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只懂廣告,不懂輿論

編輯導讀:最近互聯網發生了很多大事件,拼多多員工加班猝死、全棉時代廣告涉嫌侮辱女性、鄭爽代孕風波等等。這些事件引發軒然大波后,又因為不正確的公關行為而引起群眾更強烈的抵制。本文作者從這些輿論事件出發,分享自己對于輿論和公關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拼多多、全棉時代、西貝、餓了么、鄭爽、郭敬明、于正、章子怡、黃曉明、虞書欣……

2021年開年,輿情比疫情更兇猛。

在這些輿論事件里,我發現:太多品牌只懂廣告,不懂輿論。

就著這些現成的輿論事件,和大家分享一點“輿論學”。

一、拼多多:搞錯了輿論戰場,怎么打都是輸

2020年12月29日,23歲的拼多多女孩加班猝死;

2021年1月9日,拼多多員工家中跳樓自殺;

2021年1月10日,拼多多員工王太虛因為在匿名社區發表“極端言論”,被公司開除。

2021年1月12日,有傳言安全技術部門的leader,因拒絕為拼多多做黑客業務“被離職”。

2021年1月12日,有用戶說:拼多多遠程刪除自己手機相冊里的照片。

——事件回顧

2021年的開年,拼多多的這攤公關局最是糜爛。

幾波輿論連續沖擊下來,輿論對拼多多的印象是:黑心資本家、打工人的墳場、人間的《1984》。

很多吃瓜群眾以為,這些傷害不了拼多多,它的股價依然上漲、三姑六婆們依然會時不時邀請你幫她砍一刀。

的確,股市和投資只談利益不談情懷,三四縣的消費者更在意實惠而不是企業制度文化。但輿論上的失利,依然會讓一個品牌疼的齜牙咧嘴。

第一大影響,是品宣上的失聲。

所有危機公關期的品牌,都會停掉廣告,至少也要減少曝光。

其實,拼多多原本是今年春節聯歡晚會的“獨家紅包互動伙伴”,但目前這個身份,已經“讓”給了抖音。

春節是電商品牌的營銷旺季,一個頭部電商品牌不敢發聲,不僅會影響平臺銷量,還會嚴重影響市場戰機。

對于超級品牌而言,最大的損失其實是機會點的錯失。

第二個影響,是輿論的漣漪效應。

你發現沒有,不管是明星出事,還是品牌出事,似乎出了一件事,就會緊跟著出一堆事。

如果沒有拼多多女孩加班猝死的新聞爆出,那么接下里的一堆事,很可能都不會進入大眾視野。

出事后,拼多多就被拖到了聚光燈下。用戶扒墳、央視跟進、知乎補刀、公知聲援……這就是輿論的漣漪效應,它會把原本的錯誤放大10倍。

看完拼多多的三篇公關聲明,感覺不像公關部寫的,更像是人事部寫的。那些硬到硌牙的說辭,把公眾情緒一次次挑高。

你很難想象,一個市值2020.99億美元的超級品牌,居然在輿論場上表現得如此“無畏”。

拼多多的公關聲明,可以用三個字表達:我沒錯。

“是代理商員工錯發了賬號,是王某發布“極端言論”才被開除,是vivo手機體驗有問題……”

而大眾對拼多多的指責,也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你不尊重人。

“你強制996、你沒有人情味、你是冰冷的資本機器……”

所以,雙方其實是在“雞同鴨講”。

拼多多一直搞錯了輿論的焦點:你和大眾聊的是對錯,但大眾和你聊的是人權。

是非對錯,是法律要做的事,而不是公關要做的事。品牌在危機公關中,像做呈堂證供一樣發聲明,是一種自殺行為。

“強制加班”、“隨意開除員工”、“自行”刪除用戶的照片……這些指責只是表象,而不是實質。

在輿論的世界里,事實是表象,而情緒才是實質。

輿論場,就好比男女朋友吵架。男生總是傻呵呵地講一堆道理,但其實女生生氣的點是,你剛才吼她了!

