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偽專家就是一群打著專家的旗號,卻不用科學的方法和事實來說明問題,總是為了迎合一部分人的需求,而不顧事實的發表自己高論,誤導用戶的人。本文作者立足營銷行業,分享了辨別偽營銷專家的幾個方法,供大家參考。
工作原因,這兩年與很多營銷領域講師有過接觸,聽過他們的課,也有過一些交流。在我這個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階段,會碰到很多自稱專家的人,我們共同存在于XX市場專家群、XX網專欄作者群、XX營銷大咖匯。
我自知水平還不高,也自然明白其中魚龍混雜,有專家,也有「磚家」。于是,久而久之總結了一些識人的方法,今天總結幾條來和你講講:如何鑒別一個偽營銷專家?
在那之前,我們先來定義下什么是「專家」?「專家」一詞在詞典中解釋為:指在某一方面有專門研究或獨到技藝的人。
「偽專家」則很好理解,即沒有專門研究和沒有技術、解決方案的人。
在營銷行業,偽專家不好辨認,因為但凡在行業有些見識的人,都能對拼多多崛起、朋友圈刷屏案例有些解讀,讓你聽得云山霧罩,好像就是那么一回事。這些人當個新視角看看就好,若長期跟從則有誤入歧途的風險。尤其在真刀真槍、拿錢說話的營銷行業,如何辨別偽營銷專家則很有必要。
我將辨別方法列為三點:看理論、看作品、看觀點。下面逐一開始。
一、看理論
1. 基礎理論功底是否扎實
做營銷的不一定科班出身,但做得好的有個共同點:認同經典理論,基礎概念扎實。
判斷的第一個標準即:是否把基礎概念吃透。
舉個例子,營銷的概念是什么?大部分人會說是找營銷號做活動、新媒體&短視頻做推廣、搞降價促銷,當下必提的則是直播帶貨……但請記住,營銷的基礎概念就一個——
組織為了自身及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而創造、溝通、傳播和傳遞客戶價值,為顧客、客戶、合作伙伴以及整個社會帶來經濟價值的活動、過程和體系。
如果理解不了這層本質含義,就大談口碑營銷、爆品營銷、病毒營銷,那么這就是一種舍本逐末。這個人在某一個技術層面比較專業,如文案標題、流量獲取、品牌形象設計有獨到方法,于營銷層面來講,仍然很片面。
對基礎概念理解的深度,決定了能到達的高度。
不妨重新看看營銷4P(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的解釋,仔細斟酌每一個字詞,也許你會有新發現。
2. 新概念有沒有抓住本質
如果基礎理論夠用,為什么還有層出不窮的新營銷概念呢?如私域流量、IP營銷、流量池等。因為社會在發展,商業也在進化,會演化出更多細分消費場景與對應的營銷手段,自然有新的詞語來定義和解釋。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新概念都是在基礎理論上延展而來,還要還原出基礎元素的組合。
舉個例子,私域流量之前很火,不少行業專家談及私域流量必談四大獲取原則、三大社群搭建工具,即開小號、加好友建群、企業微信。并沒抓住其本質,即可低成本、多次觸達的用戶群與關系維護。這一性質也決定了適用的品類屬性,是高頻、低決策成本產品,適合快消品和內容等品類,如X品牌美妝新品用戶群、X社區買菜群、X公號粉絲群。
對于「各行各業都需要搭建私域流量池」這樣的聲音便可忽略。
每一個新概念、新解決方案都有它的應用范圍,拆解新概念的構成要素,才能明白它在什么地方發揮作用。當你手拿短刀左右廝殺,但明白它只適合近戰的本質時,就不會參與遠距離作戰。
第一要做的是還原概念本質,而不是拿著新概念當成萬能靈藥。
與領域內比較認可的專家交談,在講某個新概念時,他們的回應也一般是這幾個步驟:
- 明確定義:概念清晰,是溝通的基礎,先明確概念的構成;
- 性質分析:在構成要素中,每個要點的性質是什么,這種組合又能帶來什么獨特作用;
- 應用延展:基于這種組合特性,能在哪些場景中起作用;
- 案例解讀:比如現在的XX案例,就是運用的這一套方法論。
跳過這幾個步驟,直接順著新概念談案例和應用場景的,認知基本還停留在表面。
所以,再遇到一個專家時,不妨先聊聊基礎概念。
二、看作品
在營銷行業,講趨勢、方法論的人很多,談解決方案的人很少;談大品牌、成功案例的很多,談自己操刀的很少。
第二點就是看實操作品,因為剽竊一個觀點,整合一個論點很容易,但是理解方法-有效運用-成功落地很難。
我大學時有位講品牌營銷的D老師,學術理論深厚、案例手到擒來,當時看來可以稱得上是位品牌專家,直到有件事打破我對她的印象。
D老師為了個人品牌打造,制作了一枚個人logo,方法是將名字用動物簡筆畫書寫出來,類似下圖,線條可以當成中文筆畫。
在黑板畫出那一刻,我就明白了D老師對品牌的理解多停留在課本、學術上。因為她制作的logo識別度差、傳播成本高、關聯性弱,并沒有將品牌設計的原則運用到其中。簡而言之,沒有知行合一,并不是真的懂商業品牌。
為什么一定要通過作品來看水平呢?曾經看過一個故事,講如何驗證一座橋梁順利完工,可以通行車輛呢?方法是在通車那天,建筑師要站在大橋正下。
