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市場調研是營銷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通過市場調研,我們能了解外部的市場,了解市場環境變化,為決策提供依據。具體怎么做?本文作者從“面向全新市場領域”和“面向已有客戶群體”兩個維度,分享了B2B企業市場調研的相關流程,供大家一起參考學習。
《孫子兵法》所云: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集中兵力發揮“我有”的極致,而不是浪費精力彌補“我無”。
毫無疑問,聚焦細分市場,集中所有核心資源服務特殊行業的某一領域,典型引路、以點帶面,是當前B2B企業生存的不二法則。
那么,B2B企業在鎖定一個市場領域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調研市場。因為只有掌握目標行業的基本面,摸透行業的共性痛點和常規解決方式,了解龍頭企業的發展瓶頸、經營模式,才能建立需求池,指導產品研發和方案策劃,甚至是洞察市場機遇。
最近B2B圈也流行一個觀點:通過躬身入局的親自經營,加強服務的溢出能力。這不僅進一步強調,越是熟悉市場情況越能挖掘出B2B服務的價值,而且說明了通過不同形式或手段了解市場、熟悉客戶已經成為B2B業務的關鍵工作。
下面,我就根據自己的特殊經歷、理論學習以及實踐經驗,從“面向全新市場領域”和“面向已有客戶群體”兩個維度,談一談B2B企業的市場調研。
01 面向全新市場領域
根據筆者最近接觸的一些B2B企業,無論是從傳統的企業服務過渡到SaaS服務,還是由一個行業領域跨越或延伸到另一個新領域,他們都非常渴望加強團隊的調研技能,能夠快速地深入研究目標市場,輸出調研報告以指導解決方案的策劃和產品研發方向。
一般的目的有:
- 收集用戶需求、建立初步需求池
- 挖掘行業對人才資源的痛點、梳理常規方案
- 洞察市場機遇、支撐快速試錯的策略
一般的做法是從目標市場所處的行業招聘專家顧問,圍繞專家顧問展開一系列的調查和研究。還有和行業協會合作,通過行業協會深入到目標市場。但是這些動作僅停留在表面上,而要深入了解客戶的具體需求和痛點,還是需要走訪企業、覆蓋式的調查。
那么對于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具體該怎么操作?我認為首先要具備兩個屬性,調查前期要有記者調查的精神,對任何問題都要刨根問底,越接近本質越好;調查后的分析要有偵探調查案件的思維,通過大量的線索中尋找客觀的事實和真相。
下面是我根據迅聯云的聚焦市場,梳理總結的個人調研經驗。僅供參考,歡迎勾搭交流。
從整個操作中不難發現,調研前的準備工作是相當重要的,甚至占了所有工作的一大半精力。因為市場調研就像產業記者的深度采訪,根據我多年來對幾百個形形色色的對象采訪經驗,事前準備工作最終決定了報道的質量。
只有對整個行業的結構充分了解,對企業的發展模式、發展瓶頸、趨勢和機遇等等足夠清楚,才能真正落實到某個業務場景的具體問題,才能制定出預期的報告,才能讓每一個問題獲得有效的答案,這樣我們的面對面調查才能得到實質的效果。
而且,市場調研一定是遵循這樣的規律:你的前期工作越充分,在調查中挖掘出的需求和痛點更接近本質,從而輸出的報道越具有參考價值。
02 面向用戶的調研
相比“面向新市場拓展”的目的,很多時候產品和方案的迭代升級、功能驗證、新需求反饋等,也需要對用戶針對性的調研。這個調研一般都是線上問卷的方式,也有部分產品經理或售前會深入到一線調研,不過相對以上流程而言簡單多了。
下圖的流程是迅聯云產品經理分享的思考路徑,僅供大家參考。
不過在B2B企業的實踐中,除了產品經理的用戶調研外,很多一部分的需求和訴求都是通過市場或者交付來的。雖然市場定下來溝通策略是強調滿足客戶快速響應的需求,這意味著產品中能滿足這個點的功能會有更高的優先權,但是在實際執行中,會有很多其他人的因素影響這個決定。
特別是在產品和技術能力不足的企業,你會發現產品和技術無法滿足市場,市場又擅自選賽道和包裝產品,導致問題和矛盾越來越大。這也是為什么國內B2B企業越來越傾向于國外管理防范,比如很多企業都增設產品市場的崗位,這個我在其他文章中有專門研究,此處就不過多贅述了。
值得強調是,無論是產品還是市場,目標都是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只是在這個服務的過程中,無意間增添了很多情感色彩,讓事物失去了本質的一面。
所以說到底,涉及到需求的收集、反饋流程的崗位,都要具備抽象的思維。比如客戶就是單純地描述訴求,市場和交付就是客觀的說明,以及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到了產品層面,要運用范疇分析,在不同范疇下使用語言抽象基本邏輯,最后還要本質抽象。具體的方法論和邏輯還需要自己在實踐中慢慢摸索,或許需要一兩年,也或許需要七八年。
本文由 @不見悲秋客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