所以,男生不論拿出多少種可信的道理,只要你是吼著說的,女生都不會原諒你。拼多多的聲明,就相當于“吼著講道理”。

拼多多搞錯了這場輿論戰的焦點,它火力并沒有面向真正的戰場。

拼多多的公關聲明,應該放在如何建立員工保障制度上、如何健全公司的關懷文化上,而不是糾纏在是非對錯上。

二、全棉時代:輿論的雷區和輿論的線索

2021年1月7日,全棉時代發布了一條卸妝濕巾的廣告,叫《防身術》。年輕女子被歹徒尾隨,于是拿出全棉時代的卸妝巾,卸妝后的她瞬間嚇跑了歹徒……

這條廣告被認為丑化、侮辱女性,全棉時代在被網友攻擊后,開啟了道歉四連彈……

第一次道歉,僅僅發了一個微博評論,被認為不真誠;

第二次道歉,正式發了致歉聲明;

第三次道歉,把道歉信寫成了獲獎感言,徹底激怒大眾;

第四次道歉,發言人表示:“關于致歉信,整個文案比較長,我們董事長也親自看過,也覺得要先把公司目前的價值觀呈現給大家,其實是很真誠的……”

——事件回顧

在這次輿論危機中,全棉時代“犯規”的地方遠不止一個凡爾賽式道歉,我細數下來,全棉時代還犯了三個錯誤:

1. 踩上了輿論的最大雷區

世界性的輿論雷區有三個,分別是:國家統一、種族歧視和女權主義。

這三個輿論雷區,誰碰誰死。而在三個輿論雷區里,國家統一是大是大非,很少被觸碰。而種族歧視在西方很嚴重,在中國不活躍。只有女權主義這個話題最容易被剮蹭。

而且,這三個雷區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站隊問題。

你支持統一,還是分裂?你支持種族平等,還是種族隔離?你支持男女平等,還是男權之上?

在輿論世界里,站錯隊要比做錯事嚴重太多。

如果品牌的創意不小心在黃賭毒上犯錯,其實不會有這么大的風波。

但一旦你在女權主義問題上站錯隊,你就得罪了全世界一半的人。

在輿論世界里,話語就是權力,話語的聲量大小就是權力的大小。如果全世界一半的人都要討伐你,這個聲音是多洪亮!

全棉時代的第一個錯誤,就是沒意識到廣告創意碰了輿論的最大雷區。僅僅發一條微博評論,是不可能平息眾怒的。

2. 平息輿論不是增加信息,而是減少線索

其實,這次公共危機最好的ending,應該在第二次道歉之后。

為什么全棉時代莫名其妙地又發了一封凡爾賽式道歉呢?我猜測是事情鬧大了,引來了老板的關注。但是老板懂經營、卻不一定懂輿論。

于是,市場部在老板的問責之下,又發了一封“更誠懇”的道歉信。可以想象這篇稿子一定是高層授意,市場部“被要求”要寫清楚品牌初心,用力過猛之下,把道歉信寫成了獲獎感言。

其實,一些不傷筋動骨的危機公關,在官方端正態度之后,最好的做法就是等這事自己涼掉。最壞的做法,就是自發提供更多的“新聞素材”。

第三次聲明,因為增加了大量的企業信息,所以被網友認為“不真誠”、“借機炒作”;

第四次發言,因為又爆出是董事長親自授意了這件事,董事又出來面對了一輪炮火……

輿論的放大,是因為出現了新的話題點。壓抑不住的輿論事件,一定是不停被爆出新線索的事件。每一個新的線索,都是新一輪的輿論茶話會。

全面時代的第二個錯誤是:不知道消解輿論的原則是減少新的線索,而不是拼命解釋。

三、西貝:輿論的風向與聲量

西貝前副總裁楚學友去年4月的一條微博被大V轉發,引發熱議。

這條微博大意是:微博95%網友的收入在5000元以下,吃不起西貝。

2021年1月10日,楚學友微博道歉,表示自己言論不當。西貝官方表示,楚學友已從西貝離職,觀點不代表西貝立場。

而后,西貝老板賈國龍去年關于996的言論又被扒了出來,和“21元的饅頭”一樣被媒體和網友diss……

——事件回顧

西貝這次完全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西貝這次的公關回應無可厚非,但我想借著西貝的事,探討一個重要的輿論原則:

輿論的真相≠現實的真相,輿論的真相是由輿論聲量決定的。

現實里的真相,在輿論里是不能明說的,自古如是。

大家知道,為什么歷史上的皇帝們都是“內用黃老、外示儒術”嗎?黃老就是道家的學說,為什么老子、莊子這些人的說法,古代帝君們不敢向大眾普及?