大多數營銷專家的命門就兩個字:負責。敢不敢為你的理論、方法、觀點承擔風險,負責到底?負責的最好方式,就是用作品說話,用自己的作品。
用別人作品套用自己的理論,則容易片面,甚至根本看不到真實樣貌。
之前邀請一位營銷專家講課,講到某品牌洗衣皂粉的直播campaign,說該活動節奏明確、數據與轉化有多好,贊美之詞可寫一篇軟文。當時聽著聽著我就笑了,因為這個活動就是之前團隊一起做的,KOL直播腳本都是我設計的,實際情況我心里清楚,只能說數據維護得比較好。如果當成成功案例分享,就是誤人子弟。
所以,如果你打算長期跟隨某位營銷專家學習時,不妨先看看他的作品,聽聽他自己對方法論的解讀。當前,能將理論體系組合成一套工具,并持續用案例佐證有效性的不多,華與華算是一個。
尤其在商業環境中,最好聽當事人的一手解讀,只有當事人知道關鍵所在。早先關于老娘舅的設計在廣告圈引發過爭論,那些罵老娘舅設計丑的人,并不知道營銷在一門生意中起作用的關鍵是什么。
看操刀作品,看是否對自己的言論、方法負責,能通過這個標準,其實就已經鳳毛麟角。
三、看觀點
如果該專家還沒有作品,或沒進入過某領域參與實操,那看什么呢?那就從他的觀點入手,比如對案例的解讀,對方法論的整理研究。但看觀點,也有一些門道。
1. 是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認識一些行業作者,他們通常有一套基于經典理論的分析框架和工具,但有時也會囿于工具視角,無論什么問題都用這套工具來解釋。此之謂「拿著錘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釘子」。
比如當初luckin的火爆,文案領域作者就會把luckin的slogan「這一杯,誰不愛」捧上天。用定位、品牌形象、傳播原理等多個視角闡述這一slogan的成功,進而說明文案對luckin崛起貢獻有多大。
但實際上,對初創企業來說,商業模式、市場戰略、產品設計、運營活動這些是重點,把成功歸到文案就是以偏概全,夸大了文案作用。
看一個人的觀點,第一就是看否從具體問題出發,由內探尋關鍵要素,而非用自己的一套工具解釋所有現象。
2. 看觀點深度和點線面架構
即便同一張平面海報,不同人解讀的信息也不一樣,這時就看觀點的深度在第幾層,以及對應的理論架構。
比如之前神州專車「Beat U」活動,發布了一系列海報,不同深度解讀的內容也不一樣。
- 第一層是表面層,視角在畫面表現,看重結果。那么解讀的內容就是代言人選得是否準確;是否有話題性;文案手法如何;視覺沖擊力是否到位;用了什么傳播渠道;預計達到的傳播效果云云。
- 第二層是策略層,視角在創意策略,看重過程。解讀的內容即為什么做這一組海報,原因是什么?原來是和Uber競爭市場;從「打擊黑專車」切入;用大眾明星證言形式;傳播節奏是什么;媒介策略是什么等。
- 第三層是戰略層,視角在局面探索,看重原因。解讀內容為分析當前市場格局;分析企業優勢與競爭環境;如何設計優勢戰場;戰略投入有哪些?是否揚長避短等。
因為第三層的市場現狀和企業戰略設計,所以選擇了第二層的策略,才有了第一層的結果。實際上,也只有從戰略層分析出發,我們才能評判這次活動做得如何、有沒有達到目標等。而要想在每一層做出解釋,都需要相應的理論架構。
請你對照這三層,看看平常關注的文章,分析在第幾層。
如果不好判斷,其實看觀點還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3年之后再看這個觀點是否過時?抓住本質就能穿越時間周期,流于表面就是淺層分析。經典理論幾十年經久不衰,就在于直指問題根本,在當前環境下依然發揮作用。
好,三點講完,下面做個回顧:
- 看理論:基礎理論概念是否清晰?新概念是否還原出本質?
- 看作品:有沒有將觀點、方法論融入作品?作品口碑如何,有無市場認可?
- 看觀點:是否從具體問題出發分析?分析的層次如何?
以上就是我總結的鑒別偽專家的方法,于我來說頗有有效,你不妨也試試。
最后
許多人會通過案例解讀文章學習方法,但你要知道,相當一部分營銷案例類自媒體和營銷講師,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流量,寫的所謂案例分析多是品牌軟文(因為我之前寫過,知道這東西水分有多大),并不提供解決方案,也不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去驗證。
當你身居險境,那些理論方法就是脫離險境的稻草,往往這個時候,你才能明白哪根最有韌性,哪根可以值得信任并指引你解脫困境。
商學教師不好做企業管理,優秀的影評人也當不了好導演,這中間隔著一條河叫風險。沒有背負風險,永遠是管中窺豹、站在岸上學游泳。
學創業方法,不如親身參與的小買賣體悟更深刻。
學屠龍術的人,他的刀也永遠沒有豬肉販的鋒利。
#專欄作家#
蘇佬師,微信公眾號:蘇佬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廣告營銷領域,有趣有料,深受讀者喜歡,行業文章被全網幾十萬人閱讀。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