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在廣告營銷圈,由于不同的品牌理念也產生了一些鄙視鏈。為什么廣告營銷行業會產生鄙視鏈?為什么品效合一不是偽命題?新零售品牌為什么看起來只注重增量但口碑依舊不錯?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
最大悲劇還在于,回顧廣告歷史有關品牌是什么的問題,我們始終沒有共識性的定義。
大家都知道品牌是整合營銷時代的精髓,所有傳播策略都是圍繞著品牌塑造展開。但隨著整合營銷在成本和效果方面陷入頹勢,“品牌策劃”反倒不再是代理機構的核心競爭力了。
一方面是因為和效果相比品牌不可量化,不適合“數智化”時代。另一方面,則是整合營銷方法論的枯竭,沒有策略上的創新點,就只能拼創意、價格和媒介資源。
當然,就像定位理論在行業內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營銷策劃始終避不開品牌的話題。但如果不用超級符號、超級品牌之類的說辭,不在概念中解釋形象、精神、個性和共鳴,那我們還能如何做品牌?
可惜,我們至今也找不到應該用什么詞來代替品牌。而且最大悲劇還在于,回顧廣告歷史,有關品牌是什么的問題始終沒有共識性的定義。
今天,我們我們幫大家做了一下歸類,看完這篇文章你應該能夠解決以下困惑。
- 為什么廣告營銷行業會產生鄙視鏈?
- 為什么品效合一不是偽命題?
- 新零售品牌為什么看起來只注重增量但口碑依舊不錯?
一、符號說
符號說的典型代表是美國營銷協會(AMA)對“品牌”所作的定義:
“用以識別一個或一群產品或勞務的名稱、術語、象征、記號或設計及其組合,以和其它競爭者的產品或勞務相區別。”另外,美國營銷學家菲利浦·科特勒所下的定義也在營銷界內被廣泛認同,他認為:“品牌就是一個名字、稱謂、符號、設計,或是上述的總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有別于其他競爭者。”
學術定義很難理解,“品牌符號說”簡單來理解就是指:所有的品牌都可以用某種符號來表達。比如說,為了展示創新精神,Apple的品牌符號就是被咬過一口的蘋果—符號靈感來源于牛頓被蘋果砸后,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
由于歷史上還沒有類似的品牌樣式,所以Apple的品牌符號是具有差異化的。
差異化符號形成了獨特的品牌定位,曾經有品牌的LOGO是“一口被咬過的梨“,但消費者看見符號立馬就能聯想到被咬掉的大蘋果LOGO了。當品牌搶占了符號的獨特定位后,此后其他品牌再使用類似的符號都被冠上了“山寨”的頭銜。
將符號說本土化實踐得最好的案例,應該華與華的《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品牌》理論。
超級符號方法論的定義是指“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五大路徑打造符號,最終將符號的“能指和所指”的指稱識別功能、信息壓縮的功能以及傳達指令的行動指令功能,匯集在品牌之上”
我們用新潮傳媒的電梯符號Logo為例。大家都知道新潮傳媒的品牌符號是一個上下電梯符號。實際上,這個符號能產生很多聯想,比如說,紅色矩形是空間場景的抽象表達,加上“上下符號”就很容易聯想起電梯的形象。
當電梯的形象被具化后,在電梯中的視、聽、嗅、觸、味五感都聯想起來了,而且,新潮傳媒本身的業務產品是電梯智慧屏幕正好和矩形方框相對應。這樣一個LOGO符號,其實包含了很大的信息量,而且統統都能和新潮傳媒的業務相結合。
二、綜合說
世界著名廣告大師,大衛·奧格威在 1955 年時對品牌做出了如下定義。
“品牌是一種錯綜復雜的象征,它是品牌的屬性、名稱、包裝、價格、歷史、聲譽、廣告風格的無形組合。品牌同時也因消費者對其使用的印象及自身的經驗有所界定。”
此類定義的著眼點是品牌信息的整合,這個信息,包含了品牌的名稱、品牌標志、品牌包裝等各種元素,而且還需要將品牌放入整個社會經濟市場,做橫向和縱向的對比分析,力求做到全面和完善。
采用這種理論做品牌的公司大多是國際4A公司及4A系出來的創業者。
如果大家看過他們的品牌策劃方案,應該會發現:一套動輒百頁的PPT方案,內容覆蓋范圍非常廣泛,既有市場分析、競品分析還有創意洞察,他們對品牌策略的推導相當全面。
至于是否嚴謹,我們暫且不談。
總之,基于“綜合說”的品牌思想,衍生出了奧美的360°品牌管家、品牌輪盤,達彼斯的品牌輪、前智威湯遜的全品牌傳播等理念。“綜合說”是國際4A的品牌思想基礎,他們認為只有將各種要素最大限度地加以整合才是品牌的完整概念。
當然此類說法,所注重的是品牌的出產方即企業、機構等,而并沒有給予品牌的接受方、評價方——消費者足夠的重視。 事實上,真正的品牌存在于關系利益人的想法和內心中。
所以,此后還有另外一種品牌思想也很流行—關系說。
三、關系說
國內廣告學家趙軍曾指出:“品牌是一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概念,沒有消費者就沒有品牌,品牌的價值體現在品牌與消費者的關系中。”
很明顯,品牌關系說,所注重的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關系,強調品牌價值的最終實現是由消費者來完成的,這類品牌思想認為:品牌之所以能夠被認可,同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密不可分,消費者的選擇決定了一個品牌的命運。
大家發現沒有,這完全就是新零售企業的品牌玩法啊。如果大家看過我們之前分析完美日記、花西子的文章就應該知道。新零售品牌其實更注重粉絲關系運營,比如說前段時間,完美日記被爆出大部分營銷花費都用在了找KOL身上。
KOL是啥?