比如莊子說:“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啥意思?就是偷了一個鉤子,你就是個盜賊。但是如果你偷了國家,你就是王。

請問這句話是不是真理?歷史一直是由勝利者撰寫的,這句話是大大的真相。但是這句話,古代皇帝們敢向老百姓普及嗎?當然不能。

所以,真相往往是很殘酷的,是不能拿到臺面上明說的。而996就是這樣的一種“真相”。

在現實社會里,能有作為的企業和能有作為的職人,沒有一個不在996。

支持996的,一般是因996才上位的高管;反對996的,是即便996了也沒得到晉升的普通人。

在現實世界里,一件事情的對錯,是由客觀現實決定的;而在輿論世界里,一件事情的對錯,是由多少人支持這件事決定的。

企業高管是輿論世界里的弱勢群體,是少數派;而普通職員才是輿論世界里的主流,是輿論世界里的最強音。

輿論的真相,是由輿論的聲量決定的。人數越多,話語權越大。

所以,996和5000元以下吃不起西貝這種現實真相,在輿論世界里一定會被綁在十字架上。

大品牌和大老板們,不是說要謹言慎行、不說真話。而是在輿論面前,永遠站在大多數人的角度上發言。

多談員工保障、少談奮斗文化,也許才有心甘情愿的996。

四、餓了么:最大的事,最小風波

2021年1月13日,有媒體報道:“武漢一外賣員送餐途中猝死,此前賠2000元慰問金”。

而后又被爆出:餓了么騎手每天向平臺繳納3元平臺服務費,只有1.06元被購買保險。一旦猝死,家屬只能獲賠3萬元。

——事件回顧

2021年開年的所有輿論危機里,餓了么的事其實最嚴重,但引發的輿論風波卻最小。

在餓了么平臺上,直接雇傭和間接雇傭的騎手,約有300萬人。騎手的人身意外保險是否合理,關乎300萬個家庭的幸福和毀滅。

餓了么的公關聲明發出后,風評雖然是負面的,但是輿論已經平息。

相比于拼多多、全棉時代,餓了么的那份公關聲明到底做對了什么?我認為有三個要點。

1. 沒有“自我懲罰”的聲明,沒法一錘定音

輿論世界像一個天秤,公正就是這座天平的秤砣。

自古以來,我們都是如何討回公道、踐行正義的呢?就是讓惡人受到懲罰。

危機公關中的品牌就是輿論眼里的“惡人”,惡人必須得到惡報,才能平息眾怒。

所以,危機公關中的品牌必須主動“斷尾求生”,即便看起來并不需要對自己這么狠。

餓了么這份公關聲明的標題直接告訴大眾:“今起平臺猝死保額提高到60萬”。

餓了么這么做,一定會付出更多的財務成本,但卻是明智且正確的“斷尾求生”。

2. 道歉要對當事人,而不是媒體

我們看餓了么聲明的第一句:“向意外身故的藍騎士致哀”。

很顯然,餓了么這份聲明,把事件當事人放在了第一位,當事人才是這份聲明首先溝通的對象。

我們再看一下拼多多的聲明。面對員工的猝死和自殺,拼多多的聲明更像是是給媒體寫的,而不是給當事人看的。

這就像你開車撞傷了一個路人,你不去和路人道歉,反而和交警道歉。顯然,你的道歉只是一種不得已才擺出的姿態。

3. 不提供新的線索

我們說過,輿論的持續放大,一定是因為出現了新的新聞線索。

輿論質疑餓了么的一點是:餓了么騎手每天向平臺繳納3元服務費,只有1.06元被購買保險,另外的1.94元哪里去啦?

但是餓了么在這份聲明中并沒有回應,即便網友在留言中逼問,餓了么也沒有追加回應。為什么?

因為1.94元的去向是一個新的新聞線索,是無論如何解釋都會被diss的理由。

既然已把保障金額提高到60萬元、解決了最實際的問題,再解釋1.94元的去向只會畫蛇添足、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五、張恒PK鄭爽:信息越曖昧,破壞力越強

2021年1月18日,鄭爽前男友張恒發了一份公關聲明,暗指倆人有了兩個孩子!

