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奇式”營銷:利用消費者的獵奇心理,制造病毒式傳播

編輯導語:人們經常會有一些獵奇心理,對于未知或者有趣的事物會更感興趣,在營銷中有時也會用到獵奇的方式進行推廣,吸引更多流量,但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店,不要讓人產生反感;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獵奇式”營銷的思考,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獵奇心理是人們探索和求知的內在動力之一,但好奇心也會“害死貓”,所以獵奇應該有個度。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也必然是好奇之人,好奇心是人們都有的對于未知世界表現出的探索與求知的欲望,是人們不斷學習和嘗試的動力之一。

對于少見或者未曾經歷過的事物,人們總是表現出無知無畏的勇氣。好奇心的確是一種激發人們去體驗的天性,也令人們容易受到新事物的誘惑。

在營銷當中,利用一些新奇少見的手段刺激這種好奇的天性,往往能夠引發人們的探索和討論,從而讓品牌和產品走紅。

一、獵奇心理催生出另類的“獵奇式營銷”

人們對于新奇未知事物所表現出的一種好奇和追求的心理,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獵奇心理。

借助當下網絡和媒體平臺,人們為了滿足這種心理,開始關注越來越多的獵奇話題,因此也誕生出各種網紅產品和奇特玩法;就比如外觀像一條毛巾的毛巾蛋糕,黑不溜秋的臟臟包,燈泡一樣塞嘴里拿不出來的燈泡糖,這些“奇葩”的食品,既讓人不可思議,又令人忍不住想要去嘗試一番。

這種奇特產品的出現,正是商家針對人們獵奇心理做出的“獵奇式營銷”。當然,切中了目標群體的心理需求還遠遠不夠,要打造出爆款,還需要借助網絡和社交平臺的力量。

通過網絡的傳播讓更多人知曉,在引發群體的求知興趣之后,出于當下人們強烈的社交需求,迅速在交際圈中傳播開來,由此引發病毒式傳播。

所以,獵奇心理、消費升級、網絡社交,是獵奇式營銷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總的來說,獵奇式營銷帶紅一款產品需要經歷以下幾個步驟:

  • 制造噱頭,構建話題;
  • 借助平臺或者KOL進行傳播;
  • 引發人們的好奇心和社交表現欲;
  • 在社交圈中自發傳播,帶來病毒式營銷;

在這其中,如何設計一個“獵奇”的噱頭來引起大眾的關注,成為了重中之重。

“獵奇式”營銷如何“撩撥”消費人群的好奇心?

要制造新奇的點引起大眾的注意,激發其購買欲望,可以從營銷中的各個環節來入手,如產品、傳播媒介、營銷話題、具體宣傳內容等等。

1. 打造獵奇產品,制造新的消費需求,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產品本身就是最具有“獵奇”潛力的一環,能夠直接刺激人們的嘗試和購買欲望,尤其是在消費升級、產品同質化嚴重的今天,新奇少見有趣的產品經常能夠成為一時的爆款,引發跟風潮流。

很多產品得到熱賣,或許并不是因為品質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也有可能是因為“有趣”“討論度”高,那些網紅產品大多數都是如此。

端午節很多商家為了滿足消費者在“口腹之欲”上的獵奇追求,推出如辣條粽、水晶粽這樣的新產品,憑借新吃法和高顏值獲得許多人的熱捧;當下寵物經濟興起,商家們為了討好“鏟屎官”們,也費盡心機做出了各種獵奇產品,如像舌頭一樣的梳毛刷,可以含在嘴里為家里的“主子們”梳毛,享受一把“舔狗”的樂趣;在很多美妝產品中,具有多種色號的口紅是女性消費者們的最愛,其中也夾雜著各種難以置信的“作妖色”,涂在嘴唇上還真是“不忍直視”。

這些不同以往的產品,是大多數人沒有使用過,甚至沒有想過的,但它們確實令人大開眼界,躍躍欲試。

雖然,很多獵奇的產品在體驗起來并沒有那么好,如很多人認為水晶粽在口味上難以匹配其顏值,甚至稱不上是嚴格意義上的粽子;舌頭毛刷使用起來其實并不方便,寵物也不見得舒服;而那些不同尋常的“作妖色”口紅色號,在日常生活中也根本沒有幾個人用。

