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打好品牌年輕化的戰,就要讓年輕群體先看到你

編輯導語:在當下市場,年輕人是消費的主力人群。抓住年輕人就等于抓住了市場,不少品牌們也紛紛開始“年輕化”。要想打好品牌年輕化的戰,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現在我們很多“老”品牌企業為了能夠抓住年輕人的胃口,都在爭先恐后的討好著年輕消費者。在移動互聯網的沖擊下,通信路徑、通信方式和文化環境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市場不再歡迎我們習以為常的老辦法。面對新時期的消費者和新市場的消費環境,品牌也面臨著年輕化的問題。重復的市場,讓品牌必須處理的手段,就是所謂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校果在與大部分中小企業品牌的前期溝通過程中可以發現,很多品牌都想通過自己不斷地年輕化迭代,保持一個品牌活力,不被“新”時代的消費者拋棄。

傳統品牌洗心革面,不遺余力地爭奪年輕人的市場,但總是做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品牌年輕化固然重要,但許多品牌往往誤解了這件事的實質和核心,因為選用品牌年輕化存在一些誤區。

01 讓年輕用戶看到,所以品牌需要年輕化

品牌通常是年輕人看到、俘獲年輕消費者的年輕化推廣,聽起來合情合理,但其實并不是所有品牌、所有行業都需要品牌年輕化。

品牌年輕化并不是最終的目的,品牌的年輕化需要甄選行業。對于品牌而言,品牌年輕化的首要條件就是,確認品牌到底有沒有年輕化的必要,年輕化所需要的解決的是什么商業課題,TO B企業就不一定會適合做年輕化,因為對于TO B企業來說給客戶帶來的關鍵詞是安全感、信任感、專業度,所以這類品牌做年輕化的意義并不大。

而對于一些快消品來說,品牌的年輕化就格外的重要了,因為年輕化能夠幫TOC端的品牌獲得用戶感知、流量獲取、產品銷售等一系列的問題。

所以說,品牌的年輕化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品牌年輕化只是一個品牌的表面策略而已,核心技術仍然是企業品牌在新的內部控制外部市場環境下的商業述求。

在年輕消費者購買力越來越強,資訊信息接收更廣的背景下,品牌不論是社交平臺的親民互動,營銷活動的事件熱點,潮流風向的跟進,情感與態度的表達等等這一整套的傳播動作背后所要解決的商業課題是:如何讓品牌的產品提升新增且值得的溢價。

02 品牌年輕化就是傳播現代化

對于普通用戶而言,能感知到的品牌年輕化動作通常在傳播層面上,但對于整個品牌而言,傳播的年輕化可能是最表面的一個維度。衛詩媒體認為,消費者對品牌復興的感知有三個維度:

1. 第一個維度便是傳播維度,我們今天所認識的“雙微一抖”的內容輸出

社交網絡平臺上品牌人格化的定位等等,都是一個基于信息傳播層面上的東西。

傳播層面也是品牌首先調整的層面,在互聯網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年輕消費者每天接觸的信息往往一掃而過,這就要求著品牌在傳播和營銷策略上有著高質量+高頻+有態度的輸出,這樣用戶才會去主動的關注你傳播的內容。

2. 第二個維度是視覺維度,也就是產品的吸引力

這個維度可以讓消費者感覺更直觀,比如產品包裝,各種視覺表達效果等。在營銷中,內容的情感表達是到位的,他們看到產品的那一瞬間是不能被打亂的,所以前面所有的辛苦營銷都是白做的。

年輕的包裝可以給消費者帶來不同的感官體驗,如果你的品牌包裝或十多年的美學包裝,年輕的消費者可以直接感受到品牌的變化…當然,如果能像椰汁一樣可以堅持發展自我,獨樹一幟形成具有強烈的品牌設計風格那更好。

所以,傳統文化品牌在視覺上的煥然一新并不是一個追求一種視覺上的顛覆,品牌企業一方面我們需要進行更新自己產品的視覺體驗,同時教師也要保留品牌曾有的獨特性,更需要的是在品牌價值屬性上做視覺審美的升級,而不是全盤否定過去社會形態。

3. 第三個維度是產品維度,也就是真正決定年輕消費者買不買賬的關鍵

品牌的年輕化發展不僅可以僅是企業營銷、包裝的文章,而是讓你的產品進行更加的符合學生新用戶群體的需求。比如食品行業,年輕人將需要更多的綠色、環保、健康的食品,品牌年輕化是為人們提供當前生活方式和價格的關鍵。

其實,品牌年輕化也會涉及到企業的管理、過程,因為對于品牌的年輕化而言,問題不僅僅是指傳播或者審美變革。

甚至會考慮,品牌產品進行年輕化發展改革,品牌管理公司員工年輕化的變革等等的細枝末節,真正的年輕化往往會選擇需要傷筋動骨。但只要狠得下心,往往會涅槃重生。

正因為如此,當我們幫助品牌走向年輕化的時候,通常從三個方面幫助消費者:

  1. 從品牌戰略和營銷戰略進行調整和改革;
  2. 有助于品牌年輕化的設計,同時保留品牌的獨特性;
  3. 從傳播層面進行傳播策劃,搭建與年輕人交流的平臺。這樣才能找到自己的公司進行全方位的轉型升級。

 

本文由 @校果研究院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文章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品牌行銷策略,產品行銷與設計,各類型行銷推廣案例分享-品牌行銷點點讚 » 想打好品牌年輕化的戰,就要讓年輕群體先看到你