隨后,媒體曝出張恒和鄭爽在美國代孕的證明材料;

又有媒體曝出張恒父母和鄭爽一家人的錄音,錄音內容是:鄭爽一家人打算打掉兩個孩子,或將兩個孩子送人。

2021年1月19日,鄭爽微博回應,但沒透露任何實質內容。

——事件回顧

代孕這事先不提,因為這事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法律界定。但有一點已經實錘,鄭爽一家人確實想打掉兩個孩子。

鄭爽一家人“孕而不養”太殘忍,張恒的這波公關操作也十分綠茶。

大家看一下張恒的聲明。文章大篇幅講的都不是孩子的事,只在文尾和配圖里透露了一點信息。

他為什么要這么做?為什么不直接宣告天下“我和鄭爽有倆孩子!”因為這么做才能引發更大的輿論熱議。

大家知道謠言是怎么誕生的嗎?學者奧爾波特和波特斯曼有一個謠言公式:

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

簡單說,就是一件事越重要,被關注的可能性越高,而這件事的信息越不確定,就越容易在人傳人中,形成謠言。

張恒曖昧的聲明,其實是故意制造謠言的溫床,通過你猜我猜大家猜的方式,引起全民的熱議。

至于代孕證明和錄音,這種東西當事人不傳出去,媒體哪能在當天就查出實錘?

為什么這些“證據”要借媒體之手發出去?因為如果男方自己發出去,攻擊得太張揚,男方就成了不顧舊情的瘋狗。

用模糊的信息引發猜議,再借別人之手實錘對方……顯然,這是一場有預謀、有節奏的輿論攻擊。

只是這場輿論+法律戰,誰輸誰贏根本不重要,照顧好兩個孩子才是最要緊的事。

六、《贅婿》:話題的設置,決定輿論的走向

《贅婿》播放前夕,原作者憤怒的香蕉卷入了一場罵戰。

其中,有網友模擬憤怒的香蕉的心態,寫了一個帖子。

而后,“贅婿作者說不需要女性觀眾”的謠言全網流竄,劇目《贅婿》也慘遭女性網友抵制,憤怒的香蕉宣布退博。

——事件回顧

為什么謠言常常比事實的破壞力大、流傳力廣?

因為在網絡上,事件的傳播主要依賴人們的“轉發”,而轉發人習慣“簡述”一件事。

但越是復雜的事,其實越難用一兩句說清楚,所以大家在轉述中,會自動“挑揀”一個爆點來定義這件事。

“為什么那個叫王太虛的人在網上diss拼多多?”

“因為他看到同事被抬上救護車,匿名拍了一個視頻發網上,被拼多多開除了。”

如果只聽別人的一句轉述,你完全不知道王太虛被開除,不僅僅因為匿名爆料。

他發的那條消息叫“第二位拼多多勇士倒下了”,那位員工是因為腸痙攣才被送醫院,王太虛的言辭不經調查,發帖故意貼合幾天前的猝死事件,確實是抹黑了公司形象。

回到《贅婿》事件中,為什么這件事被謠言支配?主要原因在于,憤怒的香蕉在微博上連番開炮,言多必失。

輿論戰最怕的就是拉鋸戰,不斷冒出新的言論,就會激發新的爭論,其實是人為在將事件升溫。

因為言論過多、劇情過于曲折,吃瓜群眾們在轉發中,就會挑選那個最爆炸的信息來定義這件事。

無腦網友和無腦媒體們找到的爆炸信息就是“贅婿作者說不需要女性觀眾”,而吃瓜群眾不是調查記者,他們可沒有核查信息真偽的習慣。

所以說,在輿論世界里,道理是越辯越懵,而不是越辯越明。

危機公關的里的當事人,要學會一錘定音,不給好事者和腦殘任何發揮的空間。

其實,娛樂圈才是公關危機的集中爆發地,在今天的「番外內容」里,我們會看到,另外三位明星是如何處理輿論危機的。

從《贅婿》遭抵制、王太虛攻擊拼多多,我們可以看出一個重要的輿論原則:你對輿論話題的設置,將決定輿論的走向。

《贅婿》事件是:原本只是網文作者間的私人互噴,因為被定義為“不尊重女性”,演變成電視劇遭抵制。

王太虛diss拼多多:原本是發表極端言論被開除,當把輿論話題定義為“拼多多沒有大公司的人文關懷”后,整個社會都在針對拼多多的人權保障問題。

輿論戰也是戰爭的一種,品牌不能一味跟著對手屁股走,必須把對手拉入自己的戰場,牽著對手的鼻子走。

七、結論

廣告是表達,輿論是溝通。

廣告是贏人心,輿論是贏民心。

廣告是藝術也是技術,輿論是公關也是哲學。

你不能只懂廣告,不懂輿論。

#專欄作家#

梁將軍,公眾號:梁將軍(ID-liangjiangjunisme),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品牌IP戰略顧問,每兩周大約思考一個營銷課題。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文章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品牌行銷策略,產品行銷與設計,各類型行銷推廣案例分享-品牌行銷點點讚 » 你不能只懂廣告,不懂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