飛躍35歲危機

35歲危機,越早面對越好。

其實身邊有不少朋友,因為早早做了準備,得以輕松“飛躍”35歲危機,邁入人生新階段。我的朋友A君,2年前寫了一本暢銷書,很多企業因此找他做培訓。不久,他的兼職收入就超越了本職收入。35歲之前,他開啟了自己的事業,成功避免了和年輕人的競爭。

還有一些優秀的朋友,他們早早爬上了高管的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職業生涯危機。除了擠破腦袋往上爬,還有三種思路可以幫助我們飛躍危機:

1. 產品經理+

應聘工作如同交易,商品就是我們自己。“暢銷”的商品,要不就是成本更低,要不就是具有差異化優勢。

按道理,年輕人工資低、能加班,而我們則經驗豐富,應該各有所長。但是,執行層的工作經驗達到某一個臨界點后,所帶來的價值增量就開始衰減,無法抵消年齡增長所帶來的劣勢。我把這個規律稱為“經驗價值衰減定律”。

我的實踐:飛躍35歲危機

經驗價值衰減定律

比如產品設計工作,一個5年經驗的產品經理,無疑比1年經驗的產品經理擁有更優質產出。但是一個10年經驗的產品經理——就產品設計而言——并不比5年經驗的產品經理更有優勢。畢竟,5年時間已經足夠培養出一個行業專家。

要想跳出“經驗價值衰減定律”,就必須構建自己的差異化優勢。

比如,我利用業余時間寫SaaS行業分析文章。雖然才寫半年多,但是我已經是很多朋友眼中的行業KOL(關鍵意見領袖)了。我的前老板也評價說,能夠寫出這種水平文章的,在SaaS行業少之又少。有了這樣的差異化能力,就能讓我在面對35歲危機時,少一點恐慌。

當然,為什么我能寫行業分析文章,而有些產品經理寫不了呢?其實一方面是因為我有一定的寫作功底,比如我當年高考語文成績全校第一(雖然不是名校)。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我在做產品經理時,比較注重培養自己的商業思維。所以我的差異化優勢實際上是通過幾個要素構成:

SaaS行業分析能力=SaaS產品經理經驗+(商業思維+寫作能力)

括號里面的商業思維和寫作能力,就是我的差異化能力,它和我的本職工作“SaaS產品經理”結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我的差異化優勢。我認為,每個產品經理都應該多想想,如何擴展自己的能力,才能形成“產品經理+差異化能力”的競爭優勢。

2. 持續迭代

很多時候,時代淘汰你,甚至不會給你打一聲招呼。

比如80年代的鐵飯碗百貨公司售貨員,早已是昨日黃花;還有出租車司機,未來也面臨自動駕駛的威脅。時代的一顆塵埃,落在我們身上就是一座大山。緊跟趨勢,持續迭代,是我們保持競爭力的不二法門。

我的很多前同事,曾經是傳統數據庫的DBA。隨著云時代的到來,他們都跳槽到了阿里云,轉行從事云計算工作,開始了一段新的職業生涯。

曾經我也是傳統ERP的咨詢顧問,但是在2014年我意識到SaaS時代即將到來,因此我開始學習產品經理知識,并最終跳槽到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擔任SaaS產品經理,開啟了我的新旅程。

要想培養自己對趨勢的洞察,就得多和外界接觸,盡可能收集有用的行業信息。比如,我就是因為長期閱讀商業雜志和書籍,比如《哈佛商業評論》以及《創新者的顛覆》這樣的經典,才能保持對環境變化的敏感。

而要持續迭代,就得終身學習。雖然已經過了35歲,但是我仍然保持每周一本書的閱讀速度,并且每天在朋友圈分享我的讀書筆記。

雖然時代不斷在變化,但是每一次變化,都會產生大量的機會。只要注意觀察,我們就一定能從中找到合適自己的機會,還能把過去的經驗變成新的優勢,從而輕松跟上這個時代。

3. ABZ職業規劃

ABZ職業規劃理論來源于LinkedIn和PayPal的聯合創始人Reid Hoffman。他認為,為了保持職業生涯的靈活性,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ABZ方案。

所謂A方案,就是你的正式工作。他往往是你的主要收入來源。

B方案,則是另一個有潛力的事業。比如Hoffman最早的規劃其實是獲取學術成就,為此他選擇在牛津大學深造并獲得了哲學碩士學位。但他很快發現,相對于學者,成為企業家可以更廣泛的影響社會。于是他開始創業,并最終獲得成功。

Z方案則是最后的退路。比如在Hoffman首次創業時,他的父母為他留了一間房間,萬一創業失敗,Hoffman就可以住在那里,重新找一份工作。

比如前面那位A君,通過寫暢銷書,構建起了自己的B方案:專業培訓師。當發現自己的身體,因為互聯網巨大的工作強度,開始出現問題時,他果斷把B方案轉化成了A方案。當他開始全職從事專業培訓師的工作,不久又運營了一個專業平臺,在我看來那是他新的B方案。

其實,只要我們構建好差異化優勢,持續迭代,同時準備好自己的ABZ方案,那么就一定可以輕松飛躍35歲危機。

04 擺脫命運的鐘擺

哲學家叔本華有一個鐘擺理論。他認為人生的本質是滿足欲望,如果欲望得不到滿足,人就會感到痛苦;而一旦欲望得到滿足,人就會感到空虛,又會去追求新的欲望。因此,人生就像鐘擺,永遠在痛苦和空虛之間來回擺動。那么如何才能逃離命運的鐘擺呢?我認為就是人生的使命感。

就像《決戰大數據》的作者車品覺老師一樣。2009年開始,他為了供養100個貧窮孩子吃飯讀書(后來增長到200個),每個月都要匯一筆錢給慈善基金。這對他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壓力。但是,對他來說,這種壓力不是痛苦,而更像是一根幸福的鞭子,一直在身后激勵著他。

35歲危機其實就是這種痛苦。當我們渡過了這個“小小”的危機,我們會不會陷入空虛?或者陷入另一種痛苦,比如40歲危機?60歲危機?

飛躍危機,只是權宜之計。樹立人生使命,實現社會價值,才是我們人生的意義。

我一直記得保爾柯察金所說: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生應該這樣來度過:當他回首往事,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業’。

#專欄作家#

王戴明,微信公眾號:To B老人家,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多年互聯網產品與信息化管理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文章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品牌行銷策略,產品行銷與設計,各類型行銷推廣案例分享-品牌行銷點點讚 » 我的實踐:飛躍35歲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