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那些不太合理的設計

編輯導語:用戶體驗是產品設計的一個重要衡量依據,而微信作為一款全民產品,其用戶群體數量大,用戶之間的體驗感受也有所差異。本篇文章里,作者結合其個人體驗感受,闡述了他對微信某些功能設計的看法,一起來看一下。

今天這里關于微信設計的討論,僅限個人偏好,只是從一個有點態度的用戶角度扯兩句,歡迎批評指正、討論。期待你的郵件回復,越長越好,來者不拒。

一、新浮窗真的方便么?

微信里連續閱讀和被新消息打斷,一直存在沖突。在老版本,微信推出全局浮窗,允許你打開5個浮窗頁面(在首頁、對話頁、公號主頁等頁面可以見浮窗)。

微信在2021年初的一個較大更新中,去掉了浮窗,把“浮窗”做到了首頁左邊的擴展空間。微信為什么這么做,從張小龍老師在1月的微信十年的產品思考演講,可以得知原因:為了用戶體驗,不喜歡“狗皮膏藥”

截取張小龍演講:我其實一直很不喜歡浮窗。因為它就像狗皮膏藥。這也是PC時代大部分網頁瀏覽的體驗都不好的一個原因。

現在,微信提供了一個尚未看完的內容的列表,方便可以隨時找回這些內容繼續看完。尤其是對于長視頻,更加需要隨時可以切走,然后又能快速找到。直播也一樣需要。

但這個設計是否合理?先表達一個觀點,在頂尖的設計里面只有風格烙印,沒有對錯。但我覺得新設計更別扭、更不合理:

1)新版浮窗打開效率變低。每次在對話頁回復完想重新閱讀,必須回到首頁,通過下來打來,或者左側擴展區域打開原來閱讀的頁面,比以前的圓圈浮窗多了2-3個步驟。

2)新版浮窗和小程序入口,做了一次“把不規整的東西放進抽屜的事情”。

原來的下拉小程序頁面,擁有簡單的層級。但新版的下拉小程序入口,除了一級的“最近使用小程序”、“我的小程序”,又增加了更多、搜索、和剛開過的,打開預期小程序應該簡潔易用,但這樣一個簡潔入口變得越來越復雜。首頁是簡介了,但小程序入口就像在抽屜里堆疊的混亂的雜物。

3)未充分考慮Android端使用場景。APP設計需要考慮硬件和基礎OS的交互,微信首頁右滑滑調出新版浮窗,Android端存在交互問題,很多安卓機的貼左邊向右滑,默認是返回桌面操作,Android端需要調出浮窗模塊,需要精準控制手滑動的區位。

二、電腦端登錄一定要掃碼登錄么?

現在人們已經習慣了桌面登錄用微信掃碼,熟悉之后你覺得這個事情理所應當。但我提一個問題:為什么當你坐到電腦桌面需要用戶電腦完成一個高效率的登錄動作的時候,還要掏出手機,手機真的是你身份的代表么?

只有反思才可能帶來新思考。我曾經也吐槽過微信登錄,核心觀點是,這是一個分裂的設計。

關于手機鑒權的安全說。很多支持掃碼登錄的觀點表達:手機鑒權,對于攻擊者難度更高,需要同時獲取登錄設備和常用手機設備控制權。

從這個角度沒毛病,但是鑒權和加密技術,永遠玩的都是概率游戲,產品的設計應該在合適時機選擇最合適的登錄方式。如果要說為了身份鑒權和安全,那也有多種方式,Apple,Google、Facebook也能夠提供用戶擺脫手機的登錄方式,例如基于生物識別的記住密碼。

掃碼登錄鑒權,過于強調手機硬件、微信APP對于用戶身份的綁定作用。當前的技術背景下,可能成立。而我想表達的是關于個人認知:微信現在的動作,太強調了手機這個物理介質對身份的綁定關系。

這不見得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因為人之所以為人,和這個手機的物理介質無關。當然也可以相信未來的鑒權儀式感可能都來自于生物鑒權,類似于線下的掃臉支付場景、蘋果的掃臉。但這又是另外一回事。

拉高一個層級,很多朋友會討論戰略,說這是打開率、日活、和用戶心智的策略,微信想綁定用戶身份和微信的關系。

這我贊同,微信是一個商業公司,需要有自己的商業思考。但只是想提醒讀者,有的事情你熟悉之后覺得理所應當,但事情常常不是那么理所應當(比如互聯網行業996、違反8小時工作制,哈哈哈,有點扯遠了)。

三、設計和藝術的區別是什么?

本周在一個飯局上有一個討論,設計和藝術的區別是什么?一個清華的小姐姐有一段不錯的解釋(記不住原話):設計是為了一群人滿足他們的需求,藝術是在展現一些哲學、思考、思想。

設計為人,藝術為己。今天想用這樣一句話,來總結今天的Newsletter。

 

作者:水山說,在行增長負責人

本文由 @水山說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文章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品牌行銷策略,產品行銷與設計,各類型行銷推廣案例分享-品牌行銷點點讚 » 微信里那些不太合理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