這些新奇事物的走紅,完全是由于其少見和奇特,依靠這種“獵奇”,商家們仍然開辟出了一小塊并非那么“主流”的市場。

2. 借助不一樣的傳播工具,發掘更多新奇的宣傳媒介,讓營銷“上天”

當下商家進行營銷推廣活動,除了使用傳統地一些工具和媒介外,主要還是依靠網絡平臺來進行宣傳,因為當下網絡中聚集了大量的人群,同時網絡的傳播性和速度非常便利、效率高。

借助傳播媒介上的更多可能,商家可以發掘出新的傳播工具和渠道,讓營銷的傳播方式吊足人們的胃口,比如,讓營銷“上天”。

說到“上天”,在飛機的機身上打廣告已經不足為奇了,更為“高級”的打廣告方式已經上升到宇宙空間了。

“太空廣告”這一概念其實是早已就有的,但放到現在依然十分新奇,在1993年美國航天局使用這種方式,借助火箭或者飛行器來發射廣告,成為了一種新穎、刺激的廣告登載媒介;而在此前,可口可樂在1985年通過研制出一款“太空飲料機”讓宇航員在失重條件下也能順利喝到可樂,成功進入太空并借此受到矚目。

2018年,知乎也跨界發起了“發問全宇宙”人類計劃,征集用戶對于宇宙的問題,將它們雕刻在“湘江新區號”衛星上面,隨著運載火箭成功“上天”,引發了網絡上的大討論。

太空廣告的浪漫、刺激與震撼,更多是觸動了人們對于外太空的好奇和遐想,衛星、火箭作為廣告載體,承載的是人類對于宇宙未知世界的探索,這種獵奇是自古以來傳承至今的;但歸根結底,通過像“太空廣告”這種不一樣的傳播工具與媒介,也同樣能夠觸發人們的獵奇“開關”,達到非常好的營銷傳播效果。

當然,在挖掘新的工具、平臺這一方面,難度也是較大的。

3. 打造非同一般的話題,激發人們的好奇與參與,讓產品或者品牌“上熱搜”

在話題營銷或者跨界營銷中,與品牌或者產品看似格格不入、或者有悖于常識和一般人認知的話題,往往能夠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并借助社交平臺讓人們參與其中,不斷提升話題的熱度。

比如“史上最難吃的食物”這個噱頭就一度是話題利器,引發了長時間的熱烈討論,也讓萬千網友不斷嘗試,在社交中頗具存在感。

其中,如“史上最難喝的飲料”中像嶗山白花蛇草水、黑松沙士、格瓦斯等產品被網友們推選出來,這些產品本身具有一定的市場,只是對于當下大多數人的口味來說難以接受。然而,即使是“最難喝”,這些飲料反而借此話題成功獲得了高曝光度,在銷量上實現了迅速的上漲。

同樣道理的還有“臭”名昭著的鯡魚罐頭,在網絡軟文與網友們的描述下,感覺隔著屏幕都能聞到那股臭味,但不得不說,正是這非同尋常的“臭”,讓鯡魚罐頭火了,很多人在討論和好奇的同時忍不住購買嘗試,或作為社交的網紅道具。

當然,以上這些“最難吃”其實并非無人看好,要是這樣早就停產了。這些產品依然符合一部分人的喜好,或是如同臭豆腐一般在賣相和氣味上難以容忍,但實際上并沒有那么糟糕,而“最難吃”僅僅是一部分網友的共鳴,由此創造出來的一個噱頭。

在這一環節中,營銷更加注重的是大眾社交需求所潛在的傳播動力,用話題來推動,可謂是四兩撥千斤。

4. 在具體的營銷內容上體現獵奇,在感官上帶來巨大的刺激,或是戳中“難言之隱”

人們喜歡看恐怖片、驚悚片都是出于獵奇心理,就算被嚇得尖叫連連產生陰影,也依然抵抗不了那份好奇與探究;在感官上帶來巨大刺激,是獵奇內容的一個方面,而針對日常所見事物、理念反其道而行之,也是一種獵奇。