離消費者最近的關鍵意見領袖。不止如此,完美日記還通過打造小丸子人設、大量投放新潮傳媒社區媒體、搭建私域社群的方式做粉絲沉淀。
完美日記選擇廣告投放的媒介策略不難總結,那就是用離消費者最近的平臺來溝通消費者,讓品牌和消費者做到緊密溝通。當然,具體落腳到廣告營銷公司的業務層面來看,新零售公司就是不重視創意,更注重增量、業務執行更偏運營的典型了。
其實,只是品牌理念不同而已。
四、資源說
這類說法指出“品牌是企業內在屬性,在外部環境中創造出來的一種資源。”
完整的資源說定義是這樣的:“品牌是企業內在屬性,外化于外部環境的有價值的形象標志,而且因為其能夠整合企業外在不同資源,對企業內在屬性的發展產生反作用。”
我用一句大白話來解釋:品牌就是資源,品牌可以“置換”。前兩年,圈內流行co-branding的營銷玩法。玩法很簡單,就是幾家品牌的官方微博一起發發海報啥的,或者聯合推出一些跨界產品,目的主要是為了互相吸引、轉化粉絲。
看到這里,很多新媒體從業人員就怒了,你把“互推”說這么高級干什么?的確,CO-branding就是運營中的互推,但從品牌角度來看,這種玩法的意義卻不大一樣。
在其他品牌概念中,品牌都是無形的,包含了視覺、認知、情感這些虛頭八腦的東西。但“資源說”很實際的認為,品牌是有形的、有價值的,而且可以通過互相交換獲取收益。
品牌資源說玩小一點是co-branding,玩大一點那就是全鏈路營銷了。看過我們之前稿子的同學應該知道,全鏈路營銷實際上是互聯網巨頭們整合內部資源并打包售賣的玩法。
巨頭們經常捧一個詞叫“品效合一,即品牌和效果可以統一”。這種說法不準確,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品牌和效果互相轉換。”
在全鏈路營銷的玩法中,企業無論是購買巨頭們的平臺資源,還是通過技術手段打通自身內部的CRM(客戶管理工具)、ERP(企業資源計劃)等,并以此推行私域營銷,本質都是企業資源的再利用和變現!
把品牌當作資源,把資源當作品牌。品牌之間互相置換就是“品牌資源說”的基礎思想,也是全鏈路營銷的底層邏輯。
五、總結
正是基于不同品牌理念,在廣告營銷圈產生了各種鄙視鏈。比如4A公司覺得,類似葉茂中、華與華這樣的本土公司很低級;本土公司又覺得互聯網公司靠忽悠,搶了自己飯碗,品牌和效果怎么可能同時保證。
而互聯網公司跟新零售企業杠上了,把新零售企業當作地主家的傻兒子—-認為你們需要趕緊買我家的全鏈路營銷套餐,要不然你們都活不下去。
實際上,也很多新零售企業通過搭建私域流量、采購公域流量的方式完成了整個品牌的構建,他們完全不需要利用互聯網公司的資源包就能實現變現。當然,不管身處甲方還是乙方,品牌依舊是很多營銷策劃方案的最終目標。道不同不相為謀即可,大可不必互相鄙視。
不過,作為廣告營銷行業從業者,我倒是有一種直觀的感受。目前很多比稿項目大多偏向于運營,側重對傳播效果、轉化等數據的考量。真正想做品牌升級,拍TVC、做LOGO、進行系統化品牌傳播的項目卻越來越來越少了。
可能這也暗示著有一些理念正在被時代淘汰吧,未來,也不知道誰能站在品牌價值鏈的頂端。
本文由 @社區營銷研究院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