和一般品牌宣揚的正能量理念不同,喪茶的內容掀起了一陣“喪”文化熱潮,因為這符合當下很多人的生活狀態和心境,替很多人說出了自己心中的“難言之隱”。

“一事無成”奶綠、“碌碌無為”紅茶、“沒錢整容”奶昔,人們面對這些產品名發出會心的苦笑,嘗一口滋味,都是微苦、中苦、大苦,喝完杯子上還特別提醒“喝完請勿在店內自殺”。這種反差不僅傾訴除了很多人的內心,同時也抓住了年輕人們獵奇、求異的心理。此外,在喝個奶茶都得發朋友圈的今天,用這樣一種“喪”的內容作為賣點,并在朋友圈傳播開來,引發了很多人的好奇和跟風。

無論是制造感官沖擊,還是一反常態揭露人們內心的真實想法與訴求,獵奇性內容都能夠引發人們的好奇與關注。內容是情感的載體,通過內容表現出的文化觀念和價值觀,同樣也可以在可接受的范圍內標新立異。

綜上所述,獵奇元素可以貫穿整個營銷過程。通過獵奇式營銷的確可以吸引到大眾的目光,但這種方式也并非無往而不利。

二、獵奇式營銷的優勢與難點

作為一種成功案例豐富、針對人性心理的新型營銷方式,成功的獵奇式營銷優勢非常明顯:

首先,能夠迅速聚集關注與熱度。

其次,引發討論與社交傳遞,帶來病毒式營銷。

最后,營銷成本低,效率高。

不過,有成功就會有失敗,獵奇式營銷并沒有看起來那么簡單,獵奇元素沒有選好或者使用好,就很容易造成以下后果:

  • 即使帶來了熱度和曝光度,但由于嘗試性和可行性太低,難以將熱度轉化為購買力。
  • 獵奇元素與品牌或者產品的關聯度太低,顯得尷尬,難以讓大眾產生好奇與探索欲。
  • 選擇的題材太“過”,超出了人們的接受范圍,顯得低俗、刁鉆、古怪,反而讓人產生厭惡或者排斥心理。

三、好奇心害死貓,獵奇也需有個度

在獵奇元素的使用上,很多企業都會陷入“過度”,如選擇的噱頭過于怪異,不符合人們的探究預期,或是過于低俗,讓人本能地產生排斥情緒,如恐怖、暴力等;由于接受度較為小眾,難以作為社會化推廣的素材。

曾經的燈泡糖一度讓很多人親自買來嘗試,但由于糖果和燈泡一樣大,塞進嘴里很難取出,并且很容易造成人身危險,讓很多人因此受到了傷害;這是消費者因為好奇心過重也導致的真實“悲劇”,令人哭笑不得,但在企業的角度上,獵奇仍需在保證消費者生命安全的原則上來使用,不能為了博眼球而忽視了獵奇本身潛在的一些不利影響。

在今年的母親節營銷當中,各家都推出了別出心裁的創意,其中較為熱門的話題包括野獸派的“媽媽再打我一次”,這個話題讓很多人都大跌眼鏡,感覺到反常的同時又讓人想起了童年回憶。

不過,這種話題嚴格意義上來說并不符合當下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在體罰這一層面上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而且,如此奇葩的主題,再加上區區幾件家務用具卻有著高昂的價格,直接勸退了大多數人,而由此噱頭引發的議論,也是爭議頗多。

不得不說,野獸派尋求的獵奇確實帶來了一定的新鮮感,引發了很多人的好奇心,但卻只停留在表面的程度。

首先是選題的獵奇性過于刻意,觸到了社會敏感話題,其次是話題與產品的適配度過低,雖然和母親節聯系緊密,但在認知、產品價值與屬性上顯得非常尷尬。

獵奇的元素只是為了添加一個有意思的噱頭,吸引大眾的注意,如果一味地刻意追求獵奇或是為了獵奇而獵奇,罔顧與品牌產品的適配度、邏輯性,以及大眾的接受程度,往往就會顯得尷尬與庸俗,反而會對品牌帶來不好的影響。

獵奇式營銷并非看起來那么簡單,選擇適當的、能夠引發討論度的話題是一個需要仔細斟酌的環節,需要結合品牌與產品的性質、社會價值觀、以及話題本身的內涵。

獵奇程度的把握是一個較難衡量的問題,在進行噱頭的選擇與運用時尤其需要慎重。

 

公眾號:運營的小事

文章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0qe94X0kUGeS8XFe3-1M9g

本文由 @運營的小事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文章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品牌行銷策略,產品行銷與設計,各類型行銷推廣案例分享-品牌行銷點點讚 » “獵奇式”營銷:利用消費者的獵奇心理,制造病